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关于科技和政治的所有知识点

黎玉琼 2019-11-06 15:06:00

推荐回答

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1、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3、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有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辛国栋2019-11-06 16:05:0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必修2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75、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中国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齐星星2019-11-06 16:01:21
  •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的作用?66、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齐晓海2019-11-06 15:55:35
  •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A发展教育事业原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1、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2、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发展科学事业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求:1、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2、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3、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4、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C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原因:1、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作用:可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龚岳明2019-11-06 15:37:16
  • 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都要用到科技。必修二政治生活中,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的基础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必修四中,创新的社会作用中,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正确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创新的启示:青年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创新的哲学依据:1从唯物论角度: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从辩证法角度: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3从认识论角度: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高考警示:创新的社会作用往往结合国家科技进步、企业管理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考查。应注意以下两点:1创新的社会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能夸大,应认识到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创新的社会作用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必须防止思路不清、表述混乱的现象。
    赵风莲2019-11-06 15:18:31

相关问答

1再议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样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获取最大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存在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在劳动力商品化之后,如果完全按照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劳动者的工资不再是按劳分配所得,而是在流通领域内靠出卖劳动力所得,其实质是劳动力的价格,即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在劳动力商品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作者撰文提出了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观点。其实,二者名同实异,区别是明显的:首先,本质内容不同。按劳分配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构想的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它是指在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以后,归劳动者消费的消费资料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这个统一尺度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制度;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指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其次,受制约的因素不同。按劳分配的工资以企业经济效益高低为转移,其上浮不受劳动力价值的限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下,围绕劳动力价值上下波动,其上浮受劳动力价值的限制。再次,实现的环节不同。按劳分配是在分配环节上实现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生产经营之后依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而定;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在交换环节上实现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买卖时就已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再好,原则上已与劳动者的收入无关。由此可见,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有严格区别的。把按劳分配理解成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配,实际上是取消了劳动这个统一分配尺度,从而更换了按劳分配的本质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工资若仅以此为限,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在分配制度上的优越性,也不会有真正的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实践中,必须以劳动为尺度进行分配。但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还应该把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达到这样的统一:劳动力资源由市场配置到社会需要的各部门、各企业中去,实现劳动力价值;劳动力进入企业后,工资以劳动力价值为起点,由按劳分配取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就是说,把劳动力价值作为企业对劳动者进行按劳分配的基础性依据,把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对劳动者按劳分配的具体依据。这样,以劳动力价值作为按劳分配的基础性尺度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既能使劳动力资源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中趋向优化配置,又能在按劳分配的实践中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既能保证劳动者得到至少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现象,又能在以劳动为尺度、结合效益进行分配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浅说房价上涨使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房价上涨对其有利的人就是动力之一,比如:为了GDP和个人利益的地方go-vern-ment、为了赚钱的KFS、炒房族、以至于买了房的所谓“房奴”都是是房价上涨的动力,可是最大的原动力不是这些,是外资,是美国的以攫取超额利润的各大财团。KFS作为商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各行各业都有商人,难道想赚就有吗?那除非是神话。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也一样,不是他们想赚多少就有多少的。根据价值规律,当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时,会有一种趋向正常价格回归的力量钳制价格的上涨,可是在中国的房地产业,这种规律似乎不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一个参考范围的原因,如果以中国经济本身而言确实打破了这个规律,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一股力量在维持着房地产业的价格,即托市,那么谁在托市呢?谁能在房地产业失控能得到巨额利润的人就是托市的人。讨论这个问题前,现看一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几年迅速由1、2千亿突破万亿,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难道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挣来的吗?这个不需要证明,看中国的GDP增幅就知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GDP的增幅。显然不是挣来的,那么除了挣来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所谓的“国际热钱”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涌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得高额的回报。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值。导致房价越涨越高。而KFS呢,他们一到房子将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有人出高价买下来,他们怎么会降价,如果没有这部分资金在运作,别说是KFS联盟,就是全国只有一个KFS,价格也会降下来,没有人买了,难道等房子发霉吗?那么外资持有这么多高价房产做什么?不怕砸到手里吗?不怕!为什么呢?在这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冤大头在最底下接着呢,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一流的流通性,近年来没有看到任何萎缩的迹象,放了贷款就盈利,为什么不贷款呢?没有理由不放贷款。加之中国老百姓买房的心情,外资可以轻易的把高价房转嫁到中国的银行和消费者身上,连炒房的农民都能赚到一杯羹,职业的外资会赔钱吗?那么房价一直涨下去,会怎样呢?2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震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的行为,明确表示了“坚决反对”的鲜明立场。美、日、韩、俄、澳等国也纷纷谴责朝鲜的行为。联合国安理会展开紧急磋商,并于14日通过第1718号决议,宣布对朝鲜实施包括武器和战略物资禁运、冻结金融资产、奢侈品禁运等多项内容的严厉制裁。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还宣布了各自进行的对朝制裁措施。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朝鲜政府于17日发表声明,称核试验是“主权国家自主的、合法的权利”,是保卫国家安全的“积极的防御措施”。声明称安理会决议是根据美国的脚本拟定的对朝“宣战布告”,朝方“强烈谴责和坚决拒绝接受”该决议。不仅如此,来自美日韩等国的信息显示,朝鲜正在准备进行第二次或更多次核试验。目前,美国国务卿正在对日韩中俄等国展开访问,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落实安理会决议并为缓解当前急剧升高的朝核危机寻找解决方案。中国政府一直主张应尽快恢复六方会谈,通过外交渠道解决问题。美国政府也已表示准备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朝鲜政府在进行核试验的同时,也表示有意通过外交谈判解决核危机。今后朝鲜政府能否在重返六方会谈上作出积极回应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诚然,由于过去举行的多轮六方会谈事实上未能达到阻止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导致国际社会对六方会谈的前景出现信心危机。但是,即使在目前形势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仍坚信必须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手段解决朝核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六方会谈虽然并非完美有效的方式,但仍是在目前形势下外交解决朝核危机的惟一为各国接受的现实方式。因此,只要与会六国能够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建对会谈的信心,进一步改善、充实并强化六方会谈的机制,就能够在外交解决朝核危机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为此,美朝应该显示灵活,为重启六方会谈作出更多努力。
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经济生活》一、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4.信用工具和外汇: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l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二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三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的类型消费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会有不同的类型。按产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投资与创业》一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公有制的地位、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4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5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6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二企业与劳动者1.公司的含义及其类型,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除国有独资公司外,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依*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3.劳动和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i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三投资的选择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2.股票、债券和保险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股枭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票凭证。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2稳健的投资——债券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三者中,国债信誉最高,流通性最强,风险最小,收益最小;企业债券信誉最低,流通性最差,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金融债券居中。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在我国,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近几年还出现分红保险等新险种。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3.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四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说来,收益高的投资方式,则安全性较小。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三、收入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2.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二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及其形式: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财政支出及其种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财政的巨大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财政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国家财政可以调控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三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的含义、纳税人、基本税率及其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及其征收对调节收入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四、面对市场经济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调节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市场经济的含义: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2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3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5.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及手段。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总体小康水平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三大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4.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统筹城乡发展。4统筹区域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趋势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两极分化更加严重。2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