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的案例分析题

齐怒涛 2019-12-21 23:22:00

推荐回答

金融与经济是一体的,有经济基础也行。如果完全没有基础还是有难度的。只要有点经济基础,理解能力强,就一定能通过。AFP考试不设通过率,而且只有三四年的历史,现在通过是很容易的,以后会很难。此证对跳糟很有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边叶兵2019-12-22 00:09:2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下列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是。
    齐文生2019-12-21 23:59:45
  • 还有后面几章写不下了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概述一、财政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是指社会上存在着可供财政分配的那部分剩余产品。社会条件是指国家的产生。2财政的定义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关系;财政又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以国家为主体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成为一定形态下社会再生产分配环节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二、财政的发展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特点决定着封建制国家财政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封建制国家职能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利用财政为垄断组织在国家上的竞争服务,为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服务。社会主义财政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上,它是国家筹集、供应和管理社会资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体现着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三、财政的特征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四、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以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2)收入分配职能即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它可以调节企业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3)经济稳定即通过财政收支及财政政策使经济达到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该职能可以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通过财政收支,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第二章财政收入总论一、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二、按社会产品价值的构成分类1)生产劳动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用C表示2)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用V表示三、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1)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是指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所必须掌握的最低财政收入需要量。2)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该指标要受到三具因素的制约:国民收入问题;剩余产品M总量;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四、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办法1)经验数据法即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的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对比,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以此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2)要素分析法即对影响和决定剩余产品价值率和财政集中率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及其占国民收入的适当比例。第三章税收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的、无偿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靠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一般说来,它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没有直接关系。2)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3)固定性是指在征税前,预先规定课征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三、税制要素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交纳税款的主体。2)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征税的根据,即确定根据什么征税,是征税的客体。它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3)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4)附加、加成和减免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加成是加成征税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减税就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交全部税款。5)违章处理是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置,对维护国家税法的强制性和严肃性有重要意义。四、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2)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五、流转税1)对象和特点又称商品课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商品交换为前提,课征普遍;第二,税额与价格关系密切;第三,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普遍实行比例税率;第四,计征简单。2)主要税种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消费税,是以某些消费品的销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利率的作用首先,适当的利率水平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利率也是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经济利益的手段;再次,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赵顺龙2019-12-21 23:40:37

相关问答

评价项目投资可行性的指标主要有6个,其中2个是静态指标,4个是动态指标。静态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动态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衡量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可以将可行性分为4种:1、完全具备可行性:净现值大于等于0;净现值率大于等于0;获利指数大于等于1;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折现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大于整个计算期的一半;投资收益率小于基准投资收益率;也就是说动态、静态指标全都不合格。扩展资料:项目投资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部分。技术评价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原材料供应等生产条件的调查,确定产品方案和合理生产规模。根据项目的生产技术要求,对各种可能拟定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论证,从而确定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评价是项目评价的核心,分为企业经济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企业经济评价亦称财务评价,它从企业角度出发,按照国内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出项目在财务上的获利能力,以说明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按照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计算项目的国民经济效果,以说明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社会评价是分析项目对国防、政治、文化、环境、生态、劳动就业、储蓄等方面的影响和效果。资金环节:资金使用环节的审计应注意分析项目实际投资额与概预算投资额的差异,发现项目建设成本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异,找到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成功或失误之处。应对概算调整和设计变更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因工程设计变更、材料代用而产生的预算变更,调整后技术上是否匹配,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挤入计划外项目和超标准建设办公福利设施情况;是否按照计划的规格、数量采购设备和材料,避免损失浪费;分析待摊投资的超支幅度和原因,有无滥发奖金,把乱摊派费用挤入建设项目投资;要进行损失浪费项目分析,分析造成建设项目损失浪费的原因及其对项目效益性的影响。效果环节:在资金使用环节,应重点审查项目竣工决算。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结算审计,审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总额,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首先,项目建设工程是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使用一定比例信贷资金的建设项目,时间越长项目承担的利息就越大。对建设工期的评价主要是将项目实际建设工期与对照标准比较,对照标准一般有项目计划建设工程和其他地区或单位类似工程的建设工期。通过对比,找到建设项目时间管理的差距,评价建设速度的快慢和建设工期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其次,应对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包括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建设项目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投产后的获利能力。另外,还需编制现金流量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评价项目贷款偿还能力。项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