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我们要做好什么准备应该怎么做呢

黄爱儿 2019-12-21 13:04:00

推荐回答

我认为的经济危机第一个赚钱行业,就是餐饮业,这个在1997年-1999年的内地得到过验证,当时很多人下岗失业,也有很多人摆脱体制,重新创业,养家糊口,靠什么,一没技术,二没文化,三不敢以小博大玩投资,怎么谋生,只能搞这个餐饮业,说白了,就是开饭店赚钱,而且是那种稍微干净一些,有点门面,但消费档次属于工薪阶层都能接受得了的饭店,这个虽然不能发大财,但能活命.如果你本小利微甚至可以到街上打游击,摆地摊,不过可能辛苦一点。第二赚钱的行业,就是开便利店,也就是俗称的小卖部,当然,这个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不现实的,但在绝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是非常有市场的.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都消费不起,甚至只能买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日用品,所以,你辛苦一点,把这些东西搞来,卖给那些极其需要的人,请放心,你的顾客群体会越来越庞大的.同样,这一条也在1997年以来的危机中得到过验证,是一个稳妥地行当。第三个赚钱的行业,是水产业,我没做过太多的统计,但是,在经济危机中,吃鱼吃虾吃海鲜的需求的确比平时多三倍,这个虽然荒谬,但却很真实.这一条在日本美国和台湾得到过验证,记得在日本的时候,我租房子的房东,他们夫妇二人养三个孩子,都失业了,结果就去养鱼,养的也不是什么NB的品种,就是很像鳕鱼的那个东西,口感和鳕鱼差不太多,但价格要便宜,卖到后期,人家还出口东南亚呢。第四个赚钱的行业是修理业,大的比如汽车修理厂,小的比如街边的修理店,这个在香港得到过验证,不过这得有一定的技术才行,所以不适合普罗大众,反而很适合喜欢钻研的人,都知道松下幸之助吧,他就是从电器修理工干起的.不过在大陆,有自己的特色,修理业也是讲究渠道的,不光是脑力,技术,和劳力的比拼,还是进货渠道的比拼,比如你能搞得到那些便宜的零件,甚至是已经停产多年的汽车零件,千万别扔,那都是宝。第五个赚钱的行业是特色服务业,可能我说这个,很多人接受不了,但是,当一个丫头的价格和一个面包的价格相当接近的时候,你搞这个,大有可赚.这个可以参考葡萄牙,西班牙的情况,每当夜幕降临,你看人家那个热闹呀。
米增建2019-12-21 13:56: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农业及餐饮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尤其是基础食品及廉价食品。
    连丽萍2019-12-21 13:39:20
  • 经济危机下尽量不要投资。保存实力等待经济好转,瞄准机会赚大钱。
    连会新2019-12-21 13:21:53
  • 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市场波动,对于基层老百姓来说,几乎不需什么准备,若是炒股的百姓就需要及时抛售股票以防损失进一步扩大。
    连万铭2019-12-21 13:09:16

相关问答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所谓的内部控制所指的就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职员所共同实施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的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讲,它主要包含了五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指的是一个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职工影响的,并且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事项,它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实现都需要各方的参与;二是两者都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三是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具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包含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的,属于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较起来,它是站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来分析问题的,它比内部控制更加细化,能够更好的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则是体现在会计控制以及审计活动方面。随着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二者之间必定会相互交叉,且相互融合,最终相互统一。强化职工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为此,企业就要针对自身的人员现状,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意识以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强化风险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各项相关制度以及规范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所欠缺的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而是欠缺能够让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讲,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通过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企业当中,促进企业技术性以及社会性的整体绩效的发挥。那么,企业在制定具体工作流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把企业的制度与企业制度的执行人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这种方式,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重视企业内控监督机构的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措施。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来讲,必须要把风险作为导向,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作为评估的重点。具体而言,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进一步把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以增强,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二要把企业的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审计,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内控水平得到提升;三要把事前审计和始终审计作为审计的重点,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审计,真正做好风险防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并建立起动态的评估机制。在很多情况之下,控制和风险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实行内部控制的最主要依据就是风险评估,所以要本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收益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以及有效反馈的原则,不断把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以完善。企业在实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是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等进行评估和报告。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1.