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年报中政府购买学位数是什么

诸葛海荣 2019-12-21 19:42:00

推荐回答

这是政策的事情,现在教育改革了。孩子上学按照户籍所在地安排。孩子户口不在那当然不可以在本区上学了。
龚小芹2019-12-21 20:19:2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由政府购买学位:指的是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但其所需学费的部分或全部由当地政府承担。公办学校的学生填否,民办学校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是或否。
    齐春泽2019-12-21 20:05:24
  • 由政府购买学位:指的是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但其所需学费的部分或全部由当地政府承担。公办学校的学生填否,民办学校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是或否。扩展资料东莞市教育局发布了《东莞市政府购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位暂行办法内的其他民办学校。如若转入民校学费高于购买学位标准,多出的费用由家长自行承担。通过“积分入学”被录取才能获得政府购买学位。据了解,政府购买学位是指政府为提高随迁子女公共教育服务水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用以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位。根据《办法》规定,东莞市政府购买的学位包括小学学位和初中学位,入读对象则是通过积分制入学申请程序被录取的随迁子女,具体录取办法按照《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执行。今年年初发布的2019年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中明确,东莞年内将增加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学位供给,提供约33600个学位,其中,公办学校提供学位约28000个,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5600个。此外,根据市教育局的规划,从今年开始,在保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积分入学学位规模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行向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购买学位政策,购买学位规模每年递增20%。这也意味着,今后五年,通过积分入学入读政府购买学位的随迁子女将会越来越多。此外,购买学位的学校须是东莞标准化或以上民校。新华网▬获购买学位免交学杂费。
    齐映山2019-12-21 19:55:43

相关问答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事实上,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在保证不降低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下,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由此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农村义教经费保障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第二,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第三,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改革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模式,是与增加教育投入相对应的。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制造教育差距。从受教育机会问题看来: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在义务教育并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禁择校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则应在注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体现个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录取制度综合改革。改变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多年来,教育被异化为"竞技舞台"和"竞争工具",接受教育"成功"的人,都是考场的高手,而人格的健全发展却被忽视。实现教育公平,就在于让大家不用从小就挤上"五好通途"--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那么,就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就从小陷入题海战术。教育公平下的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显然不能采用升学率指标与各类统考指标、竞赛指标,而是将目光转向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当然,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还要依托社会对教育功能定位的改变,如果教育一直扮演着进行社会基本分工的功能,而且各分工有"高低贵贱",那么受教育者就将摆脱不了对学历、对学校的追逐,教育也无法摆脱一元成才模式中的"生存竞争工具"的角色,只有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本身的能力,才可能让大家把教育作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会关注本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打破"小公平意识""小公平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狭隘的"地区意识"。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改革,怕影响自己的利益。然而从长远看,教育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每个人的后代都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二是狭隘的"分数公平"观。不少反对招生改革的人,都提出刚性的卷面分数是最公平的。这其实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我国教育对综合考核学生的方法还不够成熟,以及社会诚信问题所致。分数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合培养个性鲜明发展的人才,它对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是公平的,但对于喜欢创造、追求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却是不公平的。所以,形成新的公平观,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来说,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