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公积金存款利率是多少?

边孟丽 2019-12-21 20:14:00

推荐回答

年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央行基准存款利率是0.35%。
龚学进2019-12-21 21:19:2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具体是多少我忘了,反正跟银行活期利息差不了多少。
    连以敬2019-12-21 23:55:25
  • 公积金存款利率比活期存款利率稍高一点,但是总比存那一点钱都没有好。
    齐晓杰2019-12-21 20:56:05
  • 年结转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央行基准存款利率是1.1%。
    童蟾素2019-12-21 20:38:50
  • 公积金存款利率跟银行的活期利息差不多,不高。
    黄登盛2019-12-21 20:21:20

相关问答

1、含义不同。etf即交易指数开放基金,是跟踪某一指数的可以在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lof基金是上市向开放基金,是中国首创的一种基金类型,也是etf基金的中国化。2、申购赎回的场所不同。etf和lof都结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特点,既能在一级市场上申3也能在二级市场上赎回。但申购和赎回的场所有所不同。etf的申购和赎回只能在交易所进行,也就是只能进行场内交易,lof既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也可以在代销网点进行。3、申购赎回的标的不同。etf采用“实物申购、实物赎回”,投资者申购到的是一篮子股票,赎回的也是一篮子股票。lof基金申购的可能是一篮子股票,但赎回的却是现金。4、交易限制不同。etf的门槛高,交易最低要求在50万份以上,只有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可以参与,lof对于申购赎回没有特别的要求,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5、投资策略不同。etf基金跟踪某一指数,比如上证50eft就是跟踪上证50指数,对上证50的成分股进行完全复制,因此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投资方式。lof只是普通的可以在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它既可以是被动投资,也可以是主动投资。6、净值报价频率不同。在二级市场上,etf基金每15秒提供一次基金报价,lof则是1天1次,或者1天几次。扩展资料:LOF基金主要特点有:上市开放式基金获准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后,投资者既可以选择在银行等代销机构按当日收市的基金份额净值申购、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选择在深交所各会员证券营业部按撮合成交价买卖基金份额。LOF基金。
根据北金所《委托债权投资交易规则》的定义,委托债权投资是指有投资意愿且有投资能力的投资者作为委托人,通过银行、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即受托人进行的对特定项目的固定收益类债权投资。委托债权的本质是类直接投资性固定收益类债权。债权性投资,是指为取得债权所作的投资,如购买国库券,公司债券等。债券是一种定约证券,它以契约的形式明确规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权利与义务,无论被投资企业有无利润,投资企业均享有定期收回本金,获取利息的权利。企业进行债权性投资,一般是为了取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并保证按期收回本息。扩展资料:委托债权投资的意义:一、在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委托债权投资是一类直接投融资行为,投资风险由投资人实际承担,由于融资企业所付出的绝大部分融资成本转化为投资人的投资收益,压缩了投资端到融资端的具体流程,减少了中间机构的利润留存和分成,既满足了融资企业获取资金降低成本的诉求,也满足了投资人扩大债权性投资的需要。二、是债券融资外直接融资方式的重要补充。委托债权投资与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模式是具有显著差异的。委托债权投资交易要求银行将符合常规信贷审核标准的企业融资需求作为挂牌标的,银行的审贷标准一定意义上就等价于债券市场上的信用评级机制;同时由于债权没有被债券化和标准化,因此不能直接面向终端投资者,具备更高资金配置能力的银行理财可以充当合适的投资人。三、有利于创新型直接融资的监管建设。委托债权投资虽然不属于银行日常的信贷业务,但将其置于统一的交易平台,以供需双方相匹配的方式开展业务,可以完整准确的统计业务规模、机构、风险层级等。北金所和商业银行业定期将业务情况向监管部门汇报,监管部门已在2019年3月起将其作为理财资金投资运用的一个类别进行统计和管理。委托债权投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历经多次改革,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50—1979年实行“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1980—1993年实行“分灶吃饭”财政管理体制;1994年以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1950—1979年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1979年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形成“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这一框架下,财政管理体制也进行了多次调整。1950年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1951—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1958年实行以收定支、几年不变的管理体制;1959—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1971—1973年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管理体制;1974—1975年实行收入固定比例留成、支出包干管理体制;1976—1979年,恢复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管理体制。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多次变动中,高度集权始终是这一时期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二1980—1993年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此相适应,自1980年起,在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地方财权的同时,实行了“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管理体制。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1988年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分配体制。财政包干管理体制实施后,地方财政的地位逐年上升,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滑,到1993年已下降到22%。这一体制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中央财政所得比重较低,宏观调控能力有限,不利于宏观目标的实现。二是由于不同地区财政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拉大了地区间差距。三1994至今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提高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1994年,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实行了分税制的重大改革。基本内容是: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收入按照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征管机构;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从1994年开始,税收返还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增长率挂钩,各地区“两税”消费税和75%的增值税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该地区的税收返还增长0.3%。此后,又调整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在中央与地方分享的比例,调整了金融保险营业税收入划分比例。2002年进行了企业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及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分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