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此次金融危机,谈谈你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看法?

黎清金 2019-12-21 12:59:00

推荐回答

1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表现、它的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国际化或资本国际社会化,是资本在国际化运动中实现不断增殖.其基本特征包括:资本输出已经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特征在当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既给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也给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动因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发展阶段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它在东西方冷战和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中谋求稳定和发展.苏东剧变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经济盘剥、政治干预、军事侵略的对象,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密的包围和遏制,而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却迅速扩大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因包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新科技革命的作用、西方国家的自我调节以及不合理的国际关系等.当代资本主义经历了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出现了许多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同的新特征.这些变革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比较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但也给资本主义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阶段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扩张互相呼应,使新自由主义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增强了科学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它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没有消除贫困.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欧美左翼政党复兴过程中出现的一股政治思潮.它超越了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者利益的旧左派,以及把公共投资、“社会”和集体事业概念当作邪恶而予以消除的新右派,并在过去10多年里转变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治国之策,使美欧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模式和类型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作为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为资本主义各个阶段所固有.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战后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并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使资本主义分化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类型,两大类型各自又包含许多不同的发展模式,即便是同属于一种模式,各国在发展道路和方式上亦存在一些差别,从而使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和“日本模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它们之间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也在经济理论基础、社会历史背景、经济运行机制、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以及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体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共同特征和协调合作增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统一性,其差异和竞争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政治分歧.后发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及制度不同,形成了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这三种模式具有许多共同的经济、社会、政治特征,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摆脱依附获得独立等任务,但是它们在起步时人口因素、加入世界体系的方式、政府的作用、选择的发展路径、收入分配的效果以及对待农业的态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考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进以及荷兰、英国、美国三个霸权周期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已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其中发达国家是其中心,不发达国家属于外围.只有将资本主义世界看作是一个文明与落后、进步与局限、繁荣与贫困共存的体系,才能了解它的真实面貌.从世界体系视角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论证反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是世界体系的未来.4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本质特征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特点.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中心-外围体系得到强化,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式民主的完善与政治冷漠、民主危机和民主迷信同时出现;西方国家政党的数量剧增,政党政治法制化程度大大提高,政党政策日益趋同化,政党制度面临着利益集团、媒体等因素的挑战;西方国家全面介入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议会权力和地位衰落,行政权力扩大,司法功能向政治领域延伸;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输出的战略越发明显.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根本变革.通过对极权主义、乌托邦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和否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西方思想文化领域中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而西方大众文化对西方上层社会的文化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消解作用,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维护功能.从本质上讲,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是围绕资本主义生产和资产阶级统治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但同时,战后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影响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新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生产资料所有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在资产阶级内部,作为资产阶级特殊组成部分的“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两个阶层获得快速发展;虽然大垄断资产阶级不断增加,但中等资本家仍然是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主体.从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看,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人和知识型工人的比重越来越高.资强劳弱以及工人的阶级意识蜕化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一直处于低潮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两极化趋势逐步突出,阶级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5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放大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的表现形式有: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与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调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跨国垄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与世界范围内劳工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当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当代资本主义内部还出现了合作经济、社会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孕育等“新的社会因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这些物质条件“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把合作社、股份公司、大银行、大垄断组织、国有企业和一切国家计划和管理机构,“从资本主义那里夺取过来”,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新社会.