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课影响封闭式基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赵鹤元 2019-12-21 20:04:00

推荐回答

应该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因为封闭式基金有市场价格和净值,一般市场价格如果低于净值,就叫折价,折价率就是:,基金加权平均折价率与上证指数相关度高达0.8174,是极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金的机构持有人认为,基金的折价幅度一般会保持在2%至15%的范围内,因此不可能像股市一样长期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在上述二、四两个阶段中,市场都表现为股指在上下一定幅度内的整理市,市场上升时一般交头活跃,基金资产冲击成本低,所以折价率随之降低;市场下跌时通常交易量萎缩,基金资产冲击成本高,因此折价率随之升高。而高与低都远没达到碰到上下限的幅度,因此震荡市中基金折价率可以明显随着股指波动。而在单边上行或下跌的市场中,市场分割说给出了一定的解释。西南证券基金评价小组的孙菊从资金角度分析指出,前面第一阶段的牛市中,股票价格普遍上涨,由于基金资产无法完全持有股票,净值的增长幅度低于大多数股票的涨幅,因此一些资金由基金市场转战到股票市场;而在第三阶段的下跌中,同样由于基金的资产没有全部购买股票,净值的下跌幅度明显低于整体市场的下跌幅度,因此一些仍对后市怀有希望的资金又转移到基金的“避风港”来暂时规避风险。上海一家保险公司的人士则认为,同股指的调整类似,基金加权平均折价率的调整经常会过激一些。第一阶段的下跌是延续前面折价率的下跌走势;同样,第三阶段的上涨也是延续前面折价率的上涨走势。持有人看空目前很多基金尤其是大盘基金的持有人以机构为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与评价中心的胡立峰认为,一批长期的基金投资人逐步撤出封闭式基金市场导致了基金折价率攀升,而不看好的理由是基金的政策明显倾向于开放式基金。保险公司则表示,短线看空或者看不清大势都会采取比较保守的做法。在1500点被击穿时,一家大保险公司便提出“千四”肯定守不住;在跌穿1400点时,另一家保险公司认为,短线1300点必破。这种看空背景下必然引发持有人抛售基金。而对于后市,市场人士认为,既然基金的折价率曾经到达过20%,如果这次出现接近或达到15%的情况应该不意外;而这种情况很可能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下挫。
黄盛林2019-12-21 23:55:0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封闭式基金是在证券交易市场交易时间按市场价交易的,与其基金净值没有必然的绝对关系;开放式基金是在证券交易时间以后必须按其基金净值为申购或赎回,其基金规模不像封闭式基金可以变化,一般随市场行情起伏扩大和缩小。2,债券投资风险较小,但是当今市场变化因素特别大,除了国债外,其他的债券地方债,企业债,可转债等也会出现危机,比如光伏产品出口被反倾销,企业债就还不了。市场利率上升或通货膨胀率上升对于债券的影响成反比,但是影响不会很大。3,开放式基金的推介资料都会说明本基金的投资目标和投资范围一般不会很关心,主要看其净值在基金中的排名。4,政策分析,技术分析,心理分析等。主要是技术分析,如k线分析法,波浪理论,趋势分析等。5,这是每一个投资人希望知道的但是都是事后才明白的,图形网上很多。
    齐春妮2019-12-21 21:18:44
  • 封闭式基金是上市交易的,所以有价格,价格受供需影响,会不停波动。开放式基金是不能上市交易的,不受供需影响,没有价格,只有净值,净值只跟基金的净资产相关。
    黄益旺2019-12-21 20:55:22
  • 最近,在管理层提高印花税政策的冲击下,国内股市以一种猛烈震荡的方式开始了调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不同类型、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受到了不同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在股市单边牛市的时候,由于集体赚钱效应,可能很难对基金品种做出优劣之分。但是,当股市处于震荡或者短期下挫的时候,更方便看清每一只基金的投资价值。所以,对于不同投资者而言,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特征的基金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风格基金所受影响不一分析人士指出,印花税上调对于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影响差异很大,奉行“买入并持有”投资策略的低换手基金公司和基金将更受投资者欢迎,而印花税上调对高换手策略基金业绩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从2019年基金股票换手情况来看,博时价值基金的全年股票换手率只有95%,而在150多只开放式偏股基金中,有四只基金股票换手率超过1000%。此次印花税从1‰上调为3‰,博时价值基金如果保持每年95%的股票换手率,全年只需要多支付基金股票资产0.38%的印花税;而股票换手率超过1000%的基金,全年需要多支付基金股票资产4%以上的印花税。基金理财专家分析,此次印花税上调将使得低换手率的基金公司和基金更受投资者欢迎,基金投资者应该适当回避高换手策略的基金公司和基金。天相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工银瑞信、景顺长城、长盛、博时和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的股票换手率较低,其中,工银瑞信、景顺长城和长盛三家基金公司的股票换手率不超过200%。如果这些基金公司一直保持低换手的投资风格,此次印花税上调对这些基金公司投资业绩的影响相对较小。