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行量与GDP之间的关系?

樊惠兰 2019-12-21 22:04:00

推荐回答

比率总得有个最大的,窃以为中国提高货币发行量是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特别是兑美元的汇率,要知道中国的巨额美元储备,是不能承受人民币的升值的,具推算人民币每升值1%,外汇储备将损失1600亿RMB。
黄益新2019-12-21 22:36:2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还用问么,我虽然不懂经济,但是答案很简单。国民生产总值是1年干的,货币总量是多年的积累。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存款总额总是多于一年的工资。
    赵飞船2019-12-21 23:57:19
  • 2002:GDP120332.70亿元,绝对值增幅09.74%;CPI1.8%;M2,183247亿元2003:GDP135822.80亿元,绝对值增幅15.67%;CPI1.8%;M2,219226亿元2004:GDP159878.30亿元,绝对值增幅15.67%;CPI1.8%;M2,253207亿元2019:GDP184937.40亿元,绝对值增幅15.67%;CPI1.8%;M2,298755亿元2019:GDP216314.40亿元,绝对值增幅16.97%;CPI1.5%;M2,345578亿元2019:GDP265810.30亿元,绝对值增幅22.88%;CPI4.8%;M2,403401亿元2019:GDP314045.40亿元,绝对值增幅18.15%;CPI5.9%;M2,475166亿元2019:GDP340902.00亿元,绝对值增幅08.55%;CPI-0.7%M2,606223亿元2019:GDP401202.00亿元,绝对值增幅17.69%;CPI3.3%;M2,725774亿元2019:GDP471564.00亿元,绝对值增幅17.54%;CPI5.4%;M2,851592亿元。
    黄皓月2019-12-21 23:37:30
  •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本年货币应增发量=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本年货币的发行数量M=1/vP*Q:经济中货币存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总水平*商品总量宏观经济货币数量论数量方程式MV=PY,M流通所需的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1张钞票转手次数,P价格水平,Y是GDP。
    齐文良2019-12-21 22:54:16
  • GDP总量与货币总量有者非常密切的关系,货币总量的多少是影响GDP总量的重要因素;货币总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纸币的总额。是对不同层次货币供给量的计算标准。货币总量就是按不同货币供应层次计算的货币量。对货币供应进行分层次研究和计算总量,有利于分析各种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对商品流通和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同影响,有利于国家货币决策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以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欧美国家,各个国家的GDP总量与货币总量的总是保持着流量动态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扩展资料:GDP总量的核算范围:一、生产范围: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3、自有住房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以及付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生产。生产范围不包括不支付报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没有单位控制的自然活动等。二、地域范围:GDP核算范围原则上包含了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单位的经济活动。本报告中的季度GDP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的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国内生产总值-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
    连业钦2019-12-21 22:18:20

相关问答

金融学中的一块基本内容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搭配使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配套方式:宽松的货币加扩张财政;从紧的货币加紧缩的财政;宽松的货币加紧缩的财政;紧缩的货币加宽松的财政。可是,结合当今世界货币发行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现实来看,根本不存在“紧缩货币政策与宽松财政政策”共存的现实,即便是在理论上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两者的搭配方式只有三种,没有四种。为什么从紧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无法共存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货币体系和财政体系都被政策操控,财政部和央行虽分属不同的机构,但其做出的决定都必须经过最高决策层同意,也就是说。一国的金融体系,货币又不能多发,所以只能量入为出,紧缩财政,大幅削减赤字。所以,目前来看,只有欧盟可以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四种搭配了。中国和美国是反面典型,中国政府印钱造成通胀是剥削老百姓为资产阶级服务,美国政府印钱造成通胀是剥削发展中国家为自己服务,这两个意识形态不相容的国家竟然在经济政策上出奇的一致:用财政政策绑架货币政策,政府自己印钱还债!所以至今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敢说政策转向,因为一转向政府就破产,先赶紧印钞让政府还了债再说,通胀的后果让可怜的百姓承担去吧!综上我们发现,要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独立作用,必须使两者的决定权分离,显然,国家的存在是不会允许财政权旁落的,但欧元区的示范让我们看到了超主权货币发行体系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货币发行不为一国政府所利用,那么区域内超主权货币的出现怕是一条迟早会被脚印踩出来的路了。双松双紧的政策后果如何大家应该比较清楚,那么就还剩下一个小问题,宽松的货币加从紧的财政,这样的搭配好么?理论上说应该不错,总体上讲一松一紧,整体温和,不会导致赤字,可能会带有一点通胀,但应该不严重,可当今世界似乎很少听说有哪些国家采取的是这种方式,原因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单纯宽松货币似乎已经解决不了刺激经济的问题了,同时通胀和政府支出的减少必定会加大贫富差距,这也许会被民众所诟病。所以,目前来看似乎找不到完美的搭配方式,只是很期待超主权货币的到来,期待货币政策回到它应有的原貌。
债券的面值100和票面利率10%一旦确定,在流通买卖过程中是不变的,所以这张债券到期价值110是确定的,流通中变化的只是这张债券的价格。到期价值110一旦确定,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就可以用这张债券的供求来理解。随着市场利率降低注意是市场利率,不是这张债券的票面利率,投资于这张债券变得越来越有利,对这张债券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反之,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其他利率更高的产品,对这张债券的需求就会下降,这张债券要想在市场上流通就只能降价。面值和票面利率不变是债券的基本性质不考虑浮动利率债券等特殊债券,金融产品价格和利率之间是反向关系,其中的价格是指产品的流通价格,利率是指市场利率。考虑理财产品,假设购买了5万,利率为5%的理财产品,这里5万可以理解为面值,也可以理解为该理财产品的发行价,反正到期可以得52500不考虑风险。理解“反向关系”需要把此理财产品放到市场上交易。如果市场利率此时正好是5%,该理财产品可以卖5万;假设此时市场利率是10%,肯定没人愿意出5万买,此时价格必须下降才有可能卖出去,同理,如果市场利率下降了,这个理财产品的价格就可以高一些。如果个人理财产品最少要买10万,那相当于面值10万利率5%的金融产品,把它放到市场上交易同样遵循“反向关系”,不能拿它和5万的那份产品比较。
货币的需求增加,利率增加,反之则利率则降。货币的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则升。根据利率好比做货币的价格一样,依据其供求原理理解这个关系!当然利率还受政府的干预。存款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了,流动性增加,有更多的钱用于储蓄,银行向储户借钱的成本压力减小,于是利率就下降,反之,货币供应量少了,用于储蓄的钱也就相应减少,银行借钱成本压力增加,就会提高利率。投资方面,货币供应量多了,流动性增加,银行借钱成本减小,就会降低贷款利率,反之,货币供应量少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增加,就会相应提高利率。扩展资料:四种需求: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和安全需求等。交易性货币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预防性货币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密切的关系,当利率低,人们持有的成本低,人们就会持有较多的货币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当市场利率足够高,人们可能试图承担预防性货币减少的风险,将这种货币的一部分变为生息资本,以期获得较高的利息。货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