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萧条”开始于哪一年

辛小乐 2019-12-21 23:48:00

推荐回答

,201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根据历史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经济萧条周期经验上看,一般持续10-15年。
龚小萍2019-12-21 23:54:0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1932年11月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总统。
    龚宇迪2019-12-22 00:54:05
  • 房地产泡沫不结束,指望依靠超发来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跟地方债务,国家对经济改革就真的是没信心,还是打算走旧路踏步。现在的工业跟商业已经基本探底,而地产还高挂在上。试问哪个发达国家,是靠地产跟茅台发展的?这就是明摆的事了,多年来依靠高杠杆跟货币宽松刺激了经济,而弊端紧接着就来了,目前老百姓对于超发货币可以说深恶痛绝,它既稀释了货币的购买力,又推高了住房,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所谓的住房不炒,就变成了政府引领炒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互联网金融来长期维持经济发展,土地存在的价值是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不断榨取它本身的价值,这就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这才是健康经济发展的模板。试想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开饭店一年能赚30万,光房租就要10万一年,那么再算上人工,水电,食材购买等杂七杂八其他的费用,他一定会关门,这还没有结束,紧接着他赔光了资产就失去了购买力,本来就拮据的人变得更拮据,无法带动消费,对其他的行业造成了相同的打击。有人说互联网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这些年下来也证明了它并不是,反而它还带动了商业跟制造业。其实房地产才是实体经济的对立面,想想在三四线城市,以前人来人往的步行街,现在是什么样子?如果地产指数不随着商业跟工业指数下降,中国经济就难以发生质的飞跃。其实今年一整年对地产的调控政策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年底似乎又产生了动摇,国家应该砥砺前行,地产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大毒瘤,要勇气将其破除。
    龙峰晓2019-12-22 00:36:05
  • 我什么都不说lz把官方口径中中国经济新常态那段背两遍就懂了。
    黄知学2019-12-22 00:18:07
  • 美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期是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发展的美国经济奠定了现代美国工业的基础。1880年代,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2、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萧条期是发生在1929年10月的华尔街大崩盘,或许是金融世界遭受过的最大灾难。大危机期间美国股市暴跌,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银行倒闭,生产持续下降。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这主要是由于苏联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整整十年期间美国失业率超过20%的高档。
    赵颖鸿2019-12-22 00:05:40

相关问答

厦门位于沈阳西南方驾车路线:全程约2642.2公里起点:厦门市1.厦门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60米,右转进入湖滨北路2沿湖滨北路行驶1.2公里,朝海沧集美/杏林大桥/东渡路方向,右转进入东渡路3沿东渡路行驶2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厦成线4沿厦成线行驶970米,朝杏林大桥/东渡高架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东渡路5沿东渡路行驶140米,过右侧的国检大厦约180米后,朝海沧大桥方向,直行进入海沧大桥6沿海沧大桥行驶430米,直行上匝道7沿匝道行驶530米,直行进入仙岳路8沿仙岳路行驶4.3公里,直行进入霞飞路9沿霞飞路行驶3.6公里,左转进入阳光路10沿阳光路行驶3.5公里,左转进入南北大道11沿南北大道行驶480米,右转12行驶3.4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2.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厦蓉高速3.沿厦蓉高速行驶33.4公里,过于山尾大桥,朝华安/S721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玉兰枢纽4.沿玉兰枢纽行驶600米,直行进入永漳高速5.沿永漳高速行驶144.9公里,过岭头大桥,朝永安/三明/南平/连城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6.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泉南高速7.沿泉南高速行驶25.2公里,朝永安北/三明/南平/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山枢纽立交桥8.沿吉山枢纽立交桥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9.沿长深高速行驶77.9公里,过东新立交桥约1.3公里后,直行上匝道10.沿匝道行驶79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11.沿福银高速行驶191.6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12.沿济广高速行驶5.0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13.沿福银高速行驶630米,朝鹰潭/安庆/杭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14.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15.沿济广高速行驶323.7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安东高速16.沿安东高速行驶50.7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17.沿沪渝高速行驶44.3公里,朝桐城/潜山/武汉/合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鸽子墩枢纽18.沿鸽子墩枢纽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合安高速19.沿合安高速行驶61.3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20.沿京台高速行驶61.4公里,直行上匝道21.沿匝道行驶830米,直行进入合肥绕城高速22.沿合肥绕城高速行驶350米,直行进入京台高速23.沿京台高速行驶24.8公里,朝芜湖/蚌埠/徐州/杭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陇西枢纽24.沿陇西枢纽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25.沿京台高速行驶270.1公里,朝徐州/郑州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朱圩子枢纽26.