封基”有望暂成避风港最近,封闭式基金紧跟市场步伐出现震荡,但整体跌幅小于市场调整幅度。有业内人士认为,印花税的上调并不影响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成本,使得封闭式基金的安全投资价值更加显现,有望成为“退潮资金”的避风港。为支持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国家一直对该行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曾经下发规定宣布:对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买卖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免征印花税。虽然市场整体调整,封闭式基金也要受影响,但交易仅仅收取佣金,交易成本比股票大大降低,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此次印花税上调将对一部分热衷于短线交易的市场热钱起到较大程度的抑制,这必将导致众多市场短线热钱涌入封基板块。封基板块作为市场的一员,与大盘走势密切相关,那么一旦市场出现反弹迹象,该板块这一特殊的印花税优势将吸引更多资金的注意。当然,封闭式基金本身也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主要在于折价率依然显著、稀缺性以及不少封基仍有分红预期。虽然经历了不久前的大涨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有所降低,但现有的各基金不同程度的折价率,仍使封基成为市场中较为安全的投资品种。经过一轮大跌后,目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已经普遍降至30%以下。如果有一段时间大盘整体上扬,基金重仓股均有不错的表现,而同时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却涨幅微弱,这个时候就会有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关注到封闭式基金。尤其是今年有很多的封闭式基金到期,由于封基的折价,“封转开”确实是一个没有太大风险的“套利机会”。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对于封闭式基金长期看好,但是短线追涨却不是明智之举,价格不能脱离价值的轨道,封基仍然受到大盘的牵制。面对有关部门的调控和不断发出的投资警示,市场风险越来越大,投资者切忌高位追涨,不宜短线操作,对于其投资价值的发现,应从长期来体会。配置型基金凸显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市场重挫之下,有一部分基金的净值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部分基金主要以“攻守兼备”著称的配置型基金为主,像博时平衡配置、泰达荷银风险预算、中信经典配置基金等跌幅相对都不是太大,小于大盘与基金的平均跌幅。从理论上说,品牌基金公司旗下的配置型基金具有帮助投资者择时的功能。这类基金的首要任务是在基金契约所允许的范围内,为投资者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而不是争取基金业绩的短期排名。因此,在市场系统性风险已经比较明显时,这类基金将通过适当调低股票仓位、增加对防御性股票的配置等来降低风险。从近期表现看,华安宝利、海富通精选、汇丰晋信2019、泰达荷银效率优选、工银瑞信平衡等都已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值得重点关注。这些基金在牛市中往往会因为受契约限制,股票仓位相对较低,而不能引起市场的足够重视。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就不会受到太多外部因素如净值排名的干扰,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到行情研判中。当震荡行情来临时,这些基金会因事先有较充分的准备,有望取得较好表现。两类基金需要暂时回避证券交易印花税一调高,股市应声而落,基金自然也不能幸免。调整开始之后,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指数型基金。由于指数型基金是被动复制指数,所以指数一旦下跌,基金净值自然跟随下跌,而不能主动减仓降低损失。近期市场调整并未表现出即将停止的迹象,所以指数型基金面临的风险比其他基金相对要大。由于市场监管不断加强,近期题材股、绩差股连续跌停,市场资金明显流向了蓝筹股。持有蓝筹股的基金,走势明显要稳健得多,而持有小市值个股的基金,净值下跌则要大得多。在上涨过程中,小盘基金由于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只要持股比例集中,一旦手中股票表现很好,净值的上涨就非常明显;但在调整市道中,这种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自然比航母基金要弱得多。所以对于风格激进的小盘基金,近期需要回避。
    龙岳红2019-12-21 20:38:04
  • 一,影响封闭式基金价格变动的因素:1、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这是基金交易价格的价值基础,基金的交易价格就以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为中心上下波动。2、基金的供求关系。因为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单位有限,投资者对基金单位的需求有可能超过或者低于市场的供应量,会因此导致基金交易价格的溢价或者折价。3、市场的异常因素。如投资者对基金的不正确认识和人为的炒作,都有可能造成基金价格的上下波动。
    齐明杰2019-12-21 20:20:28

