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飞人”是谁,声名赫赫,大人吓小孩都用他名字?

齐景海 2019-11-05 21:41:00

推荐回答

杨大眼,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因为有飞跑绝技,而被称为“第一飞人”,又因为他打仗凶怒的模样和骁勇善战的名声,小孩听了他的名字就怕。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南伐选将,杨大眼毛遂自荐,当场献技,拿出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面,快步奔跑,连奔驰中马匹都比不上他的速度,所以古代“第一飞人”非他莫属。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杨大眼也因此被封为军主。后来又因统领有方一路升官,被封辅国大将军,声名赫赫,但是因为钟离之战未能获胜,杨大眼难辞其咎,就被贬为营州士兵,但是因为杨大眼之前的战功,基本上在当时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威名让敌军听了就害怕,杨大眼身为将帅,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敌人要是对上他,都要死在他的刀刃上。这传出去谁不害怕。在南伐的时候,南方敌军派来的好几个将帅,一听到对战的是杨大眼,而杨大眼的军队都还没有渡江,他们就已经吓得不轻,可以说没有几个人敢跟杨大眼正面刚。所以在那时候就有了传闻,民间的孩子只要一啼哭,父母一说“杨大眼来了”,全都吓得不敢再哭了。孩子都以为杨大眼的眼睛跟车轮子一样大,不害怕才怪。杨大眼自己也说了,两军对战的时候,只要他怒目睁眼,大家都不敢直视他了,这也难怪这么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自己都把自己扮成老虎了。
赵颖雪2019-11-05 22:03:1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蒙恬破匈奴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   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人根据这段文字,又有如下说法:“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西晋傅玄驳斥这种说法,见《筝赋》序:“筝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设之则四象存,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岂亡国之臣所能开思运巧哉,或以为蒙恬所造,非也。蒙恬为秦国大将,傅玄用“亡国之臣无法创造乐器”的阴阳五行论调,似嫌勉强。旧唐书·音乐志》也称筝非蒙恬所造:“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同而弦少。在中国的第一部纪传通史的《史记·蒙恬列传》中并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而《风俗通》的说法也仅用疑问的口吻说蒙恬造筝,一件乐器若出现在史籍上,其必已经流传一时间了,很可能记史者将此乐器的创造记为当时某领导者之功,或者蒙恬为了适应自己的戎马生活,将筝改制为瑟。蒙恬。
    黄皓燕2019-11-05 22:06:23

相关问答

靳姓出自芈姓。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靳,是春秋时期的楚地小国,后来成为楚国的大夫封地,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人,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乡市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路过楚国大夫靳尚坟前,因此而得名。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书记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于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扩展资料:靳姓名人:1、靳准靳准,出身匈奴靳氏部落,十六国时期汉赵外戚权臣。出身郎官,出任中护军。生有二女,皆为绝色,献给昭武帝刘聪为皇后,拜司隶校尉,协助刘粲废杀皇太弟刘乂,拥立刘粲即位为帝,拜大司空,录尚书事,总领军政大权。不久,领兵发动政变,杀死隐帝刘粲,屠灭平阳刘氏皇族,挖掘汉赵皇陵,自领大将军、汉天王,称臣于晋朝,后为堂弟靳明等人谋害。刘曜进入平阳后,靳氏家族全部屠灭。2、靳荣藩靳荣藩,字价人,号绿溪,黎城麦仓村人。出生诗书之家,聪慧好学,博览强记,通读经史,清乾隆九年1744中举,十三年中进士。历新蔡、龙门、迁安知县,蔚州、遵化知州,累官至大名府知府。卒,享年58岁。著有《吴诗集览》20卷、《吴诗谈薮》、《绿溪语》两卷、《咏史偶稿》、《潞郡旧闻》3卷。靳姓-靳准-靳荣藩。
第一部分:世仇两个家族的恩怨叶赫纳拉氏因诞育了皇太极,成为清朝最为尊贵的开国皇后。但是不知何时,谣言渐起,传说清朝祖制,宫中后妃不选叶赫。还附会说当年慈禧进宫的时候没有被选为皇后,只是选为地位很低的嫔,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果真如此,那将是怎样的一种世仇呀?这两个家族真有这样深的冤仇吗?在东北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女真也在其中。到明朝时,女真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分。明永乐元年,在明朝的支持下,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儿子率军进攻了努尔哈赤统治下的后金,俘获了407人,斩杀了84人。第二年正月,努尔哈赤便给予了狠狠的报复。同年,明朝鉴于努尔哈赤太过于猖狂,东北各部几乎都被他征服了,于是派辽东经略杨镐率四路大军前往剿灭。这就是有名的“萨尔浒大战”,叶赫也参战了。叶赫见到明军战败,慌忙撤退。这次大战之后,明朝丧师失地。为挽回辽东局势,明朝派熊廷弼经略辽东。努尔哈赤畏惧于熊,于是调转兵锋,集中力量进攻叶赫。八月,努尔哈赤率大军征叶赫。努尔哈赤发下誓言:不克叶赫,誓不回师!后金军个个如狼似虎,勇猛冲杀,直至叶赫城下。叶赫出战不利,金台石、布扬古分别固守东、西二城。努尔哈赤命后金军掘地为穴,城墙倒塌,后金军攻入城中。金台石拒不投降,自焚未死。布扬古见东城已破,孤城无援,在得到降后不杀的保证后,才盟毕出降。努尔哈赤为防止叶赫东山再起,这次没有履行诺言,杀了布扬古,叶赫部遂告灭亡。努尔哈赤将叶赫的平民迁到建州,入籍编旗,变成了自己的臣民一部分:世仇击破谣言叶赫纳拉氏虽然亡国了,但是它作为满洲贵族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不仅如此,叶赫的子孙在清朝有许多位居要职。金台石的儿子德尔格勒,授佐领,予三等男爵,其弟尼雅哈,授佐领,予骑都尉世职。孙子南楚,任护军统领,袭三等男爵。尼雅哈的儿子明珠,这个康熙朝有名的权臣,由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后擢升为内务府总管,再授弘文院学士,又历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可谓是权倾一时。南楚的儿子穆占率兵征湖南,平云南,后授正黄旗都统,列议政大臣。这样出将入相的大有人在,叶赫纳拉家族为大清江山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且不说,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太极——这个叶赫家族的外甥。深入考察一下,清朝历代后妃中姓纳拉氏的大有人在。当然,不仅仅是叶赫纳拉氏,还有乌拉、哈达纳拉氏。除了皇太极的母亲姓叶赫纳拉氏外,努尔哈赤还有大妃乌拉纳拉氏、侧妃叶赫纳拉氏、侧妃哈达纳拉氏。皇太极有继妃乌拉纳拉氏、侧妃叶赫纳拉氏、庶妃纳拉氏。顺治有庶妃纳拉氏。康熙有惠妃纳拉氏、通嫔纳拉氏、贵人纳拉氏。雍正有皇后为乌拉纳拉氏。乾隆有追赠皇后乌拉纳拉氏、舒妃叶赫纳拉氏。道光有和妃纳拉氏。在事实面前,野史所说的“祖制宫闱不选叶赫”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说姓叶赫纳拉氏的慈禧是为报世仇而出现的,就更加不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