沿朱圩子枢纽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27.沿京台高速行驶6.2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28.沿连霍高速行驶21.6公里,朝徐州东/观音机场/济南/宿迁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林东枢纽29.沿林东枢纽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淮徐高速30.沿淮徐高速行驶18.5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31.沿京台高速行驶266.2公里,过长清崮山立交,朝菏泽/东平/G3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济南绕城高速32.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24.4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33.沿京台高速行驶203.1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34.沿京沪高速行驶32.0公里,朝天津中心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唐山/S6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35.沿匝道行驶230米,过马厂碱河桥约1000米后,直行进入津沧高速36.沿津沧高速行驶11.7公里,朝滨海新区/唐山/S60/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官屯互通37.沿王官屯互通行驶520米,直行进入滨石高速38.沿滨石高速行驶20.1公里,朝滨海新区/唐山/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长深高速39.沿长深高速行驶122.2公里,朝秦皇岛/京哈高速/唐山南/京唐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唐津高速40.沿唐津高速行驶42.9公里,朝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41.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42.沿京哈高速行驶144.4公里,在东戴河新区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43.沿匝道行驶440米,右转44.行驶490米,直行进入东戴河大街45.沿东戴河大街行驶660米,左转进入京哈线46.沿京哈线行驶46.4公里,左转进入北环路西段47.沿北环路西段行驶4.6公里,左转进入文化路48.沿文化路行驶490米,朝葫芦岛/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49.沿匝道行驶390米,直行进入京哈高速50.沿京哈高速行驶307.0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51.沿京哈高速行驶8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沈大路52.沈阳市内驾车方案1沿沈大路行驶80米,直行上匝道2沿匝道行驶250米,直行进入迎宾路高架3沿迎宾路高架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沈大路4沿沈大路行驶700米,稍向左转进入建设西路5沿建设西路行驶620米,朝重工北街/铁西体育场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重工立交桥6沿重工立交桥行驶2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重工北街7沿重工北街行驶2.7公里,朝肇工街/塔湾方向,右转进入北一西路8沿北一西路行驶1.4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北一路9沿北一路行驶3.3公里,直行进入北一东路10沿北一东路行驶680米,朝沈海立交桥/南京街/市府大路方向,稍向左转进入东西快速干道11沿东西快速干道行驶30米,直行进入东西快速干道12沿东西快速干道行驶1.2公里,过公和立交桥,在南京街/哈尔滨路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13沿匝道行驶370米,直行进入哈尔滨路辅路14沿哈尔滨路辅路行驶1.7公里,朝市政府广场方向,进入青年北大街15沿青年北大街行驶310米,过右侧的人才大厦约110米后,直行进入青年大街16沿青年大街行驶2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沈阳市。
水泥上涨背后主要是一带一路,而且水泥个股市值不是很大,所以炒起来;下面是东方红陈晨对水泥股的分析,觉得挺好道理可以看一下。1、水泥股成为节后的最大热门,市场终于是重新制造了发动机,水泥股是行情的风向标,我预测水泥股至少要有3个妖股级别的牛股出现,一旦这个目标实现,整个一带一路的行情就可能很持久。对于这次一带一路行情的爆发,我在达沃斯论坛的时候就提前预测了,而且在春节期间录制的视频,特别强调一带一路两个行情重点,一个是中字头工程类,一个是西部新疆小票。我的这个预测跟现在的行情分毫不差,每天视频课程持续跟踪水泥股行情。2、水泥是核心,新疆和钢铁是近亲。水泥板块是最大核心热点,新疆板块和钢铁板块是被带动的最近的两个,都是近亲,但是不会替代水泥的,除非水泥涨的太多休息的时候,也许会出现主导权交换,所以超短的还是水泥股首选,跟风的还是少选。如果水泥股下去了,其他都得下去。只有水泥坚挺,其他跟风才有机会。3、中字头海外工程是一带一路的基石。中字头的股票涨不过小票,但是人家一直很稳定,慢慢的涨,大票的风格就是如此,而且熊市资金又少,这样走势必然的,不是领头的,但是这些股票都是基石,是整个一带一路走出中长期行情的基础。不要忘记3月份的两会和5月份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些都是主力运作的未来催化剂。
经济危机概述经济危机。马克思关于周期将逐渐缩短的论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否仍然有效,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战后只发生过三次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来看,从1957~1958年的危机起到1980~1982年的危机爆发止,23年间发生三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11年;而20世纪初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7年,37年间共发生6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7年。两相比较,战后的经济周期是延长了。但如果把非同期的经济危机也计算在内,以美国为代表,从1948年到1980年,32年发生7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约为5年零4个月,显然又比战前大大缩短了。还要看到,1973~1975年的危机以后,只相隔4年多一点就爆发了1980~1982年的危机,这是周期缩短的最近证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普遍加强了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每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或将要爆发时,各国政府就在财政上和货币金融上实行膨胀政策,如增加预算开支,大搞公共工程,增加货币发行量等等,同时还用减免税收、降低贴现率、放宽房屋抵押贷款条件等措施去刺激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这些措施人为地激发起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暂时地缓和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危机不能充分展开。