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优势、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其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又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对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需要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进行把握.随着当今时代主题的变换、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因素的增多以及资本主义不平衡性和多样性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是更加灵活多样的.当代工人阶级的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人的分化,削弱了工人的阶级认同感和革命意识.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齐明山2019-12-21 15:20:0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我只能给你简单分析一下,首先从哲学上看,运用矛盾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原本缓和的矛盾变得尖锐,这是一个变短积累的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的爆发。其次,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近代每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社会都会调整,以暂时换节这一矛盾。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兴起,就是缓和这是矛盾的一个明证,但资本主义本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这是由资本注意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客观上会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靠近,因为,要缓解经济危机,就必须要在资本主义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克服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在某种程度上,靠近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下边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没有资本主义一定的发展就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不发展,缺点就不能充分暴漏,人们就不会看到其弊端,进而想办法去解决,科学社会主义指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途径,那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只有生产资料的公有,才能匹配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才能克服这样的危机。
    黄盈盈2019-12-21 13:56:36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科学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中经年累月,用鞋子在座位底下磨出一道槽才研究出来的。他没有提出如何实行计划经济的具体办法,虽然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偏差,甚至导致苏联的解体,但目前仍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什麽错误,任何市场经济仍然要不断地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作斗争,而解决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断地加强政府调控,即对经济进行计划。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贴万应灵药,人类对经济规律的理解还只是处于一种大致定性的状态,马克思发现了经济规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学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济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是在物屋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特点及其对抗性质。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齐春宇2019-12-21 13:39:09
  • 很多同学已经开始了英语和专业课的复习,至于政治,有的也许已经着手准备了,有的还没有开始,如何高效复习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好地抓住重难点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个完整地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其中,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论。它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共产主义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其属于新增考点,其命题指向应包含主客观题。其复习指向应以全面为主。
    黄盛科2019-12-21 13:21:41
  • 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具体则有揭示资本家剥削本质,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揭示资本运动规律。拓展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赵音频2019-12-21 13:09:01

相关问答

很明显,2019年的经济走势是下行的,对于2019年,我的判断是将会是探底的一年,但在2019年内能不能真探到这个底不好说,如果探到底了,后面几年就是逐步复苏了,如果还探不到,那真有点不敢想象。先声明,我下面用的都是官方发布的数据,不是外媒或研究机构的数据,因为这样数据口径容易统一,比较好说明问题,如果一会拿汇丰数据一会拿路透社数据,数据之间根本没法做比较,而且光凭官方自己发布的数据就可以表现出现在的经济形势有多差了,如果你觉得官方数据是美化过的,那么你把情形再想糟些就可以了。先回顾一下2019年整体经济形势:这几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个报告,报告里先把2019年的经济情况总结了一下,里面有些用词耐人寻味:报告中对于2019年经济的总体评价是2019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后面又具体说了2019年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简单总结下:有利因素: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势头强劲3、消费增长稳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4、一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多元化、调整步伐快、开放程度高的地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利因素:1、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持续回落2、加工贸易出口和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下降3、一些产业结构落后单一、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速度较快,特别是东北三省、山西等情况极不乐观4、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生存难、转型难的困境报告里的这些话,大家可以细细品读,想想文字背后的意思和代表的实际经济情况,比如总体特征里的“稳”、“缓”、“进”、“忧”这四个字到底哪个是实际主角?比如,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和消费逐渐成为主引擎是因为确实增强了还是因为制造业和出口下降的太快了?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的地区和经济下行速度较快的地区到底哪个大?各位必须要有2019年经济比2019年还差的心理准备,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我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接触的金融和实体经济从业人士都感到明年经济能探到底就算不错,根本不敢奢望明年就好转,第二,在看看官方报告怎么说,央行前些日子发布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里面对今明两年GDP的预测是,“2019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9%,2019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8%”,2019年比2019年还低0.1%,别小瞧差的这0.1%,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速度问题,实际形势会有多严峻可想而知。