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金融危机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影响

龙宇翔 2019-12-21 20:25:00

推荐回答

过了4年才提问啊~~~前段时间美国国债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这就说明人们对于经济的担忧了,宁愿把钱存到没有利率的国债也不愿投资。金融危机对于整个世界的冲击力更多地会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点点地反应出来,也就是长期效应。你的2个说法也是不错的,起码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实际中国际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金融市场也收到政治的影响,所以单纯地把债券市场的变化和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是片面的。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会看到现实中的金融界变化趋势和经典理论有较多的出入。
黄皖疆2019-12-21 20:39:4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在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而不可能大量抛售手上的美国国债,股市的风险仍然很大,而目前的情况不是很明朗,就中短期而言,美国的国债持有者们很难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目标市场只有那么几块,如果美圆大举流出美国,将推升美圆利率,从而严重打击世界经济,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也会减少,巴西的底子太薄,找不到美圆的合适替代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于象中国这样的债主已经被拴在美国的利益链上了,任何对美国不利的经济举动都将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渠道反过来伤害中国的经济。中国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今后少买美国国债。而对于美国的债主来说,是极不情愿看到美联储靠印钞票的方式来购买美国国债的,因为这意味着债主们的权益将在必然到来的通货膨胀中减少。看低美圆是个趋势,但也应当看到,但这决不意味着股市是一个胜过国债的好去处,经济危机还没有见底,不定时炸弹还随时可能爆炸。如果还有疑问,请留言。关于美国国内投资者的选择问题,这是个难题。从长期看,向中国的转移已经将国内制造业掏空,长期的财政赤字和0利率政策使得日本经济弱不经风。金砖四国,正如前说的,第二句则是不能随意下断语的一个疑问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将导致国债价格上升。如上说述,那些风险偏好稳健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国债。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在各个公司破产频现的今天有几个投资者愿意买公司债。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它无法撼动国债市场的资金。最后只剩下国外市场了,并通过贸易和资本渠道影响到中国的经济,从而也会影响美圆的流入!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而敏感的,任何异动都可能改变整个资金的走向。外汇市场也是个投机市场,它能吸引的资金是有限的?相对而言,国债的风险要小的多。对于股票市场,美联储的做法已经改变了长期国债的的既期利率,赶在通胀之前抛售美圆及美国国债是理性的选择,但为什么还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债主们没有其他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能长期的改变长期国债的利率。如果象中国、日本等持有巨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美国长期利率的飙升仅仅是个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中我们不会看到这个现象,在中国的带动下,中国是外资的最好去处。但是。美股走出了一波比较大的反弹,欧洲?不行,国债的既期利率下降,本来就与国债市场离的比较远,又经历了货币的大幅震荡。看来看去只有中国才是“救市主”财政赢余+外汇赢余+外贸赢余+汇率升值预期+金融业没有开放+高储蓄+医疗改革+开发农村市场。美圆资产失去信心而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名义利息是不变的,因此国债的既期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国债的既期利率下降.你问题中第一句是对的,印度还不错可是市场还太小容不下太多的资金。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对美圆、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和国外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因为国债的既期利率等于国债的名义利息/既期价格,看一下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就知道了,而且容量太小,如果没有出现好的机会?可能唯一的希望也只有这了,但是俄罗斯的石油依赖症很严重。美联储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问题。日本?不行严重依赖出口,衰退的比美国更严重。对于期货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他吸引的是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那么当然有可能使美国国债重新走低,从而使美国的实际利率抬升。
    辛国昌2019-12-21 21:01:39
  • 一、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消极影响1、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整体大幅度下挫,让大多数中国百姓切身感受到大洋彼岸金融飓风的杀伤力。先是美国房地产按揭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陷入困境,被政府接管,加剧了对国内地产股的担忧,导致地产股大跌。然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股跳水。2019年9月16日,上证指数收盘跌破了2000点,跌幅为4.47%,工行、建行、招行、浦发、兴业、深发展等银行股全部跌停;9月17日,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股再次跌停。9月19日受利好消息刺激,指数开始回升,9月25日最高到达2333点,之后又一路下跌,最后到了1664点。但中国的银行所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并不大,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有限。银行业在此次金融风暴中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得益于监管者适时采取了预防性措施。