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正确方式

龙建喜 2019-11-06 15:04:00

推荐回答

静心,只有静下心来,才真的看得进书。略读,先把书粗略的读一遍,了解大概得故事内容。精读,在仔细品味。做读书笔记,这样除了把书中的精彩记录下来,还可以有所感悟。
粱俊芳2019-11-06 16:01:1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读书方法很多1)泛读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连丽阳2019-11-06 15:55:28
  • 宋代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俗欲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仔细品味其言,也的确有一番道理。人不读书”何以会“面目可憎”?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尚友古人之故吧!那些会著书立说的古人均是当时的一时俊才,你与这样的古人尚友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其熏染,得其知识,改变你自己的气质,自然就会显得可爱,谈吐间自然不俗。反过来,你如果不读书,你所作所为不免会困厄于名缰利锁,陷身于世网尘劳,粗鲁卑俗,五烧六蔽,又岂能不“面目可憎”,语言岂能会有味?培根曾经说过,“史览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仔细品味确有道理。不管你读了多少书,都应不忘“以我为主”。首先,读书要有选择性,要“以我为主”。不能什么书都读,今天读科技书,明天读小说,无选择、无目的地乱读书,这种读书方法“开卷”未必“有益”。其次,读书时要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去欣赏书中的内容。要对书中的对、错、真、善、美、恶、丑……进行区别和识别,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书的主人,才能学到知识、驾驭知识。因为,知识是从读书和思考中得来的,所以只有思考得深入,收获才大,认识和理解才会深刻。因此,每个人都必须结合自己的需要挑选书目进行阅读。读书时需要挑选再挑选。选那些有价值、有益的书读。至于那些平庸无奇的书,根本就不必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同样道理,没有一个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也无法提高读书效率,无法读好书。读书是学习并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读书是获得智慧的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的读者,才会提高读书的效率,才会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边剑英2019-11-06 15:37:07
  • 1、坐的正确姿势。在读书写字时,要求先坐好、头正、肩平、身要直、胸稍挺起,两肩自然下垂、两条大腿平放在椅面上,两条小腿并拢,双脚平放在地面上。2、读书的正确姿势。读书时,双手捧着书本,书本上端稍抬高与桌面成45度角,头稍向前倾,这易看清字体,还能避免颈部肌肉紧张和疲劳。把书竖直或平放在桌上都是不正确的。3、写字的正确姿势。写字时头比看书时要再稍向前倾斜。两臂同时放在桌面,并且长度要相等,不能两臂一长、一短,或单臂放在桌面,这样都会使躯干不正而形成畸形。扩展资料1、不良坐姿会影响视力而且会影响颈椎的正常发育2、不良的坐姿会诱发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3、不良的坐姿会导致视力加剧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的不良反映4、不良的坐姿会造成严重的会造成头晕目眩,后脑麻木甚至刺痛。
    赵风茹2019-11-06 15:18:21
  • 读书大致分为精读和泛读,两者都是读书的手段。在我看来,“精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先要有兴趣,才能更好的读下去。2、学会读目录。这是常常被忽略的一点。一本好书的目录一定是对应章节最好的主题提炼。学会看目录,能让你对这本书有一个框架性结构性的了解。3、认真的读序言,道理大概与目录相同。4、认真做笔记。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把你得到启发的想法一条条记录下来,你的大脑会选择性遗忘,不是忘记这一条,就是忘记另外一条。等你看完,你的感觉就只剩下这本书不错。然而具体的精彩内容却说不上来了。5、顺便说一下,笔记怎么记,一是记书中原本精彩的地方,二是记你由这个精彩的部分想到的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三是记你看到之后的启发。而"泛读“相对于来说就比较容易,泛读主要追求阅读速度,只需对作品有大概的理解,能够理解中心的意思,不需要细究到字字句句。这两种阅读方式都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常常用的到的。对于一篇文章,根据你对它所需要研究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黄登盛2019-11-06 15:06:52

相关问答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要么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么就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或是讨论、汇报、交流。课堂上,学生没有机会阅读教材中例题的分析、公式推导、概念、结论等内容。下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教材的什么地方是常见的事,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阅读教材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上的内容,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用课件出示,教材越来越多的被当成了学生的练习册。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更不会想到通过阅读教材来自主构建新知,遇到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或同学或家长,不会想去通过阅读教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但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活动多、讨论多、课件多,而回归课本进行阅读的少。其实,小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是许多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应该是可以看懂的。为此,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把阅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一、用阅读的方法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里提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个活动机会指的是什么?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是当然了。可是笔者认为,阅读,也应该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课堂上除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外,同样也应该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机会,这种做法不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吗?的确,在数学教材上,有一些内容的教学,教师感到很难处理,通常只好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着。可细想一想,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最多就是能够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只是一个比较单一的、初级的教学目标,如果能够考虑到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就有可能会采用更合理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中位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考虑到“中位数”这个概念的特殊性,在“新授”这个环节,笔者摈弃了讲授式教学模式,而是设计出阅读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来初步感知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和求中位数的一般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出示阅读提纲:1、教材引入了一个什么数?2、使用这个数有什么优点?3、这个数一般用来表示什么更合适?4、你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中位数吗?学生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汇报,协调学生的发言,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与段落,进行分析与理解。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根据阅读提纲,认真阅读了教材上例4,应该对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那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回答哪个问题,就回答哪个问题。生:老师,我想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知道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中位数。师:对了,通过观察、测量,同学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结论: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生4:我们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意思要弄清楚。师:是的,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理解题目意思,而理解题目意思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认真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做题之前,不要求读百遍,最少也要读三遍。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大多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审题问题,也就是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或者读是读了,也只是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没有把握住题目的重点词语,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像这样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或是丢、落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就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更谈不上正确解决问题了,同时也会影响解题速度。为什么说影响速度呢,因为有些同学读题后,没有理解题目意义就动笔去做,做到做不下去再来读题,再重新做,这样无形之中就浪费了时间,不如一开始做题前就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特别是理解题目中关键字、词的意思。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终身有益,而坏习惯也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通过阅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正确而迅速地解决问题。然而,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在一节课上,通过讲授、强迫、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渗透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每节课上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教材,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学生如果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那他们将会终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