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贷存比情况反映什么问题?

龙媛梅 2020-01-17 15:20:00

推荐回答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摘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自2019年以来,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金融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纷纷引起极大的关注。针对我国银行体系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以及表现,深入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措施与改革方案。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引言经过多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逐步摆脱了通货紧缩的态势,但却出现了市场流动性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所谓流动性过剩,广义上是指银行所保有的资金超过社会的有效信贷需求;狭义上是指短期资金活期存款和现金超出日常和可预期的现金兑付需求。2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2.1银行系统超额准备金高居不下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银行只有将过剩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其中仅在2000年到2019年,全国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经由4000亿元猛增到1.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从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9次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从1.62%下调至0.99%。尽管如此,超额储备金目前仍然达到近1.4万亿元。虽然商业银行此举有获取无风险收益用于将来投资的意图,但是在如此低的超额准备金率下,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仍如此之多,也可以说明银行流动性过剩。2.2分业经营体制下的存贷差因素存差,顾名思义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自1995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由贷差转为存差,到2019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差达到11.01万亿元,且由过去部分地区存差变为全国各省市均为存差。我国银行业的存款资金余额到2019年末达33.54万亿元,近10万亿元的存差与30万亿相比,显然不是一个小的比例。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也相应的从1995年的93.8%逐年下降为2019年的67.16%。在混业经营体制下,根据存差规模来判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是不科学的,但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因资金运用渠道有限,商业银行资产主要用作贷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还主要依赖于存贷款业务,依赖于利差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商业银行存差的规模以及增长速度的大小来大致判断是否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现象。自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就不断在下降。但是近几年,存差增速和增幅显著上扬。这说明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迅速扩大,存贷比显著下降,对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2.3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在我国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其它资产除了一部分作为超额准备金存放央行以外,还有一部分主要用于银行间交易。当前银行间市场一年期国债和央行票据的收益率徘徊在1.32%一1.42%左右,远低于一年期2.25%的存款利率,两年期金融债券发行利率也跌至2.0%以下。而货币市场的加权平均拆借利率也从2019年初的2.06%下降到如今的1.45%左右。从目前的趋势可以预期,金融市场的利率重心还将下移。流动性过剩已经造成了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倒挂。在货币市场利率走低,与银行存款利率形成倒挂之时,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还如此活跃,由此可见,银行间货币市场的资金非常充裕。2.4M1,M2增速持续背离截至2019年末,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3.2个百分点,占存款余额的32%;存量的贷存比为68.0%,新增量的贷存比为53.6%。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约只有53元转化为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近一半的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此外,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之间的“剪刀差”也明显扩大。3应对流动性压力的解决办法流动性过剩不仅会带来银行体系过度竞争,增大利率风险,影响银行盈利能力,而且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了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鉴于流动性过剩的种种负面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来缓解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困境:3.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抵消信贷相对下降带来的利润挤压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冲击便是减少其存贷利差,导致其利润空间下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大力开拓和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条好的出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虽然涉及到9大类420多个品种,但是这些产品收益率比较低,缺乏高科技含量。我国银行应利用其店铺性网点密集的特点,发挥与企业居民有直接联系的优势,开发出能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需求和习惯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可以把开发中间业务的重点放在信用卡业务,高端个人客户理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咨询顾问,资产管理,以及国际保理、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国内保函等方面,积极参与对外招商引资活动和企业借贷活动,并且可以逐步积极参与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学习国际上成功银行的先进经验,实行银行的国际化竞争。3.2银行重视差异化竞争银行产品服务差异化是指它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样式、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显示出足以引起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将它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世界范围内的银行业正在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国际上著名的大银行都有其自身特色的业务侧重点。我国银行需要强调特色经营,优势经营,精品经营,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做出特色,不要四处出击。银行应确定目标客户群,根据客户需求做出一整套符合客户实际利益、最能满足其服务要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并以这种全程式、合作化、互动型和差异化的服务,创造自己的经营特色、产品特色和服务特色。