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

管爱娟 2019-12-21 19:33:00

推荐回答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是描写月的诗词,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全词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注释: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龚学进2019-12-21 20:18:5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苏轼。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绮户:绣户。婵娟:美丽的月光。赏析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梅金荣2019-12-21 20:36:43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得是中秋节,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时所作,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白话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扩展资料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赖鸿春2019-12-21 20:04:47
  •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古诗鉴赏1.“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2.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车建侯2019-12-21 19:55:00
  • 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我举杯问苍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7825318.html。
    龙宏辉2019-12-21 19:37:10

相关问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释义:战争时期,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释义: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猎骑》。释义:君不要射从南边飞来的大雁,万一大雁带着家书,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端州江亭得家书》。释义:拆开信封看看有什么喜事,虽然只有几行字,但是家书的分量也比千两黄金重。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出自汉代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释义:叫小二开始煮鲤鱼,发现鱼的肚子里有封书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释义: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要写封家书表达思念。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得家书》释义:凭借游子送去书信,回信的时候带回来家书一封。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释义:想把自己的感情写在尺素上传给心爱的人,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罢了。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出自宋代词人陆游的《渔家傲》。释义: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出自明代诗人袁凯的《京师得家书》。释义: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书信中称呼父母的尊称:膝下、膝前、尊前、道鉴。书信中称呼长辈的尊称: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书信中称呼师长的尊称: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书信中称呼平辈的尊称: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书信中称呼同学的尊称:砚右、文几、台鉴。书信中称呼晚辈时的尊称:如唔、如面、如握、青览。书信中称呼女性的尊称:慧鉴、妆鉴、芳鉴、淑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