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黄皋芳 2019-11-05 21:18:00

推荐回答

1.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以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流行了20年。2.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说成是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3.现代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史主义的产生。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当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着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1948年开始发行的《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第三本好教科书。
齐晓唯2019-11-06 11:59:5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一、中世纪文学古英语文学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5世纪时,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点。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等小说将深邃的哲学理念、冷静的道德探索和独特的叙述方法结合起来,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索,给人以启迪。
    赵首智2019-11-05 23:01:56
  • 英国为什么强大其实是有他的原因的原因分为三种这三种是最基本的大走向首先是政治上的,英国是欧洲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在无地王约翰时就订立了大宪章,这样有利用统治国家。是为比较早的民主。个人认为这是英国为什么强大因素最大的一个。第二种原因就是殖民制度。和他的地理位置先说地理位置,英格兰的英伦三岛在古代很难被攻克因为他的英吉利海峡的关系,英国没有统一之前7大王国时期很脆弱,海防线没有统一防御,等到英国在为塞克斯期间逐渐统一后就极难被攻克了,连拿破仑也拿它没办法。英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建立稳固防线。使它难被攻克却可以去攻击他国、15,16,17,18世纪时英国殖民地越来越多知道后来的日不落帝国时达到顶峰,这就给国力定下了雄厚的基础。拿破仑在伟大却也输给英国的国力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在伟大的一个人也是斗不过世界强权的,他可以用所有殖民地的力量来磨垮你,国力一直是战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就是众所周知的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实现了工业革命给予全国技术。军事经济等等等飞跃的提升一下子把国力提升到世界最强。所以利用这3点因素英国做到无敌与当时。
    龚尧莞2019-11-05 22:19:08
  • 按照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划分,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后来也有一些新观点,认为可以分为三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单独划分为一个阶段。
    辛国林2019-11-05 22:05:04
  • 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划分一直存在争议。关于社会阶段的划分应适用于世界上主要文明,也就是说东西方是要通用的。对于奴隶社会我个人认为,这是主要存在于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这个区域,按一般说法,奴隶主要产生于战俘,即胜利者不再杀掉俘虏,这就需要必须有足够多的战争,如果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战争不够多,奴隶也必然不多,奴隶也就不会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比如中国古代,奴隶虽然存在,但始终不是社会主要劳动力,古印度也没有明显的奴隶社会痕迹。由此可见,奴隶社会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阶段显然是不合适的。在马克思的封建社会中农民在这个阶段人类彻底从劳动中解脱出来,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由于对人类自身的改造,人类完成了对人类自身的超越,人类社会不再成为需要,人类社会解体,然后是人类消亡。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这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不可越过的,但在每个阶段中的亚阶段可以是隐形的、不明显的或短暂的。这五个阶段是连续的过程,在各阶段的过渡时期阶段特性将是模糊的,这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人类发展之路,也就是“人道”。这五大阶段就是一部完整的人类史,人类从进入文明到走向消亡。在这五大阶段中,虽然表现的是人类的经济和政治行为,但实际上是人类的个人成长和人类社会成长两大主线。从人的个体上看人的成长就是人类的自身力量的不断强大,当这种强大从争取生存开始,到保证生存,一直到超越生存,这种强大的结果就是个人的生存不再需要人类社会,人的社会性消失,人类也就消亡了。对于人类的消亡,虽然我们不能看到、也不能体会到,但也不必为此而感到悲伤,人类也不会因为最终消亡而变得没有意义,我想,这意义一定就在人类之中,正像一个人不会因为最终会死掉而变得没有意义一样。
    齐文艳2019-11-05 22:01:54

