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有什么变化?

赵龙书 2019-11-03 19:24:00

推荐回答

变化:1、香港回归祖国20年以来,香港市民的人权和自由受到基本法的保障,随着诸如种族歧视条例、最低工资水平条例及十五年免费教育等条例的增加,香港市民的权利更是有增无减。2、香港的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良好,卫生医疗事业得到改善。3、香港的人口在20年内增加25%,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4、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将香港定性为金融、经贸、物流、旅游中心,以及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中心。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为香港带来大量机遇。5、20年以来,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从欧洲、美国转变为中国内地。香港的贸易发展对内地的依赖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内地的码头数量越来越多,交通建设越来越广,对香港的依赖也在逐渐减少。扩展资料: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香港的顺利回归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香港回归后20年发展变化。
粱兆强2019-11-03 19:59:3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和基本法的保障下,港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享有充分的民主。特区政府施政透明,市民得以更多参与香港政务。人权和新闻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目前,香港每天有50多份报纸出版、170个频道广播,充分反映着社会多种声音和不同阶层的意见,香港人均拥有报纸的比率依然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香港回归以来的成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扬。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去年访问香港时表示,他相信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2003年,香港第11次被评为全球最繁忙货柜港。香港国际机场自1998年启用以来,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香港航运、金融、信息、贸易四大中心地位的保持,既有以前香港自身的优势,也有“一国两制”带来的巨大优势以及中央和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由于“一国两制”给予香港的特殊地位和优势,使香港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同内地形成优势互补的大格局,香港从祖国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香港经济复苏吹来“东风”,成为香港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辛国栋2019-11-03 22:01:04
  • 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景象如下:1997年9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香港举行。这次年会是香港回归祖国后承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年会。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股市出现大幅波动。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反击国际投机者。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及期货市场投入大量资金,成功击退投机者。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签订更紧密经贸伙伴关系安排。中央政府于是展开“个人游”计划,让内地居民来港旅游。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同意为在香港经营四类人民币业务。
    齐晓安2019-11-03 21:59:07
  • 香港回归以来,各方面的状况令人乐观。香港回归七年以来,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均度过了难关,香港“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香港经济在波动中发展,目前已出现强劲复苏势头。中央政府对香港支持不遗余力,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与政改循序渐进的重要保证。香港内部政改争议虽然日益激烈,但这是民主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香港回归七年来,中央政府依据《基本法》处理香港事务,除了积极支持与配合香港政府及维护香港的自身利益外,未直接干预香港事务,保证了香港在“一国”下的“两制”的有效落实。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中,始终贯彻“一国两制”与“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维护了香港自由港地位与社会的相对稳定。香港回归后,民众的抗议游行活动,甚至大规模的抗议游行,不论其动机如何,基本上均能依法行事,未引起严重的社会冲突,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并没有干预,这是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体现,避免了在民主政治改革过程中出现社会动乱。香港依然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左中右各种声音都有,种种批评特区政府的言论没有受到限制。特别是香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得到维护与发展。到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也是香港第10次获得此一殊荣。香港自由经济体制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维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与商务服务中心地位。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效率,使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世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集中香港;香港股市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股市。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继续维持世界第一宝座,香港新机场自1998年营运以来的航空货运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这一切充分显示,香港回归后依然具有活力与发展潜力。香港经济在困难与调整中发展香港回归七年来,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以及政治纷争等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冲击,香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起伏。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香港经济出现50多年来少见的负增长。随后,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及内地经济发展带动下,香港经济在2000年实现10.5%的高增长。然而,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再次逆转,东亚地区经济出现普遍衰退,香港经济也再次陷入低潮,2001年出现零增长。此后,香港经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增长2.2%;2003年增长3.2%。1997-2003年,香港经济平均增长为3.1%。今年以来,香港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第一季度增长率达到6.8%,预计全年增长超过6%。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制造业持续下跌,近十年平均每年净产值实质下降9%以上。特别是高科技发展进展不大,没有出现新的亮点行业,经济结构转型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到2002年已达到700亿港元,去年则降至不到500亿港元,已经影响到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区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财政赤字,并在前不久发行政府债券,以改善财政情况。三是失业问题在回归后变得较为严峻。1998年以来,香港的失业率接连突破4%、6%、7%,2003年接近8%。不过,随着特区政府的不断努力与总体经济情况的逐步改善,今年以来失业情况有所改善,2004年5-7月失业率降至7%,创26个月以来的新低,预计全年有望跌破7%。但香港经济处于转型期,结构性失业不易改变,失业问题仍将是香港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与社会问题。四是通货紧缩问题。1999年以来,香港已连续五年物价指数呈现负增长,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衰退平均幅度近3%。今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开始景气及国际油价格的上涨,香港通货紧缩情况有所改善,但今年1-5月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跌幅较上年同期仍下降1.6%。另外,目前香港经济强劲复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发展尚待观察。制度建设与政改纷争问题更加突出香港回归后,尽管特区政府依“基本法”行事,逐步推行政改,但因涉及面广,议题敏感,使得制度建设与政改纷争不断,已严重影响到香港的社会稳定。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提高执政效率,对香港官僚体制进行了适度改革,实施了“主要官员问责制”,即港府的施政成效责任由问责高官完全负责与承受。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尽管也有争议,但推动较为顺利,特区政府基本能够落实。在落实《基本法》关于制订“国家安全条例”即“23条立法”问题上,中产阶级疑虑较多,社会争议较大,加上民主派将问题扩大化,引发了群众大规模抗议游行,最后特区政府在考虑维持香港社会安定的考虑下,不得不暂时延缓该条例的制订,可以说这是香港制度建设的一大挫折。在香港行政长官与立法会选举问题上,香港内部争议更大。民主派不顾香港。
    赵高印2019-11-03 20:58:50
  • 香港回归以来,各方面的状况令人乐观。香港回归七年以来,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均度过了难关,香港“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香港经济在波动中发展,目前已出现强劲复苏势头。中央政府对香港支持不遗余力,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与政改循序渐进的重要保证。香港内部政改争议虽然日益激烈,但这是民主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香港回归七年来,中央政府依据《基本法》处理香港事务,除了积极支持与配合香港政府及维护香港的自身利益外,未直接干预香港事务,保证了香港在“一国”下的“两制”的有效落实。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中,始终贯彻“一国两制”与“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维护了香港自由港地位与社会的相对稳定。香港回归后,民众的抗议游行活动,甚至大规模的抗议游行,不论其动机如何,基本上均能依法行事,未引起严重的社会冲突,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并没有干预,这是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体现,避免了在民主政治改革过程中出现社会动乱。香港依然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左中右各种声音都有,种种批评特区政府的言论没有受到限制。特别是香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得到维护与发展。到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也是香港第10次获得此一殊荣。香港自由经济体制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维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与商务服务中心地位。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效率,使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世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集中香港;香港股市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股市。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继续维持世界第一宝座,香港新机场自1998年营运以来的航空货运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这一切充分显示,香港回归后依然具有活力与发展潜力。香港经济在困难与调整中发展香港回归七年来,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以及政治纷争等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冲击,香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起伏。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香港经济出现50多年来少见的负增长。随后,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及内地经济发展带动下,香港经济在2000年实现10.5%的高增长。然而,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再次逆转,东亚地区经济出现普遍衰退,香港经济也再次陷入低潮,2001年出现零增长。此后,香港经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增长2.2%;2003年增长3.2%。1997-2003年,香港经济平均增长为3.1%。今年以来,香港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第一季度增长率达到6.8%,预计全年增长超过6%。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制造业持续下跌,近十年平均每年净产值实质下降9%以上。特别是高科技发展进展不大,没有出现新的亮点行业,经济结构转型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到2002年已达到700亿港元,去年则降至不到500亿港元,已经影响到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区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财政赤字,并在前不久发行政府债券,以改善财政情况。三是失业问题在回归后变得较为严峻。1998年以来,香港的失业率接连突破4%、6%、7%,2003年接近8%。三是为了支持香港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及改善财政赤字状况,中央政府明确表示可动用外汇储备购买香港的债券,是对香港经济的又一有力支持。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在香港企业加大内地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同时,内地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筹资,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目前,内地在港公司达2000多家,资产总额达到2200亿美元。这些内地企业与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繁荣的另一支撑力量。学习时报。
    龚崇松2019-11-03 20:01:00