科学理财理财的时候要注意分配,例如将全部资产的三分之一作为定期存款,三分之一用于有效投资,三分之一作为活期存款,这样既分散了风险又保持了流动性,尽量避免风险投资,切记不要沾上股票,一旦被套住,活命都成问题。在当前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有雄心壮志是好事,所谓老骥伏砺,志在千里,不妨收敛两年,待金融危机阴霾散去,再站江湖也为时不晚。2.平稳就业普通老百姓多数是企业员工,即便心高气傲,也不要轻易跳槽,而且要尽一切能力努力工作,保住目前手上的饭碗,让老板觉得你是他企业里的核心人员,是可以依靠的员工.若有更好的就业条件,也需要谨慎,结合自身实力,各方面考虑周全。很多人以为经济危机跟自己没有关系,但这跟你的就业环境有着裙带关系,经济危机一旦影响到就业单位的经济收入,企业在资金压力下,有可能面临精减部门员工,一旦个人工作态度消极或是一如常态,很有可能成为公司裁员的标靶而导致失业。3.节约开支在经济危机期间,更应注重开源节流,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开支外,其它方面尽量节省,减少出游次数,避免没必要的娱乐花费,将空闲的时间放在看书学习上。有车族尽量少开车,尽量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或者适当步行,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想买车的,如果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充裕,可以观望一阵再做决定,首先养车过于耗钱,而且车价浮动大,贬值快.减少逛街次数,少添新衣,少下馆子,朋友之间请客吃饭避免铺张浪费,走亲戚送礼,多买些实惠的,做到物超所值,礼轻情意重。把手头多余的信用卡取消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过度超支。4.身体健康多参加体育活动,既让长期处于紧张工作中身心得到放松,也让自己身体更健康,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比什么都重要,另外,借助金融危机的压力,戒除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在这些嗜好不但花钱,而且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危害都很大,要知道在当前有限的社会保障条件下,看病吃药也是一项很大的支出.5.关爱他人在单位上班,多关心身边的同事,特别是外地同事,很多人为了梦想,不远千里跑到他乡谋求发展,遭遇金融危机,生活肯定是很不容易。在朋友圈里交际,关心身边的朋友,面对朋友的求助,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慷慨解囊,也许你的帮助,能解朋友的燃眉之急,况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帮助朋友,对于朋友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相信人家更加铭记于心。当然,经济危机也许并没有上述的那么可怕,但金融危机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效应,并非空穴来风。总之,洞悉危机,防范于未然,方能全身而退。
在农业里,休闲农业是投资热点之一,要想实现盈利,规划、定位、竞争力、营销、认知度、口碑、美誉度、品牌形象都需要重点打造,它们环环相扣,只有各环节工作都做到位了,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不做规划怎么定位?不少农场主进入休闲农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休闲农业要种什么、养什么,体验什么,卖什么,往哪个方向发展,既无清晰的思路,又无长远的规划。很多搞休闲农业的,就是败在这上面。一个项目既没事先做战略策划,也不进行规划,抱着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开发一点算一点,一头扎下去,蒙着眼睛就往前跑,掉坑里是早晚的事。评:在做休闲农业项目之前,首先必须结合国家战略的方向,根据资源条件、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等因素综合考量,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好战略规划与设计。规划有了,定位才能有了根基。没有定位何来竞争力?有了土地规划,有了战略方向,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定位了。和众多行业一样,它需要的是针对性,要有新颖、准确、有针对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抓住目标市场的“痒”点,从而直接打动消费者。评:要针对不同的市场消费主体,做出准确定位。或青少年学生夏令营式、户外拓展式,或老年养生式,或公司、企业的团队活动式,或家庭周末游等。消费主体不同,需求各异,区分好不同的消费主体,满足各自的需求,消费者才会前来。定位清晰了,也就有努力的方向,竞争力才能逐步形成。没有竞争力如何营销?没有特色的休闲农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是布局雷同、项目雷同、简单复制别人的项目或产品,似曾相识,大同小异———钓鱼、吃饭,而且还吃不到正宗的农家土菜。如此这般,产品没有特点,没有竞争力,自然缺乏市场号召力,营销成了农场主每天挥之不去的噩梦。评:正确的定位能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只有特色经营才能有可营销的资本,才有可能打动用户的心。不做营销怎么会有认知度?农场、农庄建设好以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电商“烧钱”般的营销学不来,那就因时、因地制宜,集天时、地利、人和,整合各种资源而进行。如今农庄各类主题节庆、各种优惠打折营销活动层出不穷,活动过程中人气儿很旺,可一旦结束几乎就是门可罗雀。因此,营销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不能指望一触而就。评:营销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持续的传播。仔细看看身边那些拥有良好口碑和形象的品牌,哪一个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认知度谈什么口碑相传?要让农场、农庄有更广泛的认知,其实就是为了更广泛的覆盖消费群体。这一步可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要知道,产品即爆品、话题即新闻、老板即明星、景观即焦点、文化即魅力、知识即传奇,将这些运用到免费的互联网阵地上,建立自有媒体做日常传播。评:认知度、忠诚度当然可以起到口碑传播、带动销售的作用,但“认知度”覆盖达不到一定数量的受众,就不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只有让更多人知道,才有更多的销售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没有“认知度”一切销售都是空谈。没有口碑怎能形成美誉度?“口碑”是最好的广告效应。以“认知和热情”、“高品味、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的“口碑”广告是适合任何一家农场、农庄的,好的口碑能一传十、十传百,只有好的“口碑”不断累积,才能慢慢形成美誉度,才能开拓新的客源,才能使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评:极致口碑来源于什么,当然是极致产品,没有好的产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怎么做到极致呢?第一,小而精。如果一年推出几百种产品,要做到“极致”很困难,但如果一年只推出几款产品,就可以做到。第二,界定好边界。好的产品都要有边界,一个产品只能代表某类消费群,而不能是全部的消费者,所以要有所界定和取舍。第三,革新和升级。任何一个顾客都不希望十年如一日看到同样一个产品。没有美誉度谈何品牌?种子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向更大的消费群进行扩容。实际上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口碑、忠诚度的消费群还是小范围的,也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如粉丝从100人发展到1000人的时候。但如果要达到1万人到10万人,甚至百万人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做?评:唯有拥有较高的美誉度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才会占有更广大的市场,农场、农庄才会长久发展。美誉度是品牌获得社会公众支持和赞许的程度,美誉度永远是无价的,它是最宝贵、最可靠、最稳定的市场资源。没有品牌,盈利只是一场空!