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民与人口流动指的是什么

齐庆范 2019-12-21 18:56:00

推荐回答

移民,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作永久性居留,即定居下来。出国定居是人口跨越国界线的一种国际性流动行为,这种人口的移动也称为移民或国际移民。这就看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广义的移民概念来看,只要是改变了居住地点,这就算是移民了。从法律上讲,有些国家的移民主要是指是指国家跟国家之间的,移民主要指外国人。因为有些国家比较小,本国内部的迁移,意义不是很大。也有的国家比较注重法律的概念,规定在一个地方居住满多少时间,这样才会承认其为移民。显然,移民和流动人口是有区别的。流动人口可以指到一个地方旅游、看病、求职、经营,这些都可以算。但移民更强调居住的状况。比如,我们国家上一次人口普查酒吧在一个地方居住满半年的人作为流动人口加以登记。狭义的移民,一般指定居。强调移民和一般流动人口的区别有其特殊意义。一般的流动人口是不稳定的,有的只是临时的。但移民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都是稳定的。移民对于迁入的定居地会产生一定的归属感,而流动人口不一定会有。流动人口对当地的环境、文化等状况习惯与否不是非常重要,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作为移民,必须对当地的语言、文化适应起来。当然也有自己完全认为不好的,要想办法去干预它、改变它。这种情况下,如果迁入者自己比较强势,他就会用自己认为比较先进的文化来加以改造,创造出新的文化。出国定居属于国际移民的范畴,是指永久性地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居留;而短期居留是指短期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留学、探亲访友等。如华侨和外籍华人都是出国定居者,或者说属于移民,而短期到外国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公务访问和留学进修者则不属于出国定居的范畴。
黄益江2019-12-21 19:41:4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例如:你从中国,迁到美国,那么美国是迁入国。中国是迁出国。你这的提问,答案是:指人口迁入到这个国家。
    齐景凯2019-12-21 20:40:43
  • 村里搬迁移民是关民生的政府工作,也是项大的政府工作,到底是按人口算还是按户籍算,不是村委能够决定的,而是由当地县级政府所作出的决定。如何搬迁,按人口算还是按户籍算,肯定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你的问题,最好能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咨询。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黄盈椿2019-12-21 20:23:03
  • 环境移民指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因洪涝、干旱、泥石流、滑坡和地震等灾害性环境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称为“环境灾害移民”;因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可称为“生态移民”;因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可称为“环境污染移民”。环境移民的过程就是人口从人口压力大的区域向人口压力低的区域流动的过程。同时,人口对环境资源就是从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出发,把原来位于环境脆弱地区高度分散的人口,通过移民的方式,使他们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村镇,在生态脆弱地区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生态移民-自愿原则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民意、民俗。移民新村的建设不但生活条件齐全,而且教育、卫生等均须统筹考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生态移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物色接受地和解决安置问题。
    齐新良2019-12-21 20:00:15
  • 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走向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西部大开发对人口合理流动导向的社会意义罗玉达贵州大学哲学系,贵州贵阳550025作者简介:罗玉达1958-,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摘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基本特点及其走向;农村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对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实现人口正态分布的社会意义。认为“民工潮”现象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现象,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是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契机,只能疏导,不能压抑和堵截;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提供了大思路和历史性机遇。关键词:农村人口流动;西部大开发;人口正态分布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0005-0043-05当代中国出现的人口流动大潮,与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一致,开始于八十年代初,以后以逐年递增的趋势迅猛发展,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形成波澜壮阔的局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这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现象,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正确认识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不打算对人口流动的所有社会现象进行概念的诠释,只就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基本特点及走向,以及它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对人口合理流动,实现正态分布的社会意义等作一些相关的社会学描述与分析。一、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基本特点及其走向中国人口流动,主要的是农村人口流动。广大农村人口在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推动下,从乡村涌向城市,从落后省区向发达省区流动。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多数属户籍未动而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打工、经商等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又没有永久性迁居的移动人口。是什么原因和力量使得众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家乡,离开土地外出求生存、求发展呢?从内在需求来讲,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渴望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从土地上游离出来寻找新的生存发展空间。黑土地、黄土地承载不起过多的庄稼汉这一严酷的现实,促使农民到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去谋取职业。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催化下,城市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突破了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封闭模式,使企业获得招工、用工、工资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民离开土地异地就业的大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使农民获得了对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权,再加上务农与从事非农职业比较利益的驱动,对城市和发达地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向往,就促使新一代农民告别传统的宗法家族组织及其生活方式,摆脱土地的束缚,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可见,市场经济是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动力。据有关专家分析,在中国12•5亿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身份的人口,其中有7•9亿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占总数的88•4%,另有1•05亿农业户口的人住在城镇。在7•97亿人中,真正搞饭吃的就业人口有5•23亿人,其余2•74亿人是未成年人和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5•23亿农村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劳动的有4•6亿多人,其余6000万人口从事非农业劳动。