相关问答

1、债券面值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应偿还的本金数额,也是企业向债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计算依据。债券的面值与债券实际的发行价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2、偿还期债券偿还期是指企业债券上载明的偿还债券本金的期限,即债券发行日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司要结合自身资金周转状况及外部资本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来确定公司债券的偿还期。3、付息期债券的付息期是指企业发行债券后的利息支付的时间。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个月支付一次。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付息期对债券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有很大影响。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单利计算的;而年内分期付息的债券,其利息是按复利计算的。4、票面利率债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债券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率,是发行人承诺以后一定时期支付给债券持有人报酬的计算标准。债券票面利率的确定主要受到银行利率、发行者的资信状况、偿还期限和利息计算方法以及当时资金市场上资金供求情况等因素的影响。5、发行人名称发行人名称指明债券的债务主体,为债权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依据。扩展资料: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具有如下特征:1、偿还性偿还性是指债券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可按需要和市场的实际状况,灵活地转让债券,以提前收回本金和实现投资收益。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相对稳定,不随发行者经营收益的变动而变动,并且可按期收回本金。4、收益性收益性是指债券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入,即债券投资的报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债券收益可以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三是投资债券所获现金流量再投资的利息收入。债券。

1.待偿期

债券的待偿期愈短,债券的价格就愈接近其终值(兑换价格)M(1+rN),所以债券的待偿期愈长,其价格就愈低。另外,待偿期愈长,发债企业所要遭受的各种风险就可能愈大,所以债券的价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

债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债券的名义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债券的售价也就愈高。

3.投资者的获利预期

债券投资者的获利预期(投资收益率R)是跟随市场利率而发生变化的,若市场利率高调,则投资者的获利预期R也高涨,债券的价格就下跌;若市场的利率调低,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这一点表现在债券发行时最为明显。

一般是债券印制完毕离发行有一段间隔,若此时市场利率发生变动,即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就会与市场的实际利息率出现差距,此时要重新调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为了使债券的利率和市场的现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了。

4.企业的资信程度

发债者资信程度高的,其债券的风险就小,因而其价格就高;而资信程度低的,其债券价格就低。所以在债券市场上,对于其他条件相同的债券,国债的价格一般要高于金融债券,而金融债券的价格一般又要高于企业债券。

5.供求关系

债券的市场价格还决定于资金和债券供给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企业一般要增加设备投资,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资金而抛出债券,另一方面它会从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公司债,这样就会使市场的资金趋紧而债券的供给量增大,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生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将有所下降,金融机构则会因贷款减少而出现资金剩余,从而增加对债券的投入,引起债券价格的上涨。而当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往往会引起市场资金供给量的变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汇率跟随变化,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涨跌。

6.物价波动

当物价上涨的速度轻快或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出于保值的考虑,一般会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黄金、外汇等可以保值的领域,从而引起资金供应的不足,导致债券价格的下跌。

