推荐回答
刘光溪:发展小金融铸就大事业—云南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的重要意义云南省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光溪金融业发展如同缤彩纷呈的生物界一样,是一个分层有序的发展格局,以满足不同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发达国家金融体系既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也有中型地方性金融机构,但更多的是数量上占优的小微金融组织。大型金融集团主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满足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需要。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在州内从事经营活动,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小微金融组织主要对社区、农户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薄弱领域和落后地区的开发。这些金融体系如同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形成不同的自然分工,充分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成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手。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体系形成这样一个有机统一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长期实践积累所形成的结果。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毫无疑问借鉴了这样有效的金融发展模式,迅速地推动了资本积累与积聚,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工业化。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如果要想缩短工业化进程,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经验,可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攻效。中国3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形成以国有大中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大金融体系,并没有改变大一统金融体制下金融资源上沉和上移的状况,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区域二元金融和城乡二元金融成为必然。金融是经济腾飞的引擎,中国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打破大金融体系一统天下的现状,在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大力培育适合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小微金融,形成分层有序、分工互补的现代金融体系,既支持大项目大投资的建设,也支持三农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才能加速推进贫困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为此,全国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小金融机构发展,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次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小微型金融机构,形成小金融大经济,小金融大产业,小金融大事业,小金融大发展和小金融大世界的发展格局。一、小微金融所蕴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国家高度重视小微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现有大金融体系导致经济薄弱领域和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服务空心化,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力培育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合作银行及私募股权基金等小微金融,促进当地经济开发与开放,成为这些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选择。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地区四权抵押试点,构建四权流转登记、评估、交易的流转市场,提升农村农户信用能力,加速农村地区资本的积累。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推进现代支付系统建设,形成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鼓励农户建立专业性小微信用合作社,提升农村地区货币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长期投资和资本积累。
黄睦凯2019-12-21 20:19:2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金融的作用,究其本质,主要是对于时间、风险和信用这三种重要资源的配置。一方面,金融可以通过其“炼金术”,帮助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在短期内达到“好得难以置信”的增长和收益,然而,必须强调,金融在创造上述奇迹的同时,也往往会埋下日后爆发重大金融风险和危机的种子。正因为金融如此迷人又难以把控的特性,使得我们必须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金融行业的改革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经济其他部门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金融体系对于利率及相关的融资成本,汇率及相关的国际融资成本与风险,以及进一步深化实体经济改革的限制,都会暴露的更加明显。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化解此类风险,而是消极听任风险的累积和蔓延的话,今后的整体经济改革步伐反而有可能踯躅不前。
齐景伟2019-12-21 20:54:41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在民生化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实体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民间化、民营化、民生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金融体制,虽然实现了横向层面上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改革,但整个金融业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市场化程度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一系列社会民生问题。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发展民生的呼声下,金融民生化成为当前金融改革必须面对的要求。金融民生化包括了市场化、民营化、基层化的内涵,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由大一统和国有主导的金融体制向民营、民生和草根金融为主的金融体制转变,实现金融体质改革的最大红利。本文意在分析滞后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市场化发展引发的系列矛盾中最为凸显的县域金融和民间、民营金融困局,力图探索通过由横向到纵向层面的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建设;通过改革大一统的金融市场格局,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民营金融力量,提高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探讨如何以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与民生关注要求的金融民生化改革,加快消除金融二元制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导向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金融业发展史及其改革演进历程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深化金融改革在体制方面由横向到纵向,在市场方面由大一统到放权让利,在实施内容方面由国有到民办的导向亦是必然性的选择。金融民生化改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民营经济所作的贡献,在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税收、进出口总额、城镇就业人员中的比重都超过1/2以上,不少占到2/3左右。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仅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就集中了民营企业的75%。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其初创期,还是发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创利能力弱,要进一步发展,都受到资金严重不足的制约。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然而,从银行所得到的贷款不足银行贷款总量的2%;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约只占9%左右,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以较高昂的代价购买别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线上市的;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则几乎为零。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中西部地区难、小城镇难,而这又恰恰是我们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目前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主要表现为:1.直接融资方面:资本市场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尚存一定的缺陷,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至于发行债券,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进行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二板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多数高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可为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地方股权交易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这类小型资本市场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堪称缺失,使中小民营企业失去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主要靠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非正规、小范围的集资或股权融资取得,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龙崇德2019-12-21 20:37:07