相关问答

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净出口增速放慢,总体影响是社会总需求的强劲自发扩张势头稍稍减弱,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目前的估计基本一致,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常显现,将使得2019年经济增速呈现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态势,GDP增速将从2019年的增长11.4%回落到2019年10.8%,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人口问题:劳动力过剩,人口素质的提高的比较慢,人均GDP低,人均收入太低,人口增长快,使得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人民币因为美圆贬值从而被动升值:使得出口企业大多数陷入困境或是倒闭。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很多企业很难贷到款,大多陷入困境的出口企业就是因为很难贷到款而纷纷倒闭。失业率升高:由于很多出口企业陷入困境或是已经倒闭,使得最近工人阶级日子有点难熬。通货膨胀:由于人民币快速甚至是疯狂的升值和央行的高存款利率导致大量国际上的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引起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物价升高考虑到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继续发展,“三过”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尽管正在或逐步接近经济周期的顶部区域,但地方政府的内在投资冲动仍十分强,另外受政府换届效应及对奥运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等因素的作用,2019年经济增长可能会进一步高涨,因此,在继续保持总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健性和连续性下,要适当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特别是要防止实体经济偏热与虚拟经济偏热的相互强化,形成全面过热的风险。具体的政策建议为:续抑制投资结构性调整要认识到继续抑制投资增长的重要性。2019年之前出口增长是以外部拉力为主,而2019年以来出口增长是以推力为主,强大的推力和拉力的结合是导致2019年以来出口顺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推力增大主要是因为投资增长持续偏热,导致工业产能的集中释放,外部失衡是因为内部失衡。抑制投资增长是解决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关键。要通过继续小幅升息和发行中长期公共债券的措施抑制房地产和工业的投资;完善信贷结构性调整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及相关高耗能产业的信贷收缩力度,同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价格调控价格调控的重点是房价而不是物价,同时加强物价监管和调节。今年二季度以来的价格大幅回升是结构性的,并不会导致全面的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增长稳定和金融危险的价格因素主要是房价的长期过快增长,而不是物价,对股市过热的调控也相对容易,将产业升级与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并配合以合适的金融调控政策,股市会保持稳健增长。价格调控的重点是房价,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主要是要调整房地产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住房基本政策是只鼓励家庭拥有一套住房,而对投资性住房采取较严厉的抑制政策,同时限制外籍人员购买住房;二是加大税收调节作用,尽快出台征收不动产税政策,促进“卖房”;三是对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采取严厉的金融抑制政策,将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提高到40%以上,并将其利率调整大幅提升,以抑制住房的投资需求。同时,要加强物价的监管和调节。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三类不正当价格行为,有关政府部门要及时监测国内外粮油等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同时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城乡低收入居民形成较大的支出压力。要建立对困难群体补贴的长效机制,可以将对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分成两块,一是常规部分,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二是根据基本生活品非正常价格变动情况,对困难群体进行相应的直接补贴。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流动性过剩,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十分好的条件。央行主要是管基准利率的稳定及其合理变化,其他利率逐步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应逐步缩小存贷款利息差,减弱商业银行利润对利差和贷款规模的依赖,从而有效地抑制商业银行过强的贷款扩张冲动,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打破目前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减弱人民币升值固化的预期是金融政策最迫切的任务。继续调低出口退税率继续调低出口退税率,加快外资政策的合理调整。建议进一步降低总体出口退税率水平,重点是降低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率,鼓励一般贸易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总体原则是鼓励出口的政策应与鼓励产业升级的政策一致,重点鼓励升级型的重化工业品出口。加快转变引资观念,逐步减弱地方政府的“引资偏好”,淡化对引资的数量考核指标,促进引资从行政引资、追求外资规模,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资转变。尽快取消外资在各地享受的各种“超国民待遇”,统一内外资政策,加快形成内外资企业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对外资的政策优惠要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应把实行普遍优惠转变为实行差异优惠,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的权限应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鼓励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就业能力强、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
查了下资料,.1450年,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以上是发展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以下是关于报刊的历史走向.报纸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时间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中国在7世纪,唐朝宫廷内就发行过手写的传阅版,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报纸.1450年,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1493年,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世界上第一张日报在1660年发行于德国,法国1631年才出现报纸,而英国由于当时发生了政治事件,报纸才得以发行.美国的第一张报纸是独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顿邮局局长发行的《波士顿通讯》.历史发展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已在欧洲各国相继发行,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接受.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相对于封建社会的“小众化”.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发行量,报纸除了刊登新闻和强化新闻的平民化外,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娱乐方面的内容.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报纸新闻的深度报道得到更大的重视.大众化报纸逐渐在报纸总体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以中上层公众为读者对象的所谓“高级报纸”也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形成大众化报纸、“高级报纸”各自的生存空间.前者发行量巨大,获利较多,后者发行量有限,但在影响舆论和赢得声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形较为明显的国家,例如英国、德国;而另一些国家,这种分野并不很清晰,例如美国、法国、日本。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首先,国际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给中国外贸出口带动很大影响。2019年5月,美国“国债”突破16.7万亿美元“债务上限”;10月,美国政府17年来首次停摆,美国国债存在违约风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必然要受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有所放缓,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我国的周边环境还很不稳定,存在诸多威胁。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必将产生许多外部压力,包括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其次,内部体制出现障碍。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到现在,依靠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产导向为基础的旧有模式。旧模式中的三个要素或称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把中国带到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但是现在这种模式潜力已基本耗尽。中国人口老龄化非常迅速,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很快将迎来“刘易斯拐点”。2019年中国劳动力数量首次出现了减少,正以历史最快速度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转变。经济增速放缓,现有发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达到了高峰。此外,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峻的生态形式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使得一直支撑经济增长的体制内部出现了制度性疲劳和障碍。第三,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根据国际发展的经验,新兴市场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发展势头转变轨迹,就像掉入陷阱一样,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表现是上个世纪后半期若干拉美国家。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100多美元,正处于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阶段。二、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长期的快速发展,积累和遗留的各种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转型升级促发展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的旧模式已到临界点,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开启“发展升级版”和“奇迹第二季”是新一届政府的紧迫任务。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要打造“中国升级版”必须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改变一些政府官员唯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要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和根本出路。由于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已不能继续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扩大内需就成为当前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推动型经济转换。要努力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从而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消费。在出口乏力的条件下,投资和消费成为主导,但最根本的是消费拉动。没有消费,投资也缺乏动力源泉。当前,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数额的居民储蓄,截至2019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35.2万亿元,许多行业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意味着在我国内需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促进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内需的一大源泉。经济学家迟福林指出:城镇化是支撑消费释放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必然会带动人力资本、土地资源资本化等诸多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还能有效促进消费,并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城镇化发展蕴涵的内需潜力十分巨大。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继续着力扩大就业,带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完善人口社会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继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立城乡衔接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福利保障和就业等制度,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