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挑战,是正在北京召开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的主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指出,气候变化让我们又多了一个立即采取紧急行动的理由。当前最急迫的是我们对于全球变暖还缺少基本的认知,气温升高到底会改变些什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气候变暖将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如: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以负面影响为主。种植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大,如果降水量不明显增加,将会使我国农牧交错带南扩。东北与内蒙古相接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70公里左右,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150公里左右,西北部农牧交错带界线将南移20公里左右,草原的面积将因此增加。但农牧过渡带是潜在的沙漠化地区,沙化威胁巨大。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中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气候变暖同样对昆虫、杂草有利,这使得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增大。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年平均温度增加1°C,大于10°C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就延长15天,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也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公里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水将变得更少更脏。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我国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少;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最大,以辽河流域增幅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全球变暖还使得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在干旱年份,气候变暖引起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形势,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的地区。预计2019——2030年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200亿立方米,2050年将缺水100亿立方米。全球变暖将使降水变率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也会促进河流里污染物沉积、废弃物分解,进而使水质下降。个人生活质量将会下降。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将更加明显,高温使得病毒、细菌、寄生虫、敏感原更活跃,同时它也会损害人的精神、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高温热浪的增加将使与热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增加。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对贫穷地区的人口将是最大的。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居住在河边和海岸带的居民受气候变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因高温、多雨而加剧。人口居住密度很高的低海拔海岸区的城市,更是经常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在我国,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更严重。
齐有利2019-11-03 18:00:1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第一,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来看主要是臭氧层空洞所造成的,那么人类就应该减少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品.第二,就是多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自然的天平更加倾向大自然.第三,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燃料,提倡使用绿色燃料,例如酒精汽油等。
符胜忠2019-11-03 18:37:18
-
一、气候变暖的非病原性疾病负面影响一热浪影响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最直接影响是使热浪冲击频繁或严重程度增加,热浪、高温使病菌、病毒、寄生虫更加活跃,会损害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导致与热浪相关的心脏、呼吸道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这种影响对老人、儿童、对发展中国家贫穷的群体尤为显著。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全球死于酷热的人将增加1倍。人们对气候变暖与死亡率变化做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热阈”的概念,当气温升高超过“热阈”时,死亡率显著增加。例如,美国洛杉矶在受热浪袭击期间,85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是平常的8倍。上海1980-198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夏季气温超过34℃,死亡率急剧上升。1998年上海经历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热浪7月8日-20日、8月1-3日、8月7-17日、8月23-25日,热浪期间的死亡率是平常的2-3倍。葡萄牙、日本、加拿大、埃及等国进行的类似研究也发现有相同的规律。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牙随温度升高日死亡人数增加,极端最高气温与最大死亡人数相对应。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城市大于郊区、农村。由于热岛效应,城市市区的高温不但高,而且持续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危害大。二光化学影响气候变暖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造成光化气雾等有害氧化剂增加并诱发一些疾病。如眼睛炎症、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紫外线能有效地杀死细菌、病毒,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利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但紫外线过量会危及人体健康。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氟氯烃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臭氧层使之变薄,导致地面的紫外线增加,特别是UV-B增加,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会引发白内障、皮肤癌等疾病。某些类型的白内障与UV-B累积曝光量有直接关系。平流层臭氧量每减少1%,则伴随UV-B增加,白内障患者增加0.6%。美国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臭氧量减少而增加的UV-B,会使白种人皮肤癌患病率约增加3%。过量UV紫外线辐射损害NDA基因中毒,使子细胞突变,导致诱发皮肤癌。有的研究表明,过量的UV-B辐射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二、气候变暖助长病原性媒介疾病的传播许多病原性媒介疾病属于温度敏感型疾病,气候变暖助长了某些媒介传染病的传播。助长虫媒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疾病是病原体由虫媒作为中间宿主或寄生繁殖,继而传播到人的疾病。气候变暖引起气候带的改变,热带的边界扩大到亚热带,会引起虫媒疾病传播的地理分布扩大,使发病区向北推移,增加了虫媒疾病的传播。例如我国江南一带的恙虫病,1989年、1990年在天津出现,将恙虫病的流行区向北推移4个纬度。气候变暖及其造成的极端气候事件,给生态平衡,尤其是微生物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改变了某些虫媒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分布及流行病的发病率,会对疟疾、丝虫病、吸血虫病、登革热、黄热病、裂谷热、脑炎等虫媒疾病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一些虫媒疾病死灰复燃。如在美国已经绝迹的疟蚊因气候变暖又在一些地区出现。伴随气候变暖,登革热在有些地方卷土重来,在已经灭绝的加勒比地区、巴西、秘鲁等国再次出现。我国近20年来,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也先后爆发了登革热。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登革热正在全球流行,每年约死亡2万人,威胁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约5000万至1亿人的生命。伴随气候变暖,疟疾、吸血虫病、登革热等虫媒疾病将殃及40%-50%世界人口的健康。助长动物传媒疾病的传播:由于气候变暖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助长动物传媒疾病的病原体的存活变异、传播。伴随温带气候变暖,使感染或携带病原体的啮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扩大,每年的危害期延长,使传染病区扩散。