今年的状况,首先官方经济数据显示的就是一片低迷,程度超出预期,最差的就是外贸,进出口连续数月出现负增长,今年的增长目标在几个月之前就可以判定肯定达不到了,甚至在7月股灾那几天,统计局的外贸数据都是分开放出的,先放的是感官上不那么糟糕的指标。从微观角度讲,实体经济今年倒闭潮、跑路潮比去年还严重,贸易和制造型企业都有大量倒闭,而且有中小企业风险向大型企业蔓延的趋势。2019年为什么还要糟呢?首先,外部环境就比较差而且不确定性高第一、IMF今年四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从年初的3.8%下调到目前的3.1%,这是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最低的增速。第二、全球贸易增长连续三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低于全球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率2019年为1.4%,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率3.05%。第三、美国已经开始加息,将导致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对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是负面影响。全球经济除了美国呈现出复苏外,欧洲、日本全在泥潭里,新兴市场国家更危险,比如金砖四国里的巴西和俄罗斯甚至有可能出现政治危机,中国在这俩国家都有不少投资,弄不好就是坑,钱又都打水漂。其次,国内经济自身困难重重,像钢铁、汽车、有色这些行业都不是一年两年能好起来的,关键是产能严重过剩,而需求正走在下滑的拐点,比如今年我国钢材消费量20年来首次下降,而且预测以后会越来越低,像武钢刚刚要裁员一万人,甚至黄奇帆都提出了要国家规定房地产建筑用钢增加一倍的想法来挽救过剩产能。而所谓的新兴产业,也在由热转冷,比如互联网行业融资今年就是拐点,上半年还是投资人追着创业者给钱,下半年反过来就都不投了。官方对于明年国内的经济形势也认为难言乐观,发改委报告中认为“三驾马车”的表现将更加糟糕。首先看第一驾马车:投资,报告认为,明年投资增速将下降至9%左右。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约拉低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原因包括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等资金源连续多月负增长,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明年增速可能回落2%。这一方面是资金来源受到了限制,一方面则因为新预算法和地方司法、纪委体系改革强化了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制衡约束,短期内抑制地方投融资扩张。再看第二驾马车:消费,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速、受失业显性化、热点消费减速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国内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这无疑将削弱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至于第三驾马车:出口,预计2019年发达经济体微弱复苏、新兴市场增速有所回升,使得出口可能略高于今年。但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的出口比2019年是超预期下滑的。从官方报告都可以看出来,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应当说是非常严峻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问题的严重性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计。Winteriscoming……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前安排应对之策。
1、研究对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特点,研究资本在整个社会生产中以利润最大化为流通方向的整个流通过程,着重考虑的是资本的再分配问题。而西方经济学,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于经济问题进行了阐述,着重于对于经济规律的概括,找到一种使企业和社会利润最大化的方式。2、阶级立场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而政治经济学是马恩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对西方经济学批判继承,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另外还包括马哲和科学社会主义。1、在中国政治经济学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经济学或者西方经济学,二是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后者在中国用得较多,但是事实上正宗的经济学一直都叫政治经济学,只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称从欧美国家传来的政治经济学为西方经济学或者资本主义经济学,而简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为政治经济学。2、政治经济学一词是1615年一位叫蒙克莱田的法国经济学家首先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中使用的。但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意思。政治经济学即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和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了以往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只局限于研究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格局。
金融危机是金融投机商为了赚取暴利违规操作次级贷款和基金债券而引发金融市场全面崩盘的恶性事件。金融危机的发生会直接导致流通领域资金断裂,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停业和破产。一系列连锁的恶性反应会使市场萧条民众口袋吃紧。我国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出现暂时的回落。但从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运行的线条来说已经越来越清晰。具体体现在:一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拉动内需的政策,我国经济仍然会出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家外汇储备将会进一步增长。二致使一些生命力不强的企业破产重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环境及服务功能,市场的信誉度质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会从世界工厂即买方市场转到可操控商品即卖方市场,实现质的飞跃。三,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会使一些国力薄弱的国家财政破产或债务累累,而中国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所体现出的震惊世界的非凡的操控能力将成为这次金融风暴中的最大赢家。世界原有的经济以至于政治格局将会又一次重新洗牌。四台湾在受到这次危机重创后,会开始探索一国两制的国家模式,积极向中国靠拢。五是中国金融业通过这次危机的洗礼,将会更加成熟。华尔街的失败有其必然性,国内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可以从中汲取七方面启示。首先,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应当有度。而所谓“度”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界定,一是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并适当销售,而非以自我服务为中心。第二,金融机构要管理风险,而不是冒险。第三,投资银行是金融服务商,而非投机商。第四,激励机制应该重在鼓励长期追求。激励机制也需要外部要求进行约束,让金融机构有所追求,也有所畏惧。第五,金融监管必须化解系统性风险。经过三年综合治理,证券行业历史积累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彻底化解,很多管理制度也得以建立,“其中有些如净资本监管恰好是美国较早使用而又被他们丢掉的经验,这一点值得我们总结”。第六,系统性风险并非银行所独具。在当前金融创新的条件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在内,也可以制造系统性的风险。第七,尽管华尔街失败了,但华尔街所代表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及投资银行的功能,仍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国内资本市场在这方面发展得还远远不够。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中国区域广大,投资银行种类繁多无法估数。中国投资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的国家专业银行。中按照对国营企业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营企业。中国投资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于1981年12月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湖南、福建、辽宁等省、直辖市设有分行。银行分类:1、具有银行背景的证券公司或银行作为主要股东的股份制证券公司,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和海通证券的主要股东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2、信托公司下属的证券公司或证券部,如中信集团下属的中信证券,中国信达信托公司下属的证券部、中国民族信托、信息信托、煤炭信托等下属的证券部等。3、地方出资组建的股份制证券公司,如江苏省证券、湖北证券等。