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而是有利有弊的,具体如下:负面影响: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2.带来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6.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该国的通货膨胀。7.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高额的外汇储备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8.引致流动性过剩高额的外汇储备规模是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太大问题。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三,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黄睿杰2019-11-05 20:37:0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的外汇储备既不以现金形式保存起来,也不放在外国的银行里面。而是以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的形式储备起来。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据估计,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扩展资料:中国外汇储备的使用:1、通过外汇储备规模的减少实现部分外汇储备的市场化的民间运用。基本思路是中央银行向公众卖出外汇储备,收回人民币,卖出的外汇储备留在公众手中,由专业公司、部门或民间自主进行管理运作。2、对属于非财政性资金的外汇储备部分,合理拓宽投资渠道。基本思路是在保持外汇储备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采取更为积极的投资组合策略,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保守的投资是欧美的主权债和金融债,相对积极的投资会涉及其他信用评级一般的证券,更为积极的投资可涉及企业股权和不动产。在进行投资组合拓展时,要借鉴国际经验,谨慎选择。列举几个重视程度不够的资产运用方式。3、对属于财政性资金的外汇储备部分,探索进行财政性使用,可以消费或者划拨。基本思路是让央行“铸币税”性质的外汇储备转化为财政资金。操作办法有两种:中央银行直接用外汇购买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国债,财政部由此得到的外汇,可作为财政资金花掉。我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府投入相对较低,财政可以利用得到的外汇进口相关物资和设备。4、财政性地使用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部分直接表现为财政收入,可以当作财政资金使用。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
连保健2019-11-05 20:54:46
-
在央行,银行可以存入外币,例如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外币存款准备金,而且存入操作使央行资产负债同时增加。在央行可以结汇,结汇客户总资产不变币种变化,而央行资产不变、外币存款增加、本币存款减少。对央行而言,存入和结汇在市场上合为一个过程,即央行收走外币而银行拿到人民币准备金存款。如果增加一个假想的银行在央行处存放外币的环节,过程便更清楚。人行可以贷出外币,导致央行资产减少“外币现金”增加“外币贷款”。如果央行贷出的这笔“外币现金”被存回人行,那么人行的“外币现金”就回到贷出前的水平,“外币贷款”还在,央行负债侧增加“外币存款”。这和商业银行贷出纸币后又有客户存入纸币的情形相同。有人或许会问,如果央行可以这样子扩充外币存款,那么世界上不就不会有美元短缺了么,泰国央行只要给自己国内的机构放一笔美元贷款,境内美元的数量不久增加了么,为什么还会出现美元不足?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在于没有意识到,即使泰国央行创造出很多美元存款出来让本国银行、企业、甚至个人持有,当本国银行客户将美元转移至境外或者取出纸币时,真正能够转移和被取出的仍然是泰国央行和银行资产侧“美元现金”的部分。这和本币体系下客户在不同银行间转帐会导致银行资产侧准备金的移动,以及客户在提取纸币时会导致银行库存现金减少是一样的。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人行一旦将“外币现金”贷出或投资,便不能阻止“外币现金”不回到人行这里成为外币存款。可以想象人行买入在美国的花旗银行新发行的美元债券,而花旗银行将获得的美元现金汇入中国在央行存放,这里的花旗银行当然也可以是国开行,债券当然可以是股权。回流的速度当然取决于人行的对手方的情况和想法了,链条也可能很长,外币现金甚至可以消失比如人行持有的外币现金是联储负债侧的国外存款,买入花旗银行债券后这笔国外存款也就归了花旗银行,而花旗银行如果归还联储债务,那么这笔国外存款也就消失了,但回流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人行无法跟踪自己当初放贷出去的现金有什么编号和特征。无论是人行一开始的外币存款还是“外币现金”放出后又回流形成的外币存款,只要外币存款被结汇成人民币准备金存款,就是一个结汇过程。由于人行无法区分初始外币存款和回流外币存款,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初始”外币存款完全可能是再早先“外币现金”回流的结果,因此人行根本无法区分“初次结汇”和“二次结汇”,而只有“结汇”。