有的动物携带的病原体或病毒会传染给人类,形成人畜共患疾病。如艾滋病源于非洲灵长类动物;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而尼巴病是马来西亚带有病毒的蝙蝠将病毒传染给猪又传染给人的。助长水媒疾病的传播:气候变暖可能使水质恶化或引起洪水泛滥而助长一些水媒疾病的传播。在降水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饮用的地表水质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饮用后,易患皮肤病、肠胃疾病等水媒传染疾病。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水短缺加重,卫生条件差,人的抵抗力下降,会使霍乱、痢疾等水媒传染疾病流行。例如,1991年霍乱袭击了秘鲁,并迅速沿着秘鲁2000km的海岸线蔓延至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巴西等19个拉美国家,导致50多万人患霍乱病,死亡近5000人。随着气候变暖,病原体将突破其原有的寄生、感染分布区域,并可能形成新的传染病的病原体。据世界卫组织的报告,在过去20年至少新出现30种新的传染病。各种新传染病病毒的出现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气候变暖扰乱了病毒巢穴的结果,一些原本寄居在野生动物身上,活动于封闭世界的未知病毒,由于人类活动的进程使我们遭遇了它们。新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影响最具危害性。例如,1976年首次爆发军团菌的221例病例中,死亡34人,死亡率高达15.6%;1981年美国首先发现的艾滋病,现在遍布全世界,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者超过4000万人。美国科学家警告,气候持续变暖,一些未知病毒可能何复苏并四处传播,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巨大的灾难。三、厄尔尼诺现象与人类疾病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大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造成的复杂气候现象,每隔2-7年发生1次,它引起的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事件,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有害乃至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疟疾等疾病的传播。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一些专家就厄尔尼诺现象与疟疾流行的关系做了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第一年,委内瑞拉的疟疾患者增加37%、哥伦比亚的疟疾患者增加35.1%。在1997-1998年在厄尔尼诺现象活动高潮区,索马里、肯尼亚、厄瓜多尔出现高温、洪水成灾,有8.9万人感染上裂谷热病;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大面积干旱,引起疟疾和猩红热病爆发,造成许多人死亡。四、SARS、禽流感与气候变化的可能关系传统医学和现代流行病学都认为,传染病的发生、蔓延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等与SARS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在SARS病毒爆发9-10天日最高气温相对较低26℃以下,气温日较差较小,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有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反之,不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将我国大陆逐日SARS确诊病例数统计图与北京、广州同期最高气温的演变曲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个城市SARS高发阶段的2月和4月份所对应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9-24℃时,是SARS病毒滋生和传播的有利气候条件;而当月平均最高为20-23℃时对SARS传播最为有利。研究还发现当气温日较差小时,有利于SARS的发生、发展;当气温日较差大时,则不利于SARS的迅速发生和发展。空气潮湿可能是SARS病毒繁殖的有利因素之一。中外一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助长禽流感。在禽流感的传播过程中,气候因素肯定起作用。候鸟已成为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病媒,而候鸟的生活习性与气候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均指出,禽流感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我国97%的人禽流感个例都发生在亚热带季风区,很可能与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禽流感病毒最适宜传播温度为10-20℃。五、不确定性评估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还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一通常气候变化是伴随其他环境变化,大部分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受到遗传、自身身体素质、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把气候因素的致病作用,从综合致病因素中分离出来是困难的。二在预测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时,很难准确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化时,社会、经济、人口、科学技术、健康、保健等的可能变化。这给研究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带来很大的困难。三人类健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以由人类的内源特征引起,也可以由人类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性的有关环境引起。确定人类健康对气候变化影应的敏感性很困难。四模拟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存在“正常值”本身就具有统计变化;数值模式中的一些关键数值是近似选取的,因知识尚不完备而不可避免出现模式结构的不完善。六、对策如上所述,气候变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回避的,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措施,减排二氧化碳、增加碳汇,从源头减缓气候变暖及其减少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二面对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挑战,我们不但在卫生防疫上,通过经济等手段,改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现有水平;也要从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气候上采取共同行动。三建立气象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气候变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影响的机理的综合研究;加强对主要流行病、传染病的气候风险评估和气候区划研究。主要侧重研究疾病滋生、传播、爆发过程与气候的关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健康疫情、气候变化数据库。研究应对气候变暖的医疗技术等。四建立集气象、环境和疫情系统为一体化的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建立人体健康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气象学科建设,进一步开展医疗气象预报。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宣传、教育社会对气候变暖及其危及人类建康的关注,提高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气候的意识,政府和人民携手减缓气候变暖,保障人类健康。六气候变暖危及人类健康无国界,要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抗御气候变暖、造福人类健康能力。
连伟智2019-11-03 18:19:02
-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黄白燕2019-11-03 17:01:29
-
一、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二、气候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三、生态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由此也间接给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中国东北过夏天,全球气候变暖使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延长,返回时间也推后,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破坏生态。还要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的出现。四、农作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五、政治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排放燃油的结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减排”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焦点问题。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六、人类健康: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贾黎黎2019-11-03 16: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