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详见太原经济信息网2019年太原市国民经济发展综述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国民经济各行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十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年奋斗目标,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增长质量继续提高,地方财力迅速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率先发展取得新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895.49亿元,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11亿元,完成计划103.6%:增长20.4%,增幅高于计划0.4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0.21亿元,增长28.5%,增幅高于计划8.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03亿元,增长15.1%,增幅高于计划0.1个百分点;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3.72亿美元,下降0.6%。其中:出口总额21.17亿美元,下降19.5%:财政总收入163.01亿元,完成计划114.8%;增长35.8%,增幅高于计划17.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56.95亿元,完成计划116.2%增长33.6%,增幅高于计划18.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完成计划100.0%,增长12.0%,增幅与计划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完成计划103.3%;增长13.7%增幅高于计划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1%,低于计划1.9个百分点。二、“十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递增2019年,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顺利完成“十五”奋斗目标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五”时期的五年间,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由396.27亿元提高到895.49亿元,增加499.22亿元,年均递增14.0%;财政总收入由56.36亿元提高到163.01亿元,增加106.65亿元,年均递增2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90.51亿元提高到292.11亿元,增加201.60亿元,年均递增19.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山73.55提高到142.53,提高68.98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60.94亿元,年度投资由104.77亿元提高到438.51亿元,年均递增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89.42亿元提高到384.03亿元,增加194.61亿元,年均递增15.2%;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0.31亿美元提高到33.72亿美元,增加23.41亿美元,年均递增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19元提高到10476元,增加4457元,年均递增11.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43元提高到4402元,增加1759元,年均递增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五年上涨3.2%,年均上涨0.6%。十五”时期,成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增长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重为:2.2:48.1:49.7,第二、第三产业构成全市经济的主体。从发展趋势看:第一产业平稳发展。实现增加值19.99亿元,增长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2%,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领先发展。实现增加值430.67亿元,增长1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1%,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444.83亿元,增长1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7%,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从2001年开始,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经过几年的加速增长,目前正在从加速增长阶段向稳定增长阶段过渡,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二、继续优化农业结构,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预计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19.96亿元,林业产值1.42亿元,牧业产值11.44亿元,渔业产值0.27亿元。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我市继续实施“惠农”政策,农民种地热情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3.4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29千公顷,增长4.1%。粮食总产量为29.18万吨,其中:夏粮产量3.09万吨,秋粮产量26.09万吨。突出发展城市农业,蔬菜种植面积继续扩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1%:蔬菜产量为143.22万吨,增长3.4%。畜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肉类总产量6.51万吨,比上年增长9.1%;禽蛋产量4.32万吨,增长2.3%;牛奶产量9.44万吨,增长11.4%。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总产值620.87亿元、增加值148.14亿元,分别增长30.0%和29.9%;营业收入549.64亿元、上交税金29.96亿元,分别增长30.6%和58.5%。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壮大农村经济、改变农民的收入构成与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规模工业生产趋稳,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9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29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增幅比上年减缓3.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54.22亿元,增长40.0%;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38.73亿元,增长9.7%;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7.74亿元,增长19.8%:县属及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81.42亿元,增长28.2%。轻工业加速增长,完成增加值38.41亿元,增长40.0%,增幅快于上年14.9个百分点;重工业平稳发展,完成增加值253.70亿元,增长17.7%,增幅比上年减缓6.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为13.1:86.9,轻工业比例上升1.1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仍保持主体地位,完成工业增加值210.39亿元,增长16.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2.2%,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继续攀升。前11个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2.53,比上年同期提高13.31点;实现利润34.95亿元,增长26.0%;实现利税91.89亿元,增长22.5%。煤、焦、钢生产平稳,初步统计,全年原煤产量4070万吨,焦炭产量1196.8万吨,成品钢材产量434.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5.8%和8.4%。在重工业增速减缓的影响下,电力供应压力有所缓解。全年发电量149.4亿千瓦,比上年下降1.3%。四、投资增幅趋于平稳,市属投资比重较高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逐步从高位回落,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速比上年回落37.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21亿元,增长28.5%。增速回落22.9个百分点。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增长差距缩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差由上年的41.8个百分点下降为11.0个百分点,有效需求回升的均衡性有所提高。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如下:工业投资主体地位突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6亿元,增长7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9.55亿元,增长49.4%,其中:工业投资258.80亿元,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64.7%,增长50.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9.40亿元,增长1.8%,其中:房地产投资79.44亿元,增长5.4%。国有投资领先增长。国有投资完成232.39亿元,增长48.5%,非国有投资完成167.82亿元,增长8.4%。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的比例为58.1:41.9,国有投资比例较上年上升7.8个百分点。市属项目投资仍占有较高的份额。中央项目投资完成23.09亿元,增长32.1%;省属项目投资完成175.06亿元,增长97.6%;市属项日投资完成202.06亿元,下降1.6%。三项投资主体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份额分别为:5.8%、43.7%、50.5%。五、财政收入再创新高,金融运行持续平稳2019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市级财政完成98.79亿元,增长32.8%:县区财政完成64.22亿元,增长40.