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负利率为什么还要存银行

黄献章 2019-12-21 20:32:00

推荐回答

负利率是存在的,不过针对的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比如,日本央行宣布,1月16日开始,将调整各家银行在日本央行的存款利率,由现在0.1%调整到负0.1%.对于个人的话,目前还没有负利率的情况出现。实行负利率,很明显是为了让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把钱花出去,重现经济增长的活力。对于个人来说,利率较低的时候,可以选择买货币基金,使用灵活,而且收益一般都有2--3%。中国目前虽然利率低,但肯定不存在实行负利率的情况。
黄益新2019-12-21 20:57:2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负利率目标制”是一种基于现金管理成本与存货储存成本提出的货币政策理论和操作规则。负利率目标制”以弥补现金保管成本的负利率为目标无风险存款名义利率。在“负利率目标制”环境下,货币当局以在零利率基础上扣除货币储存管理成本率的负利率为目标无风险存款名义利率吸收市场资金,在获得全额担保的情况下以在零利率基础上加上货币供给手续费成本率的正利率为目标无风险贷全文。
    赵高军2019-12-22 00:37:48
  • 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1、赌日元相对其它币种升值,比如相对人民币年升值超5%,这样即使人民币货币基金利率有3%左右,日元为负利率,买入日元国债对这类投资者仍是预期正收益。2、钱放在券商,比如IB盈透证券,负利率货币同样要支付利息给券商,当国债支付的利息少于现金支付的利息,就可能选择持有国债。3、持有货币发行国国债是政府欠钱,钱几乎不会没掉,在券商或银行持有现金,券商或银行倒了,钱可能就没了,因此国债安全性高于现金4、产品配置要求,产品设计是规定了现金、国债的比例。5、相比持有大量纸币要买保险箱等安全、运输支出,国债不高的负利率可能还是划算的。主要还是长期的安全性让一般人忘了银行、券商的风险,比较一下街边的财务公司比国债利率高多少。
    黄盛磊2019-12-22 00:21:09
  • 负利率开放分类:名词解释、名词如果在过去一年,你既没有买房又没有炒股,连基金也没有买一份,而只把钱存在了银行里,你会发现自己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负利率的现象。存在银行的钱所得的利息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例如一个1000块钱的东西一年后值1065块钱,但是1000块存在银行一年全文。
    符胜忠2019-12-22 00:07:38
  • 负利率是指银行存款利率低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使投资收益出现负数.比如: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4.14%,而同期通货膨胀率为4.5%.那么你存入一万元到期后你实际的收益就是:414-450=-36,再减去存款利息税20.7元,你实际亏本为近57元.负利率为5.7%.全文。
    樊振清2019-12-21 23:56:07
  • 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一般而言银行向央行存款时可获得利息,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缩水,因此有望促使银行积极放全文。
    赵顺龙2019-12-21 21:20:24
  • 泻药还在公司紧张忙碌中,就看到知乎上来了好几个关于负利率的回答邀请,大家的确是时刻关注着时事啊。刚刚发布的新闻,一下子就撩动大家的关注点了。我自己不是搞金融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太多专业观点,所以我只好Google了一下。我想,对于普通工薪族来讲,可能产生影响的无非是定期存款和住房贷款,然后我找到了下面的分析文章http://定期預金金利比較ランキング.com/kihon/kihon54.html中心思想就是,日本此“负利率”非彼“负利率”。日本央行“负利率”是指银行将过剩资金存放在日本央行账上的利率,这个利率并非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利率。也就是说,这是民间银行跟中央银行之间的事情,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因为民间银行如果过的不好,可以降低定期存款利息或者上调借贷利息,这样对于普通人,存钱的利息少了,还钱的还更多了,自然多少会有不好影响。不过日银也是为了促进消费,本质上也是为了普通大众,所以基本上感觉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个人理解,希望有所帮助。
    黄盟盟2019-12-21 21:02:01
