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及其发展趋势,论述目前我国发展金融市场的现实意义

童赣冬 2019-12-21 20:50:00

推荐回答

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示有利于增强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意识目前我国房价在房贷资金支撑下仍然一路看涨,看不出下跌的迹象。但是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出人意料地上涨,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一旦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暴露,就会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而且从住房按揭的对象来看,美国次级债券的次级贷款人信用还有等级之分,但对我国的按揭贷款者来说,估计其中很大部分人甚至连“次级信用”都没有。一旦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就必然会暴露出来,国内银行将面临类似美国次级债危机的风险,因此我国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可能比美国次级债券风险还要高。
连俊彦2019-12-21 21:03: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国内金融市埸己趋于饱和走出去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籍尹超2019-12-21 21:21:17
  •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构成金融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但它往往要在外部冲击的作用下才会显示出来。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与发展,国际游资与对冲基金正在寻找投资与投机的机会,对冲基金与国际游资的狙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外因。从1996年起,泰铢开始摇摇欲坠。由于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机,造成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的危险。泰国的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已开始暴跌,经济的基本面迅速恶化,增加了市场对钉住汇率制能否维持的担心。泰国对于本币泰铢的出境几乎不加限制,曼谷国际银行业务设施的疏漏也为投机者提供了便利,而对于非居民在泰国开立的泰铢账户也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1997年1月下旬和2月初,泰铢再次受到影响。1997年3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的资产质量有问题,资本金不足,要求增加资本金和提高呆账备付金率从100%提高到115%-l20%,并命令金融系统在未来两年内将备付金增加到500亿泰铢。尽管泰国中央银行的初衷是稳定金融市场,增强人们的信心。但是结果产生了负面效应,人们担心中央银行的这一措施出台将使财务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更困难,投资者推测泰国的金融体系可能出现了更深层次问题的预兆,从而引发挤兑风潮和证券市场的价格剧烈波动。对冲基金发动对泰铢的狙击战,首先要囤积大量的泰铢可供抛售,因此,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必须暗中购买、囤积大量的泰铢。泰铢囤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从当地银行贷款;从离岸金融市场融资;出售当地资产;从当地的股票托管机构借人股票并卖空,以换取泰铢等。由于泰国中央银行的货币监控系统落后,致使泰国政府无法及时了解泰铢交易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冲基金除了购买泰铢之外,在狙击过程中,还通过泰国银行在海外金融市场的分支行和曼谷国际银行业务,以及泰国境内的非居民账户借人大量泰铢,其中包括一些杠杆率很低的远期合约,来自上述各方面的泰铢即构成了对冲基金发动狙击的武器。当完成囤积了大量泰铢时,便向外汇现货市场迅速高价大量抛售,换购美元。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的条件下,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即所谓“羊群效应”HerdEffect。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由于“羊群效应”,泰国的企业、外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会纷纷效仿,加之对冲基金在泰国国内市场和离岸市场借助现货交易与远期交易陆续抛出泰铢,泰铢势必会大幅贬值。待狙击见效,泰铢市场汇率剧烈下跌后,对冲基金再以美元等外币以低价位买入泰铢归还贷款,买人股票归还股票托管机构。在经济不佳的情况下,这种排山倒海的抛售引起市场恐慌,带动众多中小散户加入抛售行列,加剧了泰铢汇率猛烈向下波动。1993年年底,泰国金融市场的期权、期货的日交易额就达6亿美元,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泰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迅速,至1996年底,泰国金融市场已有包括货币期权、货币期货、国债期权、国债期货、利率期权等在内的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其日交易额高达20亿美元。一定程度上为对冲基金在泰国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进行狙击战提供了市场条件。对冲基金发动对泰铢的狙击战的另一策略是,在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远期合约借助于银行制造泰铢贬值的压力。对冲基金与银行签订大量的远期合约,卖出泰铢。银行接到卖出的泰铢远期合约时,为了规避汇率风险,银行通常采取对冲保值措施,立即出售泰铢现货来兑换美元,货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的改变造成泰铢出现贬值的压力。待泰铢贬值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在空头远期合约到期前在签订一个到期日相同、金额相同、方向相反的多头远期合约作对冲。或者按照空头远期合约交割,对冲基金则利用空头泰铢远期合约、看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获得中间的汇率差。1997年5月,对冲基金和其他国际游资利用大量短期货币资本在泰国进行套利,泰国泰铢被大量沽空,泰铢受到强大的贬值压力,泰国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资本的恐慌性外流,使金融市场恢复均衡,采取了多项抵御措施:一是实施资本和汇兑管制,泰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抛出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大量购进泰铢,以保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控制向外国投机者的信贷提供CreditProVision;二是采取利率防卫InterestRateDefense,大幅度调高了隔夜拆借利率0verNightRate,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打击对冲基金及其他投机者的筹资成本与交易成本,抑制投机者的攻击,进而抑制对本国资产的恐慌性抛售投机者的空头仓位,三是对即期和远期市场进行大量干预,以缓解泰铢的贬值压力。然而这些应急措施均奏效甚微。泰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干预市场使泰国的外汇储备从1996年末的377亿美元降到1997年5月的333亿美元,而在333亿美元中,234亿美元是泰国央行在保卫泰铢中买进的在未来12个月要支付的远期合约。实际上,泰国的外汇储备已不足100亿美元,而对冲基金和国际游资则利用外汇远期市场的杠杆效应和交割滞后的特点,迫使泰国中央银行无力实施市场干预。据估计1997年5月的攻击中,投机者至少投入了1700亿泰铢,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抛售压力。受泰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的限制,泰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与对冲基金和其他游资规模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干预造成泰国外汇储备的大量损失,泰国当局在外汇储备几乎枯竭的情况下,于1997年7月2日,宣布泰铢被迫放弃自1984年以来已实行了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o1998年1月12日,泰铢对美元已贬值至56.5泰铢兑1美元,贬值幅度深达约55%左右。采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紧银根的措施也未能凑效。