-
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系列文章之三云南金融产业发展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云南省金融业成绩显著,有力支持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使云南在我国区域性经济合作、沿边开放开发、对外经贸往来等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日益突出。201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昆明市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今年9月15日,本报有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之一,全面剖析了云南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前景,认为大力推进和创新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不仅有利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还将提升云南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9月29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之二,对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发展现实基础与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南小币种外汇市场发展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离岸基础市场、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内涵和支撑。本文从云南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进一步分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和相关措施。一、云南经济金融发展奠定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初步基础云南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云南对外开放口岸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色金属、电力、烟草等支柱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在“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基地,生物产业发展基地,电、矿、化一体化资源精深加工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石化基地,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战略性资源及原材料接续地。金融业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已经具备相应的规模。截止2019年9月,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9万亿和1.17万亿元,成为西部省区中第三个进入存贷款万亿元俱乐部的省份;直接融资从2019年8亿元增加到276亿元;保费收入从2019年81亿元增加到186亿元。作为度量金融发展指标,2019年M2/GDP与信贷总量/GDP分别为1.85、1.47,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5、0.19个百分点。同时,云南金融资产开始呈现多元化分布,非银行类金融资产增长迅速,直接融资比例逐年上升,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股权投资基金超常规发展,民生金融获得突破性进步。目前,云南金融业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金融体系。截止2019年6月,云南省境内拥有27家内资银行业机构;4家外资银行业机构;72家证券经营机构;13家期货业经营机构;29家保险业经营机构;10家村镇银行;133家农村合作机构;320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股权投资基金;超过15家信托、资产管理以及财务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云南省金融业的开发性功能逐渐完善,开放性特色日益突出,有力地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商品出口等方面的发展,在培育市场,推进市场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二、云南全面对外开放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外部发展空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一系列经贸合作组织先后成立,成为双方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滇池合作等组织是双方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先后与周边国家合作构建了云南—老北、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组和云南—越南北部五省市经济协商会议等合作机制,大大拓展了云南沿边对外开放的空间,使云南从国内对外开放的末梢转变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凭借独特区位优势,云南成为中国参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经贸合作、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南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获得迅速发展。2019年1-9月云南省进出口外贸总额完成120.1亿美元,仅比2019年全年低1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2%,东盟已成为云南省外贸比重最大和外贸增速最快的地区,占云南省进出口总额37.2%,同比增长41%。以国家开发银行云南分行为主的银行,积极支持云南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成为云南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市场主体,投资领域涉及农业、矿产、电力、冶金、交通等行业。截止2019年9月,我省境外投资企业已达330家,中方协议投资101.7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累计达17.6亿美元,实际投资在全国名列第9位。中国与东盟各国日益密切的经贸、金融往来关系,全面提升了云南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空间。云南金融业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恒丰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泰京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已在云南设立了分支机构,花旗银行、东亚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谋划到云南发展。2019年7月6日,云南首家中外合资的惠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云南境内六家商业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家9家商业银行签署了代理清算协议,形成了与毗邻、非毗邻国家点对点互为代理的结算模式。今年6月,富滇银行在国内首先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的汇兑业务,云南与周边各国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三、云南金融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南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现状已经具备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和条件。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允许云南金融业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服务,促进跨境金融业务发展。201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增加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双边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机制,推进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加快自由兑换进程,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19年4月,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并制定了工商、税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补贴、土地规划、用地指标、人才引进等方面14项优惠政策,使产业园区成为区域性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的平台和载体。2019年6月,云南落实有关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将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推动金融创新,推进人民币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积极吸引金融机构落户云南。