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长期利率的关系是什么?

童西川 2019-12-21 18:40:00

推荐回答

存款利率和CPI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存款利率下调至2.25%,听说还会下调,这与CPI有关系吗?有关系的CPI反映的是通胀,CPI高了,通胀风险大,而抑制。
赵颖鸿2019-12-21 18:58:4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自由经济奉行市场调节,让市场力量自动调整;但现代社会和经济奉行干预主义,而现代的政治体系尤其是经历了30年代的大萧条后,各国政府无论是何种意识形态或是政治体制,没有一个是容忍经济负增长的,各政府可以说本质上更倾向于经济增长而不是抑制通胀。当前的经济危机以及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救市措施无一不是上述本质的体现。而从长期而言股市总是涨的这句话也是上述现代政治经济体制的本质反映。
    齐望东2019-12-21 20:21:54
  • 银行利率是名义利率,1年之后得到的本金与利息已经包含了1年内的通货膨胀因素。计算1年后本金与利息之和等于当前物价水平多少现金,公式如下:本金*/1+通货膨胀率。cpi是通货膨胀率的量度,若银行利率小于cpi,存入银行,1年后本金利息购买力会小于1年前本金的购买力。
    连仙枝2019-12-21 19:58:30
  • cpi上升3%=rmb贬值3%利息纯利润只有1.8%所以%3大于1.8%。所以老百姓的1年期存款实际利率是负值。
    连亚臣2019-12-21 19:39:45
  •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有CPI,WPI,GDP平减指数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市场价值/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市场价值。
    齐方梅2019-12-21 19:15:33