利率防卫同时将使业已脆弱的泰国国内经济不堪重负,造成的负面效应极大。由于利率预期的作用,理性的投资者往往认为过高的利率水平可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维持太久,使中央银行的政策干预的可信度下降,并且会诱发股市和股指期货的投机性冲击泰国当局试图通过“分割”Split国内货币市场的方法创造出一种“双层体系”TWO-tierSystem,以保护非投机性的信贷需求,这使离岸市场利率发生暴涨,最高上升到1300%1MF,1998o但境内利率0n-shoreRate与离岸利率Off-shorerate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套利活动的源源不断。此外,利率的升高造成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而对冲基金此前早巳将股票抛空,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利率的上升做互换交易,并在股市中投机获利。对冲基金和投机者可能把在股市和股指期货上的获利的资金在兑换成外汇,进一步加大泰铢贬值的压力。同时在泰铢大幅贬值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趁低价以美元购回泰铢,用来归还泰铢借款和利息。莫顿?米勒尤其反对使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紧银根的措施,并认为是泰国央行无法防卫泰铢的第一个失误:“企图通过提高利率和紧缩市场流动脚来打击国际投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吸引外资尤其是美元,打击国际投机势力的最有效方法。因为,炒家通常借人当地货币卖空,如果利率提高的话,那些炒家的成本就会提高。有时利率提高1倍甚至10倍,看上去他们的投机成本高得可怕。但事实上,只要货币稍微一贬值,卖空者就大有赚头。如果货币贬值50%甚至60%的话,卖空者的利润会更加丰厚。由此看来,提高利率非但不能打击投机势力,而且会让远期货币交易市场上卖空者盈利颇丰。同时,提高利率带来的货币贬值对本国居民的打击更大。在危机不断恶化之时,泰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172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但其附带条件是泰国政府必须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计划。经济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中期援助贷款充实外汇储备;削减整体经济的开支包括公共部分与私人部分的开支,缩小经常项目赤字;重组金融体系,清理有问题贷款和私营部分的巨额债务;推行开发政策,引进并利用外资以解决财务问题”。
    齐景林2019-12-21 21:07:58
  • 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与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相悖。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金融业的风险实际是更加集中和扩大。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全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证券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比例很小,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大约是77: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80%左右投向了国有企业。这种资产结构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剧增、经营效益下降,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许多优质客户进入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资产规模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3月末,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已达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约为12454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凭借其较高的资产收益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与商业银行争夺金融资源,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极大地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也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应对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实行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事实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国的银行、证券商、保险公司分别处于无差异经营和无差异竞争的状态,包括机构发展和市场定位在内,还没有形成一种有层次、有分工、有竞争、有合作的良性发展格局,对金融业资源的总量利用造成了极大浪费。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改革,严格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经营效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业务范围狭小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是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因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多样化的业务具有内在平衡特征,可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人,分散金融风险。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条件业已成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分离银行制度对于保证商业银行的规范运作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分业只是阶段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总体上看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是:首先,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商业银行要将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作为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不仅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市场信号能够灵敏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而且拥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拥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从法律上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第四,具有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监管。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在继续深化,在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现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商业银行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抵押担保制度,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等,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已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证券市场也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我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实施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看,尽管我国仍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接近基本条件的要求。因此,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有着较大的可能性。