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家庭教育的老师都有谁?

龚建业 2019-12-21 20:07:00

推荐回答

博家就是个骗子公司,光收钱不干活,孩子带出去还不负责,人家报名后要退费,不但说扣百分之三十的手续费,还不给退到位,公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现在都找不到人!上课除了说鸡汤,就是推销刷卡,交了高额学费,还乱收其他费,没道德没底线,就是个大骗子,千万别上当了。
赵香繁2019-12-21 21:18:5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佰和老师啊!她是中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长期从事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她已经在全国举办了几百场家庭教育讲座,给很多父母带去了教育孩子的良策。
    齐文江2019-12-21 20:55:31
  • 说一点愚见吧!大体说来,我以为教育可以分成四种状态——1、“人在做,没人看”;2、“人在做,人在看”;3、“人在做,天在看”;4、“天在做,人在看”。我以为第三种状态是比较好的,而第四种状态最好!陈老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这种情绪似乎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明显,尤其是上大学后,甚至到了一见到小孩子就走不动的程度,那种喜欢,是一种说不出原因的喜欢,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也许是因为他们可爱的外表和行为,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童言无忌、出乎意料,总之就是让我想靠近、想接触、想要呆在一起,就是喜欢。对小孩子的这种无法自拔的喜爱也是促使我选择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陈老师的时候,当老师得知我之前是学材料的时候就说“以前是研究材料的,现在改研究人了。确实,相比较冷冰冰、硬邦邦的各种材料和用数据说话的实验,我更喜欢充满生机与好奇、拥有无限潜能和各种发展可能性的人,更向往那种陪伴孩子成长、帮助他们进步的体验,对我来说,人生的幸福感、价值感、意义感似乎都可以在对教育的追求中得以实现,因此,很庆幸,我选择了教育,更庆幸,教育接受了我。跟着陈老师学了一学期的家庭教育,虽然老师不列什么课程计划,讲课内容多是由感而发,但是,这一学期下来,通过一节节课、一个个主题的分享与讨论,在我的心里还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套有关家庭教育、儿童教育的体系,让我对大自然、对生活、对自我、对儿童、对教育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看法。如果之前我对孩子的感情是一种爱,那么陈老师就教会了我到底怎样地表达才是真正地体现了这种爱。
    连俊强2019-12-21 20:38:13
  • 陈一筠老师: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世界政治所、苏联东欧所、社会学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国外社会学》主编。2000年12月从社会科学院退休,全力从事学术团体的社会工作。主要学术专长是家庭社会学与婚姻资询,现从事婚姻家庭社会学与妇女问题研究李兆良:真正好家庭幸福教育专家讲师、指导师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研究员、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讲师、全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妇联特聘家庭教育专家经常受邀到中小学校、幼儿园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连续多年受邀天津市市级家庭教育咨询会特聘专家,并多次在社区、学校、电台、电视台做讲座,获得普遍好评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陈秀茹:真正好家庭幸福教育机构"特邀专家,1972年9月出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97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吉林大学任教,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9年8月至2019年8月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文化与认知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合作导师,彭凯平教授。自参加工作以来,承担多门心理学课程讲授任务,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咨询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人格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美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截止到目前,已在《医学与社会》、《医学与哲学》、《中国公共卫生》、《吉林大学学报》、《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全科医生》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王占伟:从事家庭教育多年,励心研究,创建了家庭教育理论"柒和关系系统"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七大关系中阐述了新的处世关系哲学。济南电视台《我能赢》栏目的特邀嘉宾及中国培训网的金牌讲师,同时为今日英才、太任、前沿讲座、统一、新格、匹克集团、101远程教育网、安徽书商协会、新华保险江西分公司、万泽集团、天津鸿瑞国际、亚太金融论坛等多家企业提供过优质的服务。让每个家庭都幸福,让这个社会更和谐,是王占伟老师赋予自己的人生使命,人格的伟大是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帮助,这点王老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
    龙宣霖2019-12-21 20:20:39

相关问答

在军事学的课程上,每次分析某次战役,历史老师总是会分析许多军事之外的因素,比如经济、舆论、人心等等。小的时候总是对于这种思路持有疑义:军事战争应该比拼交战双方的实力、头领的计谋、军队的士气等等,为什么要宏观地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呢?后来的哲学帮我解答了这个问题。今天,当需要重新反思这个问题时,我把下面这个故事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挑了出来,供我们进行再思索。19世纪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打败法国拿破仑军队,英法战争局势逆转。滑铁卢大战在英国的投资市场上造就了两个富豪:其中一个是英国商人罗思财。罗思财,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在大战将起之时,他就已预先布置手下在战场附近收集信息。英军获胜后,他的手下从战场用白鸽将英军胜利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在伦敦的罗思财,罗思财立刻大量买进股票。不久,股市暴涨,罗思财就这样发了财。很显然,罗思财成功的关键是在信息传递不畅的时代能够快人一步获取信息。但是在当代通信技术发达、即时信息瞬间传遍全球、世界日益变成“地球村”的条件下,罗思财的优势就变得很难维持。需要指出的是:罗思财虽靠信息取胜,但他当时所获悉的绝非“内幕消息”,而是公开的消息。如果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说要千方百计打听“内幕消息”,则犯了投资中的大忌……如果英国人告诉你的“内幕消息”是英国将获胜,法国人更加自信地告诉你他们一定能赢,你该怎么办?在不成熟市场,所谓“内幕消息”最容易带有主观因素并受人操控;在成熟市场中获取“内幕消息”并据此操作获利,更加会被监管当局检控而获罪。另一个是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英国政府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在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前几天发行了一批巨额债券,数额之大,竟超过了当时英国经济总量的10%。那时拿破仑屡战屡胜,不可一世,人们担心英国战败,因此债券虽然以低于面值13%的价格发行,但认购并不踊跃。李嘉图没有派人去战场,但他精心研究了英法双方的对阵形势,并作出英国极可能获胜的大胆判断。于是李嘉图倾尽所有的财产购入便宜的政府债券。英国战胜后,这一批政府债券立刻飙升超过面值,李嘉图获利近百万英镑。有趣的是,李嘉图事前曾将购买债券的“贴士”告诉他的好友——著名人口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他的鼓动下也小心翼翼地入了5000英镑的“货”。但是马尔萨斯担心英国战败自己会血本无归,因而彻夜难眠。第二天就把债券卖掉了,白白丧失了发财良机。第二年,李嘉图就宣布从股市上退休,从此潜心从事经济理论研究,成为经济史上著名的一代大家。如今,他曾经赚取的金钱早已不在,但是他经济学上的光辉思想依然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没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和准确的判断力,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军事学者永远无法单纯用兵法去解释历史,经济学家也不能总靠最大化和均衡去获取利润。天地万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获取成功同样无法排斥专业以外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更宽一些,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广取博览,对于成功往往能够起到事先无法预料到的效果。海之所以大,在于它能纳百川;天之所以高,在于它能容万物。人之所以能成就事业,也往往在于他们深广的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