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央行上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出于抑制国内银行加杠杆“冒险行为”的考虑,当前DR007稳定高于7天OMO利率,商业银行对于央行逆回购的需求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适度控制杠杆。并且当前不管是二级市场利率债还是资金成本均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带来的冲击较小,具有现实操作的基础。一次温和的“加息”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人民银行跟随美联储上调政策利率?孙超:央行上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出于抑制国内银行加杠杆“冒险行为”的考虑,当前DR007稳定高于7天OMO利率,商业银行对于央行逆回购的需求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适度控制杠杆。并且当前不管是二级市场利率债还是资金成本均处于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调带来的冲击较小,具有现实操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央行可能是基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考虑,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日益增强,货币政策的外溢性愈发明显,而美联储预计2019年仍将继续加息三次。政策利率的上调,具有稳定中美利差的意图,同时也向市场展示了应对工具,以防再度出现汇率单边贬值的预期。对内而言,央行跟随“加息”更多体现为信号意义。利率上调仅有5BP,为年初的一半,同时央行增加MLF的投放量进行对冲,彰显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覃汉:“量大增,价少增”,“加息”靴子落地。近期市场对于加息预期分歧较大,因此逻辑上也出现一定的混乱,短短两周时间内,从没有加息预期,到存贷款利率加息均进入了讨论的范围。从最终落地情况来看,MLF超量续做1000亿元,而价格只小幅上升5bp,一方面靴子落地,利空阶段性出尽,另一方面,在与市场的沟通中,人行也传达出较强的呵护之意,我们判断这兼有利空出尽和增量利好的含义。货币政策正承担部分宏观审慎的职能。从目前基本面的走势和预期来看,尚不足以支撑传统意义的加息。结合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行对于经济和通胀感到合意。与此对比,目前阶段的货币政策面临的一对突出的矛盾是: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和中长期去杠杆控风险的要求,这实际上均是“新支柱”宏观审慎需要考虑的政策目标。某种意义上,从本次“加息”落地的操作和公开表述中来看,在新支柱正在落地和完善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正努力扮演部分角色。中国证券报:此次公开市场利率上调幅度小于前次,传递了何种信息?孙超:此次政策利率的上调仅有5BP,低于年初的10BP,向市场传递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的信号。央行在上调政策利率的同时,增加了当月MLF的投放量,对冲“加息”影响并及时给出解释,在年末特殊时点呵护市场态度明显。尽管幅度有限,但方向依旧值得重视。政策利率的上调意味去杠杆政策方向未变,与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滚隔夜”不可取背后蕴含的政策取向相一致。此外,政策利率上调幅度的压缩,使得单次带来的冲击有限,增加了政策的灵活性,或意味着未来在一些特殊的时点政策利率上调将纳入备选库。覃汉:政策利率上调的同时,人行也公布了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新闻稿件,显然是早有准备,希望市场不要误读。从央行自己的判断来看,“随行就市”、“跟随联储”、“调控市场预期”是三大关键词。随行就市,既是客观要求,也是有利条件。目前,二级市场资金的“零售价格”显著高于一级市场“批发价格”,按照人行的说法,这会造成市场套利和定价扭曲,随行就市存在客观的需求;另一方面,一级二级市场的价格背离情况下,上调政策利率对于金融市场冲击较小,也为央行随行就市、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创造了空间。跟随联储加息,择时更加微妙。从5bp的加息幅度来看,明显小于美联储一次25bp的幅度,这还是没有考虑在6月并未跟随,从这个含义上来看,跟随加息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中美利差较厚、资本流出管控较严、人民币中间价掌控力较强的当下,跟随美联储加息,既显示出并未刻意压低人民币利率和汇率,也显示出调升短端政策利率这一武器,威慑人民币空头。对内,使得加息行为更加名正言顺,避免给予市场过度紧缩的信号。调控市场预期,两点值得关注。第一是避免过于宽松的预期,用人行原话来说“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对控制宏观杠杆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和孙国峰所长讲话中避免给予金融机构长期低利率预期的含义一致。另一方面,人行也非常重视市场预期,央行开宗明义的将此次加息定性为“小幅上行”,解读中也专门提到:“此次央行逆回购、MLF利率上行幅度小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央行在操作中明显着重考虑了市场预期,尽量避免此次加息给市场带来过于紧缩的预期,呵护市场的意图较为明显。