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同时,《商业银行法》第三条中规定了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部分保险业务。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以下业务:1开展基金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基金资产投资管理业务,适当时候可以设立金融产业基金,并让基金上市发行;2开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如办理股票质押贷款、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清算、代理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3开展项目融资业务,如进行项目的评估和资金安排;4开展企业并购业务,如帮助企业诊断和评级,帮助制定兼并战略,帮助设计企业产权结构等;5开展代客户理财业务,如为个人理财和为公司理财提供咨询服务;6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如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7代理保险业务。通过上述法律允许业务的拓展,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现在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开办了部分上述业务,但力度还不够,效率还不高,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尤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改善现有经营模式。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参与证券和保险业务经营的限制,这种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银行业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同时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必然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构成严重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着手按全能银行方向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并据此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由于形势紧迫,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一些规定有必要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当前应当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为试点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实行混业经营,逐步推进全能银行。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情况看选择中国银行较为适宜,这是因为:第一,中国银行是我国海外业务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其在与当地银行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第二,中国银行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最大,同时中国银行比较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投资银行的经验;第三,中国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运作规范,比较容易进行监管。我国现有金融机构种类繁多,门类复杂。金融机构种类繁多,有利于形成竞争,但也过多地加大了竞争成本,尤其是分业经营的前提下,其无差异竞争成本更大,我国金融业的普遍不景气状况也就难以改变。而整合现有金融机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这种局面,也可以实现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设立分支机构,并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与此同时,则减少境内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内重组金融机构,实行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互并购或相互参股,并以一业为主,他业为辅,他业则以独立子公司形式存在,并分别设立账户,分别核算经营成果,分别进行风险控制,建立系统内垂直管理体系,从而防止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而此时的银行,成为金融集团公司,也就是综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如通过并购或相互参股,吸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金融机构,则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公司,下辖相互独立的四个子公司:商业银行公司、投资银行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既把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业合一,又能在集团公司之下相互独立核算,甚至单独上市,从而成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国加入WTO后,大量涌进的外资银行将都是全能银行,是“混合编队”,中资金融机构以“单兵作战”形式是无法应对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组现有金融机构是比较现实的选择。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是分业监管,监管部门有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业监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随着混业经营成为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统一监管也将成为一种必然。因为面对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和即将成为全能型的中资金融机构,不能不进行统一监管。为此,应制定统一的金融安全标准和监管标准。当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一体化时,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集中控制和监管,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协调的监管体系。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监管体系应适应被监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在英国,政府已提出将9家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统一负责对每个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日本政府则打破银行、证券活动的限制,并成立独立的金融监管厅,统一监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大藏省则只负责监管法规的制定。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比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金融机构。在现阶段,则应加强人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统一标准,联手行动,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完善各项监管手段,制定金融风险国内、国际预警指标体系,实现非现场检查的电子化、规范化、程序化,运用电子技术进行适时监管,及时跟踪监测,分析各类金融机构的变化,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
    米士平2019-12-21 20:58:38

