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贷款是合法的吗很多大学生被骗就没有人管吗,害了不少家庭

黄登成 2019-12-21 17:16:00

推荐回答

如果好学习,不要想别的,就不会被骗。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1.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
管爱国2019-12-21 18:00:2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里面人都说被网商贷骗了多少钱多少钱的,就没有一个人说出被骗的过程,究竟是怎么被骗到的,是怎么个操作过程被骗的,不可能你动都没动,就被骗了,为什么都不说出被骗的过程呢?让那些没有经验的人引以为戒,为了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我希望大家可以说说被骗的过程。让更多的人尽量不上当不受骗。
    赵飞行2019-12-21 17:54:27
  • 1、被贷款人有权要求认定合同无效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也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银行与真正贷款人串通订立贷款合同的行为,对被贷款人无法律约束力,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银行认定被贷款人不知情的贷款合同无效。2、如果账户存款被扣款,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退还被扣本息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如果因银行拒不返还而引发诉讼,则应按照侵权之诉处理。他人假冒身份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并不能对被贷款人产生约束力,也不能成为银行扣除被贷款人存款抵作贷款本息的合法依据。如果被贷款人一旦发现自己的存款被银行抵扣,有权要求银行退还被扣本息。3、如果因为被贷款产生不良信用,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如果被贷款而导致被贷款人信用不良,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毕竟,不良的信用贷款是会影响到能否获得审批的关键因素。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齐晓林2019-12-21 17:36:31
  • 目前,诈骗、网贷手段较多,望广大学生切莫贪图一时享受而上当受骗,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若因资金困难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可联系学校部门咨询助学贷款。有问题多和家里沟通,或者咨询师长。不要相信道听途说,切莫贪小便宜,因小失大。农行有针对大学生的大学生小额消费贷款,是指农业银行以预授信方式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用于大学生消费、培训、助学,及其他合理消费用途。不得用于购房、证券、期货投资及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详情可以咨询当地农行。编辑于 2019-08-02。
    连俊彩2019-12-21 17:18:34

相关问答

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感觉身边朋友选择网络贷款的人并不多,最多也就是用一些如支付宝花呗之类的预支工具。发生在身边的一例网络贷款实事是听说一个学长被套路贷,借了一两万没想到利滚利要还十万多。学长在宿舍留了一封信说要自杀,最终成功被老师找到,阻止了一桩惨事。在网上见到类似的例子很多,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选择网络贷款呢?我认为以下两种情况是最可能的原因:第一,消费。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如中学时繁重,学生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第一次背井离乡,独自在大城市生活,每月家长都会给生活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具备了消费能力,看起来学生似乎花的不多。其实吃吃喝喝每月就要上千,如果想要旅游,聚餐或是其他交际性活动,就会花的更多。女生买化妆品比较多,男生可能要给女朋友买比较昂贵的礼物。钱不够又不好意思跟家里要的时候,校园贷款就会成为他们的选择。第二,创业。大学中出现了一股创业潮,许多想要实现自己心中创业梦的学生为了创业,难免要借贷。如果从正规渠道借到的不够,急用钱的时候网络贷款就会成为他们的选择。大学生们并非不知道网络贷款的弊端,学校相关部门会定期举行一些研讨会提醒学生们注意贷款欺诈。只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还款能力和网络贷款的险恶性。不好的网络贷款可能会故意设局让贷款人耽误还款期,以至于利滚利让贷款人不能承受。对于大学生来说,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必要去网络贷款,轻易不要蹚这趟浑水吧。
这次还是大学生!继曝光“裸条借贷”后,南都调查发现,广州有数百名大学生遭诓骗,饱受“培训贷”之害。有学生被催债机构逼债,还有学生甚至表示负债累累,“真的让人活不下去了”。虽说“培训贷”的套路看起来更深,但事件的基本链条还是清晰的。先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学生参加一对一免费职业测试,其间“导师”不断游说学生加入职业培训班、许以美好愿景。从免费的职业测试到收费的职业培训班,并且贴心地考虑到并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报培训班的学费难题——— 经过培训机构引导,学生通过第三方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学费。培训班上了一阵就黄了,但学费却是真金白银交出去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催款电话一个接一个。相较于此前“裸条借贷”集中于不规范的网络借贷行为和违法的方式,此次曝光的“培训贷”中的各方关系、责任相对复杂一些:培训机构与被培训学生,借贷公司与借钱交培训费的学生,还有被指给学生“洗脑”的培训机构与就在培训机构报名现场“办公”的借贷公司……培训机构的免费讲座与收费培训被学生认为名不副实、“学不到东西”,或者认为不值那么高的学费近万元,看起来这是一个消费者与教育服务供应商的民事纠纷。借贷公司与学生之间签订的借贷合同是否存在违规问题,有待有关部门调查,按照涉事借贷平台的说法“贷款流程正当合理”,但在借贷学生口中,“培训贷”的过程近乎一次“洗脑”。有学生表示“不知道是贷款,因为我根本就没看到合同条文,就是按照他们说的做,就签下了”,更多学生陈述“自己当时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或根本没来得及查看合同,就已经贷款了”。还原彼时免费职业测试以及校园讲座的过程,或可查清一种近乎“洗脑”的培训推广和借贷指引究竟是怎么回事。越来越多围绕在校大学生的借贷纠纷和黑幕被爆出,不由得让人深思:裸贷、培训贷为什么会盯上大学生?这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尽管大多刚刚成年,但涉世未深不是免责的万金油借口。学生缺钱这是古已有之的情况,但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却也算与时俱进,做家教、做兼职、发传单,业余时间为企业做推广,类似的传统方式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也并未消失。包括此次“培训贷”风波中,被培训的学生在借贷之后的还款途径,也被培训机构引导、介绍各种兼职机会,同样是发传单、做推广等不变的形式,只是多了一些类似微商、卖面膜之类的新潮包装。缺钱的学生一直都存在,但在借钱越来越容易的背景下,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贪便宜的心态涉身其中,被骗后各种“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的被害人陈述,但已经作为独立经济主体存在的大学生,在面对和处理法律问题时的态度,事实上更令人担忧。根本就没看到合同条文”或者“根本没来得及查看合同”就签字,在此前“裸条借贷”的报道中,甚至有学生潜意识里可能并不把拍裸照作为一种潜规则里的还款抵押,而认为是一种出卖裸照换钱的方式,是借贷时业务推广人员尽可能简化和轻松化还贷问题,误导和模糊利息计算方式。社会当然越来越复杂,但分期借贷的风险与还款能力的评估却是大学生所忽略的。被骗学生所在学校表态要严把校园讲座关,事实上真正该重视起来的,却是对在校生的风险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一场讲座就可以被“洗脑”的大学生,签合同连合同条款都不看的大学生,显然不是成功的教育所应该输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