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文章近行宏观分析微光分析总结可以这么做

黄玲珂 2019-12-21 18:34:00

推荐回答

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联系金融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因而历来被各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发展的10年中我国利率基于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特点鲜明的两轮利率大调整。1996-2002年,通过连续八次降息,以及随后新的加息通道的形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含义值得研究。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两轮波动如图1所示:一、1996年至2002年八次利率下调及其宏观经济背景分析从1996年5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人民币利率连续8次下调,平均约每8个月即下调一次,幅度之大,史无前例。通过连续降息,利率水平从高位一直调至低位,达到建国五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一年期存款从年息10.98%降至1.98%,降幅达82%;一年期贷款从12.24%降至5.31%,降幅为57%。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比,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92个百分点。且总体来看,期限越长降幅越大。五年期存款比一年期存款降低多2.07个百分比,贷款多2.43个百分比。这八次降息幅度大、密度高,分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含义,进行逐次观察。2019-2019利率小幅上升:流动性管理时代首次加息以后,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长的重工业化特征明显,并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负面影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得到了暂时的遏制;三是消费市场走出“非典”的影响,恢复性增长,结构也趋于合理。在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目的下,2019年利率进行了两次适当的微调。分别在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8月19日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强劲的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加剧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部分,信贷增长过快、资本市场价格井喷等流动性泛滥造成的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从而流动性管理成为央行最重要的目标。2019年至今已经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且每个月以高利率定向发行票据来收紧市场上过剩的货币流动。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专家估计,市场上仍有将近6千亿的资金在寻找出口。在存款准备金调整的空间逐渐缩小的被动局面下,权衡加息可能带来的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在2019年3月18日仍选择了加息这一手段以促进内部平衡。小幅度的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依然不大,主要起着警示的作用。流动性过剩仍然是央行面对的首要问题。三、驱动我国两轮利率大调整的基本因素综述通过上文对我国近两轮利率大调整的经济背景和政策含义分析,不可否认利率是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利率调整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里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矛盾。利率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正在不断加强。理论上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银行成本、平均利润率、借贷期限和借贷风险,而经验表明,借贷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水平是在一定的水平基础上波动的,影响其波动的主要因素有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价格变动率、税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国家经济政策等。我国存贷款利率的高低,由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从这两轮利率调整来看,驱动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1、利率政策随着宏观经济状况和目标的调整而变化着,宏观调控的重心决定利率调整的方向。其中,低利率政策为刺激经济增长,市场恢复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高利率政策旨在抑制经济过热,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中国的利率调整正努力与市场相适应,自由化市场化是引导利率政策特点的趋势。3、利率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相协调,政策组合决定利率的微调特点。4、经济环境的外在冲击需要利率调整以熨平其影响。5、宏观调控部门借利率调整来表明决心与调控意向,向社会传递“宣誓效应”。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抓住利率政策的动因为分析利率变动趋势提供了依据。从现阶段特点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标示着流动性管理新时代的加息通道。
齐晓天2019-12-21 18:42:1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宏观调控下就是没有绳子套住遛狗微观经济下就是被套住绳子去遛弯。
    符能松2019-12-21 18:58:12