相关问答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构成金融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但它往往要在外部冲击的作用下才会显示出来。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与发展,国际游资与对冲基金正在寻找投资与投机的机会,对冲基金与国际游资的狙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外因。从1996年起,泰铢开始摇摇欲坠。由于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机,造成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的危险。泰国的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已开始暴跌,经济的基本面迅速恶化,增加了市场对钉住汇率制能否维持的担心。泰国对于本币泰铢的出境几乎不加限制,曼谷国际银行业务设施的疏漏也为投机者提供了便利,而对于非居民在泰国开立的泰铢账户也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1997年1月下旬和2月初,泰铢再次受到影响。1997年3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的资产质量有问题,资本金不足,要求增加资本金和提高呆账备付金率从100%提高到115%-l20%,并命令金融系统在未来两年内将备付金增加到500亿泰铢。尽管泰国中央银行的初衷是稳定金融市场,增强人们的信心。但是结果产生了负面效应,人们担心中央银行的这一措施出台将使财务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更困难,投资者推测泰国的金融体系可能出现了更深层次问题的预兆,从而引发挤兑风潮和证券市场的价格剧烈波动。对冲基金发动对泰铢的狙击战,首先要囤积大量的泰铢可供抛售,因此,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必须暗中购买、囤积大量的泰铢。泰铢囤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从当地银行贷款;从离岸金融市场融资;出售当地资产;从当地的股票托管机构借人股票并卖空,以换取泰铢等。由于泰国中央银行的货币监控系统落后,致使泰国政府无法及时了解泰铢交易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冲基金除了购买泰铢之外,在狙击过程中,还通过泰国银行在海外金融市场的分支行和曼谷国际银行业务,以及泰国境内的非居民账户借人大量泰铢,其中包括一些杠杆率很低的远期合约,来自上述各方面的泰铢即构成了对冲基金发动狙击的武器。当完成囤积了大量泰铢时,便向外汇现货市场迅速高价大量抛售,换购美元。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的条件下,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即所谓“羊群效应”HerdEffect。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由于“羊群效应”,泰国的企业、外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会纷纷效仿,加之对冲基金在泰国国内市场和离岸市场借助现货交易与远期交易陆续抛出泰铢,泰铢势必会大幅贬值。待狙击见效,泰铢市场汇率剧烈下跌后,对冲基金再以美元等外币以低价位买入泰铢归还贷款,买人股票归还股票托管机构。在经济不佳的情况下,这种排山倒海的抛售引起市场恐慌,带动众多中小散户加入抛售行列,加剧了泰铢汇率猛烈向下波动。1993年年底,泰国金融市场的期权、期货的日交易额就达6亿美元,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泰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迅速,至1996年底,泰国金融市场已有包括货币期权、货币期货、国债期权、国债期货、利率期权等在内的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其日交易额高达20亿美元。一定程度上为对冲基金在泰国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进行狙击战提供了市场条件。对冲基金发动对泰铢的狙击战的另一策略是,在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远期合约借助于银行制造泰铢贬值的压力。对冲基金与银行签订大量的远期合约,卖出泰铢。银行接到卖出的泰铢远期合约时,为了规避汇率风险,银行通常采取对冲保值措施,立即出售泰铢现货来兑换美元,货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的改变造成泰铢出现贬值的压力。待泰铢贬值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在空头远期合约到期前在签订一个到期日相同、金额相同、方向相反的多头远期合约作对冲。或者按照空头远期合约交割,对冲基金则利用空头泰铢远期合约、看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获得中间的汇率差。1997年5月,对冲基金和其他国际游资利用大量短期货币资本在泰国进行套利,泰国泰铢被大量沽空,泰铢受到强大的贬值压力,泰国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资本的恐慌性外流,使金融市场恢复均衡,采取了多项抵御措施:一是实施资本和汇兑管制,泰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抛出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大量购进泰铢,以保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控制向外国投机者的信贷提供CreditProVision;二是采取利率防卫InterestRateDefense,大幅度调高了隔夜拆借利率0verNightRate,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打击对冲基金及其他投机者的筹资成本与交易成本,抑制投机者的攻击,进而抑制对本国资产的恐慌性抛售投机者的空头仓位,三是对即期和远期市场进行大量干预,以缓解泰铢的贬值压力。然而这些应急措施均奏效甚微。泰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干预市场使泰国的外汇储备从1996年末的377亿美元降到1997年5月的333亿美元,而在333亿美元中,234亿美元是泰国央行在保卫泰铢中买进的在未来12个月要支付的远期合约。实际上,泰国的外汇储备已不足100亿美元,而对冲基金和国际游资则利用外汇远期市场的杠杆效应和交割滞后的特点,迫使泰国中央银行无力实施市场干预。据估计1997年5月的攻击中,投机者至少投入了1700亿泰铢,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抛售压力。受泰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的限制,泰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与对冲基金和其他游资规模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干预造成泰国外汇储备的大量损失,泰国当局在外汇储备几乎枯竭的情况下,于1997年7月2日,宣布泰铢被迫放弃自1984年以来已实行了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o1998年1月12日,泰铢对美元已贬值至56.5泰铢兑1美元,贬值幅度深达约55%左右。采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紧银根的措施也未能凑效。利率防卫同时将使业已脆弱的泰国国内经济不堪重负,造成的负面效应极大。由于利率预期的作用,理性的投资者往往认为过高的利率水平可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维持太久,使中央银行的政策干预的可信度下降,并且会诱发股市和股指期货的投机性冲击泰国当局试图通过“分割”Split国内货币市场的方法创造出一种“双层体系”TWO-tierSystem,以保护非投机性的信贷需求,这使离岸市场利率发生暴涨,最高上升到1300%1MF,1998o但境内利率0n-shoreRate与离岸利率Off-shorerate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套利活动的源源不断。此外,利率的升高造成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而对冲基金此前早巳将股票抛空,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利率的上升做互换交易,并在股市中投机获利。对冲基金和投机者可能把在股市和股指期货上的获利的资金在兑换成外汇,进一步加大泰铢贬值的压力。同时在泰铢大幅贬值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趁低价以美元购回泰铢,用来归还泰铢借款和利息。莫顿?米勒尤其反对使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紧银根的措施,并认为是泰国央行无法防卫泰铢的第一个失误:“企图通过提高利率和紧缩市场流动脚来打击国际投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吸引外资尤其是美元,打击国际投机势力的最有效方法。因为,炒家通常借人当地货币卖空,如果利率提高的话,那些炒家的成本就会提高。有时利率提高1倍甚至10倍,看上去他们的投机成本高得可怕。但事实上,只要货币稍微一贬值,卖空者就大有赚头。如果货币贬值50%甚至60%的话,卖空者的利润会更加丰厚。由此看来,提高利率非但不能打击投机势力,而且会让远期货币交易市场上卖空者盈利颇丰。同时,提高利率带来的货币贬值对本国居民的打击更大。在危机不断恶化之时,泰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172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但其附带条件是泰国政府必须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计划。经济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中期援助贷款充实外汇储备;削减整体经济的开支包括公共部分与私人部分的开支,缩小经常项目赤字;重组金融体系,清理有问题贷款和私营部分的巨额债务;推行开发政策,引进并利用外资以解决财务问题”。
