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道光年间成书的《昆明县志》清稿本卷八《杂志》第十二页第八行,写的是“万顷晴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吕心源等五会绅耆正式刻版印行的道光《昆明县志》卷十《杂志》第十一页第八行、写的也是“万顷晴莎”。清朝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近华浦“拓茅港池”,建楼二层,面临滇池。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盛,题名“大观楼”,堪称“与岳阳黄鹤相衡,一样雄奇,各有大名垂宇宙”,很快成为昆明的风景名胜区,文人雅士经常聚会于此,酌酒赋诗,对于当时的盛况,舒绍舆曾作一副对联描写道:群贤毕至乐无涯,有诗、有画、有酒;诸子予斯兴不浅,此山、此水、此楼。但当时人所作,不仅缺乏文化底蕴,而且多系对清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之辞,于是,孙髯翁出类不群,傲然自负,能手动笔,句无泛设,筋节分明,大气流转,写出了一百八十字长联。上联描写大观楼四顾的景物,下联追叙云南历史,寓情怀于景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意境深远,对仗工致,是一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佳作。为此,赵州师范在《东渠邀游近华浦偶成》一诗中称:一览何能慰所思,江山无恙倚栏时,钱员外寄飞扬兴,孙布衣留绝妙辞。奁镜晓开清渺渺,髻螺宵拥翠离离,吾乡自有佳风月,不到西湖不是痴。在此诗的颔联中,师荔扉将钱沣戊子在大观楼击钵赋诗,与孙髯创作大观楼长联并提对仗,突出昆明两大名人名作,并在诗后加注说“内有髯联甚佳”。并且认为孙髯之作:“穿冗汉魏三唐诸大家,自成一子。另外清朝咸丰年间官放云南县知县的浙江嘉兴人吴仰贤,在路经昆明时见到《长联》后,在《小匏庵诗集》也称道说:铁板铜琶镗鞑声,髯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留题万古名。将《长联》和唐代诗人崔颢的名篇《黄鹤楼》相提并论,推重为不朽之作。长联》写成之后,轰动一时,传抄殆遍,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写出刊刻,挂在楼前。以后在移写传抄当中,也难免鲁鱼亥豕,在个别字上出现形近而误。4月8日《春城晚报》38版刊发了雁寒先生《何来“万顷晴沙”》一文,指出“晴沙”应作“晴莎”是有道理的。本人从事古书整理,研治流略之学,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鉴别版本,校勘异同过程中,曾得见道光年间成书的《昆明县志》清稿本,在该书的卷八《杂志》第十二页第八行,写的就是“万顷晴莎”;又见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吕心源等五会绅耆正式刻版印行的道光《昆明县志》,在卷十《杂志》第十一页第八行,写的也是“万顷晴莎”。此志的纂辑者戴炯孙,系“五华五子”之一,“以诗古文词雄视道咸之间”,在较早援引著录孙髯翁的《长联》于地方致用之书时,是不可能误写的,可以说保存了原作的面目。古人以莎草入诗,多冠以形容之词,中唐诗人元稹就有“雨打桐花盖绿莎”之句;孙髯翁以莎草入联,主要描写雨止云散,天气放晴,在阳光照耀下,滇池边上大片深绿色的莎草,更是苍翠欲滴,与大观楼的红墙璃瓦相掩映,自然把近华浦景色点缀得旖旎多姿。用“万顷晴莎”,更符合当时高原明珠的生态实际。
赵飞跃2019-12-21 13:21:3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