相关问答

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恐怕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可以肯定的是,这意味着已经恶化的中美政治关系延续到了经济领域,这将会开一个非常坏的先例,它会在一系列相关领域产生很坏的影响。首先,从程序上讲,如果美国财政部将一个国家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行动,在60天之后将禁止从该国进行联邦政府采购。如果该国经过360天仍未采取行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向WTO进行投诉。虽然WTO机制对汇率争议没有直接的“话事权”,但这将不可避免地波及中美贸易。 其次,中美双边贸易肯定会受到影响。人民币汇率问题在美国是与贸易及国内制造业紧密相关的,如果美国视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它绝不限于货币领域,必将促使美国对中国实施严厉的贸易制裁。美国国会联名公开信的领头人舒默曾建议,如果人民币不升值,所有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将被加征27.5%的汇率税。克鲁格曼则建议对进口中国的所有产品加征25%~40%的特别费用。从1979年到2019年,中美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3337.4亿美元,增长了130多倍,年均增长18.5%。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中美贸易已经成为双方人民的巨大需要,一旦开打贸易战,将是一场影响广泛的双输格局。第三,随着形势恶化,中美投资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到2019年2月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58362个,美方实际投入达到了628.2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投资跨越实业和金融领域。多年来,美国在华投资取得了巨大的利益,它既是美国企业的需要,也是中国的需要。如果双边经济关系恶化冲击到双方投资,这将是两国经济关系中深刻的伤痕。第四,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策略将受到影响。虽然中国对美的直接投资不多,但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居全世界第一。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8948亿美元,这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一个巨大“绑腿”,紧紧把双方的利益绑在一起。中美经贸关系恶化导致的是双输结果,其代价对任何一方都是沉重的。从策略上看,中国要把问题恶化的后果告诉美国。中国应该向美国传达清晰的信息:中国升值人民币汇率可以商量,但中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
自1949年以来,如果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而言,中国的利率变化分为几个阶段:1952-1954,经济爆发式增长,利率极高,接近15%,不过只持续了三年时间。1955-1979改革开放前,利率总体向下,1955年为7.92%,1979年为3.96%。1980-1988的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物价飞涨,经济起步,利率逐步开始上涨,到1988年已经上涨到8.6%。1989-1993年,利率狂飙到10%以上,89年的五年期存款利率更是超过了18%,但是即便如此,通货膨胀还是远高于存款利率。1994-1996年,逐步下降,并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下降速度急速加快,到2002年到了当时历史最低的。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复苏,04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但又遭遇了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出现了的低利率,但是又很快回升,直至2019年再次下降。2019年10月下调至,至今依然保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扩展资料: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在我国,基准利率主要是指再贷款利率中国基准利率是指央行在货币市场试运行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报价工作,这是18家信用等级较高的报价行以拆借利率为基础,每日对各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所形成的基准利率,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每日对外发布。央行将不断完善利率生成环境,将它培育为“中国基准利率”,为中国金融调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创造条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放开的顺序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中国基准利率。
央行上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出于抑制国内银行加杠杆“冒险行为”的考虑,当前DR007稳定高于7天OMO利率,商业银行对于央行逆回购的需求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适度控制杠杆。并且当前不管是二级市场利率债还是资金成本均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带来的冲击较小,具有现实操作的基础。一次温和的“加息”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人民银行跟随美联储上调政策利率?孙超:央行上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出于抑制国内银行加杠杆“冒险行为”的考虑,当前DR007稳定高于7天OMO利率,商业银行对于央行逆回购的需求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适度控制杠杆。并且当前不管是二级市场利率债还是资金成本均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带来的冲击较小,具有现实操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央行可能是基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考虑,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日益增强,货币政策的外溢性愈发明显,而美联储预计2019年仍将继续加息三次。政策利率的上调,具有稳定中美利差的意图,同时也向市场展示了应对工具,以防再度出现汇率单边贬值的预期。对内而言,央行跟随“加息”更多体现为信号意义。利率上调仅有5BP,为年初的一半,同时央行增加MLF的投放量进行对冲,彰显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覃汉:“量大增,价少增”,“加息”靴子落地。近期市场对于加息预期分歧较大,因此逻辑上也出现一定的混乱,短短两周时间内,从没有加息预期,到存贷款利率加息均进入了讨论的范围。从最终落地情况来看,MLF超量续做1000亿元,而价格只小幅上升5bp,一方面靴子落地,利空阶段性出尽,另一方面,在与市场的沟通中,人行也传达出较强的呵护之意,我们判断这兼有利空出尽和增量利好的含义。货币政策正承担部分宏观审慎的职能。从目前基本面的走势和预期来看,尚不足以支撑传统意义的加息。结合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行对于经济和通胀感到合意。