金融市场的功能:货币资金融通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风险分散的功能、经济调节的功能、综合反映功能。一、货币资金融通功能资金融通功能是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不同市场参与者必然出现资金余缺,因而有资金融通的需求。资金余缺方各有利益诉求,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在双方利益、风险对等的情况下实现资金的融通。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市场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能最有效的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三、风险分散功能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金融市场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分散、降低风险的机会,利用组合投资、分散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面临的非系统风险。风险规避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等四、经济调节功能金融市场是现代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场所。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政府实施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五、综合反映功能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金融市场有大量专门人员长期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意义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金融市场的功能:货币资金融通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风险分散的功能、经济调节的功能、综合反映功能。一、货币资金融通功能资金融通功能是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不同市场参与者必然出现资金余缺,因而有资金融通的需求。资金余缺方各有利益诉求,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在双方利益、风险对等的情况下实现资金的融通。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市场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能最有效的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三、风险分散功能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金融市场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分散、降低风险的机会,利用组合投资、分散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面临的非系统风险。风险规避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等四、经济调节功能金融市场是现代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场所。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政府实施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五、综合反映功能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金融市场有大量专门人员长期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意义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前言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占我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多。房地产开发业是竞争性行业,所需资金量大,资源占用多,而且涉及到社会非常敏感的住房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研究概述1.1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八十年代的中国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形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困难很大。房地产开发具有资金密集型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而这正决定了其规模经营的性质。但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综合实力弱,发展缓慢,竞争力差。而且各开发企业的状况也不平衡,总体看是东南实力强,西部实力弱。这些都极不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要求。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全国房地产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楼盘和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成功楼盘的开发,也有成功的中介经纪和成功的物业管理。1.2研究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的意义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会在新世纪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个体消费者已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需求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引起了国内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全行业从“暴利时代”迅速转入“微利时代”,利润水平向价值回归,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海外资金和开发商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成本大大下降,将导致海外的开发商抢滩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而形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球化竞争格局。海外的开发商运作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先进,资金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大型房地产企业将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将会给国内房地产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由于国外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势必使开发的商品房质量更好,品质更佳,建设成本更低,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房地产企业必须要有市场危机意识,强化企业管理,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低消耗、低成本、创品牌的房地产开发,不断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一条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之路,以迎接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高层次竞争,已成为国内房地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2、房地产企业现状和问题2.1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展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度过了市场化初级阶段,基本上完成了市场化进程。