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者易污”出自哪?

米增辉 2019-10-14 23:40:00

推荐回答

原文:《遗黄琼书》作者:李固朝代:东汉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哓峻者易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译文:我听说你已经渡过了伊水和洛水,来到离京城不远的万岁亭,莫不是你应聘的事有所进展,正准备接受君王的任命了吗?所以孟子曾经认为:“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做法太狭隘,而柳下惠在鲁国做大夫时三次被贬而不辞去的行为又过于不知自重了。所以,解经的《法言》上说:“为人做官既不学伯夷那样过分清高,也不要学柳下惠那样自轻自贱,应该在他们二者之间采取适中的态度才是。这大概是古圣先贤们所珍重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吧!假如您实在愿意追求以山为枕、以谷为屋的隐居生活,仿效巢父和许由的超尘拔俗的避世行为,这样的话,您拒绝征召当然是可以的;倘若您觉得应当出来辅佐皇帝、拯救百姓的话,那么,现在参与政事正是良好时机了。自从天下有人类以来,社会上的政治总是好的少而坏的多,假如一-定要等到像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出来,这样,做为治理天下的有志之士便永远也没有从政的一天了。我曾经听得古语说:“高细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污染。阳春》《白雪》那样高雅的曲调,能够跟着唱和的人一定很少。一个有盛大名声的人,他的实际就很难和他的名声相称。近来鲁阳的樊英应皇.上征召刚到京城,朝廷就为他建筑高台,设置坐席,像供奉神位一样地接待他。他虽然没有表现出非常奇异的地方,但言论和行为都能遵循一定的规范,也没有什么缺陷和错误。然而,诋毁和诽谤樊英的言辞便散布流传开来,他的名望也顿时降低下来,难道不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太深和期望太高,声名太盛了吗?近来朝廷征聘的名士,如胡安元、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人,他们做官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因此,社会舆论都说这些隐居不仕的人是些专门盗取虚名的没有本事的人。我希望先生您能大展宏图,做出使人惊叹的大事业来,用它来彻底洗刷掉这些话带给名士们的耻辱吧!扩展资料:写作背景:《遗黄琼书》是东汉大臣李固所写的一篇书信,为规劝其友黄琼识时应征,“辅政济民”而作。汉顺帝永建年间126 ,屡次辞谢征召的黄琼又被朝廷征聘,当走到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县, 忽称病不行。李固向来仰慕黄琼,遂写了这封催促他赶快来洛阳的信。文章先从立身处世着笔,劝导黄琼为人应介乎“隘”与“不恭”之间,指出若要"辅政济民”,当今正是时机,用以激励黄琼。东汉后期,朝政纷乱,有识之士希望能聚集英才,参与治政,挽回颓势,  因此纷纷向朝廷荐才。黄琼也被推荐,受汉顺帝之召,  但他走到半路,托病不去了。李固平时很敬佩黄琼,听说后,就写信鼓励他积极参与国事,建立功业,来证明自己的实际才能,并指出有些欺世盗名之徒,被征后无所建树,使朝野失望,以此来激励和督促黄琼。后来黄琼果然对朝政起了相当作用,官至太尉、司空。黄琼遗书。
黄盈瑞2019-10-15 00:36:0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句话是东汉大臣李固所说,出自:是东汉大臣李固所写的一篇书信,为规劝其友黄琼识时应征,“辅政济民”而作《遗黄琼书》。原文如下: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译文:假如您实在愿意追求隐居生活,仿效巢父和许由避世,这样当然可以;倘若您觉得应当出来辅佐皇帝、拯救百姓的话,那么,现在正是良好时机。自古以来,社会上的政治总是好的少而坏的多,假如一定要等到像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出来,这样,有志之士便永远也没有从政的一天了。我曾经听得古语说:“高细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污染。阳春》《白雪》那样高雅的曲调,能够跟着唱和的人一定很少。一个有盛大名声的人,他的实际就很难和他的名声相称。扩展资料:《遗黄琼书》是东汉大臣李固所写的一篇书信,为规劝其友黄琼识时应征,“辅政济民”而作。汉顺帝永建年间,屡次辞谢征召的黄琼又被朝廷征聘,当走到纶氏,忽称病不行。李固向来仰慕黄琼,遂写了这封催促他赶快来洛阳的信。黄琼,字世英,魏郡太守黄香之子。黄香死后,黄琼居家不仕,州郡屡次征辟都拒绝不应。由于朝廷不少公卿推荐,顺帝派公车征召,黄琼被迫晋京,却又在途中称疾不进:皇帝下诏书令地方政府以礼催他上道。李固久慕黄琼才能,便写了这封信催促,对他寄予很大希望。黄琼后来官至尚书仆射、太尉、司空等。
    连书纳2019-10-15 00:18:02
  • 意思是越白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弄脏,越硬的东西就越容易折断。出自于《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峣峣yáo:高而尖的样子,皎皎jiǎo:洁白,高而尖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污染。东汉安陆、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在当时享有盛誉。东汉朝廷想招募他为官。当时,黄琼离开家乡,去了位于京都洛阳附近的河南登封,他因病拒绝进城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古力写了一封信,敦促他尽快赴京任职,并希望他不要像一些用假名的“名人”,而是要取得一些成就,为“名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扩展资料: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哲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只有适应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其自然,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度”,才能事半功倍,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程度意味着事物保持一定的质量和数量限制。程度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质量和数量的边界、范围和范围。也就是说,一切都应该适度,软硬结合,适可而止。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掌握适度的原则,并学会如何控制谨慎的程度和温度。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古代教育和他人经验教训,始终为自己着想,积极探索符合自身良好发展的新途径。
    赵飞跃2019-10-15 00:01:45
  • “皎皎者易污”,语出《后汉书•黄琼传》。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峣峣者易缺”。语本《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翻一下字典,“皎”,指玉石之白;“峣”,为高直貌。其义不言自明: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性情刚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不幸而被言中——世事常如此。
    龚家顺2019-10-15 00:00:19
  •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意思是性情刚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出自《后汉书.黄琼传》。峣峣yáo:高而尖的样子,皎皎jiǎo:洁白,高而尖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污染。黄琼qióng,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当时享有声望。东汉朝廷要征聘他当官。黄琼离乡走到当时的京都洛阳附近的河南登封时,托病不进城,以抬高身价。李固写信劝他迅速进京赴任,并希望他不要像某些“名士”那样徒有虚名,而要有所建树,为“名士”争气。信中有这样的话:“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释义:常常有这样的说法,性情刚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高雅、放浪不羁之人往往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扩展资料: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表现的哲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只有适应事情发展规律,顺其自然,牢牢地把握好事物发展的“度”,才能事半功倍,立足于不败之地。何为度,就是事物保持一定质与量的限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之界限、幅度和范围。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应当适度,要刚柔相济、适可而止。做任何事情,应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立足于自身实际,借鉴古训和汲取它人经验、教训,静座常思自己过,积极探索符合自身良好发展的新路子。
    黄盘明2019-10-14 23:54:23