2019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一片繁荣,但银行业监管机构已经察觉到经济过热迹象,及时地出台措施,控制了风险在银行系统蔓延。同时,中国一直坚持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的分离,有效防止了风险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蔓延。2、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国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影响不断显现。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欧盟和美国是我国前两大出口市场,它们的经济低迷直接影响我国出口。2019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增长率持续下降。2019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2.3个百分点中,有1.2个百分点来自出口减速。对许多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外需减弱已是客观现实,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还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基础较难保证。随着势态的演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沿海地区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使我国出口增速、工业生产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出现明显下滑。3、金融危机对我国部分商品和行业的影响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生产的冲击和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与扩散的过程中,国际市场上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剧烈的过山车式波动。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与2019年上半年的高位水平相比,跌幅均超过60%以上。这种价格震荡严重冲击了我国生产企业特别是钢材、化工等上游龙头企业。由于高价购进的原材料需要消化,而自己的产品价格明显下跌,生产成本相对大幅上升,产品销路明显萎缩,不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同时,由于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预期不明,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企业经营困难和观望等形成连锁反应,造成了目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中国装备制造业2019年1月至9月,完成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汽车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整车出口出现同比和环比双下滑局面。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后续订单近来也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金融危机还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由于市场需求萎缩,造成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受产品价格下跌和消化高价库存原材料的双重压力影响,企业利润普遍下降。4、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民生之本。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加剧了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压制。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明显放缓。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料行业。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2019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00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被监测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在经济下行时期,这些失去岗位的劳动者很难重新找到新的工作。第三、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齐晶晶2019-12-21 20:56:57

相关问答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前景和可能方案----清华环球财经高级论坛的演讲摘要要深入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建,我想至少有六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详细研究。第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有关的辩论和观点纷纭复杂,我们需要一个逻辑和事实相符合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规模、损失如此巨大、波及范围如此之广的全球金融危机。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关系,我们就无法谈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建。正是因为金融危机给全人类的经济造成重大灾难,才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第二、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曾经说:一个全球经济需要一个全球货币,需要一个真正的全球货币体系。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全球储备货币;需要一个顺畅、公平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需要一个全球最后的贷款人;需要一个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机制。第三、美元本位制的缺陷在哪里?目前我们可以说有一个全球货币体系,那就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个货币体系也有一个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那就是浮动汇率体系。也有一个国际最后贷款人,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联储。但这个体系有非常严重的缺陷,它没有任何外部约束机制。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没有任何外部约束。浮动汇率体系实质上是一个国际货币供应量的内在增加机制。