除非人行满足于持有外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及其超低的收益率,否则“二次结汇”都不可能完全的避免。如果认为借贷或者股权投资外币现金给国开行会导致可怕的二次结汇,那么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也干脆不要持有好了,也不要责怪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如何低。所以,既不应该因害怕“二次结汇”就放弃某些行动,也不应该因为采取某些行动会导致所谓“二次结汇”而对其横加指责,二次结汇就是正常的结汇,正常采取应对准备金过多的措施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即可,无需惊慌失措。结汇把挤提中纸币不能满足储户取款数量的问题转化为纸币在么价格上兑换存款的问题。在典型的挤提情形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认购债券导致自身存款大于纸币数量,发生挤提时需要以满足1:1的存款/纸币提取关系,会因无法应对提款需求而倒闭。而对于外币和结汇后的本币而言,即使自身的“外币现金”少于结汇后人民币所对应的外币金额,但在银行纷纷兑换外币时,央行可以将本币贬值,这点和经典挤提是不同的。如果央行试图稳定汇率,也就是把本币和外币提取关系固定化,那么又会还原到经典挤提场景,而这也就更说明央行动用外币资产借贷和股权投资都是很正常的银行业务。对于央行资产的变大,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是“这是不是结汇的错”,而应该考虑为什么市场参与者总找央行结汇而不是把外币投回国外,或者央行总是愿意结汇。对于央行资产的运用,应该提出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投资和借贷”,而是“投资了谁”和“把钱借给了谁”。如果开行被人行以外币注资后选择结汇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结汇会导致央行的人民币准备金存款总量增加。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个增加人民币准备金存款的办法,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央行为什么不直接用人民币注资国开行,在资产侧增加人民币股权,负债侧增加人民币准备金,以及为什么不直接降准呢?而如果开行选择不结汇,而是将外币在国外使用,其结果当然是央行资产侧的“外币现金”资产被转移走,央行就成了一个月末遭遇了“拉存款”的商业银行。前者相当于央行的“外币现金”不变,但总资产负债变大,后者相当于总资产不变,但“外币现金”减少,两者都使央行面临的银行意义上的流动性风险变大,这当然还是在投资开行不赔钱的前提下。外汇储备投资股权当然不是新闻,但以大金额投资未上市的国开行,其面临的问题和通过二级市场投资几家美国大型上市公司是不同的。商业银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来避免挤提的风险,需要持有流动性好的债券,以及合理安排贷款的到期期限,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卖出国债或收回贷款,获取现金应对挤提。而如果央行需要稳定汇率,也就是如同商业银行应对挤提一样采取措施,对国开行的股权投资基本上完全无法用来稳定市场,因为很难迅速找到国外买家,而且国外买家甚至会抱着出大乱子捡便宜的心态作壁上观甚至落井下石。如果开行结汇了,人行可以要求开行不得购汇,算是稳住了人行投资的那块股份,但如果开行早就把外币拿到国外花了,那么开行不购汇也无济于事,因为外币现金事实上的确少了。当然,注资国开行肯定有其他的目的,包括支持经济发展或者支持国开行转型等,但要意识到其中暗藏的流动性风险。此外,如果外汇储备的资产当中含有大量诸如对国开行、进出口行以及其他机构的投资,那么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这部分资产在危机当中的流动性是大大低于美国国债的。同样规模的外汇储备,在全都由美国国债组成和全都由国开行股权组成的两种情形下,虽然金额相同,但变现难易程度迥异。还有,如果3.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或者即将成为这样的投资,那么所谓外汇储备留几千亿美元就足够的说法就不成立了,因为除了应对国际收支还要应对潜在的“接盘”需要。
龚小芹2019-11-05 20:19:31
-
外汇包括政府所有的,企业所有的,银行有的,个人所有的。国家用外汇储备给银行注资就相当于将政府所持有的部分外汇给银行,充实银行的资本金,这样银行就有更多的外汇可供外汇放贷、偿还外汇债务或对外投资收购,包括回购以外汇计价的本行股份等。在我国国家的外汇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直接动用国家储备的外汇,不涉及货币兑换,只对国家所持的外汇储备总额和该种外汇的流通有影响,不影响本国货币。的一些想法不对,中国的银行并不是只在国内经营,有着广泛的海外业务,四大国有银行都涉足海外,尤其是中国银行,本来就只在境外经营,随着改革开放才在国内开展业务,当年银行业改革的时候就有“工行下乡,农行进城,建行拆墙,中行回国”之说,四大银行改组为商业银行,对外业务也自然随之水涨船高。此外,中国企业收购外国公司也是要用外汇的,这时候就需要银行提供外汇贷款,或者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比如收购外国的金融机构,或向外国企业个人提供贷款,也包括从外国企业哪里回购股份。尤其是近期西方金融危机,许多企业陷入困难,正是对外收购的大好机会。人民币在海外是有流通的,只不过流通量并不大,此外企业个人也都可以持有外汇。人民银行并不管理外汇,只管理人民币的金融事务,外汇管理局才是外汇的管理单位,国家是绝对不会注销外汇的,因为外汇是外国政府发行,是外国政府的金融信用,注销外汇只会给本国带来损失。
龙平久2019-11-05 20: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