1.宏观经济信息
证券市场素有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表明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证券市场,宏观经济的好坏将直接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而且宏观经济的走向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宏观经济信息主要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从长期来看,在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与该国产业结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与GDP的变动是一致的。但并不是简单的GDP增长,证券市场价格就会上升,不同国家的情形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正相关,有的可能是负相关。因此,GDP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应该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综合考察。
(2)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随着这四个阶段的交替出现,股票市场也会随之产生周期性波动。

(3)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在通胀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在通胀初期,由于经济处于扩张期,货币政策宽松,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出现推动股票价格上升的力量。
(4)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别国的证券市场。
2.宏观经济政策信息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初兴的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股票市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手段主要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种。
(1)货币政策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指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指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根据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等。以国债为例,如果政府增加国债的发行,那么会使投降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使得股票市场的需求减少,进而引起股票价格下跌。
3.非经济信息
影响股票市场的系统信息除了上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信息外,还有政治、自然灾害、社会文化等信息。

保险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出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金融领域也开始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也随之恢复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自1980年以来,短短二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保险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亿多元人民币增长到1999年的1384.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35.8%,大大高于世界年均增长水平;保险公司的数量从一家发展到30家,并且形成了既有内资、又有外资,既有国有独资、又有股份制、中外合资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公司组织结构。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2004年,中国保险业在深化保险企业改革,探索保险经营方式上"跑步前进"。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国有保险公司的重组改制全面完成。同时,积极探索保险经营方式改革,着力解决束缚保险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全国保费收入4318.1亿元,同比增长11.3%。保险深度3.4%,保险密度332元。截至2004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11853.6亿元,比年初增加2730.7亿元。2019年,随着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混业经营格局的逐步确立以及金融混业经营步伐的加快,我国保险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多,保险中介机构快速增加,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竞争。2019年前9个月,全国保费收入2968亿元,截至9月底,保险业银行存款达3832亿元,同比增长42.8%;各类投资合计3547亿元,同比增长53.6%,保险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十大保险市场之一。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本报告从保险行业国际背景入手,先介绍了国际保险业的概况和中国的保险业,然后对我国保险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对我国保险业的主要区域市场进行了阐述。