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如何区分利润,利息和租金的

赵黎妹 2020-01-16 23:00:00

推荐回答

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后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于是,从总供给方面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Y=C+S。
齐斌涛2020-01-16 23:20:2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在经济学中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对应的生产要素分别是___1__土地___2__劳动力__3__贷资金__4__产品。
    樊振玲2020-01-16 23:05:19

相关问答

截至2019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四个校区,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5个学院序号名称获奖年度负责人1数学物理方法2004姚端正2中国哲学史2019李维武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19丁俊萍4海商法2019张湘兰5新闻采访学2019罗以澄6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2019吴产乐7行政学原理2019丁煌8西方文化概论2019赵林9宗教学概论2019段德智10信息检索2019黄如花11目录学概论2004彭斐章12国际公法2019余敏友13金融工程2019叶永刚14工程水文学2019宋星原15国际私法2019黄进16世界近代史2019向荣17物理大地测量学2019李建成18地理信息系统2019胡鹏19中国古代史2019杨果20GPS原理2019李征航21摄影测量学2019袁修孝22化学工程基础2019罗运柏23编译原理2019何炎祥24公共管理学2019黎民25水力学2019李大美26法理学2019汪习根27动物生物学2004黄诗笺28遥感原理与应用2019孙家抦29印刷概论2019万晓霞30大地测量学基础2019郭际明31物理化学2019汪存信32微生物学2003沈萍33口腔生物学2019边专34管理学2019谭力文3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19陈国恩36信息服务与用户2019胡昌平37水利工程施工2019胡志根38人力资源管理2019李燕萍39测绘学概论2019宁津生40信息资源建设2019肖希明41广告经营学2019张金海42土地信息系统2019刘耀林43密码学2019张焕国44数值分析2019邹秀芬45信息管理学基础2019马费成46西方经济学2019马颖47环境化学2019邓南圣48社会保险2019邓大松49牙体牙髓病学2003樊明文50生物化学2019张楚富51精密机械设计2019许贤泽52大学化学实验2019席美云53分子生物学2019刘青珍54世界经济概论2019张彬55西方哲学史2019赵林56生命科学导论2019黄诗笺57马克思主义哲学2019汪信砚58信息计量学2019邱均平59电子文件管理2019刘家真60中国近现代史2019宋俭61分析化学2019张华山62电气工程基础2019刘涤尘63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2019徐礼华6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2019邱卫宁65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2019刘培德教学成果2000年至2019年,武汉大学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1项。其中,2001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2019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19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2019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截至2019年9月,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9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对法交流是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交流的特色和优势,学校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201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
先来看看它们的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金融学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是研究公司、个人、政府、与其他机构如何招募和投资资金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从概念来理解,两者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区别。其实这两者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所以可以这样说:经济学知识包含金融学知识。从他们的概念上你可以理解到金融学是学些什么样在一个大体的内容,经济学的概念中就没有金融学的那么明显列出所学知识,我在这里做一些补充:经济学主要是就是对稀缺的资源做出“选择”,进行合理配置,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让你“入迷”,那是就是机会成本。更深一步的就是:博弈论。从我个人的见解,我还是倾向于经济学,萧伯纳说过“经济学是使人生幸福的艺术!”并且经济学所学的知识比金融学学的内容丰富很多,但是也是比较有难度的。金融学这一块呢,主要是金融市场和公司理财;涉及银行、股票、基金、金融衍生品等等知识,这些知识的专业性质和针对性都是比较强的,但知识面不是很广,难度也不轻。既然你今天提出了以后的工作形势,那我还是比较认同经济学专业。做为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你的专业知识学到位了,做个经济分析师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对经济学只知道了其中一点点理论,做经济分析师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如果你以后想直接地进入金融领域,我建议你选择金融学。如果再给我一次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我会选择经济学专业。但是经济学的分支很多,当你发现了其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领域之后,你建立起了自己的一些经济学思想,了解到世界顶级大师的观点之后,你会激发自己对经济学热情,让你“迷醉”于经济学的力量与魅力!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你做个理智全面的选择!祝愿你学业有成。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学说。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按照前面讲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巨大影响。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宠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许多宏观经济学著作者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说”过于粗糙,他们把货币数量说的基本观点跟“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这种分析,就是所谓货币分析与收入分析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分析表明,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性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扩大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息率。这些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把更多的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后,就可扩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贴现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依然运用上面所介绍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着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着紧缩性方式而不是按扩张性方式来加以运用。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