3.3对住房、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进行支持针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国民经济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存在的问题,由国家或者地方财政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专项国债用于支持经济中薄弱环节的发展。此举不但短期来看可以疏导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而且长期来看能够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降低国有银行被动吸收存款的压力。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了经济体系中的突出问题。流动性在削弱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和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这给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好的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以此为契机解决现有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升金融改革整体效率,以使得我国宏观经济体系能够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Banksandliquidity,DouglasWDiamond,RaghuramGTajan.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2001.Vol.91,Iss.2.pg.422,4pgs。
齐新良2020-01-17 15:37:0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银行客户贡献度是指:银行在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其他服务中所获得的净收益。它是银行资源产出与资源投入的差值,是客户收入与客户成本的差。客户贡献度,即客户贡献与银行资源投入之比。是通过对客户收入和客户成本的严格定义和分类,以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计量出某客户或客户组群在某一期间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简单表示即为:客户利润贡献=客户收入-客户成本。客户贡献度一般指客户利润贡献度通过银行客户贡献度分析,可以帮助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压缩和减少对资源回报率小的客户的投入,也可以为市场营销提供依据,从源头上控制资源的配置方向和数量。客户利润贡献度最初出现在管理会计和营销领域的研究文献中,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作业成本会计法的出现,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对影响和驱动客户服务成本及利润的过程和因素深感兴趣,并开始用数据和信息来管理和控制顾客服务及相关操作。到目前为止,对客户利润贡献度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派别:成因学派和结果学派。成因学派主要研究客户利润贡献度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而结果学派是根据历史交易数据来评价客户利润贡献度。商业银行客户贡献度的作用1、有助于实行差异化营销,深度培育价值客户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使得商业银行的竞争空前激烈,利差缩小、信贷控制和金融风险的加剧使得商业银行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模式。根据银行业的“二八法则”,20%的银行客户为银行贡献了80%以上的利润,剩余80%的客户只能给银行带来较少甚至负收益。2、有助于区分客户需求,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对象是持有银行金融产品或接受银行金融服务的客户,稳定、持续的客户关系是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的首要目标。通过客户贡献度的分析可以帮助银行从整体上充分、全面地了解客户的个人情况,快速识别不同群体客户的金融需求变化,预测客户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情况,从而在银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决策上做出适应性调整,真正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全面优化。3、有助于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高效利用有限资源在利率市场化以及新资本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迅速提升成本管理和定价管理能力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通过对客户贡献度的科学测算,可促使商业银行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资源投入,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使用和经营效益与成本的有效匹配。扩展资料客户贡献度的主要计算模型有:②商业银行客户存款应计存款利息支出是指测算期限内商业银行对测算账户的存款利息支出应计存款利息支出=Di×Ri×Ti-客户贡献度。
    龚小青2020-01-17 17:00:01
  • 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超过75%的意思是:贷款总额与吸收的存款这比要小于75%。比如某银行总共吸收了1亿元存款,则该银行最多可以放款7500万元贷款。存贷比”应该称为“贷存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樊承谋2020-01-17 15:59:42
  • 首先,应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度宽松和基本稳定,为银行资金成本下行进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条件。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于银行对自身负债成本上升的转嫁。在现行融资体系中,商业银行往往是直接的或最终的资金供给方,银行负债成本对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深化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在高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比考核机制作用下,银行资金运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继续大力发展股票和债券融资,拓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除少数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满足部分资金需求外,绝大多数企业发展所需的中长期资金基本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权益融资门槛,创新债券融资工具等,对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意义重大。第三,也是更关键的是,应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近段时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包括运用开发性金融手段支持棚户区改造、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等,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差别化的政策,目的在于引导金融资源向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特定领域倾斜,切实降低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调结构中稳增长。除了在资金供给上下功夫之外,可辅以结构性的需求调控,坚决控制不合理资金需求,允许违约风险可控释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总体看,“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应从结构上下功夫。如果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供货币当局选择的手段还包括:定向放松贷存比等监管约束;在限定银行资金运用的基础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直接或间接开展资产购买计划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推进保障房建设等重要基建领域的“非标”转标;继续推动专项债券发行等。
    龚少红2020-01-17 15:55:0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