休闲农业的市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得见的有形市场,如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等,这是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一类是看不见的无形市场,如品牌、文化、生态等等,这是做市、做势、做未来,这是休闲农业的重点。评:移动互联网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很多机遇,休闲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互联网+农业”时代,无品牌,不农业,无品牌,不能生存。作为农企,品牌建设应及早提上日程。你的农场、农庄凭啥能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你的产品与其他农场、农庄产品有何不同。你必须要懂得品牌化。善于为你的品牌进行合理策划,你的定位、核心价值、口号以及品牌形象都需要重点打造,这样,你的产品才能比别人的产品卖得贵、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嘿嘿~写的不好,将就着看吧,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摘要: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这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长期停滞后重新实现经济增长,证明了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世界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因而有着多方面的世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似的原理和诸多不同的外界因素改变着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两国带了了不同的市场与未来。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近年的亚洲经济版图,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无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经济增长的模式上也有种种相似以及诸多不同。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样快速的增长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了中国与印度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印度崛起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和自由化的改革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则得益于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一、中国与印度崛起的世界意义中国与印度所在的亚洲曾经是非常富庶的地方,直到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者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在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及其衍生国家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以前,印度是后来成为西方殖民地国家中唯一的工业品出口国,即使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地统治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的工业规模仍然要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殖民地的工业规模都要大。但是,随着西方对印度的殖民,以及对中国的殖民渗透,本来就已处在停滞状态的中印两国经济更是出现了历史性的大逆转。在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与印度,以及这两个大国所在的亚洲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恰好集中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人口规模极其巨大的国家里。亚洲的复兴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但是走出亚洲经济复兴第一步的并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日本。这是因为中国与印度在争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之后,选择了被事实证明是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未能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多个世纪积累起来的贫困。但是,当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现对欧洲的赶超,以及随之而来的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起飞,给中国以巨大的冲击。中国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以后,在1979年以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中国经济奇迹。面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印度最终也在1992年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结果,在进行转型后的10多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在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贫困,即财富的创造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分配至多只能解决公平问题,绝对不能解决贫困问题。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大致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印度在刚开始改革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6%,改革仅8年,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就下降了八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贫困,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它们都是“人口年轻”国家,可以为世界带来巨大的红利;它们拥有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可以让世界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而不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它们将为世界创造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新兴市场。二、中国和印度相似又不同的发展模式1、中国模式:当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闪电般的速度起飞,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时,全世界从最初对中国的不信任逐渐转为由衷的钦佩。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以制造业拉动,增长率在2019年达到11%后,又在2019年增至12%。中国依靠巨大的国内储备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大量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引进所需的国外专业技术。改革开放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否定计划经济的弊端为发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和依靠市场调节自发优化资源配置为理论根据而设计和安排的经济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地方分权为行政运作、从农村分田单干起步、公有经济民营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模式。