政策利率上调难言到头中国证券报: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有何判断,明年人民银行是否可能加息?孙超: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央行松弛有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中性适度与基本稳定;而MLF将继续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工具。央行构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的双支柱框架,“去杠杆”有望在宏观审慎框架以及未来资产新规的约束下稳步推进,国内因素触发政策利率继续上调可能性较低;同时来年经济稳中趋降、通胀于合意区间内波动,并且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将直接冲击实体经济,概率相对较低。但海外方面,美联储点阵图显示明年将加息3次,缩表处于稳步推进中;同时欧央行也在考虑退出QE,全球流动性收紧已逐步成为趋势。因此,出于货币政策协调的考虑,央行不排除将再度上调公开市场操作、MLF的操作利率。覃汉:央行采取“定向降准+公开市场加息”这一组合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展望明年,定向降准将会在年初落地,而本次政策利率小幅上调也只是个开始。一方面,从全球央行政策协调的角度来看,虽然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并未有明显的量宽和低利率这样的超常规货币政策,但此前人行确实在避免降准和加息行为,一方面,超储率偏低的情况下,始终没有进行降准操作,资金结构性紧张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在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逐步推进、在本轮债市利率大幅攀升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调整实质上也是滞后的。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货币政策确实有“正常化”的需求。由于在稳定经济和资本市场、减轻资金面结构性紧张、避免低利率预期推进金融去杠杆这几个目标之中,该组合可以达到相对较好、较稳妥的效果。此前央行的担忧,主要是降准和加息传递过于强烈的信号。一方面,定向降准和政策利率调整相对温和,另一方面,央行也在不断传递货币政策定力的信号,力图使得市场不要过度解读人行的意图。未来一旦经过测试,新的组合并未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过松或过紧的解读、也未对于市场和基本面造成较大冲击,这一组合将在明年持续进行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距市场利率高点已不远中国证券报:如何判断当前利率走势所处的进程?孙超:当前时点大概率处于利率上行周期的末尾。从时间上来看,自2019年10月市场调整以来已接近14个月,而历史显示利率上行的持续期在逐渐缩短,2019-2019年利率上行周期持续27个月,2019-2019年利率持续上行24个月,而2019-2019年利率上行周期仅剩18个月。从空间上,2019-2019年利率上行周期利率上行150个BP左右,2019-2019年上行接近140个BP,2019-2019年上行135个BP左右,而目前10年国债自2019年低点已上行130个BP。从时间与空间上,本轮利率调整已较为充分。此外,利率的上行已逐步影响实体经济。国开行2019年年报中显示其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94%,而当前10年国开活跃券收益率在4.8%左右,国开行通过置换、停发等手段控制市场上长债的持有量也从侧面验证了高利率已成为政策性银行不可承受之重。覃汉:我们认为当前利率走势处于历史最长熊市中途的反弹期,长端利率的拐点可能在本周已经出现,但是这个还需要事后再做验证。未来1-2个季度,长端利率下行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确,10年国债有望回落至3.7%以下,10年国开有望回落至4.5%附近。但是,明年长端利率的高点大概率要高于今年,预计明年10年国债的高点在4.3%以上,10年国开的高点在5.5%附近。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嘉宾所在单位立场。12月14日,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5BP,紧跟美联储加息步伐,但调整幅度小于前次。今年以来,海外加息此起彼伏,全球货币政策渐入紧缩周期,明年人民银行是否可能加息?加息会否推动市场利率进一步走高?如何判断当前利率走势所处的进程?围绕这些市场关心的话题,本次邀请长江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孙超和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师覃汉展开讨论。稳定本国国情才是最重要的。
连健儿2019-12-21 18:58:3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利率上升时,购买理财产品应缩短周期,以购买短期户品为主,避免利率上升带来的损失。
黄益波2019-12-21 20:21:49
-