4、商业银行附属的投资银行机构,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业务,但是各家商业银行都在通过成立全资附属的子公司或者收购境外的机构来涉足投资银行业务,如招银证券、光大证券、中国银行下属的中行国际、中国工商银行收购的息敏斯证券等。5、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机构,目前只有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一家,这家公司的主要股东是中国建设银行、美国摩根.势坦利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团,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标准的投资银行机构。6、其他提供部分投资银行专业中介服务的机构,包括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专业咨询公司等。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一、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二、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三、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主要有投资业务。四是跨国财务公司。扩展资料金融中介一般由银行金融中介及非银行金融中介构成,具体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与经济运行关系密切,金融活动的范围、质量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绩效,几乎所有金融活动都是以金融中介机构为中心展开的;因此,金融中介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金融中介本身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并且这个体系的运作状况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投资银行-金融中介-中国投资银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一、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印巴矛盾、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等问题。由于印巴关系持续缓和、美国更多介入南亚事务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朝鲜半岛形势因朝鲜拥核而面临新的复杂性。但由于中、韩、俄强烈反对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加之美国受困中东,无暇东顾,因此,从近期看,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从长远看,朝核问题仍可能出现轮番升级,但各方均会努力控制升级的势头,避免出现战争。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由于中国与日本及南海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岛屿问题引发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台海形势仍处在风险较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渐成“跛脚”的陈水扁正加紧通过推进所谓“宪改”,搞“台湾法理独立”,不排除陈水扁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可能。2019年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和2019年台湾“大选”使岛内局势发展充满变数。但只要美国坚持维持台海现状政策,中国大陆及岛上反“台独”力量仍有能力遏制“台独”的冒险举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内外政策,将有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将长期存在,某些挑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特定国家的主要安全威胁。随着国际社会及地区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地区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将把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视为增进合作、扩大影响的渠道和机会,积极探索并推动在多种框架、多领域开展合作。9·11”事件后,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发生后,各主要国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与受灾国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奠定基础。在“10+3”机制的带动下,东亚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不断加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作为落实《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2004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嘿嘿~写的不好,将就着看吧,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摘要: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这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长期停滞后重新实现经济增长,证明了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世界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因而有着多方面的世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似的原理和诸多不同的外界因素改变着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两国带了了不同的市场与未来。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近年的亚洲经济版图,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无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经济增长的模式上也有种种相似以及诸多不同。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样快速的增长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了中国与印度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印度崛起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和自由化的改革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则得益于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一、中国与印度崛起的世界意义中国与印度所在的亚洲曾经是非常富庶的地方,直到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者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在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及其衍生国家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以前,印度是后来成为西方殖民地国家中唯一的工业品出口国,即使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地统治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的工业规模仍然要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殖民地的工业规模都要大。但是,随着西方对印度的殖民,以及对中国的殖民渗透,本来就已处在停滞状态的中印两国经济更是出现了历史性的大逆转。在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与印度,以及这两个大国所在的亚洲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恰好集中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人口规模极其巨大的国家里。亚洲的复兴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但是走出亚洲经济复兴第一步的并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日本。这是因为中国与印度在争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之后,选择了被事实证明是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未能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多个世纪积累起来的贫困。但是,当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现对欧洲的赶超,以及随之而来的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起飞,给中国以巨大的冲击。中国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以后,在1979年以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中国经济奇迹。面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印度最终也在1992年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结果,在进行转型后的10多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在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贫困,即财富的创造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分配至多只能解决公平问题,绝对不能解决贫困问题。