与此对比,目前阶段的货币政策面临的一对突出的矛盾是: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和中长期去杠杆控风险的要求,这实际上均是“新支柱”宏观审慎需要考虑的政策目标。某种意义上,从本次“加息”落地的操作和公开表述中来看,在新支柱正在落地和完善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正努力扮演部分角色。中国证券报:此次公开市场利率上调幅度小于前次,传递了何种信息?孙超:此次政策利率的上调仅有5BP,低于年初的10BP,向市场传递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的信号。央行在上调政策利率的同时,增加了当月MLF的投放量,对冲“加息”影响并及时给出解释,在年末特殊时点呵护市场态度明显。尽管幅度有限,但方向依旧值得重视。政策利率的上调意味去杠杆政策方向未变,与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滚隔夜”不可取背后蕴含的政策取向相一致。此外,政策利率上调幅度的压缩,使得单次带来的冲击有限,增加了政策的灵活性,或意味着未来在一些特殊的时点政策利率上调将纳入备选库。覃汉:政策利率上调的同时,人行也公布了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新闻稿件,显然是早有准备,希望市场不要误读。从央行自己的判断来看,“随行就市”、“跟随联储”、“调控市场预期”是三大关键词。随行就市,既是客观要求,也是有利条件。目前,二级市场资金的“零售价格”显著高于一级市场“批发价格”,按照人行的说法,这会造成市场套利和定价扭曲,随行就市存在客观的需求;另一方面,一级二级市场的价格背离情况下,上调政策利率对于金融市场冲击较小,也为央行随行就市、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创造了空间。跟随联储加息,择时更加微妙。从5bp的加息幅度来看,明显小于美联储一次25bp的幅度,这还是没有考虑在6月并未跟随,从这个含义上来看,跟随加息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中美利差较厚、资本流出管控较严、人民币中间价掌控力较强的当下,跟随美联储加息,既显示出并未刻意压低人民币利率和汇率,也显示出调升短端政策利率这一武器,威慑人民币空头。对内,使得加息行为更加名正言顺,避免给予市场过度紧缩的信号。调控市场预期,两点值得关注。第一是避免过于宽松的预期,用人行原话来说“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对控制宏观杠杆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和孙国峰所长讲话中避免给予金融机构长期低利率预期的含义一致。另一方面,人行也非常重视市场预期,央行开宗明义的将此次加息定性为“小幅上行”,解读中也专门提到:“此次央行逆回购、MLF利率上行幅度小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央行在操作中明显着重考虑了市场预期,尽量避免此次加息给市场带来过于紧缩的预期,呵护市场的意图较为明显。政策利率上调难言到头中国证券报: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有何判断,明年人民银行是否可能加息?孙超: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央行松弛有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中性适度与基本稳定;而MLF将继续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工具。央行构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的双支柱框架,“去杠杆”有望在宏观审慎框架以及未来资产新规的约束下稳步推进,国内因素触发政策利率继续上调可能性较低;同时来年经济稳中趋降、通胀于合意区间内波动,并且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将直接冲击实体经济,概率相对较低。但海外方面,美联储点阵图显示明年将加息3次,缩表处于稳步推进中;同时欧央行也在考虑退出QE,全球流动性收紧已逐步成为趋势。因此,出于货币政策协调的考虑,央行不排除将再度上调公开市场操作、MLF的操作利率。覃汉:央行采取“定向降准+公开市场加息”这一组合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展望明年,定向降准将会在年初落地,而本次政策利率小幅上调也只是个开始。一方面,从全球央行政策协调的角度来看,虽然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并未有明显的量宽和低利率这样的超常规货币政策,但此前人行确实在避免降准和加息行为,一方面,超储率偏低的情况下,始终没有进行降准操作,资金结构性紧张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在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逐步推进、在本轮债市利率大幅攀升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调整实质上也是滞后的。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货币政策确实有“正常化”的需求。由于在稳定经济和资本市场、减轻资金面结构性紧张、避免低利率预期推进金融去杠杆这几个目标之中,该组合可以达到相对较好、较稳妥的效果。此前央行的担忧,主要是降准和加息传递过于强烈的信号。一方面,定向降准和政策利率调整相对温和,另一方面,央行也在不断传递货币政策定力的信号,力图使得市场不要过度解读人行的意图。未来一旦经过测试,新的组合并未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过松或过紧的解读、也未对于市场和基本面造成较大冲击,这一组合将在明年持续进行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距市场利率高点已不远中国证券报:如何判断当前利率走势所处的进程?孙超:当前时点大概率处于利率上行周期的末尾。从时间上来看,自2019年10月市场调整以来已接近14个月,而历史显示利率上行的持续期在逐渐缩短,2019-2019年利率上行周期持续27个月,2019-2019年利率持续上行24个月,而2019-2019年利率上行周期仅剩18个月。从空间上,2019-2019年利率上行周期利率上行150个BP左右,2019-2019年上行接近140个BP,2019-2019年上行135个BP左右,而目前10年国债自2019年低点已上行130个BP。从时间与空间上,本轮利率调整已较为充分。此外,利率的上行已逐步影响实体经济。国开行2019年年报中显示其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94%,而当前10年国开活跃券收益率在4.8%左右,国开行通过置换、停发等手段控制市场上长债的持有量也从侧面验证了高利率已成为政策性银行不可承受之重。覃汉:我们认为当前利率走势处于历史最长熊市中途的反弹期,长端利率的拐点可能在本周已经出现,但是这个还需要事后再做验证。未来1-2个季度,长端利率下行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确,10年国债有望回落至3.7%以下,10年国开有望回落至4.5%附近。但是,明年长端利率的高点大概率要高于今年,预计明年10年国债的高点在4.3%以上,10年国开的高点在5.5%附近。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嘉宾所在单位立场。12月14日,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5BP,紧跟美联储加息步伐,但调整幅度小于前次。今年以来,海外加息此起彼伏,全球货币政策渐入紧缩周期,明年人民银行是否可能加息?加息会否推动市场利率进一步走高?如何判断当前利率走势所处的进程?围绕这些市场关心的话题,本次邀请长江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孙超和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师覃汉展开讨论。稳定本国国情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