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干涉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窦铁林 2019-12-21 23:42:00

推荐回答

因为当时在二战结束后,美军士兵大量退役,而冷战已经开始美国实行先欧后亚战略,在亚太大力用装备和物资扶持国府,希望通过装备和物资的支持让经历过8年抗日战争的国军打败共军,因此美国人没有干涉中国内战。
齐春惠2019-12-22 00:54:5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当然有干涉,英国一直支持南方邦联政府,当然不是军事介入太远了。
    米国超2019-12-22 00:38:36
  • 美国当时深陷孤立主义,对国外不感兴趣。英国当时的军费只是德国的三分之一,苏联的五分之一,而且绝大部分花在海空军上,根本没有一支有干涉能力的陆军。没有能力干涉,就只能不干涉。
    辛国根2019-12-22 00:22:22
  • 英法干涉美国内战。南方几个蓄奴州之所以敢于扯起叛旗,成立“美利坚合众国”,除了军事上有准备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奴隶主还企图依靠英法武装干涉,在外交上争取承认。他们手中有一张王牌———棉花,当时美国南方奴隶主是英法棉纺织业原料的主要供应者。有一个奴隶主曾这样吹嘘:“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英国将尽其全力去动员整个文明世界来挽救南方。事情的发展正如南方奴隶主们所期望的那样,自从1861年4月12日南部叛军炮轰联邦军队驻守的萨姆特要塞,南北战争正式爆发之后,英法不希望昔日是自己殖民地的美国成为一个统一和强大的国家,成为潜在的对手,更不愿中断重要的工业原料棉花的供应,而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当内战爆发后,英法便千方百计支援“南部同盟”,采取一系列步骤阴谋制造“两个美国”。他们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宣布承认“南部同盟”为“交战一方”。1861年4月17日,南部伪总统杰·戴维斯宣布给私掠船颁发证书,以对付北部的商船和军舰。为此,林肯总统对南方实行了封锁。英、法、西班牙等国对此极为不满,想方设法支持南方。南部同盟曾派威廉·杨亚、皮埃尔·罗斯特和达德利·曼恩等政客到欧洲活动,争取欧洲各国的承认,甚至还劝诱拿破仑三世,要求出兵干涉。南部的这些求援活动,正合乎英法统治者之意,1861年5月3日,英国外交大臣罗塞尔公开接见南方派来的特使。几天后,这位外交大臣又通知驻美大使理查德·莱昂斯,说英国决定承认“南部同盟”为交战一方。这表明英国已在制造“两个美国”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英国的这种立场激起了美国政府的不满,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指示驻英大使亚当斯向英国提交一份措辞强硬的照会,称准备以战争来报复。后林肯总统考虑到当时形势对美国不利,随即将照会改得比较克制而又不失原则,才使英国失去了武装干涉的借口。http://www.bjpopss.gov.cn/bjpssweb/n2925c48.aspx。
    赵风雨2019-12-22 00:11:17
  • 美国位于美洲大陆,它是英国殖民地,英国在美国有着巨大的利益,但法国没有;而在欧洲,英国一直是法国有力的竞争对手.支持美国:1、可以谋求美国独立以后,法国从美国获得利益;2、可以有力的打击英国,降低它的竞争力.所以不仅仅是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中英国暗中支持南方,而法国则支持北方并帮助其取得最终的胜利。
    窦运荣2019-12-22 00:01:53

相关问答

这波全球化是第三波全球化。第一波十六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航海时代开始到日不落帝国建立。各个欧洲君主国普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结束。第二次全球化是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一战结束。战前各国普遍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抬头。二战后第三波全球化在欧洲美国日本中东各国台湾进行,一直到Soviet解体后更多国家参与,到今天达到peak。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第三波全球化tide。前两次全球化失败了。没理由证明这次全球化会成功。两次世界经济全球化”张丽南开大学经研所内容摘要:针对许多人把“全球化”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一个新现象的看法,作者提出了“两次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认为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论文把“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的形成”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把今天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末苏东共产主义制度解体后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在形式上颇为不同,但在本质上和内容上却很有相似之处。关键词: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劳动分工,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其核心内容“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越来越被频繁使用的一个词汇,其中“经济全球化”首当其冲,被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学者等屡屡提及。很多人把“经济全球化”当作一种新现象,认为是近二十来年来随着高科技,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电脑,网络,无线通信等技术之迅速发展,世界空间相对变小,各国间经济合作日益增强的产物。
