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正确的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释义: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典出:《尚书·五子之歌》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惟:唯独,只有;邦:国。本:根本。扩展资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语,出自《尚书·五子之歌》。这篇歌词是大禹的五位孙子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诫、抒发怨愤之情的文章,文章首句就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祖父曾经训示我们说:人民可以亲近,不可以轻贱失礼。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君位就稳固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虽说此训不一定都是夏禹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性质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基本上是“天命”论笼罩下的民本思想,属于“天命顺民命”的类型。夏商周的统治者认为,君权是天命赋予的,但天命是顺从民意的,如果统治者不体恤民力,不修德政,天命就会根据民心所向转移到新君那里。如《尚书》之《五子之歌》《汤誓》《泰誓》三篇文章,就代表了夏禹、商汤、周武三王的民本思想。商汤在讨伐夏桀之罪的《汤誓》中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正因为统治者明白天命顺民命的道理,所以统治者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尤其是“小国周”统治者从“大国商”的灭亡中总结了历史教训,进一步发展了夏商时期的民本思想。如《尚书·周书·蔡仲之命》就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是不分亲疏的,他只辅佑有德之君。民心也无常主,他只归附于爱己之君。这也成为后世儒家的“民本”思想来源。宋·陆九渊《与陈悴书》:“民惟邦本,诚有忧国之心,肯日蹙其心而不之恤哉?”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一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矧邦畿千里之内,拥黄图而借玉食,惟民是藉。清·赵贞怀《天雨花》八:“好个当朝宰相臣,常言‘民乃邦之本,本固邦宁’,汝可闻?”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五:“民惟邦本,国家之度用,将吏之俸禄,军中之粮饷,皆出于民。光明日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齐晓楠2019-12-21 18:09: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据汉语大词典:出自《尚书·五子之歌》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五子是夏启的五个儿子,太康的兄弟,具体名字不明。史记·夏本纪》说:“帝太康失国,兄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须,待。汭,水曲。须于洛汭,在洛水之曲等待着太康。五子怨恨,于是追述大禹的教戒,写了一组诗歌,名叫《五子之歌》。
齐斌武2019-12-21 18:37:01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怨恨与哀悔。远古“失国”的叹息,表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历数中国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为政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力。 。
车广伟2019-12-21 18:19:29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含义是只百姓应该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尚书·五子之歌》全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赵香桂2019-12-21 18:02:08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其大体意思是: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米增奇2019-12-21 17:56:25
相关问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唐·杜牧《阿房宫赋》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韩愈《师说》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天地》修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弱颜固植。楚辞·招魂》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汉·贾谊《过秦论》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资治通鉴》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战国策·魏策二》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商言有固疾。汉书·王商传》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上无固植,下有疑心。管子·洁法》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余固笑而不信也。宋·苏轼《石钟山记》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天地》固试往复问之。淮南子·人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