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1.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2.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3.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6.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7.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8.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9.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10.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11.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黄百渠2019-12-21 21:01:4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不管正史还是野史,都记载是李世民先动手无疑,但是之前李氏兄弟的矛盾就很深了。李建成其实不用逼弟弟造反,他是太子,首要的是稳定,即位后怎么整李世民都很方便。从利害关系上看玄武门之变应该是李世民主动发起的,不然李渊死了建成即位李世民自己下场必很惨。史书什么的也不是完全真确,毕竟李世民是个观看并修改过他们爷俩的起居注的。起居注不是光记录皇帝吃饭睡觉如何、是否便秘、临幸过谁、到过哪里这些琐事,当世的国家大事以及帝王大臣当时的言谈、态度都有记载,是修史的重要依据。看由被本人删改过的起居注修成的史书来评价那个人就……而且还不排除为尊者讳之类所以胡适有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最后:没有弑父一说,玄武门之后爷儿俩相处还是不错的。本身就是杀太子自代后登基的,要是再把君父杀掉,李世民的执政合法性就全完了,他不是傻子。
赖鸿志2019-12-21 21:20:12
-
众所周知,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事后还谋得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这点不假。但是,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割裂他们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片面的评价,甚至以现代的标准批判古人。如果这样,就会出现“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论题,这无疑是荒谬的。评价李世民也是如此,第一,李世民本人出身于一个鲜卑族和汉族结合而成的家庭,长于西北边地,可以说,他起码是半个胡人。在那个时代,胡人生活在西北边陲,食肉饮乳,骑马打猎,私生活上也比较自由。第二,唐朝是一个尊重妇女的时代,没有礼教的束缚,妇女可以靓装美衣、袒胸露乳,当然也可以随意改嫁。第三,历来的政治斗争都是毫无亲情可言的,李世民杀兄戮弟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分析完背景,让我们来看看李世民这个人的人品如何。这一点可以他对待一个人的态度上可以说明,那个人就是魏征。魏征曾为太子洗马,多次鼓动太子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欲将李世民置之死地,斩草除根。照理说,李世民在夺取政权后应第一时间剪除这个敌人吧,但他没有杀了魏征,还成就了一个千古诤臣的名声。由此看来,李世民这个人的公心是大于私心的。而且他把敌人变成了亲人,把仇人变成了情人,如果没有相当的人格魅力总归是不成的。总结一下,不能说李世民是个道德败坏的人,可能他有好色的缺点,但不失为一个千古明君。另外再给补充一个他好色的罪证,他还搞上了过去主子“隋炀帝”的大老婆——萧皇后。或许老天也跟这个好色明君开玩笑,唐朝皇室就此有了“偷人”的传统,后世史家有了“唐乌龟”的说法。
黄睿君2019-12-21 20:57:06
-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一举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这场政变的起因是:唐高祖李渊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为人正直,而且战功卓著,身边又有一批诸如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文武人才,因此威信极高。李建成战功、个人威信均不如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甚至给李世民的酒里下毒,千方百计想除掉他。于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设伏,诛杀了建成、元吉二人,最终登上了皇位。李世民想取代太子位是真的,李建成想铲除后患也是应该的,李元吉支持名正太子李建成也是正确的。这场皇储之争没有谁对谁错,不过,骨肉相残,终究会给唐太宗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留下历史的污点。
齐晓姝2019-12-21 20: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