1861—1865年,美国北部诸州同南部发动叛乱的各奴隶制州之间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北部同奴隶制南部之间对抗性矛盾激化的结果。1860年,奴隶制度的反对派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对受奴隶主影响很大的民主党来说,这意味着将要失去全国的政权。奴隶主对林肯当选的回答是:宣布南部各奴隶制州退出联邦,准备内战维护政权,1861年2月,“南部同盟”成立,美国34个州中有11个州参加。1861年4月,“南部同盟”军发动叛乱,占领南部许多要塞和储有大量武器、弹药的军械库。只有南卡罗来纳州的萨姆特堡要塞对叛军进行了两天的抵抗,但亦于4月14日投降。林肯总统3月4日就职,1861年4月15日正式宣布南部诸州为叛乱地区。美国南北内战告爆发。南部叛乱分子为维护奴隶制的社会制度而进行这场战争。北部资产阶级在战争初期就认为重建联邦和防止奴隶制向外扩展是自己的主要任务。北部各州的军事和经济远比南部各州优越。北部23个州的人口为2200万,南部11个州的人口仅900万,其中400万是黑奴。美国全部工矿企业的86%,军工生产的97%,国家银行资本的80%以上,均集中在北部。全长5万公里的铁路线,有3.5万公里在北部各州。战争期间,北部有270万人应征入伍,而南部为110万人。北军舰队的舰只由1861年的90艘增至1865年的700艘。双方军队的编制体制大致相同,步兵师辖3个旅,每旅2个团,每团10个连,每连80—100人。2—3个师合编一个军,几个军通常2个军合编一个集团军。南部诸州对战争早有准备,因此在初期具有军事优势。1861年初,早在林肯就任总统之前,在前总统布坎南政府的赞助下,南部各州就建立了大量的武器储备。南军拥有经验丰富的指挥骨干,因为美国军队的指挥人员传统上多由南部各州的代表人物充任。美国正规军的许多军官,包括后来任南军总司令职务的李将军,战争初期就加入了“南部同盟”。南军的军事素质远远高于北军。但是,南部奴隶主的优势是暂时的。他们的战争计划是冒险性的,靠突然袭击和英法两国的援助取胜。他们企图迅速攻占密苏里、田纳西,弗吉尼亚3州,尔后直捣华盛顿,从而胜利结束战争。北军的计划具有消极防御的性质,在军队完成组建和做好进攻准备之前,只进行一些防御作战和局部突击。战争第一阶段1861—1862。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林肯政府作战优柔寡断。这是北部资产阶级对南部奴隶主持摇摆态度的结果,表现了企图用妥协方法解决冲突而不用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倾向。1961年,主要战斗行动在华盛顿、里士满方向展开。7月中旬,麦克道尔将军率北军3.5万人进入弗吉尼亚州抵达布尔兰河。与此同时,博雷加德将军率南军3.1万人亦逼近该地。7月21日,南北两军在布尔兰河畔的马纳萨斯首次展开了大规模交战,北军战败,秩序混乱,向华盛顿溃退。但是,南军没有利用既得战果,停止了对麦克道尔军队的追击。马纳萨斯的失败迫使林肯政府采取下列紧急措施:扩编和巩固军队,动员北方经济资源,清洗在军队和政府机构暗藏的叛军同情分子,构筑防御工事;制定新的战略计划,使用陆、海军在南部诸州建立包围圈,然后逐渐紧缩直至彻底平息南部叛乱为止。该计划是以陈旧过时的警戒线战略为基础制定的,曾遭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尖锐批评。1862年,北军在次要方向西线与南线取得了一些胜利。4月,在海军海军上将法拉格特的分舰队支援下,巴特勒将军的集团军在密西西比河口登陆,攻占新奥尔良。格兰特将军的集团军从北向南沿密西西比河顺利地展开进攻。北军海军封锁了“南部同盟”军控制的海岸线和一些大港口,切断了同盟与提供军援的英法的联系。但是,在主要方向东线的南军却连战皆捷。平庸无能的麦克莱伦将军亲率10万北军,企图全歼南军,攻占里士满,未能奏效。6月26日—7月2日,北军在奇卡霍米尼河里士满东畔同8万南军的一次交战中,北军战败,撤向华盛顿。1862年9月,南军李将军企图攻占华盛顿,但在取得初步胜利后,未能在安蒂特姆附近的战役9月16—17日中取胜,被迫撤到波托马克河对岸。12月11—13日,北军胡克将军的波托马克河集团军在弗雷德里克斯堡附近战败,因此,北军再次进攻里土满的试图亦未奏效。1862年6—11月,南军杰克逊和斯图尔特的骑兵几次从后方袭击敌人。亦末取得成功。前线的失利和华盛顿面临陷落的威胁使北部社会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要求林肯宣布对奴隶主进行全民战争,无情地惩治卖国贼和叛徒。国会迫于人民的压力,于1862年通过了一系列措施,以便采用革命方式进行战争。颁布了没收叛乱分子财产的法案,清洗军队,委派拥护林肯的坚定分子到关键的指挥岗位任职。1862年5月20日通过的宅地法宅地法案规定每个美国公民有权获得一块土地,同时还确定了发展农业的资本主义道路,以及解放南部叛乱诸州黑奴的林肯宣言1863年1月1日,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奴隶解放不付赎金,但也没有获得土地。战争第二阶段1863—1865。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内政治生活和联邦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北部各州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高涨,军队得到新编部队的补充,约有19万黑人其中72%来自南部各州入伍,25万黑人在后方勤务部队中服役。政府已建并在战斗中使用了黑人部队。南部后方人民爆发多次起义,黑奴在起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北军中有许多侨居美国的欧洲革命者魏德迈,克吕瑟雷、雅各比等人和国际部队:意大利“加里波第近卫军”,“波兰军团”、爱尔兰“凤凰”团队,以及以图尔恰尼诺夫将军为首的俄罗斯志愿军参战。