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它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优越性,从而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2、印度模式:记得家人出差到印度,回来后形容对那里的“落后”印象深刻。简陋的基础设施、堵塞的交通、满街低档国产车、大城市的贫民窟、随处可见的乞丐,作为孟买一景的多比哈特露天洗衣场……都给人以一种“穷国”的强烈观感,跟中国沿海城市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比起来相形见绌。然而,人们往往没有看到的是印度发展的潜力及其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随处可见的IT公司招牌挂满大街小巷,迅速发展的服务行业……自1980年到2002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到2002年至2019年,其增长率稳步上升到7.5%。2019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率突破8%。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产阶级的规模翻了4倍,达到2.5亿人。印度的经济起步落后于中国大约10年,它的崛起之所以令人关注,并不是因为这是新的现象,而是因为它的发展模式非常特殊。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岗位的地域性转移。同时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业优先,所属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和制药业。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资助,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印度采取的战略跟其他亚洲国家不同,它并不依赖于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而更依靠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拉动消费,他们重消费而非投资,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作。这种方式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冲击,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韧劲。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印度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小。而且,30%至4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于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3、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印度经济增长率4、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对中国来说最有可比性的话,那就是印度,因为两个国家的很多禀赋都比较相似。由于制度环境和初始条件不同,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这表现在市场化路径、开放模式和增长道路的差异。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不同,由于中国与印度的国情不同,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而印度在其改革开放以前所实行的则是以私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这种制度上的根本差异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必须要选择不同的改革道路。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首要的任务便是进行所有制的改革。对于印度来说,其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经济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就可以了。但不管中国和印度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有多大的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在有一点上却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两国都谨慎地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从而避免了那种发生在前苏联和中东欧计划经济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动乱,以及因为社会动乱而造成的经济衰退。中国和印度对外开放的模式不同,这两个国家也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差别。就中国而言,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是出口导向和引进外资,而印度的对外开放则采取了对外投资与自由贸易的方式。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道路不同,中国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的,而印度则部分地采取后一种经济增长的道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未来和所需面对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挑战。两国共同的问题是坚持通过创造财富来消灭贫困而不要搞平均主义。中国还需要深化以农民土地所有权、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所有权为重点的产权改革,印度则需要改革其限制社会流动、压抑经济活力和削弱人力资本投资的种姓制度。印度与我国相比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开放程度比中国高得多,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关系较好,外部压力较小,精英教育已见成效,印度社会精英阶层整体素质比中国高得多。而印度的劣势是: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动荡,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外国投资,由于市场过度开放,对本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有些领域经济命脉把持在外国资本家手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已经严重束缚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说:“只要政策对症下药,经济成就是会持续下去的,从而相应提高亚洲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即代表着全球近半的人口,生活素质得到改善。辛格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面对的最大挑战,仍是在如何复苏这个问题上。即使亚洲国家并没有受不良证券的拖累,但区内国家多倚靠全球贸易支撑经济,经济变差,需求大减,波及出口贸易。对中国、印度、印尼这些着重内需的国家来说,外来经济环境不景气,对其冲击不会很大,但对于倚赖出口的经济体来说,影响却甚大。但辛格补充说:“如今,亚太区经济陆续转佳,截至去年年底,亚洲多数国家的出口更已重回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当中还包括曾遭受最严重打击的国家。依据2019年一季度的增长率来看,短期内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还是会加速前进的。