四、云南金融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保障云南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符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口岸管理体系、税收管理体系、外贸管理体系以及外事管理体系,增强了金融政策与相关政策相容性。其中金融规划超前布局、金融政策不断完善、金融协调成效显著、金融合作卓有成效、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为金融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1.金融规划。云南全面对外开放大大提升了金融业发展空间,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超前谋划云南金融业发展。2019年,昆明成为全国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云南着手昆明金融产业园区、金融交易园区建设,倾力打造金融桥头堡。云南“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把金融业培育成为云南支柱产业,并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环境以及金融对外开放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此外,云南“十二五金融规划”也即将出台。相关金融规划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云南新型工业化进程。2.金融政策。有关金融业监管权限主要在中央部门,但是随着地方性质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扶植、推动金融业发展并非无可作为。从云南省情况看,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的意见》等一系列地方性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对于完善金融发展法治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3.金融协调。早在2004年,云南省金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在随后几年里,有关处置非法集资、企业直接融资、保险改革发展、保险资金运用、防控打击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联席会议相继成立。2019年,云南成立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工作协调小组,由海关、税务、外贸、外事、金融机构等部门组成,按照不同清算模式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为人民币与相关国家货币汇率定价机制提供条件,从而形成以人民币为核心小币种外汇交易中心。上述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境外金融机构之间沟通,形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提供了很好的预警机制与长效机制。4.金融合作。云南金融合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云南省政府与中央金融机构合作。在“十一五”期间,双方签订金融合作协议意向金额达4742亿元,到2019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2711.55亿元,有力支持了水利、公路、铁路、机场、城市“两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云南省境内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签订专项合作与项目融资协议,主要涉及到云南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文化产业、“3+5”边境经济合作区、境外人民币贷款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云南与东盟各国跨境金融合作。通过金融论坛、双方职能部门对口磋商机制、定期发布东盟各国经济与金融相关的数据、跨境人民币支付体系建设等方式,加强与东盟各国金融信息沟通与合作,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增强应对金融突发事件能力。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云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较,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9年,云南省提出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目前,云南省已经拥有约10万户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部分企业的环境保护违法、公积金缴存、拖欠工资、质检信息等,以及超过1000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截止2019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累计完成了21134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其中3686户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涉及金额1003亿元。建立农户经济档案670.05万户,评定信用户243.71万户、信用村2388个、信用乡镇49个。云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大大缓解信用缺失所造成的融资瓶颈,形成金融业发展所需要制度环境,在加强金融监管、控制不良资产、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五、理清思路,大力推进云南金融业发展,促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云南省金融业现有体系、规模的发展水平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核心基础。桥头堡战略规划使云南金融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由于云南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推进时期,云南金融业发展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优化金融创新与发展环境;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把云南建设成为立足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与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云南金融业发展的核心,它的建设需要以创新金融服务主体建设为基础,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招商和金融创新为手段,以优化金融环境建设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为保障,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在金融服务主体方面,以金融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入住昆明;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组建适合于桥头堡建设各种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继续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东盟各国的金融合作。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市场;分步推进以人民币为主的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稳妥推动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对传统信贷市场进行整合与创新;积极发展保险市场。在金融创新方面,实施金融倍增工程与金融产业创新两大工程;通过信贷资产转让、总行直贷、融资租赁、信托融资、委托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方式,对传统金融产品创新;在跨境金融、“三农”经济、林业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实施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方面的创新,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在金融人才方面,制定实施金融人才规划,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加强本地金融人才培养。
龚小霞2019-12-21 20:05:21
-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突破—加快外生供给型金融制度安排向内生需求型转变2019中国金融刘光溪县域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中央在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三农、农民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定位。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县域经济需要县域金融提供资金聚集、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才能实现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提升县域经济增长的活力。2019年1月6日,全国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三农金融改革,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并要求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立足基层,主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2019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协同作用,发挥直接融资优势,支持经中央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国家高度重视县域金融极度薄弱的现状,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在过去近3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金融业形成了中央金融高度垄断、地方正规金融高度压抑、民间金融高度脆弱的发展格局.中国人民大学。
齐文浩2019-12-21 19: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