现在的市场在产品供给和企业"市场类型和消费者"产品和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地讲,有以下三大特征:从产品供给和企业角度来讲,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泡沫。从产品和科技进步角度来说,随着产品技术的进步,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以产品为主题的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同质化成为市场主流发展趋势。因产品品质水平普遍提高及所购产品大体相似,大多数人享有基本相似的居住条件,人们对住房进行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房地产商利用建筑业"建材业"设计业的技术应用,不断推出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表现出电子业的某些现象。由于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创新不再是简单的应用新技术,而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潜力,通过综合和优化市场因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以产品为主题的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企业专业化水准大大提高,全行业明显进步而且更加理性,发展商已熟练掌握房地产业的规律和技术,模仿和照搬都有助于行业发展,但不能保证项目成功。整个房地产市场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向资源组合,行业内部不同优势的各方走向寻求共同利益。专业咨询代理机构的市场不断扩大。2.2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虽然我国房地产开发业不再象以前那么混乱,许多房地产公司已初具规模,有些还颇具实力,但相对“小、散、差”的特点并没有改变。截至2003年,我国房地产企业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仅有349家。房地产企业开发能力低,规模经济差。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而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企业整体开发能力低,与其资源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极不相适应。例如,上海市目前的房地产企业有2000多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不足2000万元,实收资本金不足6000万元。上海市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而开发项目规模小,在2003年全市8267.51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中,平均每个企业的开发面积仅为3.3万平方米,销售百强的房地产企业总共只占市场份额的4%左右。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风险大。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目前,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净资产规模也不过几十亿元人民币,与境外房地产企业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相比,实在相距甚远。我国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在70%以上,有的高达90%。这种过高的负债必然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其运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成本,使其盈利水平下降或出现亏损现象,甚至引发负效应的连锁反应。房地产企业信用差,不重视品牌的创立。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一般都超过社会其它行业的利润率,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大批社会游资涌入房地产开发行业。这些开发商短期行为严重,既没有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也不重视自身的信用和品牌,面积缩水、价格欺诈、质量低劣,延迟交房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基本单位和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企业,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如:企业的产权界定要清晰,企业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要以个人财产或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负完全责任或有限责任。这些条件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这些条件和要求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总体来说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然而,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和发展方向,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需要对这些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我国房地产企业管理是指房地产企业从开发项目的选择、开发过程直至项目完成后的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与其他企业一样,房地产企业还处在一种能人管理、经验管理的体制上。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是房地产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集团的成败。它的有利之处在于:能人有魅力、有经验、有智力、有威信、有献身精神,通过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奋斗,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然而,能人也是有局限的,首先,能人的数量有限,假设有100万家企业,而只有10万名能人,意味着有90%的企业找不到能人;其次,能人也有分类,也分专业,难以与各种不同门类的企业对口;再次,能人也有自身局限性,如个人的随意性和模式化管理的科学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这时的能人,实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长治久安、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好的管理模式,一般水平的职业经理也能使企业正常运作;没有好的管理模式,能人也会无用武之地;有了好的管理模式,能人离去,企业会受振动,但不会受重伤。房地产企业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目前官方统计的数字是全国近3万家,占中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80%多。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购房取代集团购买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步伐大大迈进等内外因素,给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宏观总体来看,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集中表现在所有制、规模、效益等三个方面。2.3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3.1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问题尽管国内学者对于国有企业问题的研究如火如荼并日益深化,但却少有人对国有房地产企业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工业国企中的问题和弊端房地产国企中都有,如预算软约束。代理人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人才浪费和企业效率低下等。并且,由于房地产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造成的影响更大,如在经济增长中房地产业的重大贡献及其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在历次大的经济波动中房地产业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破坏作用,都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重视。房地产国企退出房地产业的速度较之工业国企也许更快一些。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初期,国有房地产公司占了绝大多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发展,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比例逐渐缩小,90年代中期下降至不到50%;到90年代末本世纪初,房地产国企的比例已然降至20%多。然而,即使是只占总数的20%,由于其占有的土地、人才、资本等社会稀缺资源的数量巨大,国有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此外,如果加上大部分的集体企业、一部分并不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在性质上其实与房地产国有企业类似,即产权不清晰,企业与政府的边界模糊,此外,其数量在统计资料中无法明确显示——那么由于所有制问题给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制约效果就更加显著了。http://www.studa.net/qiye/070720/11583576.html。
