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最近,浙江证监局对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公司做出了暂停办理基金销售认购和申购业务6个月的监督管理措施。这家公司所属的金诚集团,自称是一家综合性现代城市发展集团,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座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拥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诚控股等5家公众公司。公司对外宣称,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证券时报对此提出了强烈质疑。政企合作的PPP模式,这些年一直是政策鼓励的方向,自然也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青睐,符合地方上想要大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期待。金诚集团作为一个卖理财产品的金融公司,在业界名气并不大,却公然宣称,一年新增3900亿元订单,政府总订单达5700亿元。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否是为了售卖理财产品而编造的美丽谎言。浙江证监局之前对其现场检查时,竟吃了闭门羹,更加重了外界怀疑。5700亿PPP项目订单,这个数据倘若属实,仅次于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国内排行第三。问题是,名不见经传的金诚集团拿什么比肩大型央企?A股上市公司单个PPP项目平均金额仅为25.28亿元,金诚集团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竟高达162.5亿元。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都是一个“水淋淋”的数字。事实上,金诚集团5700亿元订单根本无据可查,大多数PPP项目均停留在框架协议或口头约定层面,尚未正式立项,更未进入动工阶段。凭借这些并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的或有项目,金诚集团在各种渠道频繁渲染拿单能力,并以PPP项目名义发行基金,如此操作手法的安全性,不得不令人生疑。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终能够真正做成PPP项目到底有多少?没人知道。有些企业,却抓住地方政府求发展的心理,先把“水淋淋”的空口合同签了再说,把泡泡吹起来后,直接拿去圈钱,这已经把PPP模式做歪了。金诚集团对外宣称的5700亿元政府订单,到底有几分可信度,不能稀里糊涂,应该详细调查。因为这些泡泡,正是其出售理财产品的最大噱头,这和当年某些企业利用“巴铁项目”出售理财产品,是完全一样的套路。只不过,PPP项目因为有地方政府背书,更具迷惑性与诱惑力。投入血汗钱的普通公众哪里知道,所谓的PPP大项目,很可能只是一张好看的废纸。为了实施和推进项目建设,被广泛应用的PPP融资模式,是我国公共投资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地方利用社会资本谋求发展的冲动,要谨防被别有用心的企业利用,尤其是,那些八字没一撇的PPP项目,还有可能成为庞氏骗局的道具。相关部门急需对PPP项目流程严格规范,企业不能拿着毫无约束力的框架协议,就去忽悠圈钱。政企合作PPP项目,不能成为售卖理财产品的噱头,更不能成为庞氏骗局的道具。金诚集团谜一般的5700亿元政府订单,是一只值得解剖的“麻雀”,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来源:红网长沙。
龚峰毅2019-10-14 22:01:5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