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中国为什么关系搞不好

龚学进 2019-12-21 18:11:00

推荐回答

越南和中国打过仗,惨败,当然没有什么好印象了。印度同越南,对中国印象也不好。因为在西藏有领土争议地区。朝鲜和俄罗斯和中国关系不错外蒙古和中国关系也很好。还有就是缅甸和老挝和中国关系也蛮好的。小日本就不说了。韩国嘛算是发达国家。有点看不起发展中国家。在朝鲜问题上和中国也有不同意见。就国家关系相比日本好多了。
龙学锋2019-12-21 18:21:3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北半球2019年末开始的冬天有些寒冷和漫长。中国北方暴雪不断,雪灾频发。内蒙古大青山以北地区,牧民的冬储饲料纷纷告急,牛羊饿得掉膘。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神速,政府大力驰援,将部分牧民和牛羊采用机械化运输移至山南过冬。蒙古国情况更差,不过毕竟时代不同了,还能够应对。如果在古代连续遭遇这样的年景,在蒙古高原上生存的人们估计就要南下了。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阴山、大兴安岭、阿尔泰山与俄罗斯的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形成环状,中间约260万平方公里的高地是蒙古高原。高原偏南的地区有几片沙漠,汉朝时以此为界,将蒙古高原分为漠北和漠南,漠南后来也包括阴山以南的部分地区。清朝时称作外蒙古和内蒙古,就是今天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致区域。蒙古高原地广人稀,太平洋的夏季季风吹袭不到,不能带来有效降雨,但却受冬季季风的猛烈侵扰,天寒地冻,不适宜农耕,只适宜游牧。遇到水草不丰、过于寒冷的时期,游牧民族只能南侵,靠掠夺以求生存;在人口和资源匹配的时期,与汉文化地区相处比较融洽。汉人向北移民戍边有困难,多靠经商互市及各种政治运作维持彼此的关系。北方历来是中国的外部大患,从匈奴到满族,汉人苦多甜少。其中又以蒙古高原来敌为甚,汉人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防守,由此也形成了人工和天然两道屏障。一道是长城,基本按照游牧和农耕两种生产方式的分界线修建。另一道是漠北和漠南的分界线,汉文化对漠南地区施加影响,在漠北与长城间形成缓冲区。由于无法建立有效的军事防御,所以这道防线非常脆弱。如果反过来看,这道天然屏障其实对于保护漠北地区,摆脱汉人追击、防止汉人北伐的作用更大。汉人通常只能用兵至漠南,对漠北很难形成有效统治。汉唐强盛时也只是设为羁縻地区。汉朝大将卫青、霍去病曾率兵征讨漠北匈奴,到达乌兰巴托附近,获胜而归。唐朝依靠强大实力,臣服四方,曾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宋明两朝无论漠北、漠南,均未划入版图。元清两朝都是北方外族入主中原,蒙古高原是元人的老家,而满族和蒙古族好得像一家人。两朝依靠当地王公贵族、活佛僧侣,对外蒙古人。蒙古和中国内陆之间故道依旧,北京却已变得异常遥远,皇帝和大总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沙皇栽树,苏联乘凉,一条铁路仿佛增加了苏联的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将外蒙引走。铁路交通是早期工业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现在还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与海运、航空的点对点相比,铁路对沿途的吸附作用和控制能力更为突出,也比公路更加稳定。中国的铁路发展过程非常坎坷,几乎就是国家命运的缩影。洋务运动中,铁路先由洋人建设。国人对新事物非常排斥,认识到重要性之后,观念才有转变。1909年在工程师詹天佑的领导下,第一条由中国人设计并建设的京张铁路通车。此后,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困难不在于技术,而是因为战乱频繁和政权更迭,导致投资方的混乱及对路权的争夺,只能又建又毁,走走停停。例如1911年在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各方为路权争得不可开交,间接还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但直至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前,巴蜀大地寸轨未铺。孙中山从美日归来,深知基础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曾于1920年写成《建国方略》一书,阐述自己的建国构想,其中畅言修建铁路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不过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可用铁路仅二万公里左右,相当于两条西伯利亚铁路。及至今日,孙中山的梦想都还未实现,不过已经指日可待了。面对未来,地图开疆已无意义。国人能把规划图上的构想变成现实,最体现实力和智慧。为维护国家利益,保障陆权,中国多修几条铁路通向四面八方,也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龙小胖2019-12-21 19:12:28
  • 蒙古警惕中国,却不得不依赖中国的供应。
    齐晓洁2019-12-21 18:55:10
  • 处于蒙古警惕中国的状态。
    堵晓东2019-12-21 18:38:39