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要素市场。它与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旅游服务市场等各类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形成统一市场的有机整体。在整个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其他市场的纽带。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的买卖,还是技术和劳动力的流动等,各种市场的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动来实现,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密切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市场体系中其他各市场的发展则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金融市场的功能,可以由两方面来认识: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与环境。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程度,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建立基础与发展方向。各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金融市场只有建立在真实信用和现实社会再生产基础之上,坚持与生产流通紧密相关并为之服务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如果金融市场的活动脱离了上述基础与方向,不仅难以发挥其基本功能,而且还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加大金融风险,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其次,要使金融市场正常、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与环境,其中主要是:法制健全,信息披露充分,价格机制灵活,市场进退有序。http://www.cufe.edu.cn/jgsz/jingpin/xxck/10.htm。
1、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具有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吸收中长期资金的巨大能力,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还可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和流通,有着很强的灵活性。2、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一融资功能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二配置功能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三产权功能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3、我对这些功能的理解:资本市场激发了人们的金融意识体制转轨和社会进步固然需要技术、经济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但人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创新精神的确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资本市场拉近了金融和人们的联系,使金融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生活。资本市场是人们学习金融知识,营造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大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19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特别是2019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取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目前在金融危机防范上的问题和国际上金融危机防范经验,提出中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二、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顺应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特征而适时主动调整。中国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型的。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发挥汇率作为金融危机缓冲器的作用。汇率双向波动也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同时,保持适度的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当局应动态和准确地把握市场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的状况,遵从汇率目标区调控原则,采取“目标区内相机干预”和“边界干预”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扩大目标区宽度,保持渐进性与合理性,避免超调现象发生,使汇率水平能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稳定的水平。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当国际游资流入时,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引起大量资金外流,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我国汇率弹性增大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逐步推进,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和随后可能发生的流向逆转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夯实市场基础和完善市场规范,同时在开放中的动态博弈中逐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调整,从而更加安全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3.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只有国内资本市场越活跃,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才会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新的融资市场的步伐。在发展国内融资市场的过程中,特别应重视证券、债券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它们成为中国国内基金的一个稳定来源的重要补充,特别是保证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短期外国资本的过分依赖。当然,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十分成熟,要建立充分完整的、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扩大市场流通总规模,提高市场内在价值;提高市场透明度、全面公布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对金融风险做出正确评估,提高投资者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4.