接着对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险、再保险等进行了细致透彻的分析,并且还对我国主要保险公司及保险业的竞争格局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地预测,是你全盘把握保险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报告目录第一章保险定义及行业特性1.1保险定义及相关要素1.1.1保险定义1.1.2保险的分类1.1.3保险的职能1.1.4保险的作用1.2保险行业的投资特性1.2.1成长性1.2.2赢利性1.2.3竞争性1.2.4风险性第二章国际保险业发展概述2.1国际保险业及保险市场发展现状2.1.1全球保险业发展特征及趋势2.1.2全球保险业加速结构性调整2.1.3国际保险市场发展格局分析2.1.4国际保险市场并构及发展模式浅析2.1.5全球保险投资监管模式生变2.2美国2.2.1美国保险业在竞争中迅猛发展2.2.2美国保险行业初现融资潮2.2.3美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分析2.2.4浅析美国保险业产业政策特点2.2.5美国保险行业监管制度及其借鉴2.3日本2.3.1日本保险业发展沿革2.3.2日本保险业重组及未来展望2.3.3日本保险行业加快进军中国市场2.3.4日本保险业漏赔拒赔现象严重2.3.5日本保险行业发展新趋势2.4法国2.4.1法国保险业发展概况2.4.2法国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及借鉴2.4.3法国加强金融保险市场的保护2.4.4法国大力改革医疗保险制度2.4.5法国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做法及经验2.5其他国家2.5.1俄罗斯保险市场发展综述2.5.2哈萨克斯坦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及规划2.5.3越南保险业发展迅猛第三章中国保险业分析3.1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3.1.1浅析中国保险发展特色3.1.22019年6月末境内保险业资产情况3.1.3我国保险行业上演人才战3.1.4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涉水保险行业3.1.5我国保险行业偿付能力及监管手段3.2保险业影响因素分析3.2.12004年加息带给保险业的影响3.2.2六大因素推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3.2.3外资保险对我国保险行业影响分析3.2.4解析我国财税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3.3保险业信息化分析3.3.1保险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3.3.2信息技术创新支撑保险业稳步发展3.3.3保险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3.4主要地区保险业发展现状3.4.1安徽保险行业异军突起3.4.2湖北保险业面临新的发展契机3.4.32004年前三季度山东保险业发展概况3.4.4上海保险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3.5保险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5.1中国保险行业的机遇与抉择3.5.2加入WTO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3.5.3我国保险业面临发展良机3.5.4从保险开放看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3.6保险业发展建议及策略3.6.1繁荣保险理论研究为保险业发展服务3.6.2保险业需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3.6.3保险业需尽快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3.6.4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创新思路第四章中国保险市场分析4.1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4.1.12004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回顾4.1.22019年上半年保险市场发展分析4.1.3我国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及构成分析4.1.4浅析保险市场运行的非正式制度环境4.1.5我国农村保险市场承待开拓4.2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分析4.2.12004年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回顾4.2.22019年第三季度保险中介市场概况4.2.3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发展状况及措施4.2.4外资闯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4.2.5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前瞻4.3保险市场承待解决的问题4.3.1我国保险市场违规现象有待处理4.3.2浅析我国保险行业市场弊端4.3.3我国保险市场监管的难点及措施4.3.4保险市场挖墙脚现象严重4.4保险市场供需现状分析4.4.1我国保险市场需求状况分析4.4.2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状况分析4.4.3完善保险市场供需不均衡问题的对策4.5保险市场发展建议与对策4.5.1加强保险市场建设的思考建议4.5.2保险业要提高市场开放的深度和广度4.5.3保险产品与证券市场对接策略分析第五章主要地区保险市场分析5.1北京5.1.12004年北京保险市场呈现五大特征5.1.22019年北京保险市场发展概况5.1.3北京保险市场业务结构逐渐优化5.1.4北京农村保险市场承须完善5.2上海5.2.1上海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2.2上海合资保险市场份额悄然增长5.2.3上海保险市场结构发展均衡5.2.42019年上海保险市场发展概况5.3深圳5.3.12019年前三季度深圳保险市场运行状况5.3.22019年深圳市保费收入突破百亿5.3.3深圳保险市场体系逐渐完善5.3.4深圳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潜力大5.4江苏5.4.12004年江苏省全面开放保险市场5.4.22019年上半年江苏保险市场呈六大特点5.4.3江苏省养老保险实施重大举措5.4.4江苏保险市场竞争日益加剧5.5山东5.5.1山东保险市场发展布局日渐合理5.5.2山东省保险市场新军攒动5.5.3山东保险中介波动凸显市场隐患5.5.4山东省全面整顿车站保险市场5.5.5“十一五”山东重点圈定六大保险业务第六章人寿保险6.1人寿保险定义及相关要素6