美国2019年加息一共三次,具体时间如下:第一次:2019年3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75%—1%,调升至1%—1.25%。第三次:2019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扩展资料:2019年12月14日,美联储完成了年内的第三次也是耶伦任期内最后一次加息。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央行也都或早或晚地跟着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2019年全球同步加息的预期日渐强烈。2019年来中国无风险利率的上行远远走在了美国的前面,虽然美联储加息共75个基点而中国仅上调操作利率25个基点,但中美10年国债利差年初至今已拉开了100个基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中美市场操作利率的“利差”变化对汇率的边际影响也很小。美联储2019年首次加息落地对居民钱袋子有啥影响?-美联储宣布:再度加息25个基点将从今年开始缩表-美国年内第三次加息人民币中间价大涨。
赵风雪2019-12-21 19:58:23
-
最近30年;美联储共经历4次加息过程,分别为:1988年-1989年加息周期。加息背景:通胀抬头;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1994年-1995年加息周期。加息背景:通胀恐慌;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1999年-2000年加息周期。加息背景:互联网泡沫;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2004年-2019年加息周期。加息背景:房市泡沫;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前三轮加息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相关性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随着每轮加息的深入,国债收益率持续升高。国债收益率在加息周期结束前往往提前下降,提前时间在1个季度以内。联邦基金利率与国债收益率的同时升高说明国债收益率对美联储加息的反应非常明显和直接。国债收益率上升周期提前结束反映了市场对加息周期结束的预期随时间释放。2004年6月开始,美国国债收益率不仅没有随着当期加息显著提升,反而出现下降。在2004年6月-2019年6月的加息时间段内,国债收益率一直处于阶段性低位。这就是所谓“利率之谜”。观察同期其它世界主要经济体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整个世界市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长期利率下降的趋势。该现象一是由于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各国货币当局购买了大量美元债券,降低了美国长期债券利率;二是由于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逐步深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扩大了全球商品、服务和金融市场,这有助于各个经济体维持理想的通货膨胀率,同时降低了与通货膨胀相关的风险溢价,也就引发了长期利率的大幅度下降。
连伟杰2019-12-21 19:39:36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表示,美元的波动确实会在短期内影响人民币汇率,但从中长期看,判断人民币汇率一方面要看经济健康不健康,另一方面要看金融稳定不稳定。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美联储两次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带动全球收益率曲线上移。国内基本面与海外因素传导效应叠加,市场利率已迅速有了反应。中标利率跟着市场利率走也是正常的。如果二者利差越来越大,就会出现套利空间和不公平,市场定价也会扭曲。近来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特别是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发电量、对外贸易等一系列指标表现良好,PPI持续负增长也已结束,增长速度处于合理区间,未来经济回稳向好基础将更加扎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对美联储加息不必过度紧张。此次美联储加息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都十分有限,但对全球范围的通胀上行势头将起到一定的减缓和抑制作用。美元加息对股市、债市、楼市、汇市等重点市场的影响要区别对待。对股市和楼市影响较小,且主要是间接影响,股市和楼市走势取决于国内相关政策,对债市和汇市短期影响较小,中长期受资本流动和各国货币政策影响。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可能引发全球货币政策的调整、转向,从过去的流动性比较宽松转向收紧的态势,对全球范围通胀的上行将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有助于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如果往细了说,此次美联储加息对我国产业发展有三个方面影响:一是降低企业进口原材料价格,因为加息以后大宗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尤其是有色金属、化工等领域原材料成本下降明显,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和改善企业效益。二是对外资企业经营效益产生影响。无论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加息以后相当于美元收益上升了。三是对利用外资产生影响。这几年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比例在降低,增长幅度收窄。加息导致美元收益上升后,外资利用有可能受到影响。
黄盛斌2019-12-21 19: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