深刻理解美元本位制的运行机理和内在缺陷,是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提。第四、究竟有没有一个内在自动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历史和理论都证明没有。任何国际货币体系的有效运转,都需要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人们传统认为金本位制是自动运行的,其实不是,它的有效运转必须依靠各国之间的合作,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坚持一些共同的原则,譬如财政不能出现长期的大规模赤字。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可以有效运转20多年?因为那时各国宏观政策还是存在一些合作和配合,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节制、有原则。后来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因此,要改革和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各国必须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完全各搞一套,互相矛盾甚至对峙,任何国际货币体系都无法有效运行。第五、如何才能达成对全球经济体系运转的一些共同观点或原则?理论上说,要改革和建立全球货币体系,各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全球经济模型,那就是说:各国对全球货币体系的运转机制要有一些基本的共识,譬如说浮动汇率体系究竟是不是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全球要不要回到稳定的汇率体系?储备货币发行没有约束或过度是不是全球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跨国资金特别是投机资金的流动是不是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毫无节制、毫无监管的跨国资金流动是否有利于真实经济的增长和真实财富的创造?如果无法就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就无从谈起。第六、最后一个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哪些可能方案?有五个可能的方案可以供大家讨论。所承受的系统风险越大。经济体系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以立刻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以上是最深刻的根源:西方文明所倡导或主导的财富创造方式和生活无法已经无法持续;人类经济活动的模式终将需要彻底改变。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背离的程度是和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密切相关的。真实经济就是要实际参与物质的转换和真实财富的创造,就比如开个餐馆,就必须买来原材料,然后做成可口的饭菜来招待客人。虚拟经济呢?就是是买资产等着价格涨上去之后再卖出赚钱。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从事真实经济,整个人类的经济活动将是非常缺乏效率的,要回到原始经济,以物易物,经济规模会很小,增长会很缓慢。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搞虚拟经济,都买了东西在那里等着涨价赚钱,那么人类经济体系也会完全崩溃,最后的规模也会是零。所以人类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必须是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但是现在人类的经济体系,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已经严重失衡。比如说金融衍生品,是典型的虚拟经济,只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但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总值已经超过了600万亿美元,最高达到了680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已经超过了全球GDP总值的十多倍,人类的GDP总值也才58万亿美元。华尔街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大量从事衍生金融产品的投机买卖。比如摩根、花旗等银行买卖的金融衍生品规模是非常庞大的,都达到数十万亿美元。这样规模的金融衍生品一旦出现赔付或违约问题,后果就非常严重,会出现很严重的偿还和追债问题。华尔街那些金融巨头倒台,重要原因就是衍生金融交易的巨额亏损。反过来我们要问,如此规模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将人类的经济体系比喻成一个钟表,现在的发展严重摆向了虚拟经济的一侧。虚拟经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规律,就是风险递增定律:经济体系越复杂,系统性风险和整体风险就越大,甚至是几何级数地放大。现在有些人建议美国进行的金融改革,重点还是要发展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分散风险,比如说发展住房期货来分散风险,发展住房市场抛空机制,来稳定住房市场,来防止住房市场的泡沫产生。我个人认为这是不行的。华尔街风险分散模型成立的前提是系统风险没有增大。可是整个金融衍生品的链条增长的时候,金融风险是呈几何倍数增加的,这时再分散,风险仍是很大。这个可以从CDS看到,CDS被创造出来本来是用来分散危险的,但是实际上却是风险更大了,当然这是个很技术性的问题。为什么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会存在我前面说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出现严重的背离?为什么整个金融体系出现风险递增?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严重缺陷。第一是美元本位制完全没有约束;第二个是浮动汇率体系。很多经济学大师研究的结果,说明浮动汇率体系是一个国际货币供应量无限制增加的内在机制。浮动汇率体系促使全世界的货币供应量无限制放大。从1971年到今天,全球基础货币量是数百倍的增加,1971年只有381亿美元,今天超过了6.2万亿美元。弄清楚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深入讨论:第一,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或者是国际金融体系?第二,需要比较一下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个主要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第三,需要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世界上没有一个自动稳定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要维持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有效运转,各个国家就要承诺对自己的政策有所约束。没有一个自然的、自动就能稳定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第五,如果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或者我们想改革国际货币基金体系,各国对于全球经济体系的运转就要有一个共识,或者说一个“commonmodelofworldeconomy”,没有基本的共识,改革就无从谈起。第六,就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可能有哪些方案。