.1.1人寿保险的定义与分类6.1.2人寿保险的特征6.1.3人寿保险的用途6.1.4人寿保险的起源及意义6.2人寿保险业及寿险市场现状分析6.2.1人寿保险业发展现况及前瞻6.2.2我国人寿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议6.2.3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利好因素分析6.2.4开拓农村寿险市场面临的困境6.2.5我国寿险市场营销环境解析6.3主要地区寿险市场发展现状6.3.1辽宁寿险市场竞争环境及发展措施6.3.22019年上半年上海寿险市场强劲反弹6.3.32019年上半年深圳寿险市场运行情况第七章财产保险7.1财产保险相关特性7.1.1财产保险的概念与业务体系7.1.2财产保险的特征7.1.3财产保险的赔偿责任和赔偿原则7.1.4财产保险的可保利益7.2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现状7.2.1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概述7.2.2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特点7.2.3“十五”期间财产保险业发展成就综述7.2.4财产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机遇7.3家庭财产保险现状分析7.3.1家庭财产保险发展简史7.3.2家庭财产保险的种类7.3.3家庭财产保险发展现况及措施7.3.4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状况及对策7.3.5新型家庭财产保险凸显五大亮点7.4财产保险业营销发展思路7.4.1浅析财产保险市场营销机制的创新7.4.2解析财产保险整合营销发展思路7.4.3财产保险个人营销推进策略分析7.5财产保险业发展策略分析7.5.1开放进程中财险价格竞争策略分析7.5.2新生财产保险企业发展战略探析7.5.3浅析我国财产保险服务对象的拓展第八章社会保险8.1社会保险概念及相关要素8.1.1社会保险的概念及特点8.1.2社会保险分类8.1.3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8.1.4社会保险的基本功能8.2社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8.2.1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险发展比较分析8.2.2社会保险模式选择分析8.2.3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险发展特点8.2.4浅析社会保险改革中的三大财政问题8.2.5解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8.3社会保险制度及法制建设状况8.3.1浅析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8.3.2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初步探究8.3.3社会保险的法制建设问题剖析第九章医疗保险9.1透视国际医疗保险发展模式9.1.1国家医疗保险的美国模式9.1.4储蓄医疗保险型的新加坡模式9.2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现状9.2.1医疗保险及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概况9.2.2新医疗保险制度仍存隐忧9.2.3我国开展农民医疗保险势在必行9.2.4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难点及策略9.3医疗保险发展趋势及建议9.3.1我国医疗保险发展趋势分析9.3.22019年终身医疗险成市场新热点9.3.3发展我国医保监管模式的建议第十章再保险10.1再保险定义及发展历程10.1.1再保险的定义10.1.2再保险的种类10.1.3再保险发展历程10.2再保险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10.2.1再保险业进入全面竞争时代10.2.2我国再保险业面临发展良机10.2.3中国再保险业的发展建议10.2.4完善我国再保险业监管体系的措施10.3再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0.3.1国际再保险市场发展概述10.3.2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概况10.3.3我国再保险市场目标模式分析10.3.4再保险市场出台新规控制风险10.3.5中国入世后再保险市场供需分析10.3.6浅析再保险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第十一章农业保险11.1农业保险相关特性11.1.1农业保险的定义11.1.2农业保险的作用11.1.3浅析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属性11.2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11.2.1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扭转亏损局面11.2.2我国农业保险承待解决的问题11.2.3中国农业保险改革分析11.3农业保险制度现状分析11.3.1我国承待建立适应国情的农保制度11.3.2浅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建立11.3.3我国农险制度建设的目标取向11.4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11.4.1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及对策11.4.2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纠正策略11.4.3我国农业保险创新须以农为本11.4.4建立和健全我国农业保险的措施第十二章保险业销售分析12.1我国保险消费现状12.1.1我国城市居民保险消费状况12.1.2我国农村消费情况分析12.1.3我国保险消费进入套餐时代12.2保险消费者分析12.2.1保险消费特点剖析12.2.2消费者保险需求分析12.2.3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12.2.4保险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12.3保险销售渠道分析12.3.1国际保险销售渠道一体化及其借鉴12.3.2我国保险销售渠道日益拓宽12.3.3直销为保险销售开辟新渠道12.3.4银行和邮政代理渠道分析12.3.5保险超市仍需跨越四道坎12.4保险销售策略分析12.4.1保险销售需增大宣传力度12.4.2