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出自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的《左传·新序·杂事》。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翻译:魏文侯外出游历,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草料,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这皮衣背草料?”那人回答说:“我喜爱我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计谋才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扩展资料一、故事启示做事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受到了动摇事物也无法继续存在,此所谓得不偿失。二、作者简介左丘明,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丘明。
粱剑光2019-12-21 20:04:5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此句出自刘向《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法:复句式;作补语;形容两者的关系。例句: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扩展资料近义词辨析相辅相成、反裘负刍1、相辅相成拼音:释义: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白话释义: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叫人去问他。
赵高凌2019-12-21 19:55:05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基本信息名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拼音:pízhībùcún,máojiāngyānfù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释义: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用法:褒义,谓语结构:偏正式例句: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类属:中国古代成语。
连仲月2019-12-21 19: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