相关问答

不会,亚洲的情况比欧洲复杂得多。不可能用“亚盟”的形式来解决亚洲国家间的问题。欧盟之所以能够称之为欧盟,原因在于欧洲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似性……欧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很小,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已不是简单的自由贸易协定,而是更深入的一体化。除了国旗、语言以外,人们的生活,在欧盟不同的国家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经济一体化,是欧盟能够存在也是欧盟国家进行政治合作的最起码的现实基础。欧洲及与其相临的亚洲、非洲部分,都直接发源于希腊文明或受希腊文明的强烈影响。拉丁文字是欧洲绝大部分国家文字的源头,重要的是欧洲强国的文化都发源于希腊文明。由于有着共通的文化基础,欧盟各国有着相近的思维,有着相近的价值观、文化观。外交方面,欧盟也越来越多的以一个整体形象出现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尤其的伊朗核问题谈判中,更是如此。而各亚洲国家间的差别非常大,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是参差不齐。国家体制、文化传统、外交方略……仅就中国而言,作为一个拥有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大国,是不会和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达成“经济一体化”协议的。这一点和美国是一样的。离开经济一体化这个基础,“亚盟”就只能是天方夜谭。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更大了,抛开所谓“大中华文化圈”,还有东南亚、南亚次大陆、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间的差异,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诸多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歧乃至矛盾。最简单的,泰国至今都没有把佛教立为国教,就因为有少数信仰伊斯兰教民众的存在,尽管绝大多数泰国人是信奉佛教的。外交上的事就不用细说了吧?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国家间的恩恩怨怨……能指望在连基本共识都没有的国家间搞出个什么联盟来吗。
一  中国娼妓起源1   一说是在虞尧夏禹之时,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前。尚书·虞夏书·益稷》有这样的记载:尧的儿子丹朱,整天玩乐,不干正事,不分黑天白夜,“朋淫于家”。朋淫”就是“群交”。那么,什么样的女子可以昼夜不归,在外面与人群聚性交呢?显然是妓女无疑。依此说,中国的妓女应该是在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2一说是在夏桀之时,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西汉的刘向在他的《列女传》中就有过“夏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四方美女积之后宫,作烂漫之乐”的记载。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也是夏朝最荒淫残暴的君主,但他不是唯一的。夏朝的腐败淫乱是从第三代开始的,“太康失国”就是因为“娱以自纵”所致。孔甲乱夏”,也是因为“淫乱德衰”。君主如此,臣子自不待言,性买卖兴起于此时,也是理所当然的。3一说是在春秋时的齐国,大约在公元前680年左右。战国策·东周策》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齐桓公和管仲置女闾的目的是为了“征其夜合之资以富国”。论语·微子》也有记载“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清人褚人获在《坚瓠集》里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这是官办的、以国家赢利为目的的妓院的开始。显然,管仲是见到社会上,有了以买淫为乐的男人、以卖淫为业的女人这样一个性交易市场的存在,才产生了“国营妓院”的想法。这个时代还产生了“营妓”,《吴越春秋》说:“越王勾践输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越王为了稳定军心,组建了“营妓”,为前方将士提供性服务。连年发动扩边战争,以武功传于后世的汉武帝,也建立营妓制度,用随军妓女来安定自己的军队,《万物原始》上就有记载:“汉武帝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中国人在2600多年前就有了随军妓女,这也许是世界之最。4清朝人袁枚在《随园诗话·第六卷》,对妓女的起源有另一说。现将原文抄录如下,以资考证。有人问:“妓女始于何时?”余云:“三代以上,民衣食足而礼教明,焉得有妓女?唯春秋时,卫使妇人饮南宫万以酒,醉而缚之。此妇人当是妓女之滥觞。不然,焉有良家女而陪人饮酒乎?若管仲之女闾三百;越王使罢女为士缝纫,固其后焉者矣。戴敬咸进士,过邯郸,见店壁题云:“妖姬从古说丛台,一曲琵琶酒一杯。若使桑麻真蔽野,肯行多露野深来?”上面说到的“卫使妇人饮南宫万以酒”见之于《左传·庄公十二年》。南宫长万,即宋万,又称南宫万,宋国大夫,以勇力事宋闵公。在宋鲁乘丘之役中,鲁庄公用箭射伤并俘虏了南宫万。宋国向鲁国请求释放南宫万,宋闵公用讥讽的语言嘲弄了南宫万,南宫万因此怀恨在心。回国后,南宫万于庄公十二年,不可能与一个有一定财产和地位的男人结婚,充其量也不过是被男人“赎身”而成为他的小老婆。这虽然往往会使这个男人很丢脸或者没面子,但是却并不违反社会制度,因为这只不过是把一个女人从妓院转卖到一个家庭,或者是纳妾时不找良家闺女却偏要找青楼女子。这,怪是怪一些,但是毕竟无伤大雅,于别的男人无妨,社会当然不会大加干涉,笑话、笑话而已。对于低阶层的男人来说,就是明媒正娶一个妓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那个妓女在婚后能够恪守妇道就行。 相反,如果一个男人沉迷于嫖妓之中,甚至连老婆也不要了或者不娶了,社会至少也会严厉谴责他。许多情况下,强大的宗族组织还会“帮助”、“挽救”甚至惩罚他,例如剥夺他的族内地位、结婚权利或者继承权利等等。因为他已经破坏了社会的根本婚姻制度,因此被叫作“不务正业”、“抛家舍业”、“生活糜烂”,甚至是“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等等,等等。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婚姻家庭制度,所以对于低阶层男性来说,娼妓是他们合理合法地宣泄婚前性欲或者婚后剩余性欲的现成对像;对于那些有钱有势或者有权有势的男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来说,娼妓又是他们惟一有可能合理合法地找到的“情人”。这是因为,在那时候,天下的所有女人中,惟有娼妓才可能是懂得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善于交际、情感相对丰富的年轻女性;惟有娼妓才可能跟他们吟诗作对、纵论经纬、对酒为歌。总之,惟有娼妓,才可能与他们兴趣相投,才可能拥有共同语言和情感交流。 这一点也不奇怪,也不是因为妓女们有什么天赋,完全是由于整个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和性别角色制度所决定的。在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娼妓合法制度、性别角色制度相互结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我们简直无法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它,只好称之为“以男性为中心的妻妾婢妓尼和谐运作”的制度。 在今天,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它都肯定是罪恶的;但是也不容否认:在社会运行的角度上,它又无疑是和谐的与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