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做空多少次用了什么手段

符芸榕 2019-12-21 18:35:00

推荐回答

索罗斯是投机高手,做空尤为出色。巴菲特价值投资收益稳定。收购和抵押很特殊。
齐显尼2019-12-21 18:42:2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相关问答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做空逻辑。因为大家一致都认为你的股票不值这个价钱了。但是对一般投资者而言这种机会也是很难把握的,除非你事先得到内幕消息,否则等到这些风险被你知道的时候,股价已经跌到位了;或者即使没跌到位,你也很难再借到股票并及时卖空了。另外,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的话,你也可以通过做空其他相关公司的股票,来压低你做空对象的股价。市场对一个公司的估值,固然有理性的成分,比如看PE、PB等指标,但也有很大的感性成分,投资者会以其他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来作为直接的参照。所以把这些参照对象的股价打下来,被参照的股票就会有很大的压力。用句俗话说就是先“捏软柿子”,或者说是“杀鸡给回看”。前提就是你有足够的资金,或者你能协同、调动足够的资金。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必须要予以考虑,就是替代成本。什么意思呢?就是原股东的换手成本。当你持有一只股票仓位很重的时候,换手的成本就会很高,所以你就不会轻易卖出。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持仓集中度很高的话,也就是说都是投资者或者机构重仓持有,你要做空就很难。比方说茅台,有人很奇怪茅台的股价为什么那么坚挺?因为都是基金重仓持有,所以大家都抱团坚决不卖,那你自然就没办法去做空它了。这是利用公开风险做空。那么除了公开风险,难道还有不公开的风险吗?当然有。股市上从来不缺的就是欺诈、造假...,这些都不会事先对你公开的。所以,你要做空一家上市公司,不要关注它对投资者说了些什么,而是要重点关注它有什么没有对投资者说。如果你发现它对市场隐瞒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这就是最好的做空机会。要知道,对投资者而言,已知的风险,哪怕再严重,它也有一个底线和边界。但对于未知的风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你心里没底,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严重、会带来多大的伤害。而且,隐瞒本身就说明你心虚,在投资者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会认定这是对他利益有害的事儿,所谓“好事儿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儿”。这才是最可怕的风险。谷歌今年3季度财报说净利下降了20%,股价跌了9%;新东方尽管财务数据没问题,但因为VIE事件没有公告,股价先跌34%,再跌35%。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所以,发现一家公司在比较重要的问题上不透明,不管它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甚至是刻意造假,都可以果断做空。然后你就去举报它,向监管部门举报,向媒体举报,向一些研究机构举报,甚至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曝光它。新东方VIE事件就是浑水向美国证监会举报的;张裕a股被做空,消息是做空者通过自己的微博首先放出来的。而那些一向都表现的遮遮掩掩、扭扭捏捏的公司,就是你寻找做空目标的最好选择。这个就是通过不可见的风险来做空。其实就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不透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机会,就是利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理解。巴菲特曾经拒绝投资高科技行业的股票,就是因为他不理解这个行业,对其中的风险看不清楚。不仅对巴菲特而言是这样,对所有的投资者而言都一样:如果对一家上市公司缺乏理解的话,就无法真正把握其中的风险,容易产生恐慌。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是完美无缺的,每家公司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大家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和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对别的公司而言致命的问题,可能对你毫无影响。这就要看投资者对你的理解程度了:对你而言什么有影响而什么没影响,什么重要而什么不重要...。如果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缺乏理解的话,那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所以做空这样的公司要相对容易的多。中概股为什么在美国被频频做空?就是因为那边的投资者对中概股理解不够。所以做空机构怎么说,投资者就会怎么听。做空机构说这个问题很严重,投资者就会认为很严重。为什么李开复对浑水、香椽等这些做空中概股的机构那么气愤?就是因为它们把一些小问题、甚至凭空捏造的问题,渲染的特别严重。而美国的投资者因为对中概股缺乏理解又无从判断,就只能被动相信它们。因为缺乏理解,所以浑水香椽这样的美国机构,在美国做空中概股很容易,特别是它们还有些中国背景。其实中国机构去美国做空中概股应该更容易,因为在对中概股的理解程度上更有优势,更容易让美国投资者相信。但是,美国的机构跑到中国来做空中概股,就完全不明智了,比方说香椽前段时间跑来做空恒大。这儿的投资者比你更了解这些公司,你一开口人家就知道你是不是靠谱儿、是不是在信口开河,你怎么去说服这些人听你的?另外,你还可以去改变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理解,说服投资者按照你的方式和标准去理解一家公司。