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桃李系在公门矣”是什么意思

辛少杰 2019-12-21 19:53:00

推荐回答

瓜田李下、张三李四、张冠李戴、投桃报李、李代桃僵、桃李遍天下、桃李满天下、李广不侯、卖李钻核、桃夭李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瓜皮搭李树、凡桃俗李、沉李浮瓜、门墙桃李、张公吃酒李公颠、桃李春风、夭桃秾李、恩牛怨李、李广难封、艳如桃李,冷如霜雪、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城中桃李、桃李精神、公门桃李、李膺门馆。
齐晓敏2019-12-21 20:06:0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出自《幼学琼林》。师生作者:程允升原文: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注释:①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他设帐授徒,门人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他不注重名教礼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之先河。绛帐:红色的帷帐。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后泛指授徒讲学之处。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这里七十取其约数。②振铎:摇响有舌的铃铛。古人布政施教时,常常振铎以吸引民众。舌耕:用口舌授课换取粮食,即以教书谋生。③西宾:坐在西边的宾客。古时对家庭教师的尊称。函丈:古时讲学者与听讲者座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函丈指代讲学的座席。束脩:送给老师的报酬。脩,古时指干肉。④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但不愿做官,一生以设塾授徒为己任,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当时人称“关西夫子”。贺循:字彦先,魏晋时人。他博览群籍,尤精礼传,朝廷有难题的时候就去问他,他都能依经礼而回答。时人称他是“当世儒宗”。⑤苏章:西汉北海人,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译文:东汉的马融设帐授徒,前面教导弟子,后面却有女乐为伴;孔子在杏坛讲学,先后培养了三千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形容别人设立教馆讲学叫做“设帐”,又叫“振铎”;谦称自己设立教馆讲学叫做“糊口”,又叫“舌耕”。家塾教师叫做“西宾”,教师的座席叫做“函丈”;在家里教学叫做“家塾”,给教师的学费叫做“束脩”。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是用来形容学生强过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用来形容弟子强过师傅。还没有进入师门,叫做“宫墙外望”;已经得到师父的秘密传授,叫做得到“衣钵真传”。杨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人们称他是“关西夫子”;贺循博览群籍,精通礼传,世人称他是“当世儒宗”。负笈千里”,是形容苏章寻找老师的殷勤,“立雪程门”,是形容游酢和杨时对老师程颐的尊重。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说像坐在感化万物的春风中一样;学业有成,感谢老师的教导,就说受到了符合时令的雨露的滋润和感化。
    龙小荃2019-12-21 20:37:39
  • 《幼学琼林》原文】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苜蓿:植物名。苜蓿,音目旭。另一联略异:门墙桃李,谓受业之众多;苜蓿阑干,言供膳之菲薄。菲薄:微薄,指物的数量少、质量差。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
    穆高超2019-12-21 20:20:00
  •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上句:桃李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结果繁多,“桃李满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极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个人,后来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名臣。有人赞扬狄仁杰:天下桃李,悉出公门矣。天下那些有才能有名气的人,都是你培养出来的。下句:苜蓿,植物名,多做马饲料或肥田之用。唐·薛令之《咏首宿》:“朝日上团圆,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羹匙难进,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宋·唐度。除凤州教授》:“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宋·陈造。谢两知县送鹅酒羊面》:“不因同里兼同姓”肯念先生苜蓿盘。是说教师生活清苦,种苜蓿当菜吃。
    边冬霞2019-12-21 19:56:3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