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靠什么维持的它的经济收入有哪些方面最好详细些,可以悬赏.
推荐回答
延安精神的形成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关。当时,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难当头时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得不屈服于国内外的压力,把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于是,相对放松了对延安地区的围剿,以至形成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国统区经济凋敝,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四大家族控制经济命脉,大发国难财,加之,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陷入的财政经济困难境地。抗战时期,在全国上下一片混乱,重庆等地出现无政府状态,国民党压制民主,打击进步力量,相比之下,唯独延安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精神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精神没有过时,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
龚宁静2019-12-21 20:38:2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个应该查不到有具体数字的资料,个人认为没有太多,会师延安的老红军是以南方人为班底的,红军到延安后去的北京人应该也很少,要说这里面具体的名人,您已经很牛了。
车峰远2019-12-21 23:55:11
-
周恩来劳山遇险事件、黄克功事件、日军轰炸延安、王实味事件、劳山战役等。1、周恩来劳山遇险事件1937年4月25日,他以副官的身份随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乘车由延安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谈判的途中,于劳山地区突遇何应钦收买的一股200余人武装土匪的偷袭。司机中弹牺牲、警卫人员伤亡严重,陈友才的腿被打断。他命令两位警卫战士全力护卫周恩来迅速撤离公路,自己则扶着卡车的护板站起来,将匪徒们的密集火力引向自己,直到壮烈牺牲。匪徒们误以为目的已达到,就停止行动,周恩来安全脱险。2、黄克功事件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的重大案件。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此事发生后,在边区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国统区,国民党的喉舌《中央日报》则将其作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攻击和污蔑边区政府“封建割据”、“无法无天”、“蹂躏人权”。这些叫嚣,一时混淆了视听,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满。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3、日军轰炸延安指的是日军于1938年至1941年对延安的轰炸。1938年11月至1941年10月为止,前后三年,日军不断空袭延安。据1946年3月10日《解放日报》的统计,日机共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4、王实味事件1942年3月,延安,马列著作翻译家、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王实味,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杂文《野百合花》,文章中回忆了他在北大的女同学李芬,回湖南邵阳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壮烈牺牲的情景后说:“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的影子汲取力量。接着,分四个部分,对他感到不满的现象边述边议,提出批评。5、劳山战役1935年10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在陕西省甘泉县劳山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伏击战。国民党军在劳山地区遭受打击后,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对陕甘苏区实行严密封锁,企图逐步缩小包围,最后消灭红军。10月20日,第67军第107师1个团附1个营,进驻甘泉以南榆林桥。延安时期的大事件-周恩来一生多次遇险自认最危险一次是何事。
章行远2019-12-21 21:18:56
-
1、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达到在新的基础上的团结的目的。2、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3、整风运动的意义是: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用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也是打破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推进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重大意义;对正确解决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并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你直接选就可以了。
黄相杰2019-12-21 20:55:37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在1937年至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外援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1%到85%。1941年至1945年外援中断,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靠各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下面是一片相关的学术论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作者:黄正林文章来源: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4233黄正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分两个时期,1937年至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1941年至1945年主要依靠边区政府的各种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本文就这两个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及与其相关的问题进行考查。一、1937年至1940年的财政来源及1941年发生财政困难的原因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政策是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争取外援。因此,在抗战时期的1937年至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依靠外援。外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军饷,一部分是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外援占边区财政收入约50%到85%。1937年至1940年外援金额及占当年财政收入比率为综合上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来源分两个阶段两个不同来源。1937年至1940年期间,外援是边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封锁,使边区财政困难。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经济发展的合理的财政政策,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为边区财政状况好转奠定了基础。税收、公债、特产贸易、公营企业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连中连2019-12-21 2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