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的图书目录

樊延虎 2019-12-21 19:48:00

推荐回答

第一篇发展与演变第一章债券市场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债券市场第二节改革开放后的债券市场第三节驶入快车道的债券市场第四节债券市场发展的新问题第二章债券市场发展的特点第一节政府对市场发展的主导第二节政府信用债券的重要地位第三节发展方式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第四节特殊环境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二篇市场结构第三章债券市场组织形式第一节交易所债券市场第二节银行间债券市场第三节商业银行柜台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专栏:国际场外债券市场结构第四章债券市场主体第一节市场主体理念的变化第二节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第三节市场主体的参与方式第五章债券市场品种结构第一节债券市场的基本品种第二节政府债券的发展第三节金融债券的发展第四节公司信用债券的发展第五节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第六章市场交易工具第一节现券交易第二节债券回购第三节债券借贷第四节衍生产品交易第七章市场监管体制第一节监管体制的演变第二节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第三节机构监管部门的监管第四节对现行监管体制的分析第三篇市场运行机制第八章发行审核机制第一节债券发行审核的作用第二节政府债券的发行审批第三节金融债券的发行审核第四节公司信用债券的审批第五节发债审批方式的比较第九章市场监督机制第一节信用评级制度的引入第二节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第三节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第十章债券定价机制第一节发行定价方式的演变第二节招标发行的定价方式第三节簿记建档发行的定价方式第十一章债券市场登记托管机制第一节债券登记和托管的一般概念第二节我国债券市场登记托管制度的演变第三节各市场的登记托管机制第四节不同市场间的转托管机制第五节我国债券登记托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十二章债券市场的交易机制第一节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机制第二节我国债券市场的交易机制第三节我国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机制的完善第十三章债券清算和结算机制第一节债券清算和结算概述第二节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清算结算第三节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清算结算专栏:银行间债券市场券款对付结算的路径选择第四篇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十四章建立破产偿债机制第一节企业债券发展的瓶颈第二节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第三节着力建立破产偿债机制第四节发债担保机制作用的合理发挥第十五章完善托管和结算体系第一节完善债券托管体系第二节建立债券净额结算机制第三节完善债券托管结算的法律体系专栏:国际组织对证券托管结算体系的建议第十六章改革债券市场监管体制第一节现行监管体制对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债券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三节完善和改革监管体制的步骤专栏:国外债券市场监管的经验参考文献后记。
连俊方2019-12-21 19:56:0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绪论 规范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第一章 规范发展时期的证券市场概述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时期的新特征第二节 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三节 下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展望第四节 1999-2019年宏观经济运行背景第二章 股票发行制度与发行机制的演变第一节 1999-2019年股票发行市场概况第二节 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第三节 新股发行及定价机制的演变第四节 股票发行相关政策的演变第三章 股票交易市场的发展第一节 1999-2019年股票交易市场概况第二节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探索第三节 信用交易制度的探索第四章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探索与实践第一节 1999-2019年上市公司发展概况第二节 《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发布第三节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践第四节 关于上市公司的几个有影响的事件第五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及基本完成第一节 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第二节 国有股减持的试验第三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决策过程第四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方案第五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推进及简要评价第六章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第一节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概述第二节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第三节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的完善第七章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第一节 退市制度建立之前的探索第二节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正式建立第三节 上市公司退市的基本情况第四节 退市平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第五节 退市公司的重组与再次上市制度第八章 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分析第二节 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三节 银行间债券市场第四节 商业银行柜台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五节 债券市场交易品种不断丰富第六节 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第九章 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概述第二节 老基金清理完成,基金业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第三节 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与封转开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业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第五节 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第十章 期货市场的恢复性增长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初步发展第一节 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依法治市与规范发展阶段概述第二节 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第三节 期货交易所的管理规则和交易规则第四节 期货交易恢复性增长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开始起步第六节 权证的重新推出第七节 期货市场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第八节 期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第十一章 证券公司的规范发展与综合治理第一节 证券公司的发展概述第二节 1999~2003年我国证券公司的规范发展第三节 2004~2019年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第四节 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第十二章 投资者权益保护与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开展第一节 投资者权益保护第二节 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开展第十三章 统一证券监管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节 1999~2019年证券监管体制概述第二节 证券监管理念的发展第三节 统一证券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 证券业自律监管的发展第十四章 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第一节 《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改及《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第二节 1999~2019年重要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制定与实施第三节 中国证监会五次对部门规章进行清理第四节 中国证监会的行政许可的变化第五节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第六节 1999~2019年证券市场司法情况第十五章 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第一节 1999~2019年中国证券市场开放与国际化概述第二节 股票市场融资的国际化第三节 债券市场投融资的国际化第四节 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第五节 境内投资者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的规定第六节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国际化与证券服务业的国际化第七节 证券监管的跨境合作第八节 1999~2019年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特点与展望附录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1999~2019年编后记。
    龙安顺2019-12-21 20:05:44

