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有没有意外险是包含意外医疗事故的

路郑冉 2019-11-06 15:05:00

推荐回答

对意外伤害的定义一般是: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被保险人身体受到剧烈伤害的客观事件。显而易见,医疗事故对于:遭受外来的、非本意的,使被保险人身体受到剧烈伤害这三个条件是符合的,医疗事故完全符合意外伤害的评判条件,如果保险公司的意外险合同中,没有明确医疗事故是除外责任,就应理赔。
齐敬英2019-11-06 15:18:2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意思就是包括在指定私立口腔医疗机构,由意外导致的口腔医疗治疗费用报销,按实际花费报销。
    边占新2019-11-06 16:05:00
  • 我感觉很难界定是病故还是医疗事故,如果医院承认医疗事故,会赔。
    齐新洲2019-11-06 16:01:18
  • 一般意外险对“意外伤害”的释义为“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也就是说,普通的意外险是不保障“因疾病住院做手术发生医疗意外”的情况。普通意外险产品的保障针对于手术时发生的意外是有空白点的,而手术意外险刚好填补这个空白。像目前市面上由中国太平洋保险承保并负责理赔,亲亲健康平台负责全国推广手术安心险项目就重点是保障障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意外身故、伤残以及术后并发症。
    齐春敏2019-11-06 15:55:31
  • 1、“医疗事故”属医院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的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造成功能障碍的。出现这种事情,根据2002年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没有保险,一样会得到赔偿。2、一般意外险身故金与意外医疗的比例是10:1,也就是30万对应的是3万,因为这是精算师根据身故、意外医疗的出险比例算出来的,所以险非有特别约定或者团体险种,你所说的这种比例的意外险较少见。3、但是如果是意外身故与疾病的住院医疗那么是没什么关联的,只要你付保险费,你说的这些都可以有。
    龚少红2019-11-06 15:37:10