扩张性政策应对恶化中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下已濒临衰退边缘,引发通缩忧虑,中国外需将持续疲软。中国政府已采取降息销售面积同比平均萎缩近30%,但除此之外的全国其它地区成交量只萎缩11%,明显好于主要城市,表明需求释放取决于购房能力。广州等城市今年以来在价格回调的情况下成交量没有出现大幅萎缩也说明,购房能力提升有助于引导需求的恢复。♦房地产能否提供缓冲?房地产在大幅减息的条件下有可能为经济下滑提供缓冲。美国IT泡沫破灭后以及日本“广场协议”后,政府大幅下调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而都使得整体经济避免大幅衰退。另外,分析显示除房地产外其它居民部门支出对降息并不敏感,政府支出对提振内需则有较大扩展空间。♦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见到企稳信号。如果大幅降息和房价的下调使得房地产市场企稳,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走出低谷。对于大市,历史经验表明,随经济周期的股市调整一般持续5-8个季度,美国、日本以及香港中资股走势与利率趋势的关系表明,经济下行初期,降息频率较快,而股市下跌速度和幅度最大,至减息后期,减息幅度和频率下降,股市下跌幅度也减小甚至见底复苏。目前中国从九月份以来已经开始大幅减息,股市已经大幅下跌,估值水平,特别是香港中资股的估值也逐步低于或者接近历史低点。虽然估值水平和盈利依然存在下调的风险,但总体市场将随着降息周期的深入而逐步进入长期投资价值区域。
欧盟与欧元区领导人日前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峰会,以期解决欧洲日益加深的债务危机的努力仍在继续。欧盟内部对应对欧债危机方案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德法两国之间的歧见令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加剧了传言对市场的影响力。不过有消息称,欧盟可能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合二为一,并从中释放大量救助资金,以恢复市场信心。规模4400亿欧元的EFSF已用掉或承诺约1600亿欧元,其中包括对希腊的贷款。预定2019年年中启动的ESM规模达5000亿欧元,将取代EFSF成为常设救助机制。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提早在2019年年中让常设救助机制启动的共识已经浮现。欧盟官员预计,加速启动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笔钱将削减出资国额外债务385亿美元,其中德国将省下115亿欧元,法国86亿欧元。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指出,这种“双重用途”的选择是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这种僵局已在上周四推动了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的债券市场、欧盟股票市场以及欧元汇率下跌,同时还促使欧盟宣布不得不在23日峰会以后再增开一次峰会。另外,在欧盟领导人举行会晤之际,欧盟外长也召开了会议。为避免未来发生危机以及各成员国更好地做到财政监管,外长们就是否并且如何修改欧盟协议进行了商议。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称,这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讨论,是一场“艰难、耗时,但必要”的讨论。很清楚的一点是:截至目前,欧盟对负债过渡国家执行惩罚性政策的程序还不够完善。韦斯特韦勒要求,欧盟必须有直接干预负债国财政预算的权利。卢森堡和奥地利拒绝了德国外长提出的这一要求,而其他成员国表示支持。到明年夏天,要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对欧盟稳定公约进行修改,之后还必须获得27个成员国的批准。韦斯特韦勒表示,为重新赢得欧洲人对欧洲政治领导人的信任,这一程序是必要的。他说:“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获得欧洲人的信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欧盟与欧元区领导人举行峰会,力图弥合各方在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上的分歧,争取就稳定欧洲银行业、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等问题达成共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3日在一片争议声中揭开了“欧元债券”的神秘面纱。这份名为“引入稳定债券可行性绿皮书”的草案尚未出炉就遭到了欧元区“龙头”德国的强烈反对。欧盟希望各成员国就“绿皮书”草案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欧盟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有关欧元区联合发行债券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欧债危机的发生,更是提高了外界对“欧元债券”的关注度。不少专家认为,发行“欧元债券”不仅有利于提高欧元区金融市场的效率及一体化程度,还有望为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提供解决方案。欧盟特地解释取名为“稳定债券”的缘由。欧盟表示,此前外界一直在使用“欧元债券”这一名称。欧盟委员会考虑到,此种债券有助于提高欧元区的金融稳定性,所以特地在“绿皮书”草案中将其命名为“稳定债券”。绿皮书”草案提供了发行“稳定债券”的三种可行性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在欧元区范围内发行“信托网稳定债券”,17个成员国提供共同担保。该方案最为“大胆”,效果也最佳,但需要对欧盟公约进行大范围修改。第二种方案是发行有限的优先“稳定债券”,“稳定债券”按一定比例取代各成员国国债,各国同时保留自主发债权。第三种方案是用“稳定债券”取代部分成员国国债,但该债券仅能从各国政府获得一定程度的担保,而非欧元区共同担保。在这个层面上,“稳定债券”有些类似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发行的债券。该方案效果一般,但无需对欧盟公约进行修改即可操作实施。巴罗佐指出:“稳定债券不可能立即就解决问题,也不可能取代各国正在实施的金融改革措施。但是我们需要向外界表明我们严肃的态度,表明我们希望在欧元区内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推出稳定债券的计划,正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巴罗佐表示:“事情很明显,就摆在那里。如果我们希望在欧元区内继续使用统一的货币来利得财富,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协调管理与监控。德国总理默克尔强烈反对在欧元区内发行“稳定债券”。她表示:“这绝对是个麻烦。我对欧盟委员会草案的评价就是――不合时宜。默克尔认为,通过债务共担来摆脱欧洲货币联盟的结构性缺陷不会取得成功。欧盟“绿皮书”草案出炉当日,德国10年期国债拍卖遭遇“滑铁卢”,60亿欧元的国债仅成交38。89亿。同时,英国、法国、德国三大欧洲股市继续走低,23日指数跌幅均超过1%。