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韩剧泰剧在中国都很火,日剧却在中国火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辛子俊 2019-11-03 17:48:00

推荐回答

居然有答案说周日收视率当然高。大哥你都没弄明白人家说的啥。韩国日日剧是每天都会播的剧,而且一般是早上和晚上的黄金时段,主要都是说的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还都走温情路线,一般年纪稍长尤其是大妈都会看,而且韩国也是老龄化社会,上年纪的人肯定多,所以收视率高很正常。但是社会的消费主力主要来源于青壮年,他们一般不喜欢日日剧漫长无新意的剧情,而且这类人群一般观看电视的时间都在晚上九十点左右,所以各大电视台的主要制作力量肯定要放在月火、水木这类的剧上,一般这些剧都是大制作,剧情紧凑丰富,演员阵容年轻且强大,赞助商也乐于赞助这些时段的电视剧,所以这些时段的剧虽然收视率看似没那么高,但是是电视台体现实力和拉开赞助的主力,像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们、匹诺曹、太阳的后裔、鬼怪等等,他们的影响力远超日日剧,所以虽然日日剧收视率高,但电视台依然在月火、水木就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等时间放送的剧上投入大量制作费,尤其是水木,很多大火的剧都是周三周四这两天播的剧,为什么不在周末播?因为周末是各大台王牌综艺PK的时间。纯手打,突然看到,发表点个人见解~。
黄盛新2019-11-03 18:36:0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日本电视剧与美剧、台剧的制作体系相同,也是边拍边播,但在正式公开播出前会先拍好2、3集存盘,故在剧情上也较为稳定,同时也甚少因为观众的意见而随意更动剧本,与演员经常因为赶拍戏剧而常发生意外事故或有健康风险的台韩相比,日本演员这方面的风险就少了很多,但也因为这种制作模式,日本电视剧的收视率波动率也较台韩电视剧要来的大。集数短,与台湾和韩国相比,日本电视剧除了NHK的晨间连续剧与大河剧、东海电视台的午间剧、朝日电视的电视剧《相棒》、特摄剧外,1980年以后的日本电视剧几乎清一色集数都不长,大部份日本电视剧数都只有11~13集左右,偶尔甚至会出现只有9~10集就完结的情况。社会风气,一些起源于日本的社会风气经常被拍摄成为电视剧,包括109辣妹、御宅族、草食男、肉食女、怪兽家长等等,其中亦有反应社会阴暗面的电视剧。拍摄地,除了晨间连续剧和大河剧以外,日本电视剧的拍摄地大部份还是在东京拍摄完成,偶尔才是日本的其他各县市,有些日剧偶尔也有前往国外拍摄的桥段。肖像权,一般电视剧通常在官方网站或是文宣上都会将演员的头像放在所饰演的角色介绍旁边,但日本的杰尼斯事务所对旗下艺人的肖像权向来把关较为严格,因而形成日本电视剧只要介绍演员角色时,只要是杰尼斯旗下艺人的头像通常是不放出来的或是直接拿原作图像来代替的现象。不随意更改剧本或增加集数,与常因观众意见而随意更改剧本或增加集数的台韩电视剧相较,日本电视剧很少做这样的变动,但如果收视不振,仍会将电视剧腰斩。 外国影星的演出,有部份的日剧会有外国影星的加入演出,包括翁倩玉、林志玲、王菲、柳时元、崔智友、徐若瑄、元斌等等。
    齐文波2019-11-03 19:00:48
  • 日本方:对于日本人来说,剧情较为单纯的撒糖/虐心恋爱剧,又或者较为正能量的家族一起跨越难关式的家庭剧如今都已经变得较为稀少。这是由日本社会近20年来社会与电视剧互相伴随的发展造成的。回想一下大约十几·二十年前比较火热,在大家脑海中留下名字的日本电视剧吧,大概有这些名字——91年的《东京爱情故事》。96年的《悠长假期》以及《恶作剧之吻》这样的虐心·撒糖恋爱剧。再后来是03年的医疗职场剧《白色巨塔》。04年的虐心恋爱剧《在世界中心呼唤爱》。05年的校园剧《龙樱》,新垣结衣在这里出场;同样校园剧还有《野猪大改造》;同年还有虐心的《一公升的眼泪》。06年是医疗职场剧《医龙》。这些90年代以及00年代初的电视剧里,虐心撒糖题材的恋爱剧是非常多的。后来的日剧题材向着校园·职场题材进行了许多拓展;我认为这些题材的出现都是为了适应日本观众群逐渐变化的口味而产生的。日本观众逐渐对单纯的撒糖·虐心题材恋爱剧失去兴趣,想要追求更多样化的故事,因而才引出的这些不同品类的电视剧。这是观众口味细分并且复杂化的表现。大多数国民情感毫无疑问,在对日剧,对日本文化有感情的群体之外,大多数中国人是对日本不抱有好感的。日剧爱好者们通常会默认这点存在,但同时也把这一点藏在了一个心理视觉的盲点上。我把这一点放在了最后其实也是因为我最后才想起来这一点。这根本性的一点导致了日剧依然注定是小众。
    齐月娥2019-11-03 18:18:11
  • 诚然有外交的原因,以前八十年代中日外交蜜月期间,日剧比现在的韩剧影响更深,大概两千年还在追看日剧的。除去外部原因,现在好多日剧本身演绎比较夸张,人物太中二了,除非经常看日漫,不然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演绎的方式、内容还有人物;除了外部因素,韩剧、泰剧主角都是帅男美女,亮眼,有些遥不可及又很梦幻,剧情要不偶像要不婆婆妈妈,情节很有讲述的空间,服装道具也精致,最重要的是观念与中国也相似;日剧主角不一定很好看但各有特色,基本一集讲一个故事,虽然励志,但剧情发展相对有些快,观念也有些与东亚地区不一样。这样看来,zz影响还是蛮大的。
    连东红2019-11-03 18:01:21
  • 中国人抗日是在骨子里的,而且主旋律的电视剧多数都是抗战片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大规模引进日剧的,更不太可能在电视上播,所以受众范围有限,火也只是喜欢找日剧看的人看的人比较多,一般观众未必会有接触,而韩剧泰剧都是先从电视台火起来的。
    黄相方2019-11-03 17:59:01