相关问答

截至2019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8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近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的体现,将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陈湛匀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国债恢复发行,中国债券市场开始,截至2019年的10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超过了80万亿人民币,在全球债券市场的余额排名第三,公司信用债券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陈湛匀教授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2019年12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全球债务已达到184万亿美元,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美国、中国和日本债务合计占到了一半以上,相当于全球人均债务超过8.6万美元,远大于全球人均收入。而美国债券规模是比较大的,是全球最大的债务人,政府债务将近全球的三分之一,是全球少数几个债务率超过100%的国家,2019年美国债务增加了1.36万亿美元,升幅6.6%,达到21.9万亿美元。那么中国的债务水平呢?中国非金融部门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大概在250%,比新兴市场国家均值高一点,低于发达国家的均值。但是在2019年5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表示,中国债务在未来将增加至GDP的300%左右,且认为中国面临或有债务上升的风险,中国国内的信贷体量远大于社会融资体量。在2019年12月的报告中,IMF指出,中国的债务在快速上升,目前中国在全球债务中所占比重已从不足3%升至15%以上。从上世纪80年代国债恢复发行,中国债券市场开始,截至2019年的10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超过了80万亿人民币,在全球债券市场的余额排名第三,余额约是美国的1/4,日本的3/4,其中公司信用债券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2019年以来,伴随着宽松的信用政策,公司信用债发行态势向好,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9年1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约9500亿元,环比增长17.7%,同比增长165%。我国也一直在推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鼓励境外机构到中国债券市场来发债,即“熊猫债”,支持境外的机构到中国的债券市场来投资和配置的人民币债券资产。2019年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首次获准在我国发行熊猫债券,拉开了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序幕。目前熊猫债发行的主体非常广泛,截止2019年的10月末,已经有超过1000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外国的政府类机构、境外金融机构,还有大型的境外企业。截至2019年末,熊猫债累计发行的规模将近2000亿元人民币,海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超过了1.7万亿人民币。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并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与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国家名校进行学术交流,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陈湛匀教授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陈湛匀教授长期专注于地产金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对这些领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丰富的实际经营经验。他擅长实用解决具体方案,将广泛的商业知识和特定行业的深入了解相结合,致力于运用金融专业技术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赢利能力,放大企业价值并创造价值,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从发展与演变、市场结构、市场运行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债券市场30年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第一篇发展与演变,较为全面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市场的发展特征;第二篇市场结构,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参与者结构、产品结构、工具结构和监管体制;第三篇市场运行机制,详细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审批机制、市场监督机制、定价机制、登记托管机制、交易机制和清算结算机制的情况;第四篇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当前发展债券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破产偿债机制问题、托管清算和结算制度问题以及市场监管体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不只是简单介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和运行状况,而是致力于对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和发展过程的思考和分析,以及对发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此外,在研究我国债券市场的同时,《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分专题介绍了国外债券市场的一些情况,包括场外债券市场结构和监管模式、国际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体系等,以便读者进行国际比较,并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现阶段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满足不了投融资需求,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债及拟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电力、煤、制造业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而且主要属于特大型企业,覆盖的范围很小,加上发行额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很小。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少、期限不合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一直是困扰债市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的多为固定利率担保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无担保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出现较晚,发行量较少。②企业债券品种少,结构单一。在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市场交易的品种只有按年付息和到期付息两种,与股票市场相比,就显得品种单调。债券品种的单一,不仅难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限制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也使发行企业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不能根据具体的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合适的发行品种。③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在发行环节,债券发行实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债券价格、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等也都受到管制。④企业债券流通性差。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我国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则严重滞后,缺乏统一、有效的流通市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在尽可能不改变价格的迅速买卖债券的能力。流动性是衡量一个市场成熟重要标志。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发债融资能力和筹资成本,也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保持市场充分的流动性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稳定和增强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稳定的信心。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是市场分割流动性不足变现能力弱的问题。原因:过严的管制,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了企业债卷的发行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企业债卷市场的发展。同时,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利于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规避投资风险;中介机构存在缺陷。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中介机构本身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认可程度等等都会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与流通。而我国的中介机构曾受计划经济限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并很多都是从政府机构中脱胎、衍生而来,从而导致了它们在业务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使得潜在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望而却步。