相关问答

他预计今年年底GDP增速将下降到9%以下,如果经济增速快速下滑,紧缩政策或将面临转向,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行情。经济增速将节节下降中国证券报:房地产调控和欧债危机再次引发了投资者关于国内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担忧,目前国内一些领先性经济指标已经开始出现下降,您如何看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发展趋势,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有多大?高善文:梳理一下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2002年开始到现在的这一轮周期跟1992年-2001年的那一轮经济周期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末期,典型特征就是产能过剩严重、有效需求不足、新的增长点还没找到。从大的周期看,在未来几年内,资本市场出现以估值中枢上升为特征的单边上涨的机会比较小。即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在未来一、两年时间里能够启动,但因为在启动初期的产能短缺和经济过热,整个股票市场在估值层面上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像2002-2004年期间市场在估值层面上所承受的压力一样。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将节节下降,预计年底会降到8.5%-9%之间,但下探到去年一季度6%增速水平的可能性比较小。从工业意义上讲,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工业减速过程已经开始,到年底工业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到15%以下的水平。从进出口意义上讲,出口的减速过程很快就会开始,特别是受欧债危机影响,下半年出口增速的下降会非常猛烈,从出口增速的高点到出口增速的低点这一落差很可能在25-30个百分点,今年年底出口增速肯定是个位数水平。从生产资料价格PPI趋势上来看,高点可能正在出现,随后PPI就会经历大幅下降。除了美元汇率的升值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外,很关键的原因在于需求减速,今年年底当月PPI涨幅很可能会下降到零附近。中国证券报:这是否意味着机构之前对于上市公司盈利上涨20%-25%的一致判断需要调整了?高善文:是的,在需求萎缩背景下所形成的PPI下降,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在普遍下降,意味着未来盈利增速将大幅度下降。也意味着银行体系不良资产风险在上升,信用风险很可能也在上升。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我们需要在比较大的范围内不断下调对上市公司和工业企业盈利预期。所以很难说现在这个点位估值就已经见底了,因为上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很好,下半年如果往下走的话,PE就会上升。紧缩政策已无必要中国证券报:年初关于加息的预期十分强烈,但近期不少经济学家已经改变观点,认为通胀趋势即将逆转,年内加息可能性很小了,你怎么看未来通胀的走向对于政策变化的寓意?高善文:通货膨胀压力的洪峰可能已经过去,或者正在过去,这一洪峰的高点应该不会超过3.5%,大概就在最近两个月时间,下半年大部分时间里CPI会节节下降。经济的减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美元汇率的升值等等是影响这一趋势最基本的因素,今年年底一般消费物价指数的涨幅很可能下降到2-2.5%之间的水平。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会节节下降,因此,无论通过加息手段控制经济,或者通过非常强的信贷控制管理总需求,或者通过汇率升值,这样一些紧缩性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看起来越来越没有必要。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是大势所趋,但短期来看,今年年内基本没有可能。现在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处在观察期,如果经济的下降比较快,今年晚些时候整个经济政策基调可能会有一定的转向,这种转向将表现为财政政策的放松和已有的紧缩政策执行力度的放松,而不太可能表现为货币刺激政策,比如重现大规模的信贷增长。中国证券报:这些政策变化会给下半年的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机会?高善文:如果政策如期在四季度放松,市场将出现规模较大的阶段性投资机会,至少在急速下跌过程中会赢得像样的喘息之机。但财政政策的刺激,以及政策执行力度放松的影响更多表现在基本面层面上,由于没有大力度的货币刺激政策,整个市场在资金层面上将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市场难以再现2019年的行情。
鲁迅《好的故事》赏析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构成了一个阴暗晦涩、鬼魅奇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却有一束柔和的光线在努力的调和这种诡异的气氛。这就是《好的故事》,《野草》集中的众多灰暗文章中难得一见的“光明”。在《野草》二十四篇文章中,《好的故事》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尽管他没有明确说是在做梦,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梦,一个短暂的瞌睡一般的梦。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一般。鲁迅用了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是一幅安宁谧静的画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与世隔绝似的乡村里,人们在过着安稳的生活,没有硝烟,天那么蓝,水那么清澈,一切是那么的和谐。如果我们置身其中,即使再躁动不安的心也会被这份恬静所吸引,而忘了身外的烦恼。这难道不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这难道不是从魏晋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而始终未得的世界吗?由此可见,在鲁迅心中,他所渴望的,是一份安宁。好的故事》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九日《语丝》周刊第十三期,然而署名却是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可见是笔误。鲁迅日记》中,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记有“作《野草》一篇”,当指本文。这一天正是年初五,“鞭爆的繁响在四近”,在一个昏沉的夜里,鲁迅秉烛夜读,心里也许一边在回想往事,一边在展望未来,而现实却是一个“昏沉的夜”,“烟草的烟雾在身边”笼罩着。虽然往事不尽美好,然而还是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的,也许他在咀嚼《初学记》的时候,想起了童年时期的百草堂和三味书屋,还有女佣阿长讲的故事,也许还有少年时期的闰土,于是唏嘘。然而未来呢?未来是怎样一幅图景?鲁迅这时已过了不惑之年,他当然不会像年轻时候那么热血沸腾而冲动了。即使在青年时期,他曾发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但是他还是因为顾虑太多而没有接受刺杀汉奸的任务,在他所极力主张的“豪堑战”这一点上,其实是包涵了对自己当年这一“多少让人有点扫兴的”事的辩解。他自己也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到,他看事情太仔细,很容易退缩,所以不适合坐革命的领导,革命者,正需要勇往直前的冲动的人。他对那些勇士是既钦佩又痛惜的,他热爱他们的灵魂,但是他更愿意他们不要太冲动以致做无谓的牺牲。鲁迅自从接受了天演论思想之后,就一直深信,中国的希望在青年的身上,他自己在青年时期也曾奋战过,然而却是失败居多,他因此而郁郁寡欢,甚至于绝望,中国的国民被困在铁屋子里,他不忍去唤醒他们了,一旦唤醒,而又没有出路,那是很痛苦的,倒不如麻木一点。这是他在接近四十岁时的失落感。说到这里,我们得感谢钱玄同,若不是他在这时给予鲁迅鼓励,中国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鲁迅了。鲁迅的重出江湖可以说是一鸣惊人,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鲁迅的自信心自然是大增,然而他毕竟已不是青年,他觉得中国的希望不会在他这一代了,而是在那些激情昂扬的青年的身上。于是他甘愿为青年做“孺子牛”。一九二五年,一个动荡的年代,军阀混战,社会一片黑暗,仿佛“昏沉的夜”,即使有油灯,石油却已经不多,灯火便“渐渐缩小了”,以致于鲁迅看书看的眼睛发痛了。他不得不“闭了眼睛”,掩卷思索,“路漫漫兮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是已经对世事看的非常透彻,他还是感到了彷徨。他愿意做“历史中间物”,然而青年们似乎还不愿意去踩他。于是他感到累了,进入了朦胧的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在梦中,“我”载着一缕轻舟,两岸的景物映入“我”的眼帘,并且倒映在水中,随着桨的划动,微波粼粼,那些景物,便交织在一起,在阳光下,那反射出来的光线令人目眩。如此“美丽、优雅、有趣”,“我”沉醉其中,然而当我要去凝视这些“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时候,我却突然惊醒了,一切不过事梦境,眼前只有“昏沉的夜”,灯光也更加昏暗了。梦中的那片桃花源真的只是梦,连一丝“碎影”都不曾留下。未来啊,是否也是这般的虚无?这篇文章名为《好的故事》,然而字里行间,何曾有故事?只有一些意象在活动: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如果说有,那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然而也不具体。当然还有人物,然缺少了情节的故事还能叫做故事吗?但这确实是故事,而且不止一个。在这个美丽祥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中都发生了那些故事呢?他们幸福吗?他们的世界真的是“黄金世界”吗?在鲁迅的笔下,这些都是“美的人和美的事”,就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仿佛米洛的维纳斯一样,是一个无法打开的宝盒,因为神秘,所以美丽。然而,在这一篇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中,也蕴涵了鲁迅的怀疑思想。他向往梦中的桃源一般的世界,但是他又怀疑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所以他不愿意把故事说出来,而是告诉人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他的梦中,是那么的美好,那里是如此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