相关问答

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时,脑海里满是过去上语文课的情景。至今还记得在课间琅琅而读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时只是听见语文老师说,此句极妙,应该记住。但究竟妙在何处?老师也支吾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泱泱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林,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像颗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烁在东方的天际。人生这个词,说小就小,说大就太大,论及文学与人生的微妙关联,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如是说,“古之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与诗、词与人,如果我们能静静的思考一番,其中肯定蕴含着非同寻常的大千世界。在唐诗的国度里来回穿梭,寻觅曾经失去的点点滴滴。或许因为自己是陕西后生,因此对长安有种特别的情感。长安,十三朝古都,历代王室贵族的栖身之处,历经五千年而风雨未变的建筑群落,见证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演变历程;在沧海桑田的季节轮回中,依然不改昔日盛世之颜容。长安,现代与古韵极其细腻的糅合,诗人们笔端下的完美造型;那些曾镌刻山河,雕镂人心的诗文,将永不漫漶,世世代代都会以此骄傲,并俯首拜读。灞桥折柳,那是一段唐韵中久传不衰的佳话,就在这漫无边沿的塘边,诗人们折柳互赠,吟诗作对;塘堤的柳树,伫立得像遥远边疆孤守城堡的将士,柳丝倒垂于地,微风轻袭,轻舞飘扬。诗仙李太白曾寒夜来到唐都长安,见到的是一片朦胧的月色,听到的却是万户蓁蓁的捣衣声。我还能想到当时盛气逼人的诗人,衣袂翩翩,青丝鬓发。于此时此景,诗人表达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归”的渴望。寂寞、苍凉,和一点点呼之欲出的恐惧,都是些极暧昧且疼痛的东西,无意中灼伤了诗人那颗且弱且坚的灵魂,呼喊似乎已经无可奈何,遥遥无期,刹那间一切变得寂静无声;虚幻与现实之间,依然难觅那份执著的等待;“无那金闺万里愁”,但每次的苦苦守望之后,还是“独倚栏杆,良人犹未还”的悲凉。诗人那份焦灼与忧虑从中显现的淋漓尽致,豪迈奔放的诗仙在这种情景之下,也难免会感伤。从语文的独特角度来解读人生,只能通过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挖掘隐藏在每个人物背后的真实故事。诗、词、曲中,我们所能领略到得只是当时作者在何种情境下写的,所要表达的相关情感也是根据其内容或景物的串联来推断,故应有一点偏差。在现当代的小说、诗歌中,可能是由于在时间上不太久远,对它的理解也就多了些准确性。像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从情节上看,主人公像一个喜剧演员一样,时不时的来点幽默,耍些滑头,但到后来他刺痛了读者的的心,一个以“精神胜利法”活了一辈子的小人物,到也不知自己究竟该姓什么。他的人生似乎就悲的可怜。人生,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地使它充实起来。其实,读懂一本书、一篇作品、一段精辟的言论;对我们来说,我们的人生每一步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充实。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从这个角度看,“语文”与“人生”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可依楷模。从教育的人文角度看,任何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水乳交融的渗透高尚情感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管导”与“管教”的关系。但从语文学科强烈的工具性的特征来看,它体现的人文关怀表现得更为突出,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的身教甚于言传,它像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形成习惯。无数事实证明:语文教师对作业批改认真,学生的作业也随之质量更高、人数更齐;语文教师注重人格修养,学生的气质行为也更高尚。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平道路。二、语文教材的精巧设计是学生人生路上的行动指南。人教版语文全套教材的重新编写,更重视了文本的人文情结和审美关怀。就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为例,这种教材的编排和设计意识表现的尤为突出:第9课《谈生命》,冰心用优美的语言、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诠释了生命的深刻本质,那“一江东去的春水”和“经过四时的小树”让生命的质感顿现;第10课《那树》,除了礼赞老树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通过老树的生长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让学生对生存与发展产生理性的思考;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用黑黝黝的环境烘托出了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让学生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理解更为深刻;第12课《人生》,精彩的细节描写突现“硬汉精神”,让学生对人生路上必然遇到的困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五篇课文,如同五幅气势恢弘的人生长轴,给学生以引导和启迪。三、语文教法的丰富多彩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可靠保证。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课堂的主体,他们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必将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操。新型语文教法尤其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存”,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的创意看法,“你最欣赏的一句以前很茫然,不知道我们的做法是对是错,甚至裹足不前了。这次培训教授的讲解,就像一剂强心剂,我们拨开迷雾见太阳,坚定着我们的方向,坚守!不禁思索,我们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首先,在小学就应该设置阅读课,规定必读的篇目,毕竟小学的课程相对中学少很多。篇目不必多有影响力,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好,目的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了,坚持了,就有一个好的习惯了。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给家长,开个座谈会。讲明阅读的意义,在家的时候,需要家长的督促。不必强求家长做什么,只要能听听孩子今天读的文章就好,家长懂不懂没关系。给孩子一点鼓励就好,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知识性的总结和交流,交给老师就好!到了中学,小学养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接下这个接力棒的。因为刚接触初中的课型,孩子们有个适应的过程,我们选定篇章预热两周,培养记笔记习惯,可以是摘抄,但不能全是摘抄。可以就一个词语,写点自己心情。培养写随笔能力,这需要学生思考,学会体验、观察生活!不要求多,只要真实的感触!正确使用标点,恰当运用修辞,有顺序的表达。切忌: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可以是几句话,目的是要学生有话说,而不是逼学生当成负担,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检查批阅细致,点评以交流为目的,鼓励为主。每天课前叫五个学生读一读自己的随笔,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学习提高。一周一总结,将学生分组,争取每个人都能发言,弥补课内不能全部发言的不足,照顾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抓住闪光点,培养情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著作,从拍成电视剧的经典名著切入,因为生活中曾有一点直观印象。先引导学生读感兴趣的章节,然后找语文素质相对较好的同学,复述情节,大家讨论发言,这个过程也要求记笔记或随笔。前面的章节比较枯燥,可由教师讲解,调动情绪。然后逐章阅读,随时记笔记,教师每天检查笔记。及时和学生交流,一个月读完,月末利用几节课,进行读书汇报课。经典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引导学生思索一个时代,深刻学生的认知。这只是一个框架,具体教学中具体策略。另外,所引导阅读的内容尽量做到:与课内接轨,像《傅雷家书》,泰戈尔《飞鸟集》……与生活接轨,像《繁星春水》,像《巴黎圣母院》,像《爱的教育》……与时代接轨,像《羊脂球》,像《骆驼祥子》……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还很不成熟。但我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努力让语文伴随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思想丰盈起来。个人力量很绵薄,只要不放弃,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相信!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扶持每颗心灵的成长!让他们的灵魂不再苍白!默默助驻守那片芳草地!才不愧为中国文人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