  • 三年前,我在日本工作的时候,在银行工作的母亲问了一个问题。你工资都放在银行储蓄吗?有没有买一些理财产品?”这是初入社会一年的我未曾考虑过的事。公司每个月把工资打入银行账户,我需要的时候取钱,不需要的时候就放在那里,从未动过理财的念头。查了下自己的存折,这一查有了重大发现——躺在银行中的200多万日元每个月的利息只有2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12万人民币每个月只能产出1毛2分钱的利息。习惯了余额宝收益我感到无比诧异,之前总是耳闻“日本实行低利率、零利率、负利率”,这是我头一次切身感受到不同国家金融政策的差异。作为亚洲最早实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经济体,日本的“低利政策”引发了许多讨论。20世纪末泡沫破灭后,日本的利率政策不断升级,量化宽松手段持续加强。有人说这是经济萧条时期的无奈之举,有人说这助推了“失去的X十年”的持续,但也有人认为这提升了日企的海外资产收购力。眼下,随着美联储的闸门放开,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低零负利率”。在钱越来越便宜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将如何更好地安置财富?或许我们可以从长达20多年的日本经验中,获得一些他山之石。非常手段”首先要纠正一个容易产生的误会。日本等国家所实行“负利率”,并非普通人存款的利率变成负值,而是指商业银行在日本央行存款的利率变为负值。即商业银行如果把钱存到央行,不仅拿不到利息,还要付利息。这一逻辑疏通过后,也就不难理解“低零负利率”的初心了——为的就是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意愿,使它们更有动力贷款给企业。企业有钱购买材料,升级设备,招揽员工从而扩大生产。员工收入增高,消费力提升,形成经济良性循环。看起来调低利率就能解决的事,为何要做到如此极端,把利率调到零甚至负呢?非常规的刺激手段,自然是要解决非常规的经济问题。在20世纪末的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萧条状态。关于泡沫的产生与破灭的原因,虽各派学者仍存在争议,但主要集中于日元升值与低利率政策两点上。80年代,面对日益扩大的美国贸易赤字,以通过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为解决方式的“国际政策协调”逐渐成为共识。1985年,G5通过了各国上调汇率并采取一致行动的“广场协议”,日元短时间内从244日元兑换1美元,上涨到153日元兑换1美元。如此短期内的日元大幅度升值,对以“出口主导型经济”的日本来说,无疑会带来通货紧缩,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的减缓。因此,日本启动了宽松的金融政策,以期将日元升值的影响压缩到最小程度。当时金融政策的主要手段就是调低利率。在1986年的1月开始,不到13个月时间,政府连续五次调低利率,从5%下调到了2.5%。同一时间,日本开始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促进了银行、证券市场的商品向货币市场商品的渗透,加速了信用活动的扩大,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迅速扩大。如此一来,大量的过剩资金流入土地、股票市场,引起了泡沫。根据野口悠紀雄《泡沫经济学:日本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所述,1985年到1993年,日本全国银行发放的贷款从251兆日元增加到482兆日元。可以说,日本萧条的起因就与利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央行并非没有看出过热的投资市场苗头不对,1989年仅仅东京山手线内的土地估值已经等同于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这实在是过于夸张。在1989年5月~1990年8月,央行又来了一波“反操作”,连续5次提升利率至6%,试图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量,给不动产市场降温。然而当时房市已陷入“疯狂”。不断攀升的房产价格,使人们认为自身所掌握的财富更多,投资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投资倾向是社会全方位的,包括企业。企业在股市强势的状态下,筹集到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这些资金在高回报率的吸引下普遍进行“财务投机”,一方面大量涌入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将企业闲置土地开发成不动产。泡沫越大,破灭的时候就越伤。股市是最先反应的,1989年日经指数最高点是3.89万点,之后便陷入了持续低迷,1992年8月跌至1.4万点。地价的下跌大约滞后一年,东京和大阪的地价超过了两位数的下跌。由于社会财富在金融市场与不动产市场的高度集中,导致个人与企业受损严重。尤其是那些举债购房的人,房产贬值的同时仍要承担巨额债务。而泡沫更大的影响更在于损害了金融体系的健全功能,由于散漫的信贷行为,导致了大量不良债权的产生,不少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危机,接连倒闭。在应对宏观经济的恶化上,大伤元气的金融机构自身难保,无法保证正常的经济调节效果。流动性陷阱:从零利率到负利率泡沫破灭后,采取传统的金融政策是日本央行的最初尝试。从1991年到1998年,日本逐年降低利率,从6%降到了0.25%,眼看利率武器已经“弹尽粮绝”。但低利率并未起到良好的经济刺激效果,GDP增速一蹶不振,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甚至出现-1.13%的负增长。利率已经接近于0了,日本似乎陷入了凯恩斯口中的“流动性陷阱”:无论市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由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本性,国民手中的钱袋就像一个无底洞,把国家分配的货币全部吞噬。