保险公司需增加自身美誉度12.4.3保险业需采取多渠道营销第十三章保险业资金运营分析13.1保险业资金运用现况13.1.1国际保险资金运作模式分析13.1.2全球保险资金运用比较分析13.1.32004年保险资金运用简况13.1.42019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状况13.1.5保险资金运用国际化战略起航13.2保险资金入市分析13.2.1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现况分析13.2.2保险资金入市需求剖析13.2.3浅析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与途径13.2.4探析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影响13.3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分析13.3.1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日益拓宽13.3.2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渠道扩宽13.3.3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及风险管理13.4保险资金有效管理的建议13.4.1保险公司应对资金运用风险策略13.4.2保险资金运用定位精细管理分析13.4.3合理构建保险资金信用风险管理体系13.4.4浅析保险资金高效运作机制的建立13.4.5保险业需强化保险资金管理第十四章中国保险业营销分析14.1我国保险营销概述14.1.1我国保险营销观念分析14.1.2保险商品营销的内涵14.1.3保险商品营销的特点14.2保险业营销模式分析14.2.1我国保险业营销模式面临变革14.2.2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期待变革14.2.3非寿险营销模式的内涵及构建分析14.2.4我国保险营销模式多元化势在必行14.2.5探析寿险公司营销模式的变革14.3我国保险业营销现状14.3.1我国保险业营销管理承需规范化14.3.2我国保险营销渠道之战方兴未艾14.3.3我国保险经代营销存在盲点14.3.4浅析我国保险营销的理念误区14.3.5中国承待完善保险营销制度14.4保险业网络营销14.4.1保险网络销售时代来临14.4.2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比较及整合分析14.4.3保险网络营销突破需注意的问题14.4.4网络保险营销策略剖析14.5保险业营销策略分析14.5.1浅析欧美银行保险营销策略14.5.2保险市场转型过程中营销策略探究14.5.3财产保险个人营销推进策略分析第十五章主要保险公司分析15.1中国人寿保险公司15.1.1公司简介15.1.2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收益状况15.1.3中国人寿收购大众保险进军财险领域15.2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5.2.1公司简介15.2.22004年平安保险盈利状况15.2.32019年上半年平安保险经营状况15.2.4平安保险全力打造年金业务15.2.5平安保险实施洋人才战略15.3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公司15.3.1公司概况15.3.2太保集团启动新财务系统15.3.3太平洋保险欲意发行次级债15.3.42019年太平洋保险欲整体上市15.4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5.4.1公司概况15.4.2太平人寿独吞跨国公司年金业务15.4.3太平人寿创扩大医疗保险范围15.4.4太平人寿承保我国个人寿险第一大单第十六章中国保险业竞争分析16.1保险市场竞争格局特点及演变趋势16.1.1保险市场总体竞争格局分析16.1.2保险市场产品竞争格局分析16.1.3中外资保险公司竞争格局分析16.1.4保险市场地域竞争分析16.1.5保险业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16.2保险业竞争形势分析16.2.1保险业人才竞争走向高端化16.2.2保险市场即将出现价格竞争16.2.3团险业务竞争趋向白热化16.2.4保险行业进入理赔竞争时代16.3提升保险业竞争力的建议及策略16.3.1浅析保险公司市场竞争优势的构建16.3.2品牌战略提升保险业竞争优势16.3.3保险企业市场竞争方略探析16.3.4提高保险行业竞争力的途径第十七章保险业产业政策环境分析17.1保险业政策支持体系分析17.1.1保险业政策支持体系理论分析17.1.2保险业政策支持体系发展分析17.1.3保险业政策支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17.2保险业法律环境分析17.2.1保险市场法律失范状况分析17.2.2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现状及发展趋势17.2.3浅析加强保险业监管的法律对策17.3保险业政策措施及政策取向17.3.1加入世贸后保险行业竞争的政策措施17.3.2浅析建立保险市场退出机制的必要性17.3.3保险税收政策制度创新探究17.3.4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政策取向第十八章保险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8.1国际保险业发展趋势分析18.1.1保险服务贸易扩张趋势及动因剖析18.1.2全球保险资产管理呈现六大趋势18.1.3全球保险创新趋势分析18.1.4全球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18.2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分析18.2.1浅析保险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18.2.2透视保险产品未来发展方向18.2.3未来几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8.2.4我国保险市场险种细分趋势渐显18.32019年保险行业发展预测18.3.12019年补充医疗保险呈现新变化18.3.22019年保险资金运作情况预测18.3.32019年北京保险业发展五步走18.4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展望及预测18.4.1健康保险市场前景广阔18.4.2网上保险市场前景看好18.4.3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规模预测18.4.42019年我国将成世界十大保险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