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后保险处理理赔流程:一、报赔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妥善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路面事故同时还要报请交通部门处理,非路面交通事故如车辆因驾驶原因撞在树或墙上,应出具证明材料。二、出险情况,同时对车辆定损,估算合理费用,并通知车主到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厂处理事故车辆。1.如车主要求自行修理,应办理自修手续,修理费如超出定损费用,将由车主自行支付超出部分。2.对第三者责任的索赔,还应由保险公司对赔偿金额依法确定,并依据投保金额予以赔付。对于保户与第三者私下谈定的赔偿金额,保险公司可拒绝赔付。三、赔付规定之全部损失1.保险车辆发生全部损失后,如果保险金额等于或低于出险当时的实际价值,将按保险金额赔偿。2.保险车辆发生全损后,如果保险金额高于出险当时的实际价值,将按出险时的实际价值赔偿。四、赔付规定之部分损失1.保险车辆局部受损失,其保险金额达到承保时的实际价值,无论保险金额是否低于出险的实际价值,发生部分损失均按照实际修理费用赔偿;保险车辆的保险金额低于承保的实际价值,发生部分损失按照保险金额与出险时的实际价值比例赔偿修理费用。2.保险车辆损失最高赔偿额以保险金额为限。五、赔付时间在车辆修复或自交通事故处理结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保户应持保险单、事故处理证明、事故调解书、修理清单及其他有关证明到保险公司领取赔偿金。如与保险公司发生争议不能达成协议,可向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意: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释义:指事物的是非、优劣,自然而然,犹如水的清澈与浑浊一样分明,不可混淆。强调的是,人本质的东西是很难变的。扩展资料:1、与“沈者自沈,浮者自浮”义同。2、成语出处:一说,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泾清渭浊。二说,毛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三说,出自元•陈基《孟冬观淮水》诗:“清者自清浊者浊,勿违约束于明章。不然帝怒速致讨,河伯正罪谁嗟伤?”4、典故出自屈原的《渔父》。全文如下: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