5多头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债券市场现有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属四个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国债一级市场由财政部管理,二级市场一部分由证监会管理交易所部分,一部分由人民银行管理银行间市场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由人民银行管理。发改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不同的债券在审核程序、发行程序、发行标准和规模、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中监管宽严不一,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目前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制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由于严格的发行限制、复杂缓慢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须主要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等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6)公司债券融资额远小于股权融资额债券融资额在我国债券市场总体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量在债券发行总量中又只占很小的比例。近年来,我国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量都在不断增加,国债年发行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97.2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996亿元,金融债也从最初的不到10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852亿元。但与国债和金融债发行额的快速增长相比,企业债券发展相对滞缓。从1990年到2019年企业债券发行量从100多亿变到650亿,仅增长了500多亿,而且其间发展极不稳定。虽然我国从1998年以来发行了多只“企业债券”,但是这些企业是属于政府分支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并且有财政性资金提供担保,所以这些债券本质上是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而它们却占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的40%以上。所以,从本质上看,企业债券总的发行量相对来说是很小的。与国债和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公司债券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在二级市场明显偏低。2001年沪深两市共有15只公司债券,总市值约30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可见,投资者对公司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无论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度还是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状况,都可明显地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明显存在着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公司债弱”的特征。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适应的,与我国日益增长的企业融资需求也是不配套的。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已经成为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7、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缺陷。目前我国信用评级由于存在着许多问题,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都是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但在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大都是政府部门或人民银行的附属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缺乏权威的评级技术。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评估技术和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所评出的信用级别的权威性较小。1缺乏高信誉的评级机构,评级市场尚未步入良性循环。2债券评级需求不足,信用评级的地位难以确立。3外部环境不佳,限制了信用评级的发展。8、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这使得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问题。指标配额目前我国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的是额度管理的审批模式。在对企业债的发行额度进行行政分配时,往往按“济贫”原则,把企业债额度分配给有困难、质量较差的企业,而并非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发行利率管制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企业发行债券采用的收益率不可高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这样的定价既不能有效反映风险状况,也使债券的发行方和购买方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强制担保既然债券发行是计划分配的、价格是管制的,没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又是面对大量散户来发行,自然就需要银行担保,这就使得债券的发行不是自由化的。违约处理我国对发行企业的违约行为通常也不是通过市场约束原则来解决,而是出于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通过行政干预,要求销商后续发行。这样,发行企业的违约责任就转嫁给了承销商,使得承销商面对的压力极大。所以,就不能良好的规范发行企业的一些行为。9、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税收政策1目前的法律架构不利于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直接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存在着模糊,冲突或限制市场发展的因素。2较高的税负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基金和国债由于利息免税,成为人们优选的长期持有的品种。因此,从税收角度看,公司债券在各种金融产品中并不占有优势,而处于相对劣势。10、基础设施不配套1登记结算系统不统一,公司债券的登记结算系统分割为两部分:发行尚未形成。依赖这种纵向信用体系,国有银行能够大量吸收社会储蓄,同时,这些储蓄又因为这种依托于国家信誉的纵向信用,转换成为国债资金、银行贷款、股市资金等,从而构成对国有经济的金融支持,防止了国有经济比重的过快下滑。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瓶颈1、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限制过多第一,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实行总量和结构控制。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行债券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常用手段,一般只要符合发债条件的公司都可申请发行,没有额度限制。第二,政府采用行政方法对企业债券进行定价,使企业债券发行价格缺乏弹性。企业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其利率密切相关。第三,政府实行优先发展股票、国债的倾斜政策。政府发展证券市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二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后者。因此股票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而忽视了企业债券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2、缺乏权威的债券评级机构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企业债券规模大的一个原因在于有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各种债券进行评级,从而使投资者能够识别其风险和收益,以便进行选择,对发行者和承销商来说也便于销售。我国《公司法》虽然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但离国际通用的债券发行基准还有一定差距。3、担保机制不完善企业债券发行的根本风险在于企业效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债券担保是影响企业债券发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的担保不仅可以使企业债券得以顺利发行,还会降低企业债券的兑付风险。但实际上,一些担保单位不具备《担保法》规定的担保资格或不愿意承担担保责任,使企业债券的担保常常流于形式,一旦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政府往往采取行政手段要求承销商垫付资金或用财政资金来解决。4、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规定“公司与资信评级机构应当约定,在债券有效存续期间,资信评级机构每年至少公告一次跟踪评级报告”,但对披露的内容、格式、时间和真实性没有明确要求,中报、年报以及重大事项等信息持续性披露制度尚未建立,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与资信状况也缺乏有效的公开披露渠道,使投资者对购买企业债券疑虑重重。5、缺乏给企业债券定价的基准利率从国际证券市场来看,一般将国债的收益率视为企业债券定价的基准利率,因为国债风险低,安全性高,流通性好,变现能力强,且期限品种多,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一般都以其利率为市场利率的基准。而我国国债市场不发达,在整个证券市场上没有一个基准利率,给企业债券的定价带来了困难,使企业债券利率很难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http://blog.163.com/zhangjing_804/blog/static/114916401201908028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