相关问答

中英双方进行了谈判。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月19、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1984年6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月1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扩展资料: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历史意义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看:1、对国内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2、对国外的意义: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香港回归中国新闻网—香港回归十年重提中英谈判旧事:中方没半点含糊。
轩尼诗XO上海装和香港装有以下两种区别:一、灌装方式的不同:上海装是成桶酒运到上海然后进行灌装。香港装是在原生产厂进行灌装然后运到香港。总而言之就是先运后和先装后运的区别。二、酒质上的不同:两个不同的方式也造成了酒质上的一些差异。香港装轩尼诗要纯一些,上海装轩尼诗要辣一些。因此,在酒感上有一些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依个人喜爱来就行了。轩尼诗上海是一款灵感来自19世纪晚期皇家海军们驻锚上海时在炎夏所喝的饮品。扩展资料:1、轩尼诗上海是一款灵感来自19世纪晚期皇家海军们驻锚上海时在炎夏所喝的饮品。2、轩尼诗于1877年4月2日就任港督,在任期间,意识到华人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时在港的中国人被分为次等公民,有见及此,轩尼诗废除了禁止华人在中环购买土地、建造楼宇及经营业务的法令。3、轩尼诗在香港和上海都设有基地,因此有上海装和香港装的说法。4、轩尼诗X.O诞生于法国轩尼诗家族,世界第一瓶X.O是1870年轩尼诗家族创建,由世代相传的顶级调配师精心谱合过百种来自干邑地区内四大顶级葡萄产区“生命之水”而成,以此奠定X.O干邑的标准,轩尼诗X.O被尊为X.O之源、XO之本5、轩尼诗公司创立于1765年,创始人李察·轩尼诗原为爱尔兰人,曾在法王路易十五世的爱尔兰军旅中服役,退役后便在干邑镇定居从事干邑白兰地的生产。 轩尼诗              轩尼诗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