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大致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印度在刚开始改革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6%,改革仅8年,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就下降了八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贫困,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它们都是“人口年轻”国家,可以为世界带来巨大的红利;它们拥有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可以让世界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而不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它们将为世界创造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新兴市场。二、中国和印度相似又不同的发展模式1、中国模式:当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闪电般的速度起飞,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时,全世界从最初对中国的不信任逐渐转为由衷的钦佩。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以制造业拉动,增长率在2019年达到11%后,又在2019年增至12%。中国依靠巨大的国内储备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大量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引进所需的国外专业技术。改革开放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否定计划经济的弊端为发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和依靠市场调节自发优化资源配置为理论根据而设计和安排的经济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地方分权为行政运作、从农村分田单干起步、公有经济民营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模式。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它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优越性,从而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2、印度模式:记得家人出差到印度,回来后形容对那里的“落后”印象深刻。简陋的基础设施、堵塞的交通、满街低档国产车、大城市的贫民窟、随处可见的乞丐,作为孟买一景的多比哈特露天洗衣场……都给人以一种“穷国”的强烈观感,跟中国沿海城市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比起来相形见绌。然而,人们往往没有看到的是印度发展的潜力及其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随处可见的IT公司招牌挂满大街小巷,迅速发展的服务行业……自1980年到2002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到2002年至2019年,其增长率稳步上升到7.5%。2019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率突破8%。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产阶级的规模翻了4倍,达到2.5亿人。印度的经济起步落后于中国大约10年,它的崛起之所以令人关注,并不是因为这是新的现象,而是因为它的发展模式非常特殊。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岗位的地域性转移。同时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业优先,所属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和制药业。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资助,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印度采取的战略跟其他亚洲国家不同,它并不依赖于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而更依靠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拉动消费,他们重消费而非投资,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作。这种方式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冲击,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韧劲。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印度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小。而且,30%至4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于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3、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印度经济增长率4、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对中国来说最有可比性的话,那就是印度,因为两个国家的很多禀赋都比较相似。由于制度环境和初始条件不同,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这表现在市场化路径、开放模式和增长道路的差异。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不同,由于中国与印度的国情不同,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而印度在其改革开放以前所实行的则是以私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这种制度上的根本差异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必须要选择不同的改革道路。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首要的任务便是进行所有制的改革。对于印度来说,其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经济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就可以了。但不管中国和印度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有多大的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在有一点上却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两国都谨慎地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从而避免了那种发生在前苏联和中东欧计划经济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动乱,以及因为社会动乱而造成的经济衰退。中国和印度对外开放的模式不同,这两个国家也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差别。就中国而言,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是出口导向和引进外资,而印度的对外开放则采取了对外投资与自由贸易的方式。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道路不同,中国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的,而印度则部分地采取后一种经济增长的道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未来和所需面对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挑战。两国共同的问题是坚持通过创造财富来消灭贫困而不要搞平均主义。中国还需要深化以农民土地所有权、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所有权为重点的产权改革,印度则需要改革其限制社会流动、压抑经济活力和削弱人力资本投资的种姓制度。印度与我国相比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开放程度比中国高得多,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关系较好,外部压力较小,精英教育已见成效,印度社会精英阶层整体素质比中国高得多。而印度的劣势是: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动荡,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外国投资,由于市场过度开放,对本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有些领域经济命脉把持在外国资本家手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已经严重束缚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说:“只要政策对症下药,经济成就是会持续下去的,从而相应提高亚洲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即代表着全球近半的人口,生活素质得到改善。辛格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面对的最大挑战,仍是在如何复苏这个问题上。即使亚洲国家并没有受不良证券的拖累,但区内国家多倚靠全球贸易支撑经济,经济变差,需求大减,波及出口贸易。对中国、印度、印尼这些着重内需的国家来说,外来经济环境不景气,对其冲击不会很大,但对于倚赖出口的经济体来说,影响却甚大。但辛格补充说:“如今,亚太区经济陆续转佳,截至去年年底,亚洲多数国家的出口更已重回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当中还包括曾遭受最严重打击的国家。依据2019年一季度的增长率来看,短期内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还是会加速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