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相亲都是不是为了爱情,而是谈条件,为什么有很多中国人不要爱情呢?

赵鹤飞 2019-11-03 16:39:00

推荐回答

呵呵,,稍微有点悲伤吧,,不过呢,一般相亲还需要来人相处一段时间,有感觉了,,就会结婚啥的,,婚后再进行进一步磨合。即使你自己找的对象,俩人相处到结婚。婚后就和搞对象不一样了,俩人也需要磨合。所以,,重点不是自己找还是相亲,,而是找一个和自己真真能过日子,,对自己事业,父母好的另一半!!。
窦连玉2019-11-03 17:01:2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爱情并没有确切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不一样,相亲走到一起的婚姻也是爱情,因为相亲的方式让彼此走到一起,了解对方。
    车建侯2019-11-03 17:00:43
  • 不相信,相亲得不到爱情,大多数都只是因为合适。大城市里谈恋爱的路,是从一开始就被堵“死”的。没时间、没条件认识新人,公司不允许办公室恋情。着急恋爱和结婚的人,大部分选择了相亲。向来极度反感通过相亲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决定一生的幸福。谁都希望遇上一个自己喜欢而对方也恰好喜欢自己的人,然而有的时候遇上一个你喜欢却深知你们之间不可能的人更加可怕。而有的人可遇不可求、唯一能求的就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信世间万物的来去自有它的时间,缘分也是。与其随随便便找一个人,以婚姻为枷锁拴住彼此,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互折磨,倒不如一个人自由自在、轻松惬意。女生就算是相亲,但总还是带着浪漫的憧憬的,但男人更多的是现实考虑。在他们心里,更多的就是做一个算术题:合适么?吃亏么?赚到了么?前路漫漫,相信会有那么一个人能让你的心再次颤动,有种对方轻轻推开了自己心灵深处一扇关闭已久的门的惊喜与兴奋,勾起来往日的憧憬和向往,符合心中的理想和眼光,心甘情愿的卸下心中盔甲、放弃单身生活,步入婚姻殿堂,因为你知道非她不可,错过了将是一生遗憾。我一直都相信,三观不合的人真的没法在一起吃一顿完整的饭。直男癌,抠门,愤青,狭隘,偏见,吹嘘拍马,什么歪三观都能在相亲里遇到。对女方来说,都是给他加分或者减分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是三观啊,决定在一起之后是鸡犬不宁还是情投意合。所以不要相亲,都是奇葩。
    齐新萍2019-11-03 16:54:51

相关问答

这要从中国历史慢满说,说完你就明白了。秦作为统一的大帝国虽很短暂,但秦的影响非常大。至两汉时期,北方和西北各族还称汉朝人为“秦人”,而汉朝人自称“中国人”。当时边疆各民族也往往称汉朝郡县之民为“汉人”,但它还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它的意思是“汉朝的人”。不过汉时已出现“胡汉”、“越汉”、“夷汉”等合称,大概已初具族称含义。及至魏晋,中央政权统治下的汉族人自称“中国人”、“晋人”,但边疆各族却仍称之为“汉人”。显然,这时“汉人”称呼,已具有比较明确的民族含义了。不过也就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人”作为民族的概念,为汉族和非汉族所接受。同时,作为以前中央政权统治下的汉族自称的“中国人”,这时已为居于汉地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所共享。这是东汉以来边疆各族内迁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的结果。以“五胡”为代表的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据有以两京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接受先进的汉文化,自称“中国皇帝”,与晋室争正统。这样,具有文化优越感而基于地域概念的“中国”、“中国人”就不再适应于居于内地的汉族所专有了。中国”或“中国人”为入居内地的各族所共享后,作为统治民族的非汉族为了将汉族区别开来,即用“汉”或“汉人”来专称汉族。这样,“汉”或“汉人”就成为一个正式的民族概念。唐时少数民族出现了“蕃”的称谓,与汉族合称“蕃汉”。五代继唐,依旧有“蕃汉”之称,宋时亦沿用。至元代,由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原先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已被完全汉化,被称为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