美国北部人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得到了欧洲劳动人民和所有进步人士的支持。英国工人阶级积极反对英法统治集团向“南部同盟”各州提供武装援助的计划。俄国的立场对实行上述计划也起了相当重要的阻挠作用。俄国关心当时的世界形势,为了保持国际舞台上各种势力的分布状况不容破坏,维护美国的统一,竭力反对外国干涉南北战争。1863年,俄国海军两支分舰队到达纽约和旧金山,受到当局和居民的热烈欢迎。这两支分舰队访问美国,提高了北部的国际地位。1863年上半年,南军仍握有战争主动权。5月2—4日,南军在钱塞勒斯维尔华盛顿西南80公里附近的交战中击败北军。但不久形势发生了转折。南军1863年6月在弗吉尼亚州发动的攻势至7月1—3日以失败而告终,李将军指挥的7.5万人的军队在葛底斯堡附近与米德将军指挥的8.5万北军遭遇,南军大败参见葛底斯堡战役。这次战役可以说是美国内战之顶点。7月4日,格兰特将军指挥的北军攻占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维克斯堡要塞。北军控制了密西西比河整个河流,把“南部同盟”的领土分成东西两半。1864年4月,在新任北军总司令格兰特统一领导下,制定了新的战略计划。新计划规定实施3次主要突击:米德将军率领波托马克集团军12.2万人由北向南发起进攻,任务为击溃李将军集团军的主力,攻占里士满,谢尔曼将军指挥的集团军10万人的任务是由西向东发起进攻,从南方迂回阿勒格尼山,夺取南部乔治亚州的主要经济区,直抵大西洋海岸,尔后向北对约翰斯顿将军指挥的集团军主力实施突击;巴特勒将军指挥的集团军3.6万人则由东向西直接进攻里士满。1864年5月上旬联邦军队发起进攻。谢尔曼集团军“向海洋进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举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62年提出的占领乔治亚并分割“南部同盟”的计划是一致的。谢尔曼集团军挫败南军的抵抗,于9月2日攻占亚特兰大,12月21日占领萨凡纳,抵达大西洋海岸。尔后,谢尔曼挥师北上,攻占哥伦比亚1865年2月18日,插入李集团军主力的后方,致李军于绝境。1865年春季,联邦军队在格兰特指挥下恢复了进攻,并于4月3日攻占里士满。南军向东南溃退,但被格兰特追上并遭合围。4月9日,李集团军在阿波马托克斯附近投降。至6月2日,南军其他军队停止抵抗。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遭奴隶主和北部反动集团奸细布斯演员行刺,身负致命重伤。持续4年之久的内战以奴隶主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美国南北战争与独立战争的联系?一、相同点:1、两次的起因都与经济发展有关: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但英国为维持殖民统治,采取高压手段竭力压制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从而使独立战争的发生不可避免。南北战争前,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与以奴隶为制为基础的种植园经济南辕北辙。南北两种经济矛盾日益显露和激化。2、两次战争的爆发都与英国有关:第一次是为了反对英国的殖民压制;第二次是北方资产阶级同南方种植园主争夺原料和市场,而南方种植园主把原料运往英国,又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北方与南方的矛盾实质是北方与英国争夺市场的矛盾。3、两次战争都有杰出的组织领导者:分别是华盛顿和林肯。华盛顿是大陆军总司令,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以弱胜强,战胜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赢得了国家独立,被尊称为“美国国父”。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指挥战争中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美国资产阶级要求要维护联邦统一的前提下废除奴隶制,林肯审时度势地制定策略完成了这一使命。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成为深受美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总统。4、两次战争中都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法律文件: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北美殖民地获得字面上的独立,理论上宣告美国的诞生。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法令的颁布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南北战争进入“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新阶段。5、都有转折性战役:独立战争中的萨拉托加大捷,北方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6、两次战争都是正义的一方获得胜利:独立战争以1781年10月约克镇英军将领康华利率部投降为标志,战争结束。北美人民摆脱了殖民压迫,赢得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统一;南北战争在1865年4月9日南方军队总司令李将军被迫投降,南部同盟被打败。分裂不得人心,正义战胜邪恶,美国联邦复归于统一。7、战争性质有相同的一面: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腾飞铺平了道路。8、都遗留了一些问题:如种族歧视问题等。二、不同点:1、战争目的不同: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主题是反英独立。南北战争是为了避免国家分裂而战,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团结和统一。2、主要矛盾不同:独立战争前以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民族矛盾为主;南北战争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的阶级矛盾为主。3、导火线不同: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南北战争是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4、战争态势不同:独立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英国占优势;南北战争爆发时我强敌弱,北方占优势。5、战争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独立战争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援助和支持;南北战争北方没有得到国际援助。而南方分裂势力得到了英国的援助。如1862年夏,英国为南部联邦建造的290艘战舰下水,给北方海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6、性质有差异: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7、战争后果不同:独立战争后保留了奴隶制;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1865年1月国会以119票对56票通过了《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明确规定黑人奴隶制度不得存在于合众国任何一个地方。8、影响不同: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南北战争维护和巩固了统一。独立战争没有经历重大的反复。这有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安定,更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林肯之所以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齐名的历史伟人,正是因为他在美国历史的关键时刻,领导联邦军民进行“第二次革命”,拯救了联邦,为美国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战略空间。重新实现统一的美国,拥有广阔统一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加上排除了奴隶制的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美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至19世纪末,即南北战争结束30年后,美国资本主义无论在发展速度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当时最先进的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这与美国赢得反分裂战争的胜利无疑是分不开的。
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是有的.美国文学流派中的“重农派”又被称逃亡者派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文化团体,又称“逃亡者派”.1915年,一些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范德比尔特大学有关的文化人常常聚会讨论文学及哲学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会曾一度中断,1919年重又恢复.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师、诗人约翰·克罗·兰塞姆成为这一活动的实际领导者,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如诗人罗伯特·潘·华伦、阿伦·泰特、唐纳德·戴维森以及小说家安德鲁·纳尔逊·莱特尔、诗人莫里尔·莫尔等.1922至1925年,他们出版了有影响的小型文艺杂志《逃亡者》,它所发表的重要的文章后来收组成为《逃亡者文选》1928.“逃亡者派”一词即由此而来.“逃亡者”们提倡维护南方传统的文学地方主义,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一文中坚力量.1930年,以“逃亡者派”为主体的12个南方作家,其中有兰塞姆、华伦、泰特以及诗人约翰·弗莱彻、剧作家斯塔克·扬格等人,撰写的专题论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态度》出版.这部被看作“重农派”宣言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以南方农业社会为尺度来评价、批判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此后,阿伦·泰特等人编辑出版了“重农派”的第二部论文集《谁占有美国?》1936.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重农思想对南方知识分子影响极大.这种思想不仅贯穿在兰塞姆、戴维森、泰特、华伦等人的作品中,在威廉·福克纳、卡罗琳·戈登、莱特尔以至尤多拉·韦尔蒂等人的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一时形成了一股很有声势的文化潮流,以致有“重农运动”之称.1935年,华伦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共同创办了《南方评论》,1939年兰塞姆创办了《肯庸评论》,这些杂志便成为“重农派”作家重要的活动阵地.美国现代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就是围绕着这些刊物形成的.“新批评派”中的不少成员也都是“重农派”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