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刺激到日本经济。常规操作已破产,只能剑走偏锋,终于在1999年,日本央行祭出了零利率政策。在量化宽松政策的配合下,日本的经济基本面逐渐向好。虽然物价上涨率仍未达到理想状态的2%,但在零利率打出后的十年间,GDP增长保持在了平均1.5%左右的温和状态。2019年,太平洋彼岸的大陆发生雷曼危机,与美国经济深度融合的日本列岛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各项经济指标起伏涨落,变化不稳定,日本经济再次呈现下行状态。经济学者金仁淑告诉《南风窗》记者,在雷曼危机之后,日本零利率政策的无力愈发显现,始终无法实现抑制通缩的既定目标。长期通货紧缩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日本利率政策的局限性。既然零利率不行了,那负利率呢?日本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声音。事实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早已有之。早在2019年,瑞典就首开负利率记录。随后2019年,面临克朗升值高压的丹麦随之跟进。为了缓解货币的升值压力,应对经济疲软,欧元区和瑞士也分别在2019年和2019年进入负利时代。时值安倍首相连任成功,面对本国疲软的经济,他打出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以及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策略。新政实施,加上消费税提高后,曾一度刺激了通胀指数,让人看到了日本复苏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长,依赖全球经济的出口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下行背景下,经济指数再次回落。负利率政策在日本央行中开始酝酿。专攻日本经济史的学者高超洋认为,日本央行当时的构想是短期利率虽已接近于零,但可借由扩增货币基数使之进一步接近于零。而且宽松性的货币政策,将促使经济部门形成有利预期,发挥政策持续性效果。于是2019年年初,日本也成了亚洲首个进入“负利时代”的国家。金融学学者沈中华告诉《南风窗》记者,负利率政策与传统宽松货币政策的思维有所不同。后者是降低利率以提振总合需求,但负利率是央行政策下的产物。他认为负利率政策的主心骨则是逼迫银行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惩罚银行储存过多的准备在央行”,多进行放款,并增加长期投资,刺激经济。X十年”真的失去了吗?实施负利率政策三年后,日本怎么样了?首先得明确一点,在形势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从经济状况反推货币政策成功与否,实际上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还是日本这种“出口主导型”的经济体。日本这三年的GDP增速分别为0.61%,1.93%和0.79%。不温不火,不好不坏,既可以看作是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的“不错结果”,也可以看作是“失去的X十年”的延续。再看通胀率。自2019年负利率出台后,日本物价终于摆脱了在0线上下徘徊的局面,在2019年7月后保持在了0.5%以上的物价指数,但与2%的目标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最后看日元汇率。在2019年一度升值到0.01美元比率后,回落到0.009。虽然近期有一定升值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这些现象并非日本独有,总体来看实施负利率的五个国家和地区,普遍证明了实施负利率可以减缓资本流入,引发本币贬值。但对通胀刺激作用有限,传导渠道并不通畅。最初所预想的“银行发放企业贷款”也并未那么顺利。信贷增速在2019年12月达到6.5%的顶峰后逐年下滑,眼下信贷增速只有2.5%,且集中在中长期的信贷资产。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肖立晟认为,负利率政策让短期贷款利率迅速下降,侵蚀了银行利润,导致银行不得不配置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信贷资产。他说,负利率政策也可理解为向商业银行的短期资本征税。商业银行无法把这些成本直接转嫁给储蓄者,只能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消化负利率成本。如果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善,只采取负利率这种惩罚措施,强迫商业银行向市场发放风险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反而会损害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中国与日本的经济体系有着一定的相似特性。较高的储蓄率,加以高龄化社会退休人口对存款利息的依赖较大,因此民间消费在景气衰退和存款利率走低之时,容易同步受到压抑。采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之前,宜提前建立完善的替代性金融投资工具。