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如果一国价格水平相对于另一国价格水平上升,则该国货币贬值。

童贞翔 2019-11-05 19:29:00

推荐回答

货币贬值首先会提高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并通过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替代作用,使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也会提高,物价水平的提高将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从而导致对名义货币余额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通过出售商品和金融资产来满足增加的名义货币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效应只有在货币供应缩减或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否则,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冲抵了由本币贬值引起的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国际收支将得不到改善甚至会更加恶化。货币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只有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其次,出口扩张引起国民收入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并且,边际吸收倾向应小于100%,贬值时增加的国民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吸收分析法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搭配方案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存在闲置资源,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如不存在闲置资源,则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原理告诉我们,闲置资源的存在是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条件,但分析近几年汇率贬值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实际状况,资本短缺的“瓶颈”效应是导致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的重要原因。尽管金融危机中,伴随汇率下跌,导致生产衰退形成工人失业,但与汇率下跌同时出现的是大量资本外流,劳动力资源闲置与资本短缺同时并存,资本的短缺限制了闲置资源的利用,形不成新的生产能力来增加国民收入,同时,本应紧缩由消费与投资形成的总吸收却难以缩减,很难保证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00%,因此,尽管货币贬值,也改善不了国际收支状况。
章见文2019-11-05 20:02:1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相关问答

汇率和汇率制度转孔德俊一、什么是外汇汇率外汇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由于国际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往来,各国之间需要办理国际结算,所以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规定有一个汇率。折算两个国家的货币,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存在着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方法。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叫做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采用间接标价法。用1个单位或l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叫做间接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是随着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英国和美国都是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汇率定值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一国出口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技术贸易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的竞争力,而且还关系到一国金融资产的国际相对收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因此,汇率是国际经济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是如何决定的既然汇率如此重要,那么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是怎样决定的呢?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虽然汇率的表现形式是两国和几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但是,其内涵或价值决定的基础,实质上是反映不同国家商品的相对价格,即以国内外物价对比的购买力平价作为汇率定值的基础。而不是不同国家货币本身的相对价格,因为纸币本身是无价值的。在现实生活中,汇率还受制于外汇供求、国防收支状况及货币政策的影响。比如,若其他条件不变,当国际金融市场上对某一外汇如美元的需求增加,其汇率如美元价格则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同时,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意味着该国外汇供应的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外汇价格就可能下降,本国货币则可能升值。反之,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由于该国的外汇供给减少,则外汇价格就会升值,本国货币汇率就会贬值。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汇率变动的,还有一国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价格政策。例如,当一国纸币发行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结果将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和外汇价格的上升。又如,当一国提高利率,不仅能促使外资的流入,而且也会导致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该国本币价格就会上升;相反,利率调低,又会导致资金流出,本币汇率就可能贬值。此外,政局的变动以及各种投机活动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化。三、国际上有哪几种主要的汇率制度从历史上看,国际上主要存在着两种汇率制度,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1.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地区货币兑换别国地区货币的比率基本上是固定的,在国际货币市场上这种汇率不能自由变动。纵观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固定汇率制度义可分为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和黄金——美元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在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下,每一货币单位均有法定的含金量,两国货币间的比价就是两种货币含金量之比,这是决定货币汇率的标准。例如,1929年以前,英国规定的1英镑金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喱grain,美国规定的l美元金币的含金量为23.22喱grain,英镑与美元的比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等于4.8665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大致以黄金输送点为界域,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金本位制的瓦解,这种固定汇率制已经不复存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止,国际上一直实行的是黄金——美元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其特点是采取双挂钩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维持固定平价。具体规定为:11美元纸币含金量为0.888671克,其他同家也相应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如英国1946年规定1英镑纸币的含金量为3.58134克,因而两国纸币含金量之比就成为汇率决定的基础。例如,英镑与美元的汇率为3.58134/0.888671=4.03,即1英镑等于4.03美元。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的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其货币平价上下限的1%。否则,为维持汇率的稳定,其他各成员国有责任进行干预。2.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可以根据供求关系而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在这种汇率制度下,各国汇率的波动幅度不限,也不承担维护浮动幅度的义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通过汇率变动自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已有很长的历史。在金本位制时,英、美、法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实行过浮动汇率制。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发展,各国汇率浮动方式更加灵活和复杂。1971年8月,国际主要货币之间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到1973年3月各国完全公开实行了浮动汇率制。日前存在的主要浮动方式有:完全按照外汇市场供求情况而自由变动和自发调节的自由浮动方式,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方式,欧共体区域性货币集团的联合浮动方式,还有不与任何国家采取联合行动的单独浮动方式。1994年1月1日以前,人民币汇率是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调整和公布。1994年1月1日之后,我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同时受中央银行的管理与调控。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