会计主要是通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发挥作用。信息使用者可以分为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两大类。内部信息使用者主要指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股东、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及政府。他们的职责和目标不同,在利用会计信息方面也各有侧重。一会计信息是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企业最终利益的拥有者,企业经营成败与股东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股东将资金投入企业后,就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他们需要聘请有关人员来组织管理企业的财产,这些人就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权与股东的所有权相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要由管理者经营,并定期向股东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业绩,而股东最关心的是企业能否持续经营、财产是否能够保值和增值、公司是否盈利、能否向投资者分配收益等。股东要想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保护自身的利益,就需要通过企业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一方面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另一方面对是否继续持有该公司股份作出决定。因此,股东是企业会计信息的最主要使用者之一。股东持有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后,就可以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时,他们就会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成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二会计信息是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在作出并购决策前,需要对被并购方现有的规模、盈利能力、风险状况、发展趋势等作出全面的评价,以决定是否投资或并购该企业。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购买公司股票时,则需要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收益情况、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因此,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潜在的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三会计信息是债权人评价其债权的安全程度,作出持有或收回债权决策的重要依据。这里的债权人通常是指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债权人可以了解企业信贷资金的运营情况,了解企业是否遵守信贷纪律,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以此作为判断投资决策的前提和重要依据,用以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四会计信息是供应商和销售商评价企业经营风险、作出相应决策的重要依据。供应商和销售商是企业的往来客户,也是企业价值形成链条中重要的环节。当供应商将其产品供应给企业时,他需要通过该企业的财务信息,了解该企业是否有能力及时偿付货款,以决定是否继续为该公司供应货物。销售商也需要了解公司的财务信息,以决定是否需要维持与该公司的销售关系,是否采用预付货款、销售折扣、折扣比例等政策。在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和销售商很难了解企业的内部信息,只有通过公开的财务信息等资料来评价企业是否存在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决定是否与该企业保持业务联系。五会计是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管企业、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依据。政府有关部门,如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等,都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企业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可以掌握企业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了解企业对国家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考核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性,指导和监管企业正常发展,从而维护国家、社会公众和企业等多方的利益。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财务资料,可以了解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了解国家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并为国家财政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是税务部门审核企业纳税金额的重要依据。同时,会计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各个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经过逐级汇总提炼之后的资料,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状况,国家可以据此预测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确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保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而且,会计信息是沟通各管理层次和各个经济环节的中心系统,国际经济管理部门借助这一中心系统,将有关宏观管理的政策、指令、任务、要求传达落实到基层各单位,这对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都有重大意义。此外,会计信息对合理组织国民经济生产、促进商品合理流通,从宏观角度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加强产供销的有效衔接,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也都有重要作用。六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作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人员在作出某项经营决策时,往往需要企业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如企业要作出是否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决策时,除了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外,还必须通过会计部门掌握该产品目前的库存量,是否能满足市场供应,生产该产品所需的设备、原料、人工等条件是否满足需要,每件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可以获得多少利润,企业目前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增加投资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是否增加生产的决策。又如,企业在作出是否向银行贷款、贷款金额是多少的决策时,需要会计部门提供企业目前资金状况的详细报告,了解企业有多少流动资金、有多少负债、是否具有偿债能力、需要多少资金才可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等。再如,企业要对年度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以决定对职工的奖惩时,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本年度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主要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内部经济责任的落实情况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等。因此,会计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