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下,小微企业去传统银行贷款,还是重庆银行好企贷比较好呢?有了解的吗
推荐回答
小微企业信贷“红利羹”,金融科技公司能分多少?近年来,国内政策大力鼓励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各项贷款增速在始终在13%以上,而2019年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达21.79%,已经取得较大增速。2019年政策继续加码,银保监会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并进一步放宽不良率控制从2%到3%。在强监管的金融行业,存活下去比短期暴利更需要智慧。2019年,面对着网贷不确定性、现金贷良莠不齐等行业风险,不少金融科技企业业务被半关了“门”,而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鼓励仿佛为金融科技公司重新打开了一扇“窗”。小标题1:小微信贷成金融科技公司方向小微企业融资是世界级难题。国内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意味着大部分小微企业可能抗不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这样的客群必然是信贷高风险客群。然而实操过程中,高风险却很难被高收益覆盖:同样的1亿元信贷,银行只需要尽调一家大企业就能够审批通过,但在小微企业这里却可能要尽调100次才能够消化——不仅每次都要花费时间与人力成本,有时小微企业往往还存在财务数据缺失、抵押不足、尽调成本过高等原因不通过贷款。小微企业传统信贷中“难、贵、慢”几乎不可避免。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9》下称“白皮书”。其中21次提及金融科技,并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事实上,据《金融时报》报道,已经有9家大型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国内52%的商业银行已经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37%的商业银行通过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的形式投资于金融科技公司。小微信贷领域有着数据分散,风险太高,成本耗费,利润太薄等众多问题,也可以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才必须引入科技手段。如何用科技“四两拨千斤”,直击银行不擅长的领域,是金融科技的发力点。小标题2:机器学习技术与流量,改善成本与获客难题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小行对“小微”的界定有很大差异。普遍来说,市场上金融科技企业在税贷、流水贷、电商贷等多种领域都有布局,这部分信用贷件均低于50万,是金融科技圈与中小银行的交集。这些银行科技研发能力较差,要兼顾银监会的客群下沉、贷款增量与商业可持续,借鉴金融科技公司的力量不失为一种捷径。首先是大家所熟知的技术助力。金融科技公司在信贷的某个环节比如录入、电审、复核等环节替代人力,向银行输出在线申请体系、小微企业评分、小微企业信用报告等。让原本冗长的环节压缩一部分时间——这是很多银行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很多银行的税务贷仍处于传统阶段:银行根据税务局将客户分成A\B\C\D四个评级,针对A级客户可以有某种利率优惠,近年慢慢地扩到了B级。可以想见,这样粗糙的分级方式背后,是缺乏数据处理能力、建模能力和定制化能力的。近年来银行业和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引入一些“企业分”,但实际上,一家靠谱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了解欺诈风险、企业经营状况、额度、逾期风险等多维度,这个比单纯的为银行给一个分要好很多。此外,如何用技术手段判断信用风险是一回事,如何找到有信贷需求的小商户是另一回事。在中国的小微企业信贷环境中,后者可能比前者更需攻克。于是,在信任建立的基础上,有的银行开始尝试获客合作——这代表着银行给与金融科技客群信任度。一位金融科技小微信贷负责人曾告诉笔者,不同获客方式的效率存在数量级的差异:最传统的扫街方式转换率大约在1/1000的量级,稍传统的电销方式转换率在1/100量级,金融科技公司把信贷功能嵌入聚合支付产品、电商平台等,如果体验与运营到位,能获得的转换率大约在1/10,对应来说是很高效、很精准的获客方式。小标题:3:银税互动,帮银行迈出舒适区的一小步小微企业信贷当中,市场一致性的给与了银税互动青睐——这项业务模式是银行愿意尝试、有过经验、也吃过亏的领域,如果金融科技能够解决税务数据的高效对接、调用、多维风控等问题,无疑是帮助银行往舒适区外迈了一小步。目前小微信贷一个重要难点在于小微客户的数据分散,即便是一些企业在耕耘的聚合支付场景与电商贷,普遍都只覆盖几十万到几百万的体系内用户,这和覆盖全国的税务数据相比,九牛一毛。于是当“银税互动”出来时,很多企业看到高覆盖率、高真实度的税务数据喜不自禁——相比于有作假风险、非官方的数据,税务数据可以更准确反印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库存、银行账户和应纳税额等重要数据。早在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提出了“银税互动”,让小微企业通过税务数据进行信用证明,无抵押无担保地获得贷款。政策的用意非常好,不仅可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税收,还可以帮助银行对接优质企业,形成企业、银行、税务三方共赢的局面。然而实操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企业税务信息必须经过处理,然而如何采集多地税务信息,如何统一口径不一的税务报表、如何将税务信息精确解读并纳入模型等都为此形成障碍。而且银行风控严格,企业信用评分并不能简单通过税务信息就能够充足反映,常常还包括更多维度的经营数据,不少银行选择用线下的方式对企业进行“二次评价”,这又使税银贷的尽调成本陡增。能够一定程度解决这些问题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始受到欢迎,比如微众税银、东方微银。据笔者了解,类似的企业往往起家于和某地税务局的良好关系,在初期调用当地税务局接口,并多维度积累大数据风控能力与反欺诈技术。当实力积累后,再从单一地方逐步将分公司辐射到更多区域,便利的接口、数据的积累、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让他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银行与大型银行用户。据官方数据显示,微众税银采用全线上申请,中小微企业依靠纳税记录贷款,最高达300万元,目前已与28个省市国税局、90家银行总行与大型金融机构实现了合作。今年2月获得千万美元B轮融资的东方微银对外称,东方微银合作省份已达十多个,累计与近30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产品比如重庆银行合作了好企贷,深圳农商行税赢贷等。税银贷”还处于非常早期,壁垒仍建立在数据源层面。倘若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携银行资金入场,辅之以各维度大数据风控经验,在这一领域无疑拥有更强大优势。即便是东方微银COO王德伟也曾表示,限于长期的市场环境,今天小微领域金融并未积累出适宜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加工的数据量,未来真正以技术赋能银行服务小微还需要过程。总结诚然,银行能给到信用贷的总量并不多——目前城商行的信用类贷款约占所有小微贷款的20%左右,而在农商行更低,一般为10%左右,大银行贷款中更是几乎没有信用贷的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金融科技在银行信用贷是可以起到重要角色的。早期市场也意味着机会均等,是金融科技企业争夺中小银行客户的好赛道。在小额信用贷领域中,金融科技公司“三板斧”依靠:技术产品、获客引流、互联网运营。而在税银贷中,拥有打通数据、资金与风控的能力将受到欢迎。随着更多数据的开放,中小微企业市场将更大程度地打开。
黎盛勇2019-12-21 22:55:4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