相关问答

在世界上都比较有名的米其林餐厅在中国为什么得不到畅销呢?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是非常疑惑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米其林餐厅对菜色的评判标准对于中国菜完全不适用,比如他们认为中国的菜就算是清炒出来也不健康,只有像水果或者蔬菜沙拉那样的才是最健康,最营养的,这就是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者就是米其林虽然在外国人看来是美食的代名词,但我国传承了5000多年,各地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且有很多美食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比如全聚德,东来顺等品牌。我们中华土地上的美食难道比不上一个小小的米其林吗?还有就是米其林餐厅的价格是比较昂贵的,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米其林餐厅的美食享誉世界之外,因此它的价格也非常的高昂。据了解,在米其林三星餐厅吃一顿饭,人均消费在5000元左右,而相同的价格,在中国能够选择的高档餐厅和菜色就数不胜数了,这是米其林餐厅远不可比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中华土地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都有数之不尽的美食,而米其林餐厅的菜色只有那么几种,我们连自己国家的菜都还没有吃舒服,怎么可能考虑外国的呢?再加上价格上的对比,所以米其林餐厅在中国不那么受欢迎也是情理之中的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的见解,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这个词在人群传播过程中总会出现一副被人津津乐道的假象,在津津乐道假象的背后,藏着的是漫天广告寻求用户加盟,互联网的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布满了企业的软硬广。按理说,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领域软硬实力均已达到进入市场的标准,但这个市场却一直如同石海一般,从未有过大风大浪的景象出现,企业在为销量着急的同时,用户也在为体验而着急。智能家居确确实实给大众带去了智能化享受,声光电力热可谓在智能科技的魅力下应用得炉火纯青,一个响指房间里就能自动响起动人的旋律,清晨醒来窗帘就自动拉开让清晨的第一缕光透射进来,这种生活一直都是大众们理想中的追求,但智能厂家各自为政,用户体验需求不能统一,这就使得智能家居一直都处在名到而实不归的囧境。具体造成目前智能家居境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标准缺失:1、智能产品分散企业标准不统一目前来说,真要论及智能家居产品的丰富度,国内还没有一个企业能满足用户家庭智能化的全部需求,用户极大可能出现这样的选择:智能锁买微豹品牌,智能音箱买小米品牌,智能温控买美的品牌,每一个平台的技术不互通,标准也都不统一,所以用户需要挨个下载对应的APP,体验上就变得相对繁琐。2、网络通信标准覆盖不一致几乎所有的智能产品都必须要利用网络来实现交互式智能体验,没有网络的智能家居就如同瞎子一般。有的企业因为技术丰富,一般的城市网络即可满足要求,但有的产品功能比较丰富或者技术稍弱,就需要更为严峻的网络环境来支持,用户在这一点上就需要慎重抉择。3、没有安全衡量标准智能家居产品虽然更便捷使用起来更舒适,但其安全性一直都是用户优先考虑的问题,智能产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安全?对于这个模糊概念,用户在面对眼花缭乱的智能家居产品时,担忧始终存在,就像近几月前的“小黑盒破解智能锁”事件,事件一出,就造成了用户大面积的恐慌,智能家居安全保准一日不出炉,用户就永远都会对智能家居心存一丝芥蒂。可以说,以上提及的三项标准何时真正解决,用户才能真正敞开胸膛拥抱智能家居,标准统一、制度完善是智能家居企业者们目前最应该面对的事,而在真正解决之前,智能家居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