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间投资占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
推荐回答
满意回答中提供的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数据是完全错误的。提醒各位网友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提供的数据,就算要采用也得先核实一下。因为没有上传附件功能,我只能以图片的形式把正确的数据提供给大家。大家尽可以去核实。
辛培乐2019-12-22 00:09:2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约比上年同期增长6万亿元。
符翠莉2019-12-22 00:37:33
-
根据材料二反映的信息,解决民间投资面临的问题,应着重分析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自身:应遵循市场规律,诚信合法经营,积极转变投资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二是政府:要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破除体制障碍,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
边剑飞2019-12-22 00:20:44
-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包括房产、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2、内容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自筹资金、国外基本建设贷款、专项基金、扩大再生产、利用企业折旧基金、国家更新改造措施拨款、企业自筹资金、国内外技术改造贷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3、类型不同。固定资产投资一般统计分析,是从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和效益的角度进行的宏观分析,包括投资供给量、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4、统计对象不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以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经济现象为统计对象,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投资、城镇集体经济单位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零星固定资产投资,城镇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来源不同。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第三产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龙存钰2019-12-21 23:59:37
-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特点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2004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投资增幅开始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前一、二、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3%、28.6%和27.7%。但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率看,2003年升到42.2%,是历史最高水平。资本形成率投资率为42.3%,仅次于1993年水平。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高位增长区间。非国有投资和国有投资“齐头并进”2000年以来,国有经济投资增长总体上呈现小幅回落态势,非国有投资增长动力逐渐恢复.2003年,集体经济、个体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增长33.8%、18.4%和50%,三者增量之和占全部投资增量的比重在70%以上,占据了首要地位。与此同时,国有投资再次表现出了较快增长势头。可以看出,我国非国有投资目前处于活跃期,加上国有投资的再度旺盛,从而共同推动全社会投资高速增长。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二基本建设投资成为增长重点从2001年开始,基本建设投资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基建投资增速呈持续上升状态,2003年达到29.7%;另「方面,基建投资在总投资增量中的比重是最大的,保持在43.4%。这主要是由于扩大内需政策重点虽然有一定的调整,但政策效果仍主要依靠基本建设投资体现,基建投资是投资增长的主体贡献部分。房地产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说明政府调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来看,政策性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力度有增强趋势,其优势是在经济偏冷时,对经济启动见效快,劣势是惯性较大,往往会造成经济过热、结构扭曲。三自筹和其他投资资金贡献度稳居高位2003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率为-15%,是继1992年-8.7%增速后的首次绝对下降。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全部投资资金中比重下降到4.6%,已经接近亚洲金融危机初期1998年4.2%的水平。国内贷款表现出高增长态势,增速每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连续两年增长20%以上,但比重仍仅为4%左右。自筹和其他资金增长稳中加快,2003年增长33%,比重升至70.5%。从各项资金的贡献率占投资资金增长率的比重来看?2003年,自筹和其他资金、国内贷款分别是75.2%和23.5%,占据了前两位。从资金来源情况可以看出:?1?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和比重同步下降,说明在外部环境趋好的情况下,投资资金结构发生了重要改变。2?银行贷款受利益驱动扩张较快,但同时受到政策因素制约,表现为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变动较小。3?自筹和其他资金强劲增长。一方面体现了市场主体追逐利润的合理投资动机,同时也说明片面压缩投资数量的行政手段可能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二、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受到的主要影响。一市场自发作用在多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一方面,消费需求多样化和结构升级带动了投资需求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带动基础设施、能源和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逐步表现活跃,新的投资领域日益扩大。但也应当注意,在当前市场价格信息反馈系统不健全、政府欠缺有效宏观调控手段的时候,投资增长带有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消费价格较低,表明消费因素对于经济和投资增长加速贡献不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虚热”。二是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受目前经济环境的制约,居民对服务业需求增长有限,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投资资金供给从资金来源特点上看,投资风险承担能力强的资金如:购房预付款和定金、非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各种方式的集资等不断增长,支持了投资增长率的提高。而风险承担能力弱的资金如: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国有企业的银行借款、债券资金等增长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宏观政策表现出控制经济体系风险的意愿,不再继续刺激投资增长。如银行贷款在2004年前三季度受政策调控影响已出现“惜贷、慎贷”现象。三经济发展预期预期是影响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预期方面:从2001年起,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率呈现连续上升的势头,面对良好的盈利状况,企业家投资信心得到增强。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2.9点。在政府管理预期方面: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等项任务的推动下,必然选择加大投资这项收效最快而责任最轻、最模糊的途径,从而获得政绩,并控制更多的资源。四政策环境影响1.在加入WTO后的市场规则调整过程中,投资主体的产权保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2.货币总量供给充足。首先,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具有适度扩张性,形成了一定的货币压力。其次,商业银行以加速放贷来降低不良资产比重的做法也加大了银行资金供给力度。3.政府对部分行业实行严格的调控政策。从2004年起,在半年多时间内不再批新增土地用于各种类型的商业开发项目,压缩城市拆迁规模,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加上信贷资金的收紧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资金的供给。三、政策建议宏观调控措施不应强调恢复行政审批和管制,而应当采用市场化的方式,着力于消除扭曲企业进行市场判断的干预因素。目前《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已颁布,对此应抓紧落实,真正确立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体地位。1.加强投资立法和执法,为投资主体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重点加强投资产权的独立性、投资收益权、投资所有权、投资契约的履行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强化政策执行中的透明度。2.加快政府部门的职能转换。一是加紧推进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革。二是坚决放弃“经营城市”的错误观念。各级政府不能成为商业性项目的投资主体。3.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一是调整不公平税赋。二是调节某些行业出口退税,遏制这些行业的投资过快增长。三是设立资源调节税种。如“高能耗资源使用税”等。四是在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和债券发行自主权的同时,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税。4.鼓励自发创立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和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自发的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支持发展法律、财会、评估和市场信息等中介服务组织,正确引导市场投资预期。
赵骏凯2019-12-21 23:40:27
相关问答
近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出现严重背离且差额逐渐拉大,目前差额已超过30%,也就是说超过30%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形成资本,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现象。一、两个“总额”的差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是非常相近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差额很小。两者之间区别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而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这个规模标准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早期的5万元到后来的50万元和最近的500万元。这个差额应该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小于资本形成总额,而不是形成GDP。过去这一部分所占比重也是很小,但现在这一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于资本形成总额的主要因素。用公式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规模以下投资额+无形资产投资额-购买以前年度产品额-土地交易金额=资本形成总额。在房地产热出现之前土地交易金额占很小比重,加上购买以前年度产品的比重更小,所以一般表现为资本形成总额略大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自从房地产热以来,两者出现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