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债券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黄炜程 2019-12-21 20:49:00

推荐回答

财政政策是政府直接刺激、干预经济的行为,注意是直接性行为;因为在宏观经济学中,政府支出G直接包含在了GDP中。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影响货币市场,从而影响利率、通货膨胀等经济中介指标间接的干预经济,注意是间接性行为。所以发行债券属于哪种政策要看政府的初衷而定,没有绝对之说。政府的其他货币政策有央行直接调整基准利率,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有一种调整再贴现利率,这个是针对商业银行的。政府的其他财政政策有转移支付,增加税收等等。
齐新春2019-12-21 21:03:0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个必须要简单了解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组成。比如,货币政策一般可以分为:宽松货币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央行一般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有: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保证金、提高贴现率,当然也可以直接提高利率。不管采取何种策略,其结果是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能力,最终影响到经济中的货币流量,而经济中货币供给相对于实际需求的多少自然会影响到物价水平,而通胀就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经济中货币供给从而会刺激物价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抑制物价上涨,这个是简单视角,更为复杂的分析需结合引发通胀的原因加以分析。财政政策类似,你查询下就清楚了。
    黄生龙2019-12-21 23:56:42
  •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②联系: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搭配,因而两者可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齐明明2019-12-21 21:21:16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于需求管理,但财政政策是直接对需求产生了影响,通过政府购买G可以直接影响产出Y;而货币政策是通过控制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总需求,属于间接手段,一方面存在时滞,另一方面比较被动,有些货币政策,即使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其主动权也不直接掌握在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手里。货币政策最有效而且最常用的就是公开市场业务,这种操作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但是由于时滞效应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确定,可能会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总的来说,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财政政策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反倒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更有效,因此单纯说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优势也不完全对,要看针对什么情况而言了。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管理层还是更愿意使用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
    符胜斌2019-12-21 21:07:56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解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时采取的政策: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当总支出过大、价格水平上升时,则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法,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控制社会需求,抑制经济过热增长。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政府购买和投资,减少转移支付,缩小财政赤字等。3、相配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是通过吸引消费者投资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而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达到它的目的的。财政政策实施相对货币政策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单从银行这一方面不能决定总体的走势,必须有消费者的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相对容易些,因为从银行一方面就可以实施,消费者被迫做出相应的决定,货币政策不会带来排次效果。但是单方面的政策一般很难起到相应效果,所以一般来说他们是配合进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赢利空间,因为企业的信贷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了,房地产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了一点,但如果房价一直在猛涨的话,那一点增加的成本根本看不出来,一下子就抵消了。对股市直接的影响谈不上,都是间接的,要有一个过程。货币政策从紧后,在控制物价上涨方面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复杂。
    黄益权2019-12-21 20:58:36

相关问答

国债的发行主体是财政部,是财政政策。央行票据一般是三年以内的中短期票据,其发行目的不是筹资,而在于回笼流动性。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国债的发行权在财政部,在特殊的时期,财政部会向央行定向发行国债,这时国债直接转化为了央行的高能货币。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是财政政策,如果它向央行定向增发了,那么它就有货币政策的功效。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别与联系1、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财政政策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3、当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时,财政政策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带动作用。同时,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不仅是财政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可以为中央银行发展债券市场开展货币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必要条件,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基点,是指能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最佳结合点。这个因素既可能是货币政策实施的结果,同时又可能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即二者协调配合的最佳结合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应当一头连着财政收支的管理结构,另一头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调控,有互补互利的作用。因为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动是财政政策的直接结果,而货币供应量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提醒我们,两大政策的协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各自以自己的调控内容与对方保持某种程度的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策效应的相互呼应。另一种则是两大政策的直接联系,也就是所谓政策操作点的结合。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处在变革之中,其结合点也会因此而变动。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有两大基点:一是国债;二是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从不同的侧面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有不同的方式,目的在于协调配合运用两个政策工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总需求因而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张起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在改革初期,特别是1984年以前,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能够推动闲置资源的运转,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是1984年以后,由于经济中不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双松”政策注入大量的货币则会堵塞流通渠道,导致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阶段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增加中小民营经济的信贷资金支持,促进社会总投资的增长,稳定价格指数。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政策具有弥补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空间的可能。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区别: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