比方说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当行业竞争格局出现变化,当技术发展出现重大突破,当公司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影响公司的因素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原来举足轻重的因素可能变得不再重要了,原来不那么重要甚至无关的一些因素可能反而变得至关重要了。这时候,投资者需要重新去理解、审视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不过,要让投资者认同你的理解方式和标准并非易事,需要你有足够有说服力的观点和资料,还需要你本身有足够的权威。当然,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权威来替你说话。所以,对于大家都还比较陌生的公司,还有那些因为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而重新变得让大家有些不理解的公司,你可以从中寻找到大量的做空机会。通过公开风险,通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了解,还有对上市公司的不理解,你都可以发现做空的机会,这些就是基本的做空逻辑。那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运用一些做空的策略,来提高做空成功的概率,放大做空的获利空间。首先,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敏感度策略。何谓敏感度?就是当下市场和投资者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大家关注度越高,敏感度就越高。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觉:自己当下越关注的东西,就越觉得它重要。所以,敏感度会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理解和判断:一个小问题如果敏感度很高的话,投资者就会夸大它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影响,更容易导致投资者恐慌。所以做空机构往往会选择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曝光某一类问题,或者集中打击某一类公司。有实力的可以单独做,更多的是大家可能会形成一个默契。这样在一个时间段内会造成一个比较大的声势,引起市场的关注,提高其敏感度,让投资者对这类问题或公司很容易产生恐慌。有时候,当你要做空的对象比较强大的时候,不妨采取这种策略,先迂回去做空其他一些有同样问题或特征的公司,人为制造出一个敏感问题,然后再去打击你的目标就会容易的多。这种策略可以称之为从外围突击。所以一些大的做空机构、或者它们的联盟,往往会利用这一策略,进行一个通盘的考虑,布一个比较大的局。这真的是在“下一盘棋”,而且往往都是“一盘很大的棋”。我们经常会听说有某些国外的资金在“阴谋做空中国”,虽然有些夸张,但绝非空穴来风。当然,普通的做空者可能没有能力去操纵一个比较大的局,没有足够的实力去“造势”,但是你也可以选择“借势”。借助当下市场的敏感问题,去寻找与这些问题有关联的公司,还是多多少少会捡到一些大机构扫荡后的漏网之鱼。其次是关联度策略。如果说敏感度策略是从外围突击,那关联度策略就是从内部突破。关联度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问题与其他问题是否存在关联。它是孤立的?还是会牵扯到其他的很多问题?这个概念类似于医学上的传染性。一个关联度很强的问题,其实就是告诉投资者在其他相关联的地方也存在问题或者隐患。就跟传染病一样,它可能会感染和影响很多人。这就大大增加了存在未知风险的可能性,会引发恐慌性的连锁反应。拿危机公关史上的经典案例——强生泰诺胶囊中毒的案例来举例说明。当第一个因为服用泰诺胶囊而致死的案例出现之后,它没有体现出很高的关联度,因为相比那么大的销量和用户群体,一个死亡案例并不说明什么。但是当死亡案例接连出现之后,问题就立刻变得复杂了,关联度急剧升高,于是恐慌性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每一颗泰诺胶囊都有可能有毒、甚至强生其他的产品也可能会被怀疑。强生的股价也随之崩盘。一般而言,越接近企业核心的问题,牵扯的面就越广,关联度就越高,越容易让投资者恐慌。所以,一些很厉害的商业调查公司,会不惜代价的派出商业间谍,卧底到公司的核心部门;或者花高价从企业内部核心人员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当然,即使没有来自源头的信息,如果下游的问题收集的足够多、足够广,也会让投资者确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企业的上游,让投资者相信存在未知的风险,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对比敏感度策略和关联度策略:一个是从外围、用相同的问题打击不同的公司;一个则是从内部,用不尽相同的问题打击同一个公司。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内外夹击。另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策略,就是反差度策略。实际上就是俗话说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同样的问题,外界对你的期望越高,你的风险其实就越大。反差度其实是对公开风险的一种夸大。制造反差度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明里唱多而实际做空,就是欲擒故纵,先把你捧得很高,然后再狠狠的摔下来。另一个是参照对比,找一个相反的正面典型,把你塑造成反面典型,形成一个明显的反差。当你利用公开风险做空一家公司的时候,要找一个相似的反面典型做参照,来压低做空对象的估值;但你要利用反差度策略的话,又要找一个相反的正面典型做参照,来形成一个很大的反差。一正一反之间,所追求的效果却是相同的。总的看来,你可以从公开风险、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了解、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理解当中,发现做空的机会;而且,你可以运用敏感度策略、关联度策略、反差度策略来帮你更好的把握和利用这些机会。当然你要考虑到其他投资者的替代成本,更要考虑到自己能否借到股票、借到股票的成本是否合适等等。编辑于2019-10-2410311条评论分享收藏收起方三文5人赞同了该回答1,借股卖出,等价格下跌回补。2,买入看跌期权。
