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培训机构骗取合同贷款第三方应怎么处理?

简相杰 2019-12-21 16:54:00

推荐回答

1、直接报警,涉嫌诈骗一切由司法机关去处理。2、拿起法律武器,通过事实证明到法院去起诉培训机构的违法行为,从而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遇到上诉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1、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提供相关的证明,说明缘由经过,有助破案。2、向有关部门反应情况,这都是工商监管局监管力度不够,失职的表现。3、通过当地电视媒体进行曝光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4、直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起诉这家培训机构的违法行为,从而来维护自身权益。
齐春敏2019-12-21 17:22: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不会的,没签协议,负什么责呢,但是你报的培训班签协议了吗,费用问题呢。
    连伟平2019-12-21 18:05:44
  • 我有个同学跟的情况差不多,金额好像是17800吧!到手也只有4000,还分两次给的。刚毕业出来到深圳找工作去一些小公司面试,然后就进入了培训公司的套、刚开始说你目前的技能方面还欠缺,需要去专业培训再回来上班、费用方面公司负责、有这么好的事?但前提要要达到他们的要求、后来没有人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因为那公司只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这只是培训公司的招生点,专门忽悠人的地方,都是他们故意包装出来的,还有总公司在哪里、哪里,我同学刚开始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这么好的事居然被自己碰到了。前段时间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因为我同学平时不怎么和其他陌生人聊天谈事,后面在待久了听到的负信息越来越多。回想一阵后,越想越不对劲,才发现自己被坑了,但是那时候贷款手续都办完了!后面去找人询问,他们又开始转新的套路,就是保证就业。也就是这样大部分人都没有选择继续闹下去。到了那一天。他们会说先让自己出去练练面试的技能。锻炼锻炼,这一去就是一两个月。一般这种培训公司有专人负责服务的,就是每天负责让这些学员开开心心没有任何烦恼,让你每天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这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培训机构。
    连以敬2019-12-21 17:41:02
  • 能否解除合同,要看所签合同的具体情况。合同的解除不以时间为标准,而且贷款合同是以实际收到款项为合同成立时间的。如果贷款已经到位,那么这个合同就不能解除了。如果贷款还没有发下来,你可以通过拒绝办理贷款来使这份合同不成立,也无需解除了。请谨慎使用网络平台贷款,不安全或被骗的现象时有发生。
    齐文海2019-12-21 17:06:04

相关问答

这次还是大学生!继曝光“裸条借贷”后,南都调查发现,广州有数百名大学生遭诓骗,饱受“培训贷”之害。有学生被催债机构逼债,还有学生甚至表示负债累累,“真的让人活不下去了”。虽说“培训贷”的套路看起来更深,但事件的基本链条还是清晰的。先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学生参加一对一免费职业测试,其间“导师”不断游说学生加入职业培训班、许以美好愿景。从免费的职业测试到收费的职业培训班,并且贴心地考虑到并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报培训班的学费难题——— 经过培训机构引导,学生通过第三方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学费。培训班上了一阵就黄了,但学费却是真金白银交出去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催款电话一个接一个。相较于此前“裸条借贷”集中于不规范的网络借贷行为和违法的方式,此次曝光的“培训贷”中的各方关系、责任相对复杂一些:培训机构与被培训学生,借贷公司与借钱交培训费的学生,还有被指给学生“洗脑”的培训机构与就在培训机构报名现场“办公”的借贷公司……培训机构的免费讲座与收费培训被学生认为名不副实、“学不到东西”,或者认为不值那么高的学费近万元,看起来这是一个消费者与教育服务供应商的民事纠纷。借贷公司与学生之间签订的借贷合同是否存在违规问题,有待有关部门调查,按照涉事借贷平台的说法“贷款流程正当合理”,但在借贷学生口中,“培训贷”的过程近乎一次“洗脑”。有学生表示“不知道是贷款,因为我根本就没看到合同条文,就是按照他们说的做,就签下了”,更多学生陈述“自己当时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或根本没来得及查看合同,就已经贷款了”。还原彼时免费职业测试以及校园讲座的过程,或可查清一种近乎“洗脑”的培训推广和借贷指引究竟是怎么回事。越来越多围绕在校大学生的借贷纠纷和黑幕被爆出,不由得让人深思:裸贷、培训贷为什么会盯上大学生?这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尽管大多刚刚成年,但涉世未深不是免责的万金油借口。学生缺钱这是古已有之的情况,但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却也算与时俱进,做家教、做兼职、发传单,业余时间为企业做推广,类似的传统方式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也并未消失。包括此次“培训贷”风波中,被培训的学生在借贷之后的还款途径,也被培训机构引导、介绍各种兼职机会,同样是发传单、做推广等不变的形式,只是多了一些类似微商、卖面膜之类的新潮包装。缺钱的学生一直都存在,但在借钱越来越容易的背景下,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贪便宜的心态涉身其中,被骗后各种“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的被害人陈述,但已经作为独立经济主体存在的大学生,在面对和处理法律问题时的态度,事实上更令人担忧。根本就没看到合同条文”或者“根本没来得及查看合同”就签字,在此前“裸条借贷”的报道中,甚至有学生潜意识里可能并不把拍裸照作为一种潜规则里的还款抵押,而认为是一种出卖裸照换钱的方式,是借贷时业务推广人员尽可能简化和轻松化还贷问题,误导和模糊利息计算方式。社会当然越来越复杂,但分期借贷的风险与还款能力的评估却是大学生所忽略的。被骗学生所在学校表态要严把校园讲座关,事实上真正该重视起来的,却是对在校生的风险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一场讲座就可以被“洗脑”的大学生,签合同连合同条款都不看的大学生,显然不是成功的教育所应该输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