可见,外出打工求生的农民活跃在经济战场的各条战线上,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第二,从流出地来说,农村人口流动,为农村中过剩的劳动力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大大地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农民外出打工不仅赚到了票子,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做工、做事,在发达地区、在城市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开阔了眼界,改变了价值观念。通过外出民工带回家乡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全新的观念而带动一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例子是很多的。许多农民在多年的打工生涯中,实现了从“打工”变经营,从帮工变“老板”的演变。许多家庭“出去一人,全家脱贫”;有的农民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来会办厂”,成了农民企业家。可见,农民流动的自身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据有的专家估计,每年全国仅“打工族”创造的社会财富就高达30亿元以上。全国外出打工的农民一年挣回的钱在500亿元以上。单是四川省外出打工的农民每年寄回家乡的款项就在50~60亿元左右,其中从省外汇回的占91%。贵州外出打工的农民寄回的款项也在20亿元以上。可见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可以用于支援当地农村生产和生活的资金。外出打工的农民也是文明的使者,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示范者,通过他们,城市文明就会逐渐渗透到广大的农村地区,悄然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第三,农民进城打工,有力地冲破了城乡分割的结构,打破了人才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陈规戒律,推动了城市劳动力的职业竞争,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一个巨大的推力。当然,农民进城谋生,也给城市职工,尤其是下岗职工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心理压力。一般地说,农民工选择的职业是城市职工不屑一顾的苦、脏、累或收入较低的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和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发育,以及城市用工制度的进一步放开,新一代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谋生技能也会提高,他们会在更多的领域大显身手,与城市职工在职业上会形成竞争局面,这样又会推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人口流动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第四,农村人口的流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实质是农业现代化,是农民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国的现代化。解决好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民工潮正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民工潮是农民的觉醒,它表明了中国农民向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隔离、两个天地不平等格局的挑战。民工潮现象既反映了农村就业不充分,又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滞后。我们应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因势利导,着眼于广大的农村,着眼于全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给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缓解因农村人口流动给城市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造成的人口挤压分布态势。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实现人口正态分布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三、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对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实现人口正态分布的社会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2•5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分布呈东密西疏的极不合理状态,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特征。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实现人口正态分布,东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有着多方面的社会意义。从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民问题的角度来看,它也是一种大思路、大战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本质上就是农业和农民问题,农业和农民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如果把西方现代化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完全移置到中国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我国人口众多,主要是农村人口多,占了全国人口的80%,如果一下子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现代化的经营式农业,那么,从土地上游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猛增到4~5亿,这么多人的就业怎么解决?因此,我们只能走逐步推进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道路。西部大开发,为生态农业、复种农业、立体农业、多种经营农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大开发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两项建设将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各部委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将要支持的建设项目,加上在国家金融信贷、税收政策支持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牵动和吸引许多国内外企业家到西部去投资开发的项目,西部10省区市自身的建设投入,将会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广阔的就业门路,开启新的生存发展空间。这样一来,就会改变西部农村人口流动的方向。哪里有投资,哪里就有工作干,有钱挣,流动的农民工就会涌向那里去谋生。既然家门口能挣钱致富,何必大老远往东部沿海跑呢?那时就会出现农村流动人口在西部省际间流动,甚至会出现我国中部和东部省区的农民建筑队、打工队向西开拔的局面,出现高层次人才从“孔雀东南飞”改向“孔雀向西飞”的格局,从而逐渐缓解民工潮由西向东挤压的态势,实现中国人口东、中、西部地区正态分布的理想状态,从而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动态均衡推进的发展模式。当然,这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它有赖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程度。总之,当代中国出现的人口流动浪潮,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力度、进程、战略指向,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现象,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人口流动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民问题,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参考文献:〔1〕全国有多少“真正的农民”〔N〕.报刊文摘,1994-1-17.〔2〕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4.〔3〕郑杭生、洪大用.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A.199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C〕.〔4〕黄平、E•克莱尔.对农业的促进或冲击:中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村级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83.P71.〔5〕严善平.中国九十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及其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82.P71.〔6〕周毅.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和对策〔J〕.社会学研究,19983.P85.责任编辑:闵军TheTrendofPopulationFlowfromtheCountryinChinaandItsInfluenceonSocialDevelopment。
    龚家裕2019-12-21 19:17:5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