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我感觉供求关系的矛盾就是雇主在经济盈利上与雇工的工资要求和休息时间存在矛盾。现在欧洲的订单少了,我国市场比较窄。因此雇主们好像都赚不到什么钱的样子。然后被雇佣的工人往往会被剥削更多的工作时长,大大缩短了休息时间。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去消费。欧洲都是早九晚三。在我国这都是九三干部,领导特权。而普通工作人员早八晚五。更有甚者早八晚九。甚至无休息日。一直都在工作,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干一段时间如果没有金钱上的特别需求,大多没什么精力和兴趣干下去了。普遍这时候属于应该休假的状态了。于是辞职,休假,然后回来再找工作。这样工作单位几乎总是频繁更换人员。曾经的老手很快就会换成了新手。然后工作效率再次下降。我就干过早八晚九的工作,然后还没有休息日。工资一个月才仅仅只有两千三百块。还是属于体力活。真叫累死个人,我七天就顶不住了。整个人就像散架子了一样。
龙小霞2019-11-06 16:01:1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近期,一些经济学者高呼中国正面临“刘易斯拐点”,数十年来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也将不复存在。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实证分析表明,刘易斯拐点的假说是站不住脚的,”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杨涛近日在复旦经济学院举办的主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展望的政策圆桌会议上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数据显示,8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以及城乡普通工人工资基本上是同步、持续增长的。刘易斯拐点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的一个假说,这个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经济发展之初,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劳动边际生产力几乎为零;农村在制度性工资,普通劳动工资长期不变;拐点到来后,普通劳动工资则会出现普遍上涨。杨涛教授进一步指出了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所包含的三个假设。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符合刘易斯拐点的理论假说吗?杨涛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和城镇与农村普通工人工资的变化两张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到,城乡间这两项指标的增长基本上是同步、持续的。也就是说,城乡二元劳动工资收入的实际状况并不支持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假说。杨涛教授指出近一段时期内之所以“民工荒”频发,根源在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降低了农民进城的热情,“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农民工不愿意出来,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中国仍有劳动力的优势,举个例子来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仅相当于日韩的7%-10%,和泰国差不多。最后,杨教授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工资的增幅会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GDP增速的放缓。
齐明明2019-11-06 15:55:28
-
供求关系逻辑需求:判断逻辑供给对应与否的逻辑根据逻辑供给:等等供需开拓思维看清偏见的原因固定需求寻求对应供给。要考虑问题全面,必须得打破思维定势,明白是非仅仅是由供给的对应程度决定,而不是绝对的。
符胜歌2019-11-06 15:37:07
-
劳动力需求弹性无限大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是企业雇佣愿意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龚小青2019-11-06 15:18:21
-
劳动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狭义上的劳动力则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供求关系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一,供大于求二,供小于求三,供求平衡。
齐春法2019-11-06 15: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