资本的天性是追逐高投资收益率,在股票市场上,获得的根本秘诀只有一个:低买高卖。巴菲特也是如此。但他并不是预测股价涨跌,而是通过分析公司内在价值,判断股价相对于价值是过于低估还是过于高估,以此决定低买还是高卖。如何才能做到低买高卖呢。巴菲特说这很简单: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我个人认为,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中石油无疑是巴菲特最经典的低买高卖案例。一、2003年: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中石油00857.HK2000年4月7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1港元。正好赶上网络科技股泡沫股市猛涨的顶峰。香港恒指不到3年大涨3倍。刚刚上市,股市就从暴涨转为暴跌。从2000年3月28日最高的18397点一路狂跌到2003年4月25日最低的8331点,3年暴跌55%。但是中石油2000年4月7日到2003年4月7日上市三年却大涨65%。中石油每股收益为0.32元、0.26元、0.27元。收益下降为什么股价却大涨呢?原因很简单,油价大涨。2002年国际原油价格从19.96美元上涨到31.21美元/桶,涨幅超过50%。可是由于股市持续大跌3年,投资者非常恐惧,中石油这个中国甚至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也少人问津。2003年4月1日,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却突然公告,已经大量买入11.09亿股中石油股票,持股比例达到6.31%。有人分析认为这是过去1年多买入的。此后巴菲特一个月连续7次大量增持一倍以上。4月25日,伯克希尔发布公告披露,宣称持有23.39亿股中石油H股,占流通股的13.35%,成为仅次于中石油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根据伯克希尔2003年年报,其中石油累计买入成本4.88亿美元,每股买入成本0.208美元,以当时汇率1美元兑7.80港元计算,每股买入成本1.62港元。二、买入中石油的唯一原因:价值过于低估那么巴菲特买入中石油是根据什么呢?是根据宏观经济分析吗?是根据分析师报告吗?是调研公司与管理层交流吗?都不是。巴菲特2019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读年报像其他人读报纸一样,每年我都读几千份年报,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我读了中石油2002年4月发布的年报,而且又读了2003年发布的年报,然后我决定投资5亿美元中石油,仅仅是根据我读的年报,我没有见过管理层,也没有见过分析家的报告,但公司的年报非常通俗易懂。巴菲特在2019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说:“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阅读中石油的年报而了解到我们了解到的东西。我们在投资一家公司以前,从来不去实地看这家公司,你所需要的信息都在这里了,白纸黑字。我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读了年报。我基本上不擅长预测宏观经济尽管我们在外汇上下了很大的赌注。最好的方式是投资于个别的公司,就像我们在中石油上所做的那样。那么巴菲特买入中石油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只有一个,是价值。2019年9月29日我参加了央视对话巴菲特的节目。巴菲特在节目上说:“在我阅读中石油年报的时候,我认为这家公司当时价值1000亿美元,我再看看市值,它当时的核心业务的股票市值只是350亿美元,所以我觉得很值,我就买入了。在2019年4月30日的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几年前,我读了这家公司的年报之后就买进了,这是我们持有的第一只中国股票,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新一只。这家公司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的3%,这是很大的数量。中石油的市值想当于艾克森美孚的80%。去年中石油的盈利为120亿美元。2003年在财富500强公司的排行榜上只有5个公司获得了这么多利润。当我们买这个公司时候,它的市值为350亿美元,所以我们是以相当于2003年盈利每股收益0.59港元的3倍的价钱买入的。中石油没有使用那些财务杆杆。它派发盈利的45%作为股息。所以基于我们的购买成本,我们获得了15%的现金股息收益率。按照2002年度每股收益0.27港元计算,巴菲特1.62港元的平均买入价格,只有6倍的市盈率,而国外石油股都是十几倍的市盈率,并且中石油股息收益率达到5%~6%,与国外同行持平。无论是和香港其他H股公司相比还是跟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中石油都具有相当大的安全边际。巴菲特的伙伴芒格则感叹:“如果一直有这样的投资机会出现,生活该多美好啊。而且巴菲特当时看好油价会上涨。2019年10月,巴菲特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采访时说:“石油公司利润主要是依赖于油价,如果原油在30美元一桶的时候,我们对未来盈利前景很乐观。中石油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十年原油的价格,不过30美元一桶的时候我非常肯定。三、最重要的不是高卖,而是低买2019年7月到10月巴菲特以11~14港元的价格卖出了中石油,按照他1.62港元的买入成本,赚了7倍多。我们以后再分析巴菲特卖出。但是请各位注意,从巴菲特最后一次买入的2003年4月24日,即使他一股不卖,继续持有至今,到2019年8月12日,也会十年累计盈利7.76倍,每年投资收益率24%。相信你这时会更加清楚,为什么巴菲特始终认为:最关键的是低买,而不是高卖。什么时候才能进行真正明显低估的低买呢?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有没有问过自己:在中国股市最低迷的时候,在中国的优秀上市公司最需要你的支持的时候,在最能显示你的爱国主义的时候,你能不能像巴菲特这个国际友人一样用大量买入来雪中送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