这些措施,从短期来看,有时固然能够延缓危机的到来或减轻危机的严重程度;但从长期来看,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加剧了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为下一轮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危机频繁、周期缩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迅速进步,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还采取加速折旧等措施以刺激私人投资,这也促进了固定资本更新周期的缩短。危机频繁、周期缩短,表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在国家的多方干预下,战后虽然没有发生象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但多次危机合起来,对于资本主义的打击仍然是严重的。周期变形从一次危机到另一次危机算是一个经济周期。危机是经济周期的起点和终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整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是周期运动的传统形式。当时整个周期是在国家不干预或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自行运转的。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由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采取一系列的反周期措施,包括在危机和萧条阶段的膨胀性政策以及在复苏和高涨阶段的紧缩性政策,使周期发生了变形:危机的来势没有过去那样凶猛,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界限不清;高涨阶段经济增长乏力,有时还发生曲折和波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混淆在一起,不易划分,从表现形式看,整个周期是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组成的,而不象过去那样由四个阶段组成。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混淆不清,不仅50年代和60年代如此,70年代、80年代初期大体上也如此。如前所述,在1980~1982年的危机中,由于政府加强反危机措施,竟出现了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或几次下降与回升互相交错的锯齿型。这种周期形态变化的新现象,是由周期运动受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严重干扰所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经济周期的形态变化,并不是否定过去四个阶段的划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仍然是周期变化的基础和前提,资本主义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周期的形态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危机的冲力相对减弱战后虽然周期缩短,危机频繁,但在各次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都没有战前那样大。1973~1975年的危机,是战后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它使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15.3%,英国下降11.2%,法国下降16.3%;而战前比较严重的1920~1921年的危机,却使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32%、55%和24%。至于1929~1933年那次世界经济大危机,各国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就更大了。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56.6%,英国下降32.3%,法国下降35.7%。战后危机冲击力较小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阻碍了危机的展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固定资本投资幅度下降不大。过去危机爆发时,企业一般都中止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甚至暂停固定资本的更新。但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实行减免税收,加速折旧,以及其他各种优惠待遇,去鼓励投资,再加上科技革命不断开展,要求固定资本加速更新。所有这些,即使是在危机期间,也使固定资本投资的下降幅度不大,从而缓和了危机的恶化。②个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小。过去在危机期间,由于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减少,使消费品的生产过剩更加严重,转而又加剧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推动经济危机进一步发展。但战后由于消费信贷的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改进,以及工人组织程度提高,抵抗资本家降低工资的力量增强,使消费的下降遇到了阻力,从而减轻了危机的严重程度。③以通货紧缩、银根吃紧、银行挤兑和大批倒闭为主要形式的货币信用危机有所改变。这样的货币信用危机,是战前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大大加剧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战后由于金融资本力量增强,政府采取膨胀性的货币金融政策,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和管理,增强了货币信用体系抵抗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从而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④由物价暴跌转为物价上涨。战前的危机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人心惶惶,造成严重的紧张局势。战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货币金融上和财政上实行膨胀政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大幅度上涨,尽管留下后患,却暂时缓和了危机的冲击力量。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战后的经济危机不能充分展开,生产下降幅度不大。这本身就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使危机的冲击力减弱;但另一方面,又为危机频繁、周期缩短播下了种子,同时还为70年代以来的停滞膨胀准备了条件。危机期间物价上涨如前所述,伴随着战前危机的,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当时的一般情况是:危机阶段,物价暴跌;萧条阶段,物价在低水平上徘徊;复苏阶段,物价回升;高涨阶段,物价迅速上涨;危机再爆发时,物价又大幅度下降。如此循环反复,起伏波动。支配这种起伏波动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周期变化和货币供应量的周期变化,而这是在国家干预较少的条件下自发运行的。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但不跌落,反而持续上涨。以美国为例,从战后到80年代初,它爆发了7次经济危机,仅前两次危机期间物价有轻微下降,其余的危机期间物价一律上涨。