对外开放要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对外国开放资本市场要慎之又慎泰国政府在1992年取消了过去几十年所采取的保护本国资本高达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一下子全面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但同时国内金融政策却没有相应配套改革,继续维持原先泰株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由此造成自由开放的国内资本市场与不自由的外汇管制混为一体,助长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使全球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否经受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关键看经济是否健全,企业制度是否健全,金融制度是否稳定,中央银行是否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有的国家能免受危机影响,就是这个原因。对于中国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加快改革。但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更要慎之又慎。只有在已经具备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包括已经建立有效的金融政策和相应的金融监管调控机制,建立了完整的法律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宏观控制政策的情况下才能开放资本市场,决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起。5.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此外,还必须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最后,尽管中国外债规模一直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应加快清理那些实际对外负债、又脱离政府监管的“隐性外债”,把“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监管范围之内,提高外债规范管理的有效性。6.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场国际收支危机和债务危机。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能力,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使外汇储备减少,削弱了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连年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又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针对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工业带来不利于出口的倾向,我们已对进口许可证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既不能为出口而牺牲进口,更不能为进口而牺牲出口。在大量吸引外资的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鼓励制成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口的出口,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持良好充足的外汇储备,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产品以及法规制度方面,市场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技术系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思考,全面审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综合分析、对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制度,为我国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一、资本市场的概念资本市场,在过去我们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现在在中国,它已经是个不陌生的、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了。在中国金融理论中,资本市场理论是最年轻的。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而又“变幻莫测”,许多方面还处在试验、争鸣、探索的过程中,所以定义它是个挺困难的事。即便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理论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领域。可能是由于资本工具的复杂性,或者可能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强操作性和多变性,导致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很不一致,于是对资本市场的界定五花八门,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角度使用它,并且在不同的场合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有的人讲资本市场时指的是股票市场,也有的人说的是证券市场。比如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专题报告《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中,相当多的专家将资本市场界定于证券市场,他们认为,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最核心部分。而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及关键性政策问题》中资本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银行系统和贷款市场等。还有大家所熟知的美国S"克里"库珀的《金融市场》专著中,资本市场的范围涵盖抵押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到底资本市场这个概念指什么?尽管对资本市场的定义见仁见智,但其有着一个确定的内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资本市场至少应涵盖:证券市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国有资产直接所有者身份出现的国有股东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改进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殖情况的监督效果。第六,有利于选择出有竞争力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谁来充当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是多年来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方案,许多部门、机构、企业也提出种种理由试图说明自己可以胜任这一角色。其实,当资本市场得到一定发展后,这基本上也是一个可以而且应当由市场决定的问题。在进入市场之前,可以规定某些机构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资本市场后看谁有竞争力。竞争力强者将扩大其经营规模,反之,竞争力弱者将不得不缩小其经营规模,乃至最终失去经营管理者的资格。最后,通过“股权”问题的解决进而解决“债权”问题。股权与债权似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通过直接融资而扩大自有资本金比重,会相应降低负债比重,所引起的只是资产结构上的变化。然而,在这种结构变化的后面,主角是行使股权的股东。由负债筹措到资金是由股东及其选定的经营者使用的。国有企业融资体制的问题,主要不是负债率本身的高或低,而是现有的股东及其代理人对负债而筹措到的资金缺少责任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负债冲动。所以,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解决,除了增资减债外,关键还是要改变企业股东及其代理人的行为,否则,减下来的债还是要增上去的,而且许多债是无力偿还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增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而对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创造条件。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44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