此外,日本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金融体系安全网未完善的时候,日本央行就已经提前使用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政策的空间已经大大缩小了。当然负利率政策打出,也有较为亮眼的成绩。日本海外资产蝉联全球第一的背后,就被认为与负利率手段的配合政策息息相关。日本央行推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日元大幅贬值,推动了以日元计价的海外资产额不断增加,日企在海外并购的活动非常活跃。人们往往只看GDP研究院院长陈言认为也要辩证地去看待。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低,但民众的生活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社会稳定度也非常高。这在经济停滞的国家中是十分罕见的。面对“低利”,在日本的华人通常是,早日争取到永驻身份,通过身份去申请低首付低利率的贷款方案买房。而在房市曾吃过一次“大亏”的日本人已经不热衷于买房了,他们更喜欢会把挣得的日元换成利率更高的外币进行储蓄。不同的金融政策,造就不同的国民消费行为倾向,这一点还蛮有趣的。
    窦连玉2019-12-21 20:40:14

相关问答

1、美国银行不完全靠资产业务,所谓的资产业务就是贷款等房贷业务,因为美国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所以基本实行的是0利率,所以存款利率就非常低,非常低。因为储蓄是银行的负债业务,对于银行来说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低,所以放贷成本就低,一般不超过2%。所以美国银行也是有利差的,其次美国银行的中介业务,即不纳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占到业务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银行是挣钱的。2、美国人民的储蓄率很低很低,有调查表明,美国人的资产负债率是120%,即美国人死的时候,没有不欠钱的中国大概是百分之五十)。另外如果说美国人不理财就不对了,相反美国的金融行业那么发达,和全民理财离不开,美国银行业不是最发达的,最发达的是保险行业。美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的,而美国又是世界是医疗费用最高的国家,所以作为一个美国人,如果没有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那么会死的很难看。所以保险是美国人最常用的理财方式之一,其次就是401K计划,就是美国版养老保险,这是一个基金定投项目,美国人和国内的不太一样,不相信自己能在股市中获得很好的收益,所以在美国基本上没有散户这一说,基本上国民都是通过基金来进行理财及储蓄的。比如:贝莱德、联博、安硕等基金公司。这是美国人民理财的第二个渠道。3、有钱人的游戏,比如家族信托;美国百年家族很多,这些家族,很多都有自己的家族信托基金,用于家业传承。发达国家利率低是普遍现象,而且是常态,这也是发达经济体资本自由,资金流动性好的一个体现。而像中国近几十年的一个高利率状态是爆发性增长的非常态。人家欧美是用近百年跑了个马拉松,中国人起点睡了半个世纪,醒了恐慌般的追了大半程,而且只用了欧美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热量在加速跑的过程中快速释放出来了。
原因:1、80年代初,全国发展经济不发达,有1万元存款的家庭很少见。2、国债利率即使比银行存款要高,但是如果用1万元去买,利息相差微乎其微,而买了国债的钱被套住的时间很长,无法动用,相比较下,人们就不喜欢购买。3、那个时代人民理财意识不强,经商意识较强,有闲钱都用作商用。扩展资料:国债分类1、国家债券:是通过发行债券形成国债法律关系。国家债券是国家内债的主要形式,中国发行的国家债券主要有国库券、国家经济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2、国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协议或合同,形成国债法律关系。国家借款是国家外债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组织贷款等。3、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严格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定期国债按还债期长短又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4、短期国债:通常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库资金周转的临时性余缺,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5、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可以使政府在更长时期内支配财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将受到币值和物价的影响。7、不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不规定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这类国债的持有人可按期获得利息,但没有要求清偿债务的权利。如英国曾发行的永久性国债即属此类。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