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6.95亿元,增长33.6%。一般预算支出执行72.03亿元,增长26.9%。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带动下,财政收入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第二产业较快增长,企业效益迅速攀升,使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1,5%和87.1%;第三产业繁荣,消费需求明显回升,使营业税比上年增长18.4%。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增强、骨干财源的壮大,为财政增收提供了保障。2019年,货币政策呈现“稳健”基调。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39.25亿元,比年初增长15.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9.14亿元,比年初增长9.6%,分别比上年回落8.2和5.3个百分点,存、贷款增长差由上年的8.6个百分点下降为5.7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491.48亿元,现金支出4361.41亿元,净回笼货币130.07亿元。六、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市场流通保持旺盛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68.04亿元,增长13.0%;县城消费品零售额6.00亿元,增长108.7%;县以下零售额9.99亿元,增长95.8%。从消费地域看,城市零售额占到全市的95.8%,城市消费主体仍然突出。但是由于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出现了城乡市场全面走旺的局面。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于城市零售额,城乡消费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七、市属外贸出口活跃,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受焦炭、金属镁出口量、平均出口价格下降,以及煤炭出口量减少的影响,地区出口出现下滑趋势。2019年,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3.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21.17亿美元,下降19.5%:进口12.55亿美元,增长64.2%,实现贸易顺差8.62亿美元。在面临出口政策调整,资源性、高能耗产品出口减少的情况下,我市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过市政府与各出口企业的共同努力,市级外贸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出口额在全地区的比重迅速上升。前11个月,市属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5.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2%。其中:出口3.36亿美元,增长31.9%;进口2.51亿美元,增长2.4倍。市级出口额占全地区出口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5%上升为17.4%。2019年,全市新批准成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5户,比上年增加8户,实际利用外资16490万美元,增长15.6%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改善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增长13.7%,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7个百分点,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由上年的100:41上升为100:42,呈现差距缩小趋势。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806元,比上年增长9.8%。消费多样化趋势明显,恩格尔系数为30.9%,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增长的有:食品支出增长5.5%,衣着支出增长24.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5.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3.4%,居住支出增长14.5%,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增长31.5%。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0.4%,交通及通信支出下降2.1%。储蓄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截止201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4.92亿元,比年初增长25.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950.39亿元,增长26.6%;农村居民储蓄74.53亿元,增长16.0%。九、物价指数温和上涨,消费价格总体平稳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1%,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与上年同期3.9%的上涨幅度相比,涨幅减缓2.8个百分点。物价水平回归平稳,经济形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了高增长低通涨的稳定运行格局。从分类价格指数看,呈现“五涨、—平、两降”的趋势。上涨的五类是:食品类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2.4%。持平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的两类是:衣着类下降3.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7%。物价运行的主要特点是:粮食需求增长逐步趋于平稳,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居住类、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烟酒及用品类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与上年相比有所同落。十、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二级以上天数增多2019年,我市共出现二级以上天气245天,比上年增加21天。市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39毫克/立方米,下降15.2%;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为0.077毫克/立方米,下降2.5%;二氧化氮浓度年口均值0.020毫克/立方米,下降9.1%。综合污染指数由上年的3.23下降到2.92,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9年,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写下了最后的一笔,随着“十—五”时期的来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迎来一个新的、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生产要素加速流动,有利于我市依托资源优势,承接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升竞争力;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我市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太原率先发展的支持力度,必将增强我市的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经济运行中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任务仍很艰巨。2019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创新意识,提升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十五”成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进一步加快太原率先发展步伐而继续努力。
齐昱珲2019-12-21 23:41: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相关问答
对外捐赠在增值税上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如果是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可抵扣.所得税方面,如果是非公益性或直接对受益人捐赠的,不能税前扣除或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但如果是通过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捐赠,取得相应凭据后,可以在当年会计利润*12%的范围内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也不得结转下年度扣除;国家当年有特殊政策的:如汶川地震等,通过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捐赠的,可税前全额扣除。
近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出现严重背离且差额逐渐拉大,目前差额已超过30%,也就是说超过30%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形成资本,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现象。一、两个“总额”的差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是非常相近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差额很小。两者之间区别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而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这个规模标准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早期的5万元到后来的50万元和最近的500万元。这个差额应该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小于资本形成总额,而不是形成GDP。过去这一部分所占比重也是很小,但现在这一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于资本形成总额的主要因素。用公式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规模以下投资额+无形资产投资额-购买以前年度产品额-土地交易金额=资本形成总额。在房地产热出现之前土地交易金额占很小比重,加上购买以前年度产品的比重更小,所以一般表现为资本形成总额略大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自从房地产热以来,两者出现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