1948~1949年的危机时,消费物价下降了3.1%;1953~1954年的危机时消费物价下降了0.75%,从1957~1958年的危机开始,以后在各次危机中,消费物价都在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有增大的趋势。1957~1958年的危机中物价上涨了4.2%;1960~1961年的危机中上涨了4.7%;1969~1970年的危机中上涨了6.18%;1973~1975年的危机中上涨了14.5%;1980~1982年的危机中,1980年上涨了13.5%,1981年上涨了10.7%。危机期间物价上涨的原因是: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大力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和扩大信用的政策。每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它们就增加政府开支,降低贴现率和存款准备率,结果使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酿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改变了货币供应量的周期波动,使之不再象战前那样在危机期间大量收缩,而是继续增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②私人垄断的大大加强也是引起危机期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跨部门的垄断组织——康采恩进一步兴起,主要经济部门逐渐被垄断公司集团所控制。这些大垄断公司在制定商品价格时,实行所谓“领价制”,即由最大的“领头公司”按照产品的生产费和根据“目标利润”所确定的利润量来规定产品的价格,其他公司也按这种价格去出售商品。因此,垄断价格对整个物价的影响,比战前大为加强。大垄断公司在危机爆发时,用降低开工率的办法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但不降低商品价格,反而提高价格以弥补损失。③战后各种阻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下降的其他因素,也是引起物价在危机期间上涨的重要因素。新技术革命与经济危机当代世界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的高潮,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激光工业等一系列新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生物工程和海洋工程即将有新的突破,使物质生产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将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发生重大的影响。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大肆宣扬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等理论,企图论证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变形”,它将成为与资本主义本质不同的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把它看成是永久繁荣的社会制度,当然也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了。目前比较明显的,是新技术革命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发生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是缓和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加剧的作用。新技术革命缓和危机的作用表现在:①使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老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纺织等部门的比重将相对缩小,而新兴工业部门的比重和作用则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传统工业部门因生产过剩而减产时,新兴工业部门却在继续增长,虽然抵消不了传统部门的生产下降,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全部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从而缓和了危机。②促进了固定资本大规模的更新和改造,不仅新兴工业部门的固定资本要大量增加,而且传统部门也要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更新机器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危机。新技术革命加剧危机的作用表现在:①加快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缩短了固定资本更新的期限,为危机频繁、周期缩短进一步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总量、剩余价值量以及资本积累量都大大增加,为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导致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固然,新兴的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将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但毕竟不能全部抵消由新技术革命所抛出的产业后备大军。失业的增加不仅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引起新的动荡,而且还将使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减少,加剧了生产的扩大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趋于深化。在技术革命的双重作用中,从长远来看,加剧危机的作用将处于主导地位。因为,新技术革命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并大大推进生产社会化的进程。
内容: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②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中,股份制是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发达国家纷纷实行雇员持股制,使一定比例的工人持有本公司的股票。有的还吸收雇员参与公司“管理”。③实行福利政策。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了医疗、养老、失业的保险以及各种社会救助和补贴。在其实行的过程中,国家扮演了主要角色。二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甚至实施社会立法,形成“福利国家”政策。④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通过规定和改变税率,增加税收项目,免税和退税,采用遗产税等等,